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0化学实验基础第31讲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
展开第31讲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课标要求】 1.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正确选用实验装置。(3)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2.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考点1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设计基本要求
2.设计基本思路
3.实验设计类型
类型 | 内容 | |
(1)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 原料或试剂选择、仪器装置、操作步骤、分离提纯 | |
(2)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 性质探究性实验 | 从同类典型物质性质或结构特点推测性质,设计实验探究其性质 |
| 性质验证性实验 | 已知物质具有的性质,设计实验验证其性质 |
(3)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 对物质成分进行确定,对多种物质加以区分 |
4.实验设计示例
设计实验证明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
(1)实验原理
2KClO32KCl+3O2↑,Ag++Cl-===AgCl↓。
(2)实验试剂:氯酸钾固体、MnO2、AgNO3溶液、稀硝酸。
(3)操作步骤
①将氯酸钾和MnO2混合共热。
②冷却至室温,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③取少量滤液于洁净试管中,加入几滴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
题组一 物质制备型实验方案的设计
1.(2021·广州模拟)葡萄糖酸亚铁[(C6H11O7)2Fe]是常用的补铁剂,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用下图装置制备FeCO3,并利用FeCO3与葡萄糖酸反应可得葡萄糖酸亚铁。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打开K1、K3,关闭K2,一段时间后,关闭K3,打开K2。在________(填仪器标号)中制得碳酸亚铁。实验过程中产生的H2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2条)
(3)将制得的碳酸亚铁浊液过滤、洗涤。如过滤时间过长会发现产品部分变为红褐色。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葡萄糖酸与碳酸亚铁混合,加入乙醇、过滤、洗涤、干燥。加入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NaHCO3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制备碳酸亚铁,同时有气体产生,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法产品纯度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a为恒压滴液漏斗;(2)Fe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酸亚铁,利用反应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故先打开K1、K3,关闭K2,此时在b中制备硫酸亚铁;一段时间后,关闭K3,打开K2,利用生成的氢气使烧瓶中气压增大,将硫酸亚铁溶液压入三颈烧瓶c中,发生的反应为FeSO4+Na2CO3===FeCO3↓+Na2SO4,因此碳酸亚铁在c中生成;(3)FeCO3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6H2O+O2===4Fe(OH)3+4CO2;(4)葡萄糖酸亚铁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加入乙醇可降低葡萄糖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提高产率;(5)FeSO4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FeCO3、CO2和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CO===FeCO3↓+CO2↑+H2O,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溶液的pH减小,从而避免生成氢氧化亚铁。
答案:(1)恒压滴液漏斗
(2)c 排出装置内空气,防止生成的FeCO3被氧化 将b中溶液压入c中
(3)4FeCO3+6H2O+O2===4Fe(OH)3+4CO2
(4)降低葡萄糖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度
(5)Fe2++2HCO===FeCO3↓+CO2↑+H2O 降低溶液的pH,以免产生氢氧化亚铁
2.(2021·福建省泉州质量监测)磷化氢(PH3)常用于有机合成、粮仓杀虫等。实验室用白磷(P4)与浓NaOH溶液加热制备PH3,同时得到次磷酸钠(NaH2PO2),装置如图。
(已知:PH3是无色有毒气体,有强还原性,易自燃;丁醇沸点117.7 ℃)
(1)实验室少量白磷保存于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B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
(3)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关闭K1,打开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至50~60 ℃,滴加烧碱溶液;
④在A中加入丁醇和白磷。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丁醇作为反应物的分散剂,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C、D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定NaH2PO2的纯度。分离提纯A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得到NaH2PO2(M=88 g·mol-1)粗品,并取1.00 g配成100 mL溶液。取20.00 mL于锥形瓶中,酸化后加入30.00 mL 0.100 mol·L-1碘水,充分反应,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100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20.00 mL。则产品纯度为________。(相关反应为H2PO+H2O+I2===H2PO+2H++2I-,2S2O+I2===S4O+2I-)
解析:(6)根据方程2S2O+I2===S4O+2I-,过量的碘为×0.100×20.00×10-3 mol,则与NaH2PO2反应的碘为:(0.100×30.00×10-3-×0.100×20.00×10-3)mol,结合反应H2PO+H2O+I2===H2PO+2H++2I-,可知NaH2PO2的物质的量为(0.100×30×10-3-×0.100×20.00×10-3)mol,则NaH2PO2纯度=
×100%=88.0%。
答案:(1)水中 (2)分液漏斗 丙 (3)②④①③
(4)P4+3NaOH+3H2O3NaH2PO2+PH3↑ 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加快反应速率 (5)安全瓶 吸收多余的PH3,防止污染空气 (6)88.0%
综合实验中的操作顺序
(1)实验操作流程,
(2)操作先后流程
①装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②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
③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后点燃酒精灯。
④净化气体时:一般先除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后除去无毒、无味的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⑤防倒吸实验:往往是最后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
⑥防氧化实验:往往是最后停止通气。K
题组二 性质、原理探究型实验方案的设计
3.(2020·河北省承德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对m g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探究,并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验证(查阅资料得知:三草酸合铁酸钾热分解的气体产物中含有CO和CO2)。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流方向各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填接口代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2)反应开始前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组装仪器、________、加药品、通氮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反应结束后的操作包括:①停止通氮气 ②熄灭酒精灯 ③冷却至室温。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第一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产物中有________(写化学式)。
能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气体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B中的残留物含有FeO和Fe2O3。
(6)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①将装置B中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置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的x 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碘化钾淀粉溶液,充分反应后,用y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 mL(已知I2+2S2O===2I-+S4O)。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6)①残留固体中含有FeO、Fe2O3,该固体用酸溶解反应后得到Fe2+、Fe3+,Fe2+具有还原性,被KMnO4溶液氧化为Fe3+,KMnO4被还原产生无色的Mn2+,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后,溶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8H+===5Fe3++Mn2++4H2O。
②在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2Fe3++2I-===2Fe2++I2,I2+2S2O===2I-+S4O,所以可得关系式Fe3+~S2O,则n(Fe3+)=n(S2O)=yV×10-3 mol,m=n·M=yV×10-3mol×56 g/mol=5.6yV×10-2g,则样品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100%。
答案:(1)cabdehifg(gf)ab (2)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③① (3)排净装置中的空气,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
(4)CO2 D中黑色固体变红、第二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①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后,溶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Fe2++MnO+8H+===5Fe3++Mn2++4H2O ②×100%
4.资料显示:IO在酸性溶液中能氧化I-,反应为IO+5I-+6H+===3I2+3H2O。为探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的反应,甲同学向过量的KIO3酸性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并加入两滴淀粉溶液:开始时无明显现象,t秒后溶液突然变为蓝色。
(1)甲同学对这一现象做出如下假设:t秒前生成了I2,但由于存在Na2SO3,I2被消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O的还原性________(填“>”“=”或“<”)I-的。
(2)为验证他的猜想,甲同学向反应后的蓝色溶液中加入________,蓝色迅速消失,随后再次变蓝。
(3)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一步研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反应的过程。
①甲同学在b电极附近的溶液中检测出了SO。
②刚开始放电时,a电极附近溶液未变蓝;取出a电极附近溶液于试管中,溶液变蓝。IO在a极放电的产物是________。
③放电一段时间后,a电极附近溶液短暂出现蓝色,随即消失,重复多次后,蓝色不再褪去。电流表显示电路中时而出现电流,时而归零,最终电流消失。电流表短暂归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a电极附近蓝色不再褪去时,SO尚未完全氧化
b.a电极附近短暂出现蓝色,随即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因为I2被SO还原
c.电流消失后,向b电极附近加入过量Na2SO3溶液,重新产生电流,a电极附近蓝色褪去
解析:(1)由于存在Na2SO3,I2被消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SO+H2O===SO+2H++2I-,亚硫酸根离子为还原剂、碘离子为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故SO的还原性>I-的。
(3)②刚开始放电时,a电极附近溶液未变蓝,无碘单质;取出a电极附近的溶液于试管中,溶液变蓝,有碘单质生成。故说明IO在a极放电的产物是I-,生成的I-与IO反应生成了碘单质;③电流表短暂归零的原因是此时a极区发生反应IO+5I-+6H+===3I2+3H2O,IO不再与SO发生反应,外电路无电流通过。④a.a电极附近蓝色不再褪去时,SO完全氧化,a说法错误;b.因为IO在a极放电的产物是I-,生成的I-与IO反应生成了碘单质,故a电极附近短暂出现蓝色,随即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因为I2被SO还原,b说法正确;c.电流消失后,向b电极附近加入过量Na2SO3溶液,则负极亚硫酸钠被氧化,正极碘单质被还原,故重新产生电流,a电极附近蓝色褪去,c说法正确。
答案:(1)I2+SO+H2O===SO+2H++2I- >
(2)Na2SO3溶液 (3)②I- ③a极区发生反应IO+5I-+6H+===3I2+3H2O,IO不再与SO发生反应,外电路无电流通过 ④bc
[归纳提升]
此类题一般的解答策略为:分析物质的结构→推测可能具有的性质→推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设计实验方案(方法、步骤、药品的选择、仪器的选择和连接、现象、分析、结论)→实施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考点2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3页
题组一 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某氯碱厂利用废铁皮制取净水剂FeCl3溶液,最合理的生产途径是( )
A.Cl2FeCl3FeCl3溶液
B.Cl2HCl盐酸FeCl2溶液FeCl3溶液
C.Cl2HCl盐酸FeCl2溶液FeCl3溶液
D.FeCl3溶液
解析:C、D两选项中制HCl采用光照会发生爆炸,不易控制反应。A项采用高温制FeCl3要消耗能源。
答案:B
2.(2021·西安八校联考)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答案:B
题组二 从“绿色化学”角度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3.(2021·河南洛阳质检)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探究:(Ⅰ)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Ⅱ)苯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机理。
已知:MnO2+2NaBr+2H2SO4(浓)Br2↑+MnSO4+Na2SO4+2H2O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D装置用于吸收溴蒸气,盛装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 b.四氯化碳
c.KI溶液 d.苯
(2)能判断C装置中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启动A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发现C装置中液体处于沸腾状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分离提纯C装置中产品的步骤有:①用少量蒸馏水洗涤 ②用大量蒸馏水洗涤粗产品 ③用10%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④蒸馏 ⑤加入硫酸镁,过滤
⑥分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
(5)查阅资料:苯与液溴在溴化铁催化下的反应机理分三步。
第一步:Br2+FeBr3―→Br++FeBr
第二步:Br++―→
①第三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小组将B装置中浓硫酸用稀硫酸替代,实验失败,试从反应机理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提供干燥的溴蒸气 bd (2)E装置中产生浅黄色沉淀
(3)溴与苯在溴化铁作用下发生放热反应
(4)②③①⑥⑤④
②溴化铁水解,催化剂失效,不能产生溴正离子
4.(2021·湖北咸宁统考)镁是21世纪最具应用前景的轻金属,工业制镁常用硅热还原法和电解法。
(一)硅热还原法
以白云石(主要成分为CaCO3·MgCO3)为原料制备金属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二)电解法
以MgCl2·6H2O为原料制备金属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MgCl2·6H2OMgCl2Mg+Cl2
由MgCl2·6H2O制取MgCl2的部分装置(铁架台、酒精灯已略)如图所示:
(1)写出回转窑中煅烧CaCO3·MgCO3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循环物质甲的名称是________。
(3)硅热还原法和电解法的共同缺点是________。
答案:(1)CaCO3·MgCO3CaO+MgO+2CO2↑ (2)盐酸 (3)能耗高
题组三 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5.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制备并研究NO2的性质。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1)E装置中制取N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
①NH3的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
②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装置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NO2和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推测二者可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2,故预期现象应为C装置中气体的颜色变浅。对于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可从反应能否发生、是否为可逆反应、转化率是否太低以及反应速率等方面考虑。此外,凡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均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
答案:(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合理均可)
(3)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极慢
(4)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10.3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10.3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共23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化学实验基础第3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化学实验基础第3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含答案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9章第3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9章第3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时学案,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