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C卷·拓展延伸(学生版+解析版)
展开9.《古诗三首》C卷·拓展延伸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三衢道中》写的是夏季的景色,“小溪泛尽却山行”中“尽”意思是尽头,“却”意思是再,又。
B.“绿阴不减来时路”中“阴”的意思是树荫。“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句中“走”的意思是跑。
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意思:于是(宋国人)放下农具等候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检到兔子。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滁州西涧》,本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井底之蛙”常用来比喻目光短浅、见识狭小的人。
B.“冒”字书写时要做到上宽下窄,上扁下长。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
D.“花钟”是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来修建的。
3.“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借物喻人,赞扬了( )的人
A.无私奉献 B.坚贞不屈 C.自强不息 D.清雅脱俗
4.按要求填空。
“欲”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可以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也可以查________部。
“欲”字在字典中有多项解释,请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填序号)
(1)不要为了一己私欲去损害别人的利益。( )
(2)妈常说做事不要着急,欲速则不达。( )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5.填空。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在每年的_______。我知道这一天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还知道描写这个节日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连线。
日照香炉生紫烟 绝知此事要躬行
蹴鞠场边万人看 遥看瀑布挂前川
纸上得来终觉浅 邻家鞭笋过墙来
舍后荒畦犹绿秀 秋千旗下一春忙
7.口语交际。
如果遇到下面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告这位同学?
有位70多岁的老爷上了公交车,车上的人很多,老爷爷被挤到了小明的座位下,可是小明却假装没有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描写春天的诗句后面画上“√”。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2)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9.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
( )贝贝把采来的花插在女老师的信箱里。
( )郊外的田野上,开满了各种野花。
( )贝贝穿过大街,跑过小巷,来到郊外。
( )女老师没有信,多难受啊,我去采一些花吧。
( )他采了一大把最好看的花,有红花、黄花,还有蓝花。
10.课外阅读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小题1】“君自故乡来”一句中“ 自”解释为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寒梅著花未”。
_________
【小题3】本诗是一首抒写___之情的诗, 从诗歌的前两句中“__”一词可以看出来。
【小题4】请你再写出两首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歌。
___________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小题1】给下面划线的可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穿尽红丝几万条_____
A.尽头 B.完 C.全部
②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
A.碧玉 B.碧叶 C.青色
【小题2】填空。
①“乞巧”是在农历________,即________,传说那天是________鹊桥相会的日子。
②“七夕今宵看碧霄”中读音相同的两个字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诗中写出乞巧人多和红丝多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的追求。
【小题3】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地写写诗句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片段,完成要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
【小题1】补充诗句。
【小题2】这首诗写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诵读这首诗时应读出( )的语气。
A.欢快 B.紧张 C.悲伤 D.平淡
【小题4】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和相关习俗呢?请试着写出一个。
传统节日: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习俗: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