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三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四节综合运用整体性差异性分析特殊地理事象创新应用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八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八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类题目的两大命题视角科学发展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和土壤教师用书
展开第七章 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植被和土壤
一、植被
1.说出影响植被形态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提示:热量、水分、光照、土壤、环境污染等。
2.连线。
3.植被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将下列植被与其正确指示连线。
二、土壤
(一)土壤的物质组成
阅读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壤组成部分:A______,B________。
(2)土壤的物质组成中属于固相的有__________。
(3)土壤水分和空气组成比例常常随着外界______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彼此消长。
(4)理想土壤的性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空气 矿物质 (2)矿物质和有机质 (3)气候 (4)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根据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判断正误。
(1)土壤是在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貌和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2)所有裸露的岩石都被风化为成土母质。(×)
(3)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开始具有一定肥力。(×)
(4)在高等生物作用下,大量有机质被合成腐殖质,土壤具有了肥力。(√)
(5)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6)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只能导致土壤不断退化、肥力不断下降。(×)
(7)人类可以改造土壤,由生土形成熟土。(√)
2.将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正确连线。
命题视角(一) 植被及其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演绎法学习
1.森林的分类及特征
森林类型 | 气候特征 | 分布地区 | 植被特征 | 植物群落特征 | |
热带森林 | 热带雨林 | 终年高温,降雨丰沛 |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 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 | 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开花,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
亚热带森林 | 常绿阔叶林 |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 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茎花和板根现象 |
常绿硬叶林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具有光泽,无毛,稍硬 | 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 | |
温带森林 | 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 夏季炎热或温暖,冬季寒冷 | 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 — |
亚寒带森林 | 亚寒带针叶林 |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 叶子呈针状 | 群落结构十分简单,以松、杉类植物为主 |
2.草原的分类及特征
类型 | 气候特征 | 分布地区 | 植被特征 | 群落结构 |
热带草原 |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干季降水稀少 | 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 | 湿季降水丰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 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
温带草原 |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 主要分布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 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 群落结构简单,会有一些矮小的灌木 |
3.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素 | 自然环境要素对植被的影响 | 植被对自然环境要素的作用 |
地形 | 山区植被比平原地区丰富;中低纬度地区山地海拔越高,垂直植被带越丰富;山地的阳坡和迎风坡植被一般比阴坡和背风坡稠密 |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外力作用小,防风固沙,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 |
气候 | 不同气候条件形成的植被类型、植被的垂直结构和植被特征不同 | 植被可降低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增加湿度,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
水文 | 水源条件好的地区植被生长好;河湖水的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洋流通过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 植被覆盖率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大小、径流的稳定性以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 |
土壤 |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酸碱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和分布 |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减少土壤侵蚀 |
命题点全训
读我国西双版纳森林景观图,回答1~2题。
1.实地考察发现,该地植被成层现象明显,最高的望天树有80多米,而下面还分布着多层高低错落的乔木。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①该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故植被高大,种类多 ②人类影响较小 ③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养分多少不同 ④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光照条件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地区中也能看到图示森林景观的是( )
A.东非高原 B.地中海沿岸
C.中南半岛 D.墨西哥高原
解析:1.D 2.C 第1题,西双版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所以植被高大,种类较多;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光照条件不同,所以植被高低错落、成层分布。第2题,图示植被为热带雨林。东非高原和墨西哥高原的植被是热带草原;地中海沿岸多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在海拔较低、降水较多的地方,分布着热带雨林。
早春类短生植物在早春时期开始生长,气温回升后生长迅速,多生长在乔灌木层下,并在林冠充分郁闭前完成开花、结果,之后地上部分枯萎,植物进入长达9个月以上的休眠期。据此完成3~5题。
3.早春类短生植物多生长在( )
A.热带雨林中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
C.温带落叶阔叶林中 D.亚寒带针叶林中
4.乔灌木层下早春类短生植物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5.部分早春类短生植物存在于新疆天山山麓的荒漠边缘,主要是因为该地春季( )
A.土壤肥力高 B.土壤粒径大
C.土壤孔隙大 D.土壤湿度大
解析:3.C 4.A 5.D 第3题,该类植物早春时期开始生长,在乔灌木林冠充分郁闭前完成开花、结果,之后地上部分枯萎,植物进入长达9个月以上的休眠期,说明其生长地区森林有落叶现象,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对。第4题,从材料中可知,该类植物在乔灌木林冠充分郁闭前完成开花、结果,主要原因是森林郁闭之后,到达地面的光照减少。由此可见光照对其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A对。第5题,新疆天山山麓的荒漠边缘气候干旱,但在早春季节有积雪融水补给,土壤湿度大,有利于植物生长,D对。
命题视角(二)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及土壤肥力
演绎法学习
1.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成土母质与土壤 | 颗粒与土壤质地的关系 |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 |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 | ||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 | ||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 | ||
气候与土壤 | 直接影响 | 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以及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
间接影响 | 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 |
生物 与土壤 | ||
地貌 与土壤 | 地势 | 山区土壤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
坡度 | 陡坡土层薄、肥力低,缓坡土层深厚、肥力高 | |
坡向 | 阳坡:温度条件好,水分条件差。 阴坡:温度条件差,水分条件好 |
2.土壤质地类型
类型 | 质地特征 |
砂土 | 透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难以耕作 |
壤土 | 透气、透水性能良好,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
黏土 | 透气、透水性差,保水性能强,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
3.土壤肥力的判断及答题思路
(1)土壤肥力的标志
土壤由矿物、有机质、空气和水分四种物质组成,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要素之间的协调程度。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通常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土壤肥沃——“有机质来得多、去得少”
有机质的来源主要是枯枝落叶,有机质损失主要靠微生物的分解、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外力侵蚀作用。在分析土壤肥力高的原因时,一般从以下结构角度进行:
角度 | 答题思路 |
植被 | 植被茂盛(草类茂盛、森林丰富),多枯枝落叶(腐殖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 |
微生物分解作用 | 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弱,有机质含量高 |
外力侵蚀作用 | 降水适中,淋溶作用弱,无水土流失,可保持土壤肥力 |
人类活动 | 人工培育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如秸秆还田、使用农家肥等 |
命题点全训
(2022·德州期末)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体现了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敬。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黑色土相比,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2.红壤的肥力、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种植绿肥 ②增施熟石灰 ③平整土地 ④引淡淋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B 2.A 第1题,读图可知,黑色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容易积累,因此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而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微生物活跃,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因此南方红壤有机质含量低,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是气候,B对。第2题,红壤具有“酸、瘦、黏”的特点,种植绿肥可以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增施熟石灰,可以中和土壤酸碱度,有利于降低酸性,①②对。故选A。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4.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解析:3.C 4.B 第3题,从图2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土壤肥力流失较多,有机质含量较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较强,C项正确。第4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表层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对气候较为干旱地区的作用较显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项正确;大棚温室改变的是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项错误;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D项错误。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拍摄的主要植被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2.③是香樟树的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1.D 2.D 第1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D选项正确。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故D选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丘陵区土壤状况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在600~700毫米,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读图,回答3~5题。
3.该山地丘陵区最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山东半岛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两广丘陵
4.下列关于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B.与坡度呈正相关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5.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
A.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少
B.阳坡光照好,植被生长状况好
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D.阴坡坡度更大
解析:3.B 4.A 5.A 第3题,材料显示该地全年降水量在600~700毫米,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说明该地位于我国北方,由此判断为山东半岛。第4题,图1中显示阴坡的土壤厚度相对于阳坡较大,说明土壤厚度与坡面光照呈负相关;图2中显示植被覆盖度越大,土壤厚度相对越大,说明土壤厚度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图3显示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说明土壤厚度与坡度呈负相关。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该地土壤厚度与降水量的关系。第5题,阴坡与阳坡相比,阴坡蒸发较弱,植被相对茂密,土壤发育较好,厚度相对较大。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951米的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据此完成6~8题。
林地类型 | 孔隙度/% | 有机质含量/% | 饱和持水量/(吨·公顷-1) | ||
总孔隙 | 非毛管孔 | 毛管孔 | |||
针阔混交林 | 59 | 17 | 45 | 4.62 | 503 |
常绿阔叶林 | 63 | 16 | 47 | 3.18 | 648 |
楠竹林 | 52 | 12 | 40 | 2.08 | 312 |
灌木林 | 73 | 17 | 56 | 7.79 | 1 833 |
6.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
A.针阔混交林 B.楠竹林
C.常绿阔叶林 D.灌木林
7.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 D.灌木林
8.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
A.地表径流大 B.植物种类多
C.枯枝落叶多 D.年均温较高
解析:6.B 7.D 8.A 第6题,据材料“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可知,毛管孔隙度越大,蓄洪能力越强。据表,楠竹林毛管孔孔隙度最小,蓄洪能力最差,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选B。第7题,根据材料“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因而土壤饱和持水量越大,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产生所需的时间越长。据表,灌木林土壤饱和持水量最大,故选D。第8题,植物的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质的物质条件。年均温较高,植物生产量大,植物种类多,枯枝落叶多,积累的有机质多,B、C、D错误。地表径流大,冲刷与淋溶作用越强,土壤有机质则越少,A符合题意。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案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案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植被,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四节综合运用整体性差异性分析特殊地理事象创新应用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四节综合运用整体性差异性分析特殊地理事象创新应用教师用书,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