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专区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全册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评价15形散神不散从中寻灼见__文本探究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评价15形散神不散从中寻灼见__文本探究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中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有一个姑娘,牙长得好。有人问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爱吃什么?”“辣子鸡。”过了两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门牙。有人问她:“姑娘多大了?”“十五。”“住在哪里?”“翠湖。”“爱吃什么?”“麻婆豆腐。”
②这是我在四十四年前听到的一个笑话。当时觉得很无聊(是在一个座谈会上听一个本地才子说的),现在想起来觉得很亲切。
③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④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我以后也再也没看到过这样大片大片的水浮莲。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⑤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这是我这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非常安静整洁。有一个侧院,院里种了好多盆白茶花。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我们想看的书大都能够借到。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⑥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两层的楼阁。阁上是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昆明的茶馆计账的方法有点特别:瓜子、花生,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喝完了茶,“收茶钱!”堂倌走过来,数一数碟子,就报出个钱数。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们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把瓜子碟扔进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不过堂倌不那么斤斤计较的风度却是很可佩服的。
⑦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⑧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⑨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⑩前几年,听说因为搞什么“建设”,挖断了水脉,翠湖没有水了。我听了,觉得怅然,而且,愤怒了。这是怎么搞的!谁搞的?翠湖会成了什么样子呢?那些树呢?那些水浮莲呢?那些鱼呢?
⑪最近听说,翠湖又有水了,我高兴!我当然会想到这是三中全会带来的好处。这是拨乱反正。
⑫但是我又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这又会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一九八四年五月九日
1.试探究作者在文中对翠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对翠湖美丽景色的赞美。②对翠湖充满感激之情。③离别后对翠湖的想念之情。④为翠湖的变化牵肠挂肚,拥有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怅然,或愤怒,或高兴,或担心。⑤日寇侵华之际,作者来到昆明,来到翠湖,作者写此文也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美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2.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翠湖的变化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
答案:①作者对在翠湖举办迎合猎奇心理的、庸俗的、与翠湖的气质相冲突的“蛇展”表示出忧虑,担心翠湖会失去宁静与和谐,对这种短视与浅薄的行为,提出委婉的批评。②同时作者并不拒绝与市民生活、当地风俗紧密联系,与翠湖的气质相得益彰的热闹。③作者希望翠湖能恢复以往的明爽安静,继续为昆明人民服务。
3.文中说:“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人们对翠湖的希望。
①这里除了有独一无二的美景之外,游客也能感受到非常浓郁的文化氛围,因为中国著名的云南大学就在这里,这里还是当年沈从文、朱自清、吴宓等喝茶淘书、谈今说古的地方。
(摘自百度中的“云南昆明翠湖”简介)
②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希望加以保护。
(赵敖《翠湖生态环境及水质调研》)
答案:人们希望翠湖永远美丽、翠绿。①作者希望还翠湖以“明爽安静”,是从环境、人文等方面来写的,表明他十分在乎翠湖现状是否依旧美丽、翠绿。②摘自百度的“云南昆明翠湖”简介强调翠湖文化含量高,不仅仅是物质文化(“美景”),也是精神文化(“文化氛围”),对大家爱护文化寄予希望。③赵敖希望翠湖名副其实,并提出要对其加以保护的建议。
4.文章以“翠湖心影”为题,记叙了翠湖在作者心中留下的诸多美好回忆。请结合文本选择两个方面来具体谈谈你所理解的“心影”。
答案:①翠湖的美让作者难以忘怀。翠湖的树多且高大,湖水清浅且常年盈满,粉紫色的水浮莲热闹地开放,红鱼自由地游弋;一切都是那么地和谐,明爽安静。②翠湖给人们带来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生活在喧嚣扰攘与刻板枯燥中的人匆匆走进翠湖就会感到轻松,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从生活的重压中暂时逃脱出来,享受翠湖的湖光树影。③翠湖让作者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翠湖图书馆的藏书很丰富,凡是作者想看的书,大多都能借到;在翠湖读书可以没有目的,不计时间,没有外界的干扰,安安静静地享受读书的快乐。④翠湖使作者领略到昆明人的大度。对于有些客人偷偷扔掉瓜子碟的行为,堂倌未必不清楚,但却从不为此斤斤计较;堂倌的大度让作者佩服之余也能感到一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与包容。⑤翠湖承载着作者年轻时的梦想。对于生活在抗战期间、囊中羞涩的作者而言,翠湖是包容的;翠湖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作者年青的足迹、青春的梦想。⑥翠湖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即便是分别三十八年后,作者对翠湖的想念也从未停止;作者回忆翠湖的过去,更关注翠湖的现在,为翠湖而喜,为翠湖而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全国通用)15主旨类题(探究小说主旨),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全国通用15主旨类题探究小说主旨Word版含解析docx、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全国通用15主旨类题探究小说主旨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2文本特色分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王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5观点探究运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