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专区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全册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评价26知人方论世知史方解诗__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评价26知人方论世知史方解诗__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人方论世知史方解诗——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建议用时:25分钟)
1.(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苦 笋
陆 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解析: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并不适口的滋味;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野 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颔联“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意思是“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政,正也;幽色,指幽闲的姿态;肯,岂肯。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在野”与“在庭”相对。因不为人赏识,便任其在野自生自灭。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这也许是野菊的憾事,但诗人却把这看成是快事,因为它可以避免栽培人的束缚剪裁与观菊者的诸多采摘,即不受人们的干扰,因而显得幽闲自若,别有风采。
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塞下曲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解析:本题分析景物描写所渲染的环境,特别要注意“北风”“白草”和“胡马骎骎”等意象。
答案: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做铺垫”也可)。
4.(2021·潍坊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注]。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涧边的人家;山楹:就山岩凿成的房屋。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
诗人笔下的“风”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解析:分析“风”的形象,应由诗歌中对风的描写和评价入手。诗人言风“凉”,使“林壑清”为“涧户”“驱烟”,为“山楹”“卷雾”,日落山水静寂之时,又吹响松涛,让人们欣赏美妙的乐章,不辞劳苦地工作。尽管人们看不到它的踪迹,但它的一举一动都满含对人间百姓的深情厚意。所以诗人称其“有情”。
答案:诗人笔下的“风”是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水静寂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离恨
纳兰性德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解析:答题时,首先指出描写手法,描述这一句所表现的画面。运用想象手法,写思妇由眼前的情景想着何时才能和情郎在春溪的明月下共同泛舟的情景。然后指出这一画面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最后指出通过这幅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注意这种画面和意境是思妇想象出来且内心所向往的,所以这幅画面充分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的期盼之情,反衬出女子的离恨之苦。
答案:词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情郎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的期盼之情,反衬出女子的离恨之苦。
6.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
钱继章②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③。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④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③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④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作品中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分析词人的自我形象,可深入分析词的上片。这首词上片共四句话,前两句写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面带病容,颧骨凸起,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要奇怪。三、四两句写词人的心却仿佛终南山石缝中的一根青藤,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由此不难看出词人虽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却坚韧不拔。分析上片,可知词人刻画自我的外在形象时,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刻画自我的内在性格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25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附解析),共5页。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26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6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