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山东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鲁教版化学九上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教案+教学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化学九上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教案+教学反思,共21页。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教师:
课题: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初步认识到化学与公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知道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3、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内容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化学的知识有了点滴了解,但并非把它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从进入九年级开始,就用步入化学殿堂,让学生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本节仅围绕一个“妙”字,让学生去体验,真正达到奇妙中产生兴趣,奇妙中了解化学,奇妙中感受魅力,奇妙中走进化学,奇妙中解读奥秘,以此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是21世纪我们的中心科学,它关系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使学生们喜欢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为以后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建议:
通过阅读、观察图片信息,解读文字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大脑。学会用两只眼睛看世界,做到宏观与微观相联系,学会多重表征,既宏观物质、模型、符号来表达,通过学生语言交流,达成共识,完成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知识点(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奇妙之处,从而树立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实验准备:
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手喷壸、浓硫酸、高锰酸钾、玻璃棒、酒精灯、多媒体、化学图片、化学视频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景创设:
同学们你们喜欢不喜欢刘千?
我想问一下你们喜欢他什么?
那好,我们一起来穿越时空,把魔术大师请到我们教室中来好不好呀?
下面就由“魔术大师”王会德老师来给你们表演魔棒点灯好不好。
用玻璃棒沾少量浓硫酸,然后涂上事前准备好的少量高锰酸钾,迅速将玻璃棒去点燃酒精灯。
同学们刚才的魔术妙不妙?再来一个你们还要不要。
下面这个魔术就选两位刚才观察比较仔细的两位同学来完成。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真奇妙”五个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板书课题:化学真奇妙
导入新课:
你知道化学还做出哪些奇妙的事情吗?
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石油给我们所带来的巨大财富吧?
播放石油的加工处理录像,最后用图片展的形式归纳石油的用途。
既然化学这么神奇,能把石油加工成这么多产品。那么我们就来一起找一找我们周围的世界有多少通过化学加工而成的呢?
板书:
化学改变了世界
回答化学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给学生展示建筑发展的缩影图片草房—瓦房—楼板房—钢筋混凝土浇铸—现代房间装潢及水立方图。
思考:P3活动天地内容。
总之,化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的,如果我们不好的学好用好化学它也有可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和作用。
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归纳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生随便回答
学生异口回答
让学生仔细观察
魔术过渡,在学生温度不下降的同时再次掀起高潮
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真奇妙”五个字。
思考、讨论
让学生观看石油的加工处理,通过视频内容,结合图片,让学生自已试着归纳石油的用途,老师加以总结。
自学教材P2—P3上文字和图片内容。
让学生讨论回答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已的实际生活感受,如高铁节约了时间等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观察P4中的两幅图[讲解]这些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有好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学好化学,让它更好的为我们的社会服务呢?谈古论今,只有学好了化学,才能真正领略化学的魅力。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与时代同步,利用今年常用的“穿越”一个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一直跟上时代步伐,同时也让学生与老师更贴近。
学会观察实验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
帮助学生认识到石油的巨大财富,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一种节能意识。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学习意识。
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投影]
1、课中检测(可以参考使用《助学》之“课中练习”栏目)
2、预习课题2。
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化学对学生来说就是因为是一门新添学科,学生已经作了预习和了解,所以在教学中不要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尤其是物质的构成不能作深入研究,应以了解认识为主,多利用视频和实验及生活实例来介绍化学的重要性。
授课日期: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星期____ 第 节课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
课题: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本节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奇妙,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教材追求的一大特色,为体现这一特色,从第一节开始教材就以“化学改变了世界”这一化学科学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避免单纯说教,,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探究,亲身体验化学的特征、现象等,通过体验学生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变化观、物质构成的微粒观、价值观,初步尝试用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身边的物质,由此,初步了解“什么是化学”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区别与联系;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2、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
【学习难点】1、区分常见的物质变化。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化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下一步迫切想知道如何去学习化学。本节课的起点应放在物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现象上,现象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从而引出物质的变化
【学法指导】
学习时要根据生活经验,尽可能的列举上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例子,对这些变化只分析结果,不分析变化过程。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一些外观特征,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等,这些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但化学变化过程中并不一定都有明显现象发生,如酸碱中和反应等,同时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就是物理变化。
【实验准备】多媒体、试管(3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火柴、酒精灯、镁条、锌粒、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溶液、硫酸铜溶液、滤纸、喷壶、双面胶、分子结构模型
【学习方法】引导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生产中的用品大多数都是化学制品,制造化学产品的关键就是要促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什么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点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化学变化”(课前在黑板上用双面胶贴好事先在七张滤纸上用酚酞写好“神奇的化学变化”,用注射器吸取神奇的药水氢氧化钠溶液向上喷洒,呈现课题)
【点拨】简述原理,强调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过渡】请同学们看下面两组变化
【多媒体展示】比较葡萄榨汁和葡萄酿成葡萄酒有什么不同?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再出示表格: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变化前的物质、变化后的物质、伴随的现象、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阅读教材第5页第1、2自然段内容,归纳:
1、 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它们的特征是什么?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3、 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例子。
【板书1】
1、 变化
2、 特征
3、 区别
【跟踪练习】出示10个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典型例子
【升华】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那么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以学生熟悉的蜡烛燃烧为例进行分析
【点拨】区别:
联系:
【板书2】联系:
【过渡】怎样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呢?
【明确】观察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实验中观察反应条件和现象;
实验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探究】教材第5页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演示】实验1:点燃镁条 (教师引导如何观察化学实验)
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酚酞 (观察颜色改变)
实验3:锌粒 + 稀盐酸 ( 观察气体的产生 )
实验4: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 观察沉淀的生成)
【板书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点拨】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但有这些现象时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
【过渡】化学变化中除了产生一些现象还常伴随发生能量的变化。都有哪些能量的变化呢?
【总结】:化学研究的目的: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
【过渡】同学们已观察过许多化学反应,心中会想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化学变化呢?这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还要从物质的内部找原因。物质是由许多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他们是如何构成物质的呢?
[投影录像]水的组成及水分子模型
[点拨]准确描述水的宏观组成和水分子的微观构成
[组织活动]出示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有关二氧化碳的科学描述
[问题]
1. 看到每一种物质,你是否能想象出他们的微观构成?(H2O、H2、O2、CO2、金刚石、石墨等)
2. 你认为化学变化的奥秘是什么?
回顾上节课历历在目的化学现象带来的震撼,引发深入的思考
观察现象,引发思考
学生讨论并将表格完善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
参照课本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说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阅读,归纳、讨论、回答
回答并说明判断的理由,进一步加强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
分析蜡烛燃烧的变化及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的蜡烛熔化的变化;使蜡烛熔化的途径;试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了解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和步骤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总结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根据P5-P6内容,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的能量变化
阅读教材第6页倒数第2、3、4自然段。
阅读教材第7页多识一点。
通过观看录像,展开想象的翅膀,认识水的组成和结构
用规范的化学语言练习描述水的组成和构成
分小组进行练习、表达、交流
反思、交流、共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变化观”思想
解疑释惑,提出化学变化
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来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学会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通过对比组的事例及学生易错、模糊的事例,加强学生的理解
通过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先入为主,规范步骤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但要明确现象只是帮助判断化学变化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化学语言进行描述、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懂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点拨】每种物质都具有特定的组成和结构,组成结构若发生改变物质就变了,才会出现新物质。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分子发生变化,生成新分子。分子再分就是原子,原子也非常小,书中一个油墨小点竟然是由大约100亿个碳原子组成。科学家现在已能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它们的运动。看书P7图:
【多媒体展示】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的原子分子论
【点拨】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直到有了分子-原子论,化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揭示化学学科研究的范畴。
【课堂总结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
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体会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体会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化学研究的范畴
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想法,大胆表达
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明确:
1、物质变化观
2、化学变化的能量观
3、化学研究的目的观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区别
1、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联系
2、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常伴随的现象: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由元素组成
2、化学研究的范畴:
【巩固练习】
1、用序号填空:①化学变化 ②物理变化
(1)人类的早期生产活动中,搭建房屋 ,烧烧制陶器 ,磨制石器 ,淘洗黄金 ;(2)使用火柴时,火柴折断 ,火柴燃烧 ;(3)在养鸡厂,鸡蛋摔破 ,鸡蛋孵化 ;(4)生活中,头发生长 ,扎起头发
2、指出下列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2)蜡烛熔化 (3)蜡烛燃烧
(4)小麦磨成面粉 (5)生米变成熟饭 (6)食物腐败
(7)铁生锈 (8)镁燃烧。
【教学反思】
1、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采用了生动有趣的导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上课开始时,我先给学生做一个小魔术(“无字的天书”),学生非常好奇,这一活动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2、本节课的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理解,难点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联系、判断方法。学习时要根据生活经验,尽可能的列举上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例子,对这些变化只分析结果,不分析变化过程。本节课的一些问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3、初中化学的分化点(即难点)就是学生难以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要多采用一些类比的方法、模型化的方法,找一些影像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课型: 学校: 教师:
课题: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通过对发现问题、表述问题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欲望。
3: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4:明确对探究活动反思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5:会书写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2: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初步形成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2:培养学生深入细致地以观察实验、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的科学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知识点(重点、难点)
1:怎样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怎样明确地提出问题,准确地表述出问题:
2:怎样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及探究的乐趣。
3: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实验准备:多媒体,酒精灯,烧杯、蜡烛、火柴、秒表,坩埚钳,
蜡烛的相关材料收集,学生实验报告素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景创设】:1投影化学之谜:播放短片《神奇的根瘤菌》让学生在 观看影片后发表感想。
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空气成分的发现过程,发表感想
【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引出主题-化学的探究从问题开始。
一:从问题开始:
【探究释疑、合作交流】:
【活动天地】
[演示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刚点燃时,燃烧过程中,熄灭时,熄灭一分钟后的现象。
2:将两只高低不同、粗细不同的两组蜡烛分别点燃,然后用同样大小的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3: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4: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问题】对以上4个实验,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结合化学知识,在生活中你还对哪些问题存在疑惑
【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多识一点”中的“化学之谜”?
【板书】: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
分组讨论,发表意见,根瘤菌是怎样做到的?等
把心中的化学问题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们在学习化学过程观察,思考、讨论,小结:
1: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熄灭时冒白烟
2:高的蜡烛先熄灭
3: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
4:水雾生成,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交流讨论,发表见解
小组内交流、发表见解
阅读,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
比较思考
分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环节
阅读材料,找出化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导管末端有火焰]
思考交流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交流共享探究结果
分组完成各自的探究报告
总结
分组讨论 交流共享
对上一课时的实验探究活动报告进行分组讨论反思,做出评价并相互交流
分组讨论 交流共享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化学探究从问题开始
学生已经成功的从提出问题开始学习了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兴趣。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进一步鼓励学生多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了解发现、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就要设法找出答案,请你结合《物理》《生物》等科学的;学习谈谈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讨论小结】: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分析、比较、概括)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活动天地】: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阅读《活动天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点燃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用玻璃导管引出白烟,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导管末端有火焰]
【提问】: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进行“影响蜡烛燃烧时间因素的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写出化学探究报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过渡】指导学习分析《活动天地》中的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做出评价
【指导学生】分组对上一课时所进行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评价
[问题]通过学习,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板书】
对科学探究怎样反思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明确科学探究过程
使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化学探究活动的过程,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如何完成探究报告,
概括知识
通过对具体探究报告的评价,使学生了解如何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通过进一步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如何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总结概括第二节内容
思考,小结
[投影]
课中检测(可以参考使用《助学》之“课中练习”栏目)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灰烬
2.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氮气、水和氧气等 D.氧气
3.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
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5.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 。
6.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总结】:
请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
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或参考课后和助学“课后评价”部分。
教学反思:
1:主要以学生交流、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与积极的鼓励、评价,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2: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对做过的实验探究进行反思和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应给学生提供条件使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究。
3: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对做过的实验探究进行反思和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应给学生提供条件使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究。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课型: 单位 执教
课 题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课 型
新 授
第 1 课时
设 计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常见的实验仪器,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②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2、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和学会常见的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学
情
分
析
在小学和初中其他课程中,学生曾做过不少实验,实验中见过和使用过一些仪器,他们喜欢在实验室里动手动脑、自主探索,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本节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和目的性的认识,更应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和对操作的规范性的要求。
重 点
常见的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难 点
实验室安全规则
教学媒体、仪器和药品等
化学实验室演示实验一组;多媒体素材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 书 设 计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1.反应容器
①直接加热的仪器:
②垫石棉网加热: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
2.加热仪器
3.计量仪器
4.固定、支持仪器
5.分离物质仪器
6.存放物质的仪器
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1.三不原则
2.用剩药品的处理(安全环保原则)
3.化学危险品图标
4.烫伤
5.酸、碱灼伤
6.实验台着火
教 学 过 程
知 识 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一、认识化学仪器
1.反应容器
2.加热仪器
3.计量仪器
4.固定、支持仪器
5.分离物质仪器
6.存放物质的仪器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趣味故事:一只烧坏的挎包:在美国XX著名中学,化学实验室的陈列窗中有一只烧坏的挎包,关于这个挎包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很多年以前,这个学校的一个学生在做实验时,看到金属钠非常神奇,就偷偷的在自己的挎包里放了一小块金属钠,打算下课后再玩,但是还没等下课他的挎包就着火了,原来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他的挎包里很快就自燃了,他不遵守实验室的规则而导致了实验时的危险,为了警示以后的学生,因此学校把这个学生的挎包留了下来并陈列在橱窗里。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来了解化学实验室的有关知识。
【活动天地】了解和认识下列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试管、试管夹、锥形瓶、烧杯、水槽与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滴瓶。
①直接加热的仪器(4种):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②垫石棉网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等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然后老师再通过多媒体投影不同的仪器,学生分别说出这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讨论归纳】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反应容器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学生听故事,知道在实验室里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活动天地P18
1~3
活动天地P19
根据课后附录ⅡP143~145
多识一点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
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1.三不原则
2.用剩药品的处理(安全环保原则)
3.化学危险品图标
4.烫伤
5.酸、碱灼伤
6.实验台着火
【过渡】走进化学实验室,你会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想马上开始做自己喜欢的实验。虽然做实验既有趣又令人兴奋,但有时候也会有危险。你必须听从老师的指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才能确保实验的安全。
【组织学生阅读课后P15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实验室里有的药品易燃、易爆,有的有腐蚀性或有毒,所以: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将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指导学生总结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教师提出问题】看书15页的图实验室中存在哪些不安全的因素?它们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温馨提示】
1.未征得教师同意,不能擅自动手做实验。
2.不能在实验室内嬉笑打闹、大声谈话。
3.禁止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
4.严格遵守操作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熟悉下列化学危险品图标:
腐蚀品、有毒品、自燃物品、爆炸品。
发生意外怎么办:
立即用水冲洗,再涂上烧伤膏。
先用大量水冲洗,若溅入眼睛内,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
移开可燃物,用湿布或沙子覆盖,或使用灭火器。
【小结】引导学生畅谈对这一节学习内容的体会和感想,进行学习反思。
【练兵场】
1.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
2.固体药品一般盛放在
A、细口瓶中 B、广口瓶中
C、滴瓶中D、蒸发皿中
【课后作业】
书写常见的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根据实验室安全规则:
找出取用药品时的“三不原则”
取用药品的“三不”
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交流共享
你能找出多少处不安全的地方?(十处以上)
熟记图标
课本P18
发生意外怎么办?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附:学案
学习指导:
1、①直接加热的仪器(4种):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②垫石棉网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等
2、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将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3、废弃药品处理的三不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4、发生试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烫伤:立即用水冲洗,再涂上烧伤膏。
酸、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若溅入眼睛内,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
实验台着火:移开可燃物,用湿布或沙子覆盖,或使用灭火器。
强化训练:
1.下列仪器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集气瓶
2.一支试管容积为30mL。要用这支试管给液体加热,那么所取液体的体积最多不超过( )
A、10mL B、15mL C、20mL D、30mL
3.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
4.下列实验操中使用漏斗的是( )
A、溶解 B、称量 C、过滤 D、蒸发
5.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方法是( )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土盖灭 D、用泡沫灭器扑灭
6.在①坩埚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⑧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
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_____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__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教师:
课题: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初步认识到化学与公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知道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3、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内容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化学的知识有了点滴了解,但并非把它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从进入九年级开始,就用步入化学殿堂,让学生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本节仅围绕一个“妙”字,让学生去体验,真正达到奇妙中产生兴趣,奇妙中了解化学,奇妙中感受魅力,奇妙中走进化学,奇妙中解读奥秘,以此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是21世纪我们的中心科学,它关系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使学生们喜欢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为以后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建议:
通过阅读、观察图片信息,解读文字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大脑。学会用两只眼睛看世界,做到宏观与微观相联系,学会多重表征,既宏观物质、模型、符号来表达,通过学生语言交流,达成共识,完成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知识点(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奇妙之处,从而树立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实验准备:
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手喷壸、浓硫酸、高锰酸钾、玻璃棒、酒精灯、多媒体、化学图片、化学视频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景创设:
同学们你们喜欢不喜欢刘千?
我想问一下你们喜欢他什么?
那好,我们一起来穿越时空,把魔术大师请到我们教室中来好不好呀?
下面就由“魔术大师”王会德老师来给你们表演魔棒点灯好不好。
用玻璃棒沾少量浓硫酸,然后涂上事前准备好的少量高锰酸钾,迅速将玻璃棒去点燃酒精灯。
同学们刚才的魔术妙不妙?再来一个你们还要不要。
下面这个魔术就选两位刚才观察比较仔细的两位同学来完成。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真奇妙”五个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板书课题:化学真奇妙
导入新课:
你知道化学还做出哪些奇妙的事情吗?
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石油给我们所带来的巨大财富吧?
播放石油的加工处理录像,最后用图片展的形式归纳石油的用途。
既然化学这么神奇,能把石油加工成这么多产品。那么我们就来一起找一找我们周围的世界有多少通过化学加工而成的呢?
板书:
化学改变了世界
回答化学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给学生展示建筑发展的缩影图片草房—瓦房—楼板房—钢筋混凝土浇铸—现代房间装潢及水立方图。
思考:P3活动天地内容。
总之,化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的,如果我们不好的学好用好化学它也有可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和作用。
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归纳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生随便回答
学生异口回答
让学生仔细观察
魔术过渡,在学生温度不下降的同时再次掀起高潮
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真奇妙”五个字。
思考、讨论
让学生观看石油的加工处理,通过视频内容,结合图片,让学生自已试着归纳石油的用途,老师加以总结。
自学教材P2—P3上文字和图片内容。
让学生讨论回答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已的实际生活感受,如高铁节约了时间等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观察P4中的两幅图[讲解]这些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有好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学好化学,让它更好的为我们的社会服务呢?谈古论今,只有学好了化学,才能真正领略化学的魅力。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与时代同步,利用今年常用的“穿越”一个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一直跟上时代步伐,同时也让学生与老师更贴近。
学会观察实验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
帮助学生认识到石油的巨大财富,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一种节能意识。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学习意识。
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投影]
1、课中检测(可以参考使用《助学》之“课中练习”栏目)
2、预习课题2。
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化学对学生来说就是因为是一门新添学科,学生已经作了预习和了解,所以在教学中不要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尤其是物质的构成不能作深入研究,应以了解认识为主,多利用视频和实验及生活实例来介绍化学的重要性。
授课日期: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星期____ 第 节课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
课题: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本节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奇妙,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教材追求的一大特色,为体现这一特色,从第一节开始教材就以“化学改变了世界”这一化学科学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避免单纯说教,,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探究,亲身体验化学的特征、现象等,通过体验学生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变化观、物质构成的微粒观、价值观,初步尝试用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身边的物质,由此,初步了解“什么是化学”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区别与联系;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2、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
【学习难点】1、区分常见的物质变化。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化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下一步迫切想知道如何去学习化学。本节课的起点应放在物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现象上,现象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从而引出物质的变化
【学法指导】
学习时要根据生活经验,尽可能的列举上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例子,对这些变化只分析结果,不分析变化过程。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一些外观特征,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等,这些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但化学变化过程中并不一定都有明显现象发生,如酸碱中和反应等,同时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就是物理变化。
【实验准备】多媒体、试管(3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火柴、酒精灯、镁条、锌粒、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溶液、硫酸铜溶液、滤纸、喷壶、双面胶、分子结构模型
【学习方法】引导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生产中的用品大多数都是化学制品,制造化学产品的关键就是要促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什么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点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化学变化”(课前在黑板上用双面胶贴好事先在七张滤纸上用酚酞写好“神奇的化学变化”,用注射器吸取神奇的药水氢氧化钠溶液向上喷洒,呈现课题)
【点拨】简述原理,强调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过渡】请同学们看下面两组变化
【多媒体展示】比较葡萄榨汁和葡萄酿成葡萄酒有什么不同?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再出示表格: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变化前的物质、变化后的物质、伴随的现象、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阅读教材第5页第1、2自然段内容,归纳:
1、 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它们的特征是什么?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3、 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例子。
【板书1】
1、 变化
2、 特征
3、 区别
【跟踪练习】出示10个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典型例子
【升华】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那么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以学生熟悉的蜡烛燃烧为例进行分析
【点拨】区别:
联系:
【板书2】联系:
【过渡】怎样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呢?
【明确】观察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实验中观察反应条件和现象;
实验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探究】教材第5页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演示】实验1:点燃镁条 (教师引导如何观察化学实验)
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酚酞 (观察颜色改变)
实验3:锌粒 + 稀盐酸 ( 观察气体的产生 )
实验4: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 观察沉淀的生成)
【板书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点拨】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但有这些现象时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
【过渡】化学变化中除了产生一些现象还常伴随发生能量的变化。都有哪些能量的变化呢?
【总结】:化学研究的目的: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
【过渡】同学们已观察过许多化学反应,心中会想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化学变化呢?这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还要从物质的内部找原因。物质是由许多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他们是如何构成物质的呢?
[投影录像]水的组成及水分子模型
[点拨]准确描述水的宏观组成和水分子的微观构成
[组织活动]出示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有关二氧化碳的科学描述
[问题]
1. 看到每一种物质,你是否能想象出他们的微观构成?(H2O、H2、O2、CO2、金刚石、石墨等)
2. 你认为化学变化的奥秘是什么?
回顾上节课历历在目的化学现象带来的震撼,引发深入的思考
观察现象,引发思考
学生讨论并将表格完善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
参照课本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说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阅读,归纳、讨论、回答
回答并说明判断的理由,进一步加强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
分析蜡烛燃烧的变化及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的蜡烛熔化的变化;使蜡烛熔化的途径;试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了解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和步骤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总结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根据P5-P6内容,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的能量变化
阅读教材第6页倒数第2、3、4自然段。
阅读教材第7页多识一点。
通过观看录像,展开想象的翅膀,认识水的组成和结构
用规范的化学语言练习描述水的组成和构成
分小组进行练习、表达、交流
反思、交流、共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变化观”思想
解疑释惑,提出化学变化
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来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学会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通过对比组的事例及学生易错、模糊的事例,加强学生的理解
通过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先入为主,规范步骤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但要明确现象只是帮助判断化学变化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化学语言进行描述、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懂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点拨】每种物质都具有特定的组成和结构,组成结构若发生改变物质就变了,才会出现新物质。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分子发生变化,生成新分子。分子再分就是原子,原子也非常小,书中一个油墨小点竟然是由大约100亿个碳原子组成。科学家现在已能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它们的运动。看书P7图:
【多媒体展示】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的原子分子论
【点拨】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直到有了分子-原子论,化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揭示化学学科研究的范畴。
【课堂总结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
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体会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体会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化学研究的范畴
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想法,大胆表达
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明确:
1、物质变化观
2、化学变化的能量观
3、化学研究的目的观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区别
1、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联系
2、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常伴随的现象: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由元素组成
2、化学研究的范畴:
【巩固练习】
1、用序号填空:①化学变化 ②物理变化
(1)人类的早期生产活动中,搭建房屋 ,烧烧制陶器 ,磨制石器 ,淘洗黄金 ;(2)使用火柴时,火柴折断 ,火柴燃烧 ;(3)在养鸡厂,鸡蛋摔破 ,鸡蛋孵化 ;(4)生活中,头发生长 ,扎起头发
2、指出下列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2)蜡烛熔化 (3)蜡烛燃烧
(4)小麦磨成面粉 (5)生米变成熟饭 (6)食物腐败
(7)铁生锈 (8)镁燃烧。
【教学反思】
1、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采用了生动有趣的导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上课开始时,我先给学生做一个小魔术(“无字的天书”),学生非常好奇,这一活动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2、本节课的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理解,难点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联系、判断方法。学习时要根据生活经验,尽可能的列举上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例子,对这些变化只分析结果,不分析变化过程。本节课的一些问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3、初中化学的分化点(即难点)就是学生难以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要多采用一些类比的方法、模型化的方法,找一些影像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课型: 学校: 教师:
课题: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通过对发现问题、表述问题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欲望。
3: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4:明确对探究活动反思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5:会书写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2: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初步形成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2:培养学生深入细致地以观察实验、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的科学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知识点(重点、难点)
1:怎样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怎样明确地提出问题,准确地表述出问题:
2:怎样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及探究的乐趣。
3: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实验准备:多媒体,酒精灯,烧杯、蜡烛、火柴、秒表,坩埚钳,
蜡烛的相关材料收集,学生实验报告素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景创设】:1投影化学之谜:播放短片《神奇的根瘤菌》让学生在 观看影片后发表感想。
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空气成分的发现过程,发表感想
【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引出主题-化学的探究从问题开始。
一:从问题开始:
【探究释疑、合作交流】:
【活动天地】
[演示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刚点燃时,燃烧过程中,熄灭时,熄灭一分钟后的现象。
2:将两只高低不同、粗细不同的两组蜡烛分别点燃,然后用同样大小的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3: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4: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问题】对以上4个实验,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结合化学知识,在生活中你还对哪些问题存在疑惑
【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多识一点”中的“化学之谜”?
【板书】: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
分组讨论,发表意见,根瘤菌是怎样做到的?等
把心中的化学问题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们在学习化学过程观察,思考、讨论,小结:
1: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熄灭时冒白烟
2:高的蜡烛先熄灭
3: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
4:水雾生成,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交流讨论,发表见解
小组内交流、发表见解
阅读,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
比较思考
分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环节
阅读材料,找出化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导管末端有火焰]
思考交流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交流共享探究结果
分组完成各自的探究报告
总结
分组讨论 交流共享
对上一课时的实验探究活动报告进行分组讨论反思,做出评价并相互交流
分组讨论 交流共享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化学探究从问题开始
学生已经成功的从提出问题开始学习了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兴趣。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进一步鼓励学生多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了解发现、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就要设法找出答案,请你结合《物理》《生物》等科学的;学习谈谈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讨论小结】: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分析、比较、概括)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活动天地】: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阅读《活动天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点燃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用玻璃导管引出白烟,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导管末端有火焰]
【提问】: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进行“影响蜡烛燃烧时间因素的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写出化学探究报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过渡】指导学习分析《活动天地》中的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做出评价
【指导学生】分组对上一课时所进行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评价
[问题]通过学习,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板书】
对科学探究怎样反思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明确科学探究过程
使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化学探究活动的过程,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如何完成探究报告,
概括知识
通过对具体探究报告的评价,使学生了解如何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通过进一步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如何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总结概括第二节内容
思考,小结
[投影]
课中检测(可以参考使用《助学》之“课中练习”栏目)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灰烬
2.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氮气、水和氧气等 D.氧气
3.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
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5.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 。
6.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总结】:
请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
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或参考课后和助学“课后评价”部分。
教学反思:
1:主要以学生交流、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与积极的鼓励、评价,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2: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对做过的实验探究进行反思和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应给学生提供条件使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究。
3: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对做过的实验探究进行反思和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应给学生提供条件使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究。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课型: 单位 执教
课 题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课 型
新 授
第 1 课时
设 计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常见的实验仪器,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②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2、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和学会常见的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学
情
分
析
在小学和初中其他课程中,学生曾做过不少实验,实验中见过和使用过一些仪器,他们喜欢在实验室里动手动脑、自主探索,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本节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和目的性的认识,更应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和对操作的规范性的要求。
重 点
常见的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难 点
实验室安全规则
教学媒体、仪器和药品等
化学实验室演示实验一组;多媒体素材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 书 设 计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1.反应容器
①直接加热的仪器:
②垫石棉网加热: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
2.加热仪器
3.计量仪器
4.固定、支持仪器
5.分离物质仪器
6.存放物质的仪器
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1.三不原则
2.用剩药品的处理(安全环保原则)
3.化学危险品图标
4.烫伤
5.酸、碱灼伤
6.实验台着火
教 学 过 程
知 识 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一、认识化学仪器
1.反应容器
2.加热仪器
3.计量仪器
4.固定、支持仪器
5.分离物质仪器
6.存放物质的仪器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趣味故事:一只烧坏的挎包:在美国XX著名中学,化学实验室的陈列窗中有一只烧坏的挎包,关于这个挎包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很多年以前,这个学校的一个学生在做实验时,看到金属钠非常神奇,就偷偷的在自己的挎包里放了一小块金属钠,打算下课后再玩,但是还没等下课他的挎包就着火了,原来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他的挎包里很快就自燃了,他不遵守实验室的规则而导致了实验时的危险,为了警示以后的学生,因此学校把这个学生的挎包留了下来并陈列在橱窗里。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来了解化学实验室的有关知识。
【活动天地】了解和认识下列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试管、试管夹、锥形瓶、烧杯、水槽与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滴瓶。
①直接加热的仪器(4种):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②垫石棉网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等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然后老师再通过多媒体投影不同的仪器,学生分别说出这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讨论归纳】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反应容器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学生听故事,知道在实验室里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活动天地P18
1~3
活动天地P19
根据课后附录ⅡP143~145
多识一点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
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1.三不原则
2.用剩药品的处理(安全环保原则)
3.化学危险品图标
4.烫伤
5.酸、碱灼伤
6.实验台着火
【过渡】走进化学实验室,你会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想马上开始做自己喜欢的实验。虽然做实验既有趣又令人兴奋,但有时候也会有危险。你必须听从老师的指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才能确保实验的安全。
【组织学生阅读课后P15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实验室里有的药品易燃、易爆,有的有腐蚀性或有毒,所以: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将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指导学生总结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教师提出问题】看书15页的图实验室中存在哪些不安全的因素?它们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温馨提示】
1.未征得教师同意,不能擅自动手做实验。
2.不能在实验室内嬉笑打闹、大声谈话。
3.禁止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
4.严格遵守操作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熟悉下列化学危险品图标:
腐蚀品、有毒品、自燃物品、爆炸品。
发生意外怎么办:
立即用水冲洗,再涂上烧伤膏。
先用大量水冲洗,若溅入眼睛内,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
移开可燃物,用湿布或沙子覆盖,或使用灭火器。
【小结】引导学生畅谈对这一节学习内容的体会和感想,进行学习反思。
【练兵场】
1.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
2.固体药品一般盛放在
A、细口瓶中 B、广口瓶中
C、滴瓶中D、蒸发皿中
【课后作业】
书写常见的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根据实验室安全规则:
找出取用药品时的“三不原则”
取用药品的“三不”
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交流共享
你能找出多少处不安全的地方?(十处以上)
熟记图标
课本P18
发生意外怎么办?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附:学案
学习指导:
1、①直接加热的仪器(4种):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②垫石棉网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等
2、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将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3、废弃药品处理的三不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4、发生试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烫伤:立即用水冲洗,再涂上烧伤膏。
酸、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若溅入眼睛内,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
实验台着火:移开可燃物,用湿布或沙子覆盖,或使用灭火器。
强化训练:
1.下列仪器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集气瓶
2.一支试管容积为30mL。要用这支试管给液体加热,那么所取液体的体积最多不超过( )
A、10mL B、15mL C、20mL D、30mL
3.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
4.下列实验操中使用漏斗的是( )
A、溶解 B、称量 C、过滤 D、蒸发
5.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方法是( )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土盖灭 D、用泡沫灭器扑灭
6.在①坩埚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⑧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
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_____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__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