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监测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监测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5m,求,【答案】D,【答案】C,【答案】B,【答案】引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两千多年前,最早提出“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一错误观点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牛顿 D. 瓦特
- 下列家里常见容器属于连通器的是( )
A. 炒菜锅 B. 茶壶 C. 玻璃杯 D. 碗
- 清洗瓜果蔬菜时你有没有观察过它们的浮与沉,下列新鲜食材通常能漂浮在水面的是( )
A. 青椒 B. 葡萄 C. 土豆 D. 李子
- 下列情景中支持力对加点字物体做功的是( )
A. 静止在水平地面的木箱 B. 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足球
C. 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 D. 站在上升电梯轿厢里的人
- 足球运动员临门一脚将足球射向球门,关于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对足球的作用( )
A. 始终受到脚的作用力 B. 受到的重力不断变大
C. 受到的合力始终不变 D. 始终受平衡力的作用
- 年月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搭载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如图所示,装载于火箭顶端的卫星与火箭共同加速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相对于火箭是运动的
B. 卫星的动能保持不变
C. 卫星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D. 卫星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加
- 如图所示,借助滑轮用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重和摩擦( )
A. 甲图中,滑轮质量越小,机械效率越低
B. 乙图中,竖直向下时最省力
C. 两图中,重物上升的距离均等于绳末端移动距离
D. 将物体提升相同高度,做的功大于做的功
- 如图所示为可伸缩拉杆行李箱,其拉杆可视为绕点转动的杠杆。力作用于拉杆手柄,若使行李箱始终保持在图中位置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缩短拉杆,力减小
B. 将转至位置,力减小
C. 将转至位置,力减小
D. 力分别在、位置时,其大小相同
- 年月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如图所示是王亚平老师演示的“液桥”实验:两片“粘”有水球的透明板逐渐靠近,水球接触时立刻融合在一起,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 我们平时感受不到大气压,但它却时刻伴随着我们。大气压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请举出一个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______。
-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女子冰壶队掷球员将冰壶沿水平冰面推出后,冰壶由于______继续向前运动;刷冰员不停地刷冰面可以减小冰壶受到的摩擦力;如果摩擦力为零,运动的冰壶将______选填“静止”“逐渐停下来”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 将小球从高处水平抛出,若小球刚抛出时的动能为,则它刚接触地面时的动能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不计空气阻力
- 用水平力推一静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大小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物体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
- 如图所示是高铁站台上设置的白色安全线。候车时,乘客应站在安全线内还是线外,为什么?
- 如图所示的容器中盛有适量水,将拼装好的金属模型船放入容器中漂浮。一段时间后,船底漏水,船体由于进水而沉底。请判断漂浮和沉底时船壳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 如图所示,木块沿粗糙斜面下滑,请画出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点为力的作用点
- 如图所示,大力士将轮胎的一侧从地面上抬起并保持不动,这一过程可将轮胎视为绕点转动的杠杆。请在图中画出轮胎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以及力的力臂。重心已在图中标出
- 如图所示,重为的木块置于空容器底部。现向容器内缓慢注水直至注满,请在图中画出该过程中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随水的深度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
- 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与小红作出了以下猜想:
A.与液体深度有关
B.与液体密度有关
他们分别利用两个形管压强计、烧杯、水和食盐进行实验。张紧橡皮膜套在金属盒上,将适量红墨水注入形管内,然后用胶管连接金属盒与形管,实验前他们观察到形管两边液面保持相平。
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清水中后,观察到橡皮膜______选填“外凸”或“内凹”,压强计左右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时的情景如图所示,要增加金属盒所处深度,应该增加______选填“”或“”段的长度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分析可得: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
实验序号 | |||
深度 | |||
高度差 |
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可以通过______利用已有实验器材的方法改变液体密度进行实验;
小红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当压强计探头在清水中的相同深度时,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均与小明实验结果有较大差异。请从实验器材组装的角度写出造成这种差异的一种可能:______。
-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为了验证“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一猜想,实验用到的器材有:杠杆、铁架台、细线、规格为的钩码个。
用平衡螺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过程,可以借鉴调节______填写器材名称的经验来操作。如图甲所示,当在杠杆左侧挂上个钩码时,细线对杠杆的拉力是______,用个钩码挂在杠杆右侧的______填写序号位置后,杠杆水平平衡。记录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
保持杠杆左侧的力和力臂不变,改变右侧钩码数并调节细线位置,杠杆再次水平平衡后记录相关数据,请在图丙相应位置画出一种操作结果;
继续保持左侧的钩码数和位置不变,当用个钩码悬挂在杠杆右侧位置时,发现杠杆并不能保持水平,于是在右侧位置处又悬挂了个钩码,杠杆恰能在如图乙所示位置保持静止。你认为此时杠杆平衡吗?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面对这样的实验现象,在接下来的探究步骤中,你面临的困难是______。 - 小明学完合理利用机械能一节后,对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甲所示,器材有:固定在竖直墙面上的轻质弹簧、粗糙的长木板、质量不同的钢球和、木块一个。不计钢球撞击木块前的能量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用钢球压缩弹簧至最短,释放钢球,弹簧对钢球施加的______力使钢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这一过程弹簧的______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木块被钢球撞击后运动了一段距离;
为了改变钢球的速度,你的操作是:______,释放钢球,如图乙所示木块被钢球撞击后运动的距离是,比较和可得出结论:______。
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时,小明设计的实验操作是:分别用钢球和压缩弹簧至最短,释放钢球,观察木块被钢球撞击后运动的距离。请你分析小明的实验设计是否可行?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
-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小芳乘坐自动扶梯从商场一楼到二楼。求:
小芳的重力;取
小芳双脚与扶梯踏板接触面积为,她对踏板的压强;
若小芳乘坐扶梯从商场一楼匀速到二楼用时秒,楼层间高度为,扶梯踏板支持力对她做功的功率。
- 独木舟是现代各类舰船的“先祖”。易经中就有“刳木为舟”的记载,将一根圆木中部掏空后,就制成了独木舟,如图所示是它们的截面图。若整根圆木质量是,漂浮时其底部距水面,求:
圆木漂浮时,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圆木漂浮时所受浮力;取
若独木舟载人时,独木舟底部距水面也为,请判断制作独木舟时掏出部分的木材质量与所载人的总质量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一错误观点,后来伽利略推翻了他这一观点,牛顿在伽利略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故A正确。
故选:。
根据物理学史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的知识,要求学生对物理学史有一定了解。
2.【答案】
【解析】解:炒菜锅、玻璃杯、碗都不符合连通器的特征,不是连通器;茶壶的壶嘴与壶身底部相通,上端开口,即茶壶是连通器,故B正确。
故选:。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
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原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3.【答案】
【解析】解: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当时,物体在水中物体漂浮;当时,物体在水中物体下沉;当时,物体在水中悬浮;青椒是空心的,,故青椒在水中漂浮;葡萄、土豆、李子是实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葡萄、土豆、李子在水中下沉,故A符合题意、不合题意。
故选:。
新鲜的青椒是空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新鲜的葡萄、土豆、李子是实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本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难度不大。
4.【答案】
【解析】解:、静止在水平地面的木箱,没有在支持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支持力没有对它做功,故A错误;
B、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是由于惯性向前运动,在支持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支持力对它不做功,故B错误;
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支持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木块在支持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支持力它不做功,故C错误;
D、站在上升电梯轿厢里的人,受到支持力的作用,人在支持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支持力对人做了功,故D正确。
故选:。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5.【答案】
【解析】解:、足球离开脚后,不会受到脚的作用力,故A错误;
B、足球的质量不变,由可知足球的重力不变,故B错误;
C、不计空气对足球的作用,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合力等于重力,合力不变,故C正确;
D、由于足球受到重力的作用,受到的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变。
解决此类选项判断题目,要结合力的概念及力与运动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6.【答案】
【解析】解:
A、卫星与火箭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卫星相对于火箭是静止的,故A错误;
、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卫星与火箭的质量不变,而速度增大,所以动能增大;因为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增大;因此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加,机械能增加,该过程中不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
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来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是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的和。
本题考查了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的变化、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综合性题目。
7.【答案】
【解析】解:、不计摩擦及绳重,根据可知:
机械效率,
当滑轮质量越小,机械效率越高,故A错误;
B、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即不能省力,故B错误;
C、定滑轮提升物体时,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所以大于,故C错误;
D、两物体的重力相同,提升相同高度,由可知,甲乙装置所做的有用功相同;
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甲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即;
用乙装置提重物时,需提起动滑轮做额外功,即,
所以,即手的拉力做的功比做的功多,即做的功大于做的功,故D正确。
故选:。
根据进行解答;
使用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能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的特点是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动滑轮的特点是能够省一半力,但是费距离。
甲乙装置所做的有用功相同,用乙装置提重物时,得提起滑轮所做额外功较多。
本题考查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机械效率和功的大小比较,会分析拉力做的功和有用功,并能熟练运用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公式是关键。
8.【答案】
【解析】解:力作用于拉杆手柄,若使行李箱始终保持在图中位置静止,此时为支点;
A、缩短拉杆,力会向右移动,根据力臂的定义可知,此时的力臂变小,即动力臂变小,在阻力、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增大,故A错误;
、将转至位置,根据力臂的定义可知,此时动力臂变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减小;将转至位置,根据力臂的定义可知,此时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所以力分别在、位置时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力的大小变化。
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力臂的变化、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难度不大。
9.【答案】引力
【解析】解:两滴水接触时一下子融合在一起,这是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引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等基础知识点,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础知识点。
10.【答案】空气 塑料吸盘挤出空气后能吸附在竖直瓷砖上
【解析】解:大气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盘吸在墙壁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覆杯实验中纸托住了水、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故答案为:空气;塑料吸盘挤出空气后能吸附在竖直瓷砖上。
大气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生活中证明大气压的实例是非常多的,如: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盘吸在墙壁上等等。
应用大气压的实例有很多,做本题时应尽量找一些课本中有的,或是课后习题中出现得比较多的实例。
11.【答案】惯性 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将冰壶沿水平冰面推出后,冰壶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如果摩擦力为零,冰壶在水平面面上不受阻力,速度不会减小,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的冰壶将一直以原来的速度运动,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通过冰壶运动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的利用等,体现了物理在体育运动中的广泛应用。
12.【答案】大于
【解析】解: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下降过程中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所以它刚接触地面时的动能一定大于。
故答案为:大于。
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总量守恒。
此题考查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13.【答案】
【解析】解:由图乙可知,物体在第内做加速运动,在第内做匀速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为;
结合图甲可知第内水平力,第内水平力;
物体在内克服摩擦力做功;
物体在内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故答案为:。
由乙图可知,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结合甲图可知摩擦力大小为,再由可求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利用可求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本题考查图像的应用,功和功率的计算,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利用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是解答本题的难点。
14.【答案】答:候车时,乘客应站在安全线外。
人离安全线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铁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压力小;人后方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后面压强大于人前面受到的压强,空气对人前方与后方都有压力,后方压力大于前方压力,人在较大的压力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高铁,发生交通事故。
【解析】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比较人和列车之间的压强以及人后面的压强的大小。
掌握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能用流体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问题。
15.【答案】解:金属模型船的重力一定,当金属模型船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而金属模型船沉底时,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金属模型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金属模型船沉底时的浮力,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变,由可知金属模型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金属模型船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
答:金属模型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金属模型船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理由:金属模型船的重力一定,当金属模型船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而金属模型船沉底时,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金属模型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金属模型船沉底时的浮力,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变,由可知金属模型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金属模型船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
【解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确定船漂浮与沉底时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判断漂浮和沉底时船壳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应用,掌握浮沉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解:沿斜面下滑的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但题目只要求画出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解析】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知道所受支持力、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再做力的示意图。
作图时一定要注意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滑动摩擦力平行于斜面向上。
17.【答案】解: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轮胎的重心画一条竖直向下的带箭头的有向线段,用表示,即为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从支点作拉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拉力的力臂,如图所示:
【解析】先确定重力作用点,然后从力作用点表示重力的方向即竖直向下。
已知支点和动力的方向,从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力臂。
本题考查了重力示意图和力臂的作法。关键是要作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掌握作图的基本方法,并且作图要规范。
18.【答案】解:向容器中缓慢注水,根据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均匀增大,因为,当木块所受浮力增大到等于木块重力时,继续注水木块会漂浮在水面上,木块随着水面一起上升,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大小不变,即浮力的大小随水的深度变化是先均匀增大再保持不变;
设横轴表示水深,纵轴表示浮力,故作图如下:
故答案为:见解析。
【解析】根据物体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木块在向容器中缓慢注水直至注满水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化,然后作图。
此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关键是结合知识得出在向容器中缓慢注水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化。
19.【答案】内凹 增加 在清水中加入食盐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解析】解: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大于橡皮膜内部的压强,橡皮膜会向内凹;
液体的深度是指液面到橡皮膜的距离,所以要增加金属盒所处深度,需要增加段的长度进行实验;
比较表格可知,实验是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随着液体的深度增加,观察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说明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探究的是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保持深度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所以需要在清水中加入食盐来改变液体的密度;
小红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当压强计探头在清水中的相同深度时,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均与小明实验结果有较大差异,即形管的液面较小,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故答案为:内凹;;增加;在清水中加入食盐;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根据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与橡皮膜内部压强的关系判断出橡皮膜的凹凸情况;
液体的深度是指液面到橡皮膜的距离;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
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据此判断出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若装置漏气,按压橡皮膜形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变。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好控制变量法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天平 平衡 杠杆的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解析】解: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过程,可以借鉴调节天平的经验来操作;
一个砝码的重力为,
则细线对杠杆的拉力:;
设杠杆分度值是,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解得:,
所以个钩码应挂在杠杆右侧的号位置;
保持杠杆左侧的力和力臂不变,改变右侧钩码数并调节细线位置,
设杠杆分度值是,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左侧力和力臂的积:,
则右侧力和力臂的积:;;;;
如图所示:
设个钩码重为,杠杆上一格的长度为,
图乙中,左侧力与力臂之积为:;
由侧力与力臂之积分别为:,;
故有:,即此时杠杆平衡;
在初中阶段,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只有一个动力和一个阻力,不探究多个动力或阻力的作用下的杠杆平衡,即因为杠杆的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天平;;;见解答;平衡;杠杆的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过程,可以借鉴调节天平的经验来操作;细线对杠杆的拉力就是砝码的重力;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力臂;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解答;
分别得出每个力与力臂之积,分析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考查器材调试、力臂定义的理解以及对数据分析能力。
21.【答案】弹 弹性势 改变弹簧的压缩程度的大小 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不可行 弹簧的压缩程度相同,钢球的动能相同
【解析】解: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用钢球压缩弹簧至最短,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了弹力,弹力作用在钢球上,使钢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后具有弹性势能,钢球被弹开的过程中,钢球的动能增大,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钢球的动能;
钢球的质量不变,为了改变钢球的速度,需要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即改变弹簧的压缩程度的大小;
根据转换法可知,实验中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定动能的大小,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动能越大;由图可知,,结论为: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若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撞击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故弹簧势能相同,转化出的动能相同,因此,木块最终移动的距离相同,这样是不能完成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弹;弹性势;改变弹簧的压缩程度的大小;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不可行;弹簧的压缩程度相同,钢球的动能相同。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具有弹力;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的大小有关,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实验中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定动能的大小;
结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看是否合理的控制了相关变量。
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知道实验原理、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题。
22.【答案】解:小芳的重力;
小芳对踏板的压力,
她对踏板的压强;
若小芳乘坐扶梯从商场一楼匀速到二楼用时秒,楼层间高度为,
扶梯踏板支持力,
扶梯踏板支持力对她做的功,
功率。
答:小芳的重力为;
她对踏板的压强为;
扶梯踏板支持力对她做功的功率为。
【解析】根据得出小芳的重力;
根据得出小芳对踏板的压力,根据得出她对踏板的压强;
根据得出扶梯踏板对她的支持力,根据得出扶梯踏板支持力对她做的功,根据得出功率。
本题考查重力、压强、功率的计算,综合性强,难度适中。
23.【答案】解:圆木漂浮时,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圆木的重力:,
圆木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
独木舟载人时,独木舟底部距水面的距离不变,根据可知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根据可知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不变,浮力的实质是液体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独木舟漂浮,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所以圆木制成的独木舟所受浮力等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则浮力不变,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所载人的总重力与独木舟的重力之和等于圆木的重力,则所载人的总重力等于制作独木舟时掏出部分的木材的重力,根据可知制作独木舟时掏出部分的木材质量等于所载人的总质量。
答:圆木漂浮时,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圆木漂浮时所受浮力为;
;理由:圆木制成的独木舟所受浮力不变,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所载人的总重力与独木舟的重力之和等于圆木的重力,则所载人的总重力等于制作独木舟时掏出部分的木材的重力,根据可知制作独木舟时掏出部分的木材质量等于所载人的总质量。
【解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圆木漂浮时,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根据重力公式计算圆木的重力,圆木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独木舟载人时,独木舟底部距水面的距离不变,根据可知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根据可知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不变,浮力的实质是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独木舟漂浮,上表面的压力为,所以圆木制成的独木舟所受浮力不变,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所载人的总重力与独木舟的重力之和等于圆木的重力,则所载人的总重力等于制作独木舟时掏出部分的木材的重力,根据可知制作独木舟时掏出部分的木材质量与所载人的总质量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压强定义公式、重力公式、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灵活运用,综合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