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课后复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7·德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同一物种的生物个体可以自由交配和繁殖
B.物种具有遗传稳定性
C.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交配一定不能成功
D.同一物种内的个体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答案: C
2.马与驴为两个不同的物种,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突变 B.基因重组
C.生殖隔离 D.地理隔离
答案: C
3.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种群因河道改变而发生的变化,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道的改变使同一种群的生物变成了不同的物种
B.河道的改变使两个种群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
C.B种群和C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仅与环境的变化有关
D.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必然源于地理隔离
解析: 河道的改变使一个种群被分割成两部分,从而形成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因河流的阻隔,形成地理隔离,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但是并没有证据说明B、C两种群的生物成为了两个物种,故A错误、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差异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还与基因的突变有关,C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但是生殖隔离未必就一定源自地理隔离,D错误。
答案: B
4.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从而避免被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个事例说明( )
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
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
D.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绝对的
解析: 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有翅昆虫突变成无翅或残翅昆虫,正常情况下这些变异类型因不能飞行,活动范围小,在生存斗争中占劣势,逐渐被淘汰,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这一特定环境中,残翅或无翅这种变异类型因不能飞行,避免了被风吹到海里,在海岛上存活下来。这个事例说明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答案: C
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和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只有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从而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才标志生物在进化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能产生生殖隔离
D.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解析: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如果物种灭绝的数量多,而新物种产生的数量少,就会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答案: D
6.如图表示我国黄河两岸a、b、c、d这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黄河北岸的b物种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外因是存在地理隔离
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D.判断d和b是否为不同物种的方法是观察两者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解析: 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物种迁到黄河南岸后,与c物种不存在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是判断d和b是否属于两个物种的依据。
答案: B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解析: ③、④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继承。⑦是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
答案: C
8.在欧洲的人群中,每2 500人就有一个囊状纤维变性的患者,此病为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现有一男性携带者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其后代出现此病的几率是( )
A.1/100 B.49/5 000
C.1/50 D.1/102
解析: 设人群中正常有(AA)的几率为p2,患者(aa)的几率为q2,根据遗传平衡定律:q2=1/2 500,得q=1/50,p=49/50。该婚配女子为携带者的几率=2pq/(p2+2pq)=(2×49/50×1/50)/(2×49/50×1/50+492/502)=2/51。所以根据遗传规律两者婚配所生病孩的概率=1/4×2/51=1/102。
答案: D
9.(2018·江西南昌二中高二下期末)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B.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
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
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解析: 由图可知,停止选择后,甲虫蛹的体重并没有增加,而是下降,说明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低,A错误;据题图曲线变化可知,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B正确;停止选择曲线代表着自然选择的情况,持续选择曲线代表着人工选择的情况,对比分析停止选择和持续选择两种曲线可知,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正确;通过选择,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D正确。
答案: A
10.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甲、乙
解析: 丙种群存在明显的不同方向的变异倾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易产生新物种。
答案: C
11.(2017·天津一中高二下期末)如图表示某群岛上蝉的物种演化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种的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B.物种戊的形成是基因频率不定向改变的结果
C.由甲形成乙和戊的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群岛上各种蝉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而A岛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最终选择了丙和丁两个物种,A正确;新物种的形成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淘汰了不利变异,保留了有利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变化,B错误;新物种的形成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D正确。
答案: B
12.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
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
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D.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解析: 1870年,S基因频率为10%,s基因频率为90%,但该种群1870年不一定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所以浅色个体的比例无法计算,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到1990年,该桦尺蠖并没有与原来的种群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自然选择会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正确。
答案: D
13.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如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基因A或a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B.乙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杂合子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D.有利基因的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时,该种群已进化成新物种
解析: 如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因为有杂合子的存在,A的基因频率不可能为1,A错误;自然选择对杂合子不利时,原本A与a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B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可能影响到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D错误。
答案: C
14.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eq \f(10,19) B.eq \f(9,19)
C.eq \f(1,19) D.eq \f(1,2)
解析: 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因此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18%+1%)=eq \f(1,19),其后代均患该病;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8%÷(18%+1%)=eq \f(18,19),其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eq \f(1,2),所以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eq \f(1,19)+eq \f(18,19)×eq \f(1,2)=eq \f(10,19)。
答案: A
15.(2014·广东卷)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右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花矩变长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B错误。该兰花的花矩与该种蛾的口器相互适应,体现了共同进化,C正确。蛾口器的长短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保留下来的是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不是通过用进废退形成的,D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5分)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②导致①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图中③指________________,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________隔离。
(3)④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令其自交,则自交一代中AA基因型的个体占________,aa基因型的个体占________,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是进化的内因。(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4)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则基因型Aa的个体占3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则AA的个体占40%,Aa的个体占60%。该种群自交,AA的个体自交后代仍为AA,占40%;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占15%,Aa占30%,aa占15%。因此自交一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55%,aa基因型的个体占15%。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30%÷2=70%。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1)突变 基因重组 (2)自然选择学说 生殖 (3)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55% 15% 70% 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17.(15分)(2017·湖北恩施一中高二开学考)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生物群体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回答问题:
(1)由A生物群体进化为B、C两个生物群体的内因是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生物群体迁到乙岛后,不与C生物群体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迁到乙岛的B生物群体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甲岛中B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aa基因型频率为16%,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遗传变异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
(2)两者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
年份
1870
1900
1930
1960
1990
S基因频率(%)
10
50
65
50
12
高中生物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