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节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综合思维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地貌与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三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四节综合运用整体性差异性分析特殊地理事象创新应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和土壤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展开1.指出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要素及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主要途径。提示: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等。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的特点;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要素是 。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1.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表现为哪两方面?提示:生产功能、稳定功能。2.根据稳定功能的特点,判断正误。(1)稳定功能是指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 )(2)稳定功能和生产功能一样,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功能。 ( )(3)稳定功能就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稳定。 ( )(4)稳定功能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产物,又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出:某一自然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其他要素发生 ,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2.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带来重大影响:干扰不断增强→自然环境要素发生连锁变化→ →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命题视角(一)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演绎法学习 1.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2.地貌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3.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命题点全训 图1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图2为某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图2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
解析:第1题,箭头①:气候→水文,表示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淮河和松花江流域气候条件不同,河流水文特征不同。箭头②:地貌→土壤,表示地貌对土壤的影响,而喀斯特地貌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③:水文→土壤,表示水文对土壤的影响,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④:气候→土壤,表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而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第2题,图示为沙丘,是沉积地貌,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的结果。答案:1.A 2.D
某群岛(如图)面积12 200平方千米,由数百个小岛组成。岛上植被低矮、浓密,无天然树木生长,鸟类丰富。读图完成3~4题。3.群岛上无天然树木生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阴凉多风的气候 B.过早与大陆分离C.单一的地形 D.火山不断喷发
4.群岛上鸟类丰富得益于( )A.靠近大陆的位置B.流经沿岸的洋流C.缺少大型食肉动物D.受人类活动影响弱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群岛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内,常年受西北风影响,且受西风漂流影响,阴凉多风,不利于树木生长。第4题,群岛四面环海,受沿岸洋流影响,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适合鸟类生存;是否靠近大陆和是否有大型食肉动物对鸟类生存影响不大;根据题目信息不能判断人类活动影响的强弱。答案:3.A 4.B
命题视角(二)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实践性学习 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得益于这里有着较好的自然环境。古代黄土高原山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还有面积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但从汉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特别是从唐代以后,自然环境的恶化趋势明显加重。这主要是因为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使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另外,人类因建筑和燃料用材而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大幅缩小。最终黄土高原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
[思考探究]1.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类型及气候类型是什么?提示:自然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怎样形成的?提示:主要是人们破坏了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经流水长期的侵蚀而成的。3.由问题2可知,材料显示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提示: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整体性原理1.自然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进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3.某一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必然通过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引起其他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1.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
2.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3.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命题点全训 题点(一) 分析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生物解析:第1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故A项正确。第2题,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故D项正确。答案:1.A 2.D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沙尘暴频发 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梯田面积在增大。由于开垦梯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使河床抬升,容易产生洪涝灾害,故①④正确,所以D正确。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加剧的根本原因是植被破坏,故B项正确。答案:3.D 4.B
题点(三) 分析某一区域环境变化对其他区域产生的影响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5~6题。5.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响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 )A.地面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面径流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有机物,叶绿素,植物体,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植被,考点二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1植被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1植被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讲植被与土壤,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考点一植被,少数种类,寒冷或温和,2草原与荒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