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知识点提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展开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一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 明朝的建立:1368年,定都应天府。
-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目的:加强皇权,巩固封建统治。
- 内阁出现的背景:废除宰相后,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工作压力增加。
- 郑和下西洋
⑴目的:炫耀国威,显示中国的富强。
⑵地位: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
⑶结果: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
⑷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 东南沿海“倭患”的原因: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导致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狂。
- 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及外国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特有的一种外交方式,其立足点是中心大国的定位。
- 清朝入关:1644年,迁都北京。
- 内阁制:并非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象征或决策机构,不能制约皇权。
第二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的表现:奏折制度;军机处;“文字狱”。
- 军机处的成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文字狱”
⑴目的:对思想文化进行控制。
⑵影响:虽加强了君主专制,但也摧残了文化。
- 统治危机的初显
⑴内部原因:清朝人口迅速膨胀,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暴露;政治腐败,贫富矛盾加剧,农民起义不断。
⑵外部原因:闭关锁国。
①背景: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评价:并不能真正消除外来潜在危险,反而加深了隔阂和矛盾,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改土归流。
- 闭关锁国
⑴原因:是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⑵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抵御作用;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三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农业: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高产粮食的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 明朝中后期,在纺织业中最早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 经济发展的局限: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
-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其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而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是具体原因。
- 陆王心学
⑴主张:以“致良知”为核心理论。
⑵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励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
-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 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评与继承,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
- 明清小说的特点:语言通俗生动;体裁多样,出现了一批反封建的作品;重视教化作用。
- 明清科技以经验总结为主,与西方的近代实验科学有较大区别。
- 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带有民主色彩;提倡“经世致用”;是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对儒学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改造。
- 明清进步思想的评价: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提供的丰富的文学素材;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人们社会生活日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