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侧重“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古代诗文阅读2_4鉴赏诗歌的语言专题练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789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侧重“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古代诗文阅读2_4鉴赏诗歌的语言专题练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789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专区语文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整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侧重“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古代诗文阅读2_4鉴赏诗歌的语言专题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侧重“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古代诗文阅读2_4鉴赏诗歌的语言专题练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寄韩潮州愈①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 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②,出关书信过泷流③。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④。
【注】 ①韩愈因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途中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此诗传到京城,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本诗。②华岳:西岳华山,在京城附近。③泷流:泷水,自湖南流入广东。④浪西楼:潮州的一座楼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的心与韩愈一同到达遥远的潮水尽头,表现了作者甘愿陪同友人受苦的深情。
B.韩愈的诗作传到京城长安,随后书信也越过泷水而至,表现了韩愈对诗人的关切。
C.颈联写由京城去潮州的路途艰险,潮州的处境凄苦,友人的遭遇诗人也感同身受。
D.本诗首联重在写意,颔联重在写实,颈联重在想象,字字句句均由内心自然流出。
【解析】 “随后书信也越过泷水而至,表现了韩愈对诗人的关切”不当。应为“贾岛的书信越过泷水到达潮州,表现了诗人对韩愈的关切”。
【答案】 B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明月初上,开始高照浪西楼。②友人无故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以后的仕途会更顺利。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白话诗歌】 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9分)
观 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用拟人的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B.颔联用夸张、比喻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
C.胸无一点尘,意思是诗人内心干净。这写出诗人读书时内心的感受。
D.本诗盛赞读书之好处,读书之趣,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说理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C项,“内心干净。这写出诗人读书时内心的感受”错,“胸次全无一点尘”,意思是“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无一点尘”运用比喻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答案】 C
4.颈联有怎样的含意?请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诗句含意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准确理解关键字词,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结合表达技巧甚至全诗主旨来理解诗句的深层意思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2)颈联用典故(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勤读书的好处。
(3)上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读书终有收获,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永远清澈一样;下句化用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说勤奋攻读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吹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白话诗歌】 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
北塘避暑①
韩 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 ①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紧扣题目“北塘避暑”,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
B.颔联中的“清风”,一语双关:一指炎夏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
C.颈联写景富有层次:“水鸟得鱼”是近景,俯视所见;“岭云含雨”是远景,仰观所见。
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 D项,“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理解错误,“旷然”一词表明了主旨,“水鸟得鱼”自得其乐,“岭云含雨”去而空回;“长自足”“只空还”,表现作者虽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
【答案】 D
6.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从诗中注释来看,“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揭示诗人被贬的身份。结合诗句内容, “首联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 诗人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旷然”一词也表现作者虽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及宽阔胸襟和雍容气度。“水鸟得鱼”自得其乐,“岭云含雨”去而空回;“长自足”“只空还”不仅写景,而是表达人知足常乐、来去无心、不追求功名利禄、追求内在的精神品格。“万柄莲香一枕山”,选取“莲”这一意象,用象征手法塑造了诗人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
【答案】 ①具有乐观旷达、不以挫折为念的宽阔胸怀。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乐观旷达。②具有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知足常乐、不计得失的思想。③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
【白话诗歌】 一家人来到林中塘边,洗尽了暑日的燥热烦念,胸怀豁然开朗,就像不是生活在尘世间。谁敢估量这可爱清风的价值?没有任何快乐能胜过长日悠闲。水鸟捉到鱼儿总是心满意足,岭上云片满含雨意又空自飞还。酒醉后有什么能醒我心魂?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9分)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
辛弃疾
晓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①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②消息。
【注】 ①指西湖处士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②桃叶: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的名字。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开篇用“晚风”“新荷”点明了词人游西湖的时间是初夏的一个傍晚。
B.“惯趁笙歌席”看似闲笔,其实非常重要,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词的下阕想象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表达出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
D.尾句照应了“看公”二句,劝友人恣意游湖,尽情饮酒,不必挂怀桃叶。
【解析】 C项,“表达出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错误,应是表达出词人对林逋这样的风流处士的仰慕之情。
【答案】 C
8.本词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都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西湖美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描写手法。作答时,首先要判断两首诗歌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再加以比较找出共同之处。本词上阕描写西湖美景,使用了比喻、试听结合、动静结合、色彩映衬等描写方法;白诗使用了动静结合、试听结合、色彩映衬等描写方法。找出共同的描写手法,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①视听结合。本词从听觉描写雨打荷叶之声,从视觉描写碧水彩霞、飞鸟游鱼之景;白诗从听觉描写黄莺的鸣叫,从视觉描写春水初涨,绿杨成阴之景。②动静结合。本词既描写了彩霞映碧水的静景,又描写了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的动景;白诗既有对西湖的水、云、杨树、白沙堤的静态描写,又有黄莺争栖、新燕啄泥的动态描写。③色彩映衬。本词用红霞与碧水相映衬,白诗用绿杨与白沙堤相映衬。
【白话诗歌】 雨打荷叶溅起一片水珠、可比明珠照苍璧;湖中映月、恰似香奁收宝镜;荷花相次开去、仿佛云锦初织构出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鸟在空中上下飞舞,鱼在水里游动吐泡,鱼鸟已习惯于逐笙歌追游人,嬉戏觅食了。与友人豪饮,突然聚焦在“一饮千石”的友人身上。
遥想林逋那段风流的生活,现在鹤随人去。林逋死后,上升仙界成为飞仙之长。茅舍疏散的篱笆现在还在那里吗,松竹已经没有昔日的景色了。不禁感慨当年,望湖楼看到水天一色的景色。醉中休问,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期待的情人。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9分)
诉衷情[注]
李清照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接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注】 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此时词人已举家逃离青州,南迁至江宁。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从词人饮酒沉醉写起,以“卸妆迟”的细节描写,尽显其慵懒倦怠之态。
B.“熏破”二字,从嗅觉角度写出梅香之浓郁,并为下文的相关描写作了铺垫。
C.下片前三句勾画了一幅沉寂静谧的月夜图,烘托出词人孤单清冷的内心世界。
D.梅花虽残犹留余香,词人以梅自喻,借梅明志,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质操守。
【解析】 D项“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质操守”对诗歌主旨理解错误,这首咏梅词,没有把笔墨集中在写梅的姿容、特质上,而是缘梅抒情,以残梅的幽香为引线,串联全篇。全词以写头戴残梅沉醉入睡开始,继由梅香“熏破春睡”使“梦远不成归”,引起词人心情的怅惘;甜美的梦境与凄苦的现实互为映衬,深刻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答案】 D
10.全词虽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含愁,层层写愁。试结合全诗,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酒消愁,“沉醉”“卸妆迟”初见愁之端倪;梅香破梦,归梦难圆,愁意加深;夜深人静,孤寂难以成眠,愁意更浓;百无聊赖,只能借挼捻残梅消磨时光,自是愁上加愁。
【白话诗歌】 晚间饮酒醉了,未卸头饰便和衣睡去,头上插的梅花的花瓣落了,只有花萼还残留在枝上。酒劲渐消,梅花的浓香将我从春睡中熏醒,使我不能在梦中返回日夜思念的遥远故乡。
夜晚寂静无声,明月留恋难舍,翠帘低垂。我只能无聊地用手搓揉着残损的花瓣,闻闻手中的余香,再发会儿呆来消磨这时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练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练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侧重“构建与运用”的语言综合实践2_4仿用句式专题练含答案,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