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三节全析交通问题的两类考法创新应用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三节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四节“区域协调”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科学发展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师用书
展开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集中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区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会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
2.完善下图,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手段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西气东输
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 | 影响 |
西部地区 |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东部地区 |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
区域协调发展 |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统筹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激活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 |
命题视角(一) 西气东输工程与天然气的跨区域调配
演绎法学习
1.西气东输的工程概况
工程 | 气源 | 市场 | 主干管道 |
一线工程 | 新疆油气田 | 长三角地区 | 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甘、宁、陕、晋、豫、皖、苏,东至上海 |
二线工程 | 新疆油气田、中亚油气田 | 珠三角地区 | 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
三线工程 | 中亚油气田、新疆煤制天然气 | 长三角及东南沿海地区 | 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东经甘、宁、陕、豫、鄂、湘、赣、粤,终至福建 |
2.西气东输的区位条件
条件 | 具体表现 | |
有利条件 | 资源分布 | 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特别是塔里木盆地,约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 |
资源消费 |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很不合理,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约72%,大量燃烧煤炭使大气环境不断恶化 | |
能源的生产与消费 |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 |
技术保障 | 已建立了地质勘探、开发、输送、炼制及辅助生产和生活等基本配套的现代工业体系,能够提供较好的技术保障 | |
不利条件 | 管线长 | 输气距离远,管线长,工程量大 |
地形障碍 | 地势起伏大,地貌复杂 | |
河流障碍 | 多次跨越河流,工程艰巨 | |
环境脆弱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 |
3.西气东输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中部、西部、东部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存在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
(1)有利影响
影响 | 中、西部地区 | 东部地区 | |
社会经济 | 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 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
产业结构调整 | 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伐,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 | 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 |
基础设施建设 | 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 配套工程的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 |
生态环境 | 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 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 |
(2)不利影响: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易造成破坏。
[典例] (2020·浙江7月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2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
(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
(3)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
[解题指导]
材料信息 | ①西欧:世界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 |
②德国:天然气进口大国,92%需进口 | |
图表信息 | ①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的走向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至德国 ②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主要来自俄罗斯、挪威、荷兰等国 |
[答案] (1)经济发达,需求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较小,供需矛盾突出;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2)有利:海水深度较浅;风浪较小等。不利:冬季海面结冰。(3)特征:来源于邻近国家;来源多元化,俄罗斯占比最大。优势:运输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输量大;成本低。
命题点全训
(2022·苏州模拟)下图为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路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俄罗斯输送到我国的天然气,主要采用管道而不采用铁路运输的主要原因是( )
A.管道造价相对较低 B.气象灾害影响较小
C.管道运输灵活方便 D.运输价格相对较低
2.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天然气,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是( )
A.缩小石油开采规模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改善能源消费构成 D.增加煤炭开采难度
解析:1.B 2.C 第1题,管道需要专门铺设,建造工程大,成本高,造价相对较高,A错误;管道往往埋于地下,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小,安全性好,而铁路运输则易受大雪、暴雨、沙尘等天气影响,B正确;管道运输一旦建成就很难改动,灵活性差,C错误;俄罗斯输送到我国的天然气,可充分利用我国原有管道设施,降低运输成本,运输价格相对降低,但不是采用管道的主要原因,D错误。第2题,我国是能源的进口国,进口天然气可以弥补我国能源的不足,不会对我国能源生产特别是石油生产和煤炭开采产生影响,A、D错误;天然气的使用也同样排放温室气体,B错误;大量进口天然气可以改善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构成,C正确。
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下图为川气东送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地形
C.自然资源 D.政策
4.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的生态意义有( )
A.缓解能源紧张 B.减轻大气污染
C.完善基础设施 D.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解析:3.A 4.B 第3题,川气东送工程主要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从线路图可以看出图中经过很多城市,其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所以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A正确。第4题,缓解能源紧张、完善基础设施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属于社会经济意义,A、C、D错误。
命题视角(二) 南水北调工程与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归纳法学习
[典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海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解题指导]
材料信息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京杭大运河 |
图表信息 | ①东线工程经过的区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区。 ②不同调水段的海拔:丁处海拔最高,其次是丙、乙等 |
[答案] (1)D (2)A
1.南水北调三线方案及其评价
线路 | 东线工程 | 中线工程 | 西线方案 |
优点 | 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小,可调水量大 | 可自流供水,水质较好 | 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
缺点 | 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水质差;调水供给范围小 |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占用农田多,迁移人口多 |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 |
总评 | 最具现实意义 | 现实意义大 | 最具生态意义 |
2.南水北调工程的深远影响
积极意义(调入区) | 社会效益 | 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
经济效益 | 促进调入区经济发展 | |
生态效益 | 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控制地面沉降 | |
不利影响 | 径流量减少 | 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
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 ||
工程沿线地区 | 给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 |
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 ||
水质(东线) | 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
命题点全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下图为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答题中要注意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答案:(1)增加湖水水量,改善湖区局地小气候,提高地下水水位,稳定湖泊水位,提高航运效益,改善水质。(2)关停重污染企业,加强污水净化排放,广泛宣传,严格执法。
命题视角(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归纳法学习
[典例] (2018·浙江11月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如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二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1)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分析巴基斯坦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必要性。
(2)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1)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的分布和需求不匹配,因此该国“西水东调”的原因可从西部水资源丰富和东部水资源短缺且需求量大两个角度分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该国径流量西多东少且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大,而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灌溉用水需求大,“西水东调”有助于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东部地区的耕作熟制。第(2)题,评价类问题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西水东调”减少了印度河的水量,有助于减轻下游和三角洲地区洪水灾害威胁;但水量减少可能导致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使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等。
[答案] (1)径流量西多东少;径流量年内变化大;东部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东部更干旱,更需要灌溉用水;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东部地区的农作物熟制。(2)有利影响:洪水灾害威胁减轻。不利影响: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
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原因 | 关键词 | 答题思路 |
资源多少 | 气候特征 资源分布 | 位于××气候区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少(多);××资源贫乏(丰富) |
需求量大小,利用的合理性 | 工农业、人口、污染、浪费 | 位于××发达(不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稀少),资源需求量大(小);污染、浪费严重 |
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关键词 | 答题思路 |
消费能力 |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
线路长短施工难度 |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
对环境影响 |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关键词 | 答题思路 |
开源 | 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 |
节流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 |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 答题思路 |
调出地、沿线、调入地、有利、不利 | 经济角度: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缓解资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角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 生态角度: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生态效益 |
命题点全训
(2022·安康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由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后形成。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2012年大坝加固加高后,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减少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下游地区的影响,又建设了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下游河段的“引江济汉”大型输水工程。输沙用水量是指同一时间段内河流某一断面通过每吨泥沙所用的清水体积。汉江仙桃水文站所在河段落差较小,但受河道的影响,该河段输沙用水量明显低于其他河段。丹江口水库建成后,汉江中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过程有了很大的改变。下图为汉江中下游河道及主要水文站建库前后年平均含沙量变化图。
(1)从河道的角度分析仙桃水文站所在河段输沙用水量明显较低的原因。
(2)与黄家港水文站相比,丹江口水库建成后仙桃水文站河流含沙量减少幅度较小,试推断其原因。
(3)说明“引江济汉”工程通水后对汉江下游生态环境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案:(1)该河段的河道较窄,水流速度较快,泥沙输移(搬运)能力强。 (2)仙桃水文站距离水库更远;从水库到仙桃水文站间的汉江支流多,建库后仍然能挟带泥沙流入;(水库建成后)受到水库调节,枯水季节水位上升,河流对两岸侵蚀增强,产生的泥沙更多。 (3)增加了汉江下游枯水期的水量,提高枯水期水位,有助于维持下游生物多样性;改善下游水质,缓解水质污染。
一、选择题
青藏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工程的设想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和争论。下面图甲为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径流量年际变化图,图乙为“藏水北调”工程线路(设想)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B.常发生凌汛现象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增大
2.“藏水北调”工程不会( )
A.诱发沿线地质灾害
B.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
C.改善调入地生态环境
D.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
解析:1.D 2.B 第1题,分析图甲可知,雅鲁藏布江的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如奴下水文站年径流量最大值超过900亿立方米,最小值约400亿立方米),A项错误;凌汛发生在有冰期的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B项错误;雅鲁藏布江上游主要的补给方式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下游主要的补给方式为雨水补给,下游水量较大,C项错误,D项正确。第2题,青藏高原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该工程的建设会诱发沿线地质灾害,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工程能增加调入地的水量,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调入地生态环境,补充缺水地区的水资源,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冰川消融速度主要跟气温变化有关,B项错误,符合题意。
(2020·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工程Ⅰ、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4.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D 4.A 第3题,西气东输一期工程是从新疆到上海;西电东送中线工程是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送到华东地区。第4题,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可以从环境、生态、社会等角度综合分析。减轻大气污染、缓解能源短缺都是这两类型工程调配带来的积极影响。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政府间《关于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下图为中亚通向中国的输气管线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除天然气外,我国还可以从中亚进口( )
A.棉纤维、原油 B.机械设备、丝织品
C.货运车辆、钢材 D.电器、电子产品
6.中亚天然气资源的调入,对我国的影响有( )
A.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B.入境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C.提升我国能源安全
D.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解析:5.A 6.C 第5题,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且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故除天然气外,我国还可以从中亚进口棉纤维、原油,A正确。第6题,中亚天然气资源的调入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但不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C正确,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中国的第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原油管道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皎漂港附近的小岛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下图为中国、缅甸部分地区及中缅油气管道图及管线首站示意图。
材料二 中缅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缅油气管道、皎漂燃气电站等先导项目和示范工程后,2021年1月中国和缅甸双方同意统筹推进皎漂、仰光新城、铁路、公路、能源等互联互通骨架建设,推动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
(1)从皎漂港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作为该油气管线首站的优势条件。
(2)简析该油气管线从中国贵州至重庆段输送石油而非天然气的原因。
(3)说明将交通作为中缅经济走廊建设重点的主要理由。
答案:(1)离波斯湾近;近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邻近中国西南地区,油气输出不必绕行马六甲海峡,大大缩短了运输距离;缅甸西海岸重要港口。(2)北侧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资源短缺,而市场需求量大。(3)港口建设,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油气管线建设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铁路建设有利于长距离运输;公路建设灵活方便,有利于生产、生活资料运输;形成水陆联运通道。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东“地下长河”解渴珠三角,该“地下长河”实为广东史上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又被称为粤“西水东调”工程。该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鲤鱼洲,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东至广州、东莞、深圳。珠三角地区地下市政设施密度大、地质状况复杂,工程沿线有多处地质断裂带,输水线路将在纵深40米至60米的地下建造输水隧洞,以深层管道输水。该工程实施过程遵循“少征地、少拆迁、少扰民”的原则,并在今后的施工、运营等各环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材料二 下图为粤“西水东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1)粤“西水东调”工程采用管道输水,从水循环角度阐明其优点。
(2)分析粤“西水东调”工程输水隧洞建设在地下40米至60米深处的原因。
(3)调水工程经常采用的管道材质有钢管材质和钢筒混凝土材质,如果你是粤“西水东调”工程管线技术人员,请选择其中一种管材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管道运输的特点,注意从水循环角度阐明优点,可从防蒸发、下渗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自然方面主要从地形地质、河流特征和气候等方面分析。人文方面主要从人口、城市、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两种管道材质和区域特征从管内外承压能力、建设与维护成本等进行分析。
答案:(1)采用封闭式管道运输,防止输水过程中水体下渗和蒸发,降低运输过程中水量的损耗;防止输水过程中水体受到二次污染。 (2)自然原因:珠三角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下水位高,深埋管道能提高工程安全性与稳定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近地面气象条件复杂,空气湿度大,深埋管道能提高工程使用年限;珠三角河网密布,通过地表径流输水需穿越大量的河道,工程难度大。人文原因:粤“西水东调”工程途经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土地资源紧缺,征地困难;珠三角浅层地下空间城市公共设施密度大,占用空间多,深埋输水管道可减少对原有设施的破坏,有利于工程后期维护和管理;节约土地资源,释放地表及浅层地下空间,供区域发展使用。 (3)钢管:珠三角为冲积平原,多为淤泥、粉砂等松散土质,地基承载力弱,钢管质量较轻;灵活性强,施工难度较小;管内承压能力强。或钢筒混凝土管:珠三角气候湿热,土壤酸性较大,钢筒混凝土管抗腐蚀能力较强;工程造价成本较低;管外承压能力强,抗震性强,维护成本较低。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案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2讲资源跨区域调配: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案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2讲资源跨区域调配,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第2课时教案,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程标准,本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资源跨流域调配与区域发展,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