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主题素材解读:温情 祈愿 精神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809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作文备考主题素材解读:温情 祈愿 精神
展开高考作文备考主题素材解读:温情·祈愿·精神 话题阐释传统节日是五千年中华文明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它是大家共同的日子,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的日子。传统节日为何与众不同?是因为难得的假期、丰盛的美食,还是难忘的旅行?诚然,这些都能使节日变得美好,却不是使它“与众不同”的原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温情所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是品味传统的文化盛宴;“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节日是筑牢民族精神的源泉。传统节日里,蕴藏着人们最难忘的记忆,贮存着人们最浓郁的情感。如何写出传统节日的与众不同?首先要注重个人体验。“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每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动人故事,蕴藏着人们内心独特的情思。无论是写节日前的准备,还是写节日的过程、习俗、场面,都要尝试将个人的体验融入这个中国人共同的日子,让这一天因为你的独特经历与感受而变得“与众不同”。其次,要写出传统节日独有的精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或写其温情,或择其文化,或论其精神。也可“以物为载体”抒其精髓,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以鸭蛋为写作主体,展现家乡端午节的文化与情味;贾平凹的《月迹》,以月亮为线索,描绘记忆里中秋月夜的童真与温情。 金句素材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汪曾祺适用话题:家的眷恋;温暖的历程;再见旧时光……深化认识:温情是传统节日的第一重内涵,也是传统节日里永不褪去的底色。在本句里,汪老用白描手法,仅仅八个字勾勒出富含画面感与留白感的绝妙意境。八个字,饱含平淡、温馨、惬意、闲适、生活、岁月与情怀。我们在具体运用时,应抓住节日里的温情瞬间进行细节描写,再将本句镶嵌其中,奠定基调,提升意境。片段速用:走在节日的画卷里,处处是亲情勾勒的线条,处处是家人温情的色彩,这一笔一画汇成心头最美的记忆。又是一年元宵节,和往年一样,从清晨起我就闹着要奶奶刻萝卜灯。只见奶奶挑了一个最圆的萝卜,切成两截,选用后半截用小刀雕上一圈花纹,再熟练地刻下“平安”二字。那一瞬间,我发现奶奶的手在岁月的打磨下已不再光滑,那手布满时光的褶皱,覆满沧桑的老茧,而我已在这温暖的手掌里,悄然长大。此时,奶奶将萝卜心掏空,打磨成灯碗状,捻上一根棉絮,摽在一根火柴上,插在萝卜碗中间做灯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屋内灯火摇曳,屋外花灯满街。我们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甜糯的元宵,那温情汇成了涓涓溪水,流淌在我的心间。灯火为什么可亲?是因为灯下有我们最亲的人,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归宿,有了永不改变的心安与温暖。 金句素材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人的习俗。——冯骥才适用话题:理想情怀;追求;别让______随风而逝……深化认识:祈愿为传统节日的第二重内涵。过节时,我们将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寄托在世代相传的习俗里。愿望有多美,习俗就有多美;习俗有多美,生活就有多美。本句重在阐述节日习俗文化,所以在写作时应把着力点放在习俗的过程与寓意上,写出趣味、生活味与地方味。可将本句放于文首,提纲挈领;也可放在文末,升华全篇。片段速用:“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人的习俗。”在众多传统节日里,春节既是旧年的结束,也是新年的起始。春节的诸多习俗,也都寄托着“辞旧迎新”的美好祈愿。每年除夕,天刚蒙蒙亮,父亲就带着我驱车回到几十公里外的老家。推门而入,一年未进的屋内落满灰尘,我熟练地拿起扫把,仔细地将老家每个角落打扫干净,父亲则用抹布将沾满灰尘的物件逐一擦拭洁净。看着屋内焕然一新,我与父亲来不及休息,便拿出事先熬好的糨糊张贴春联。春联贴好后,屋内顿时有了年味,我们来不及欣赏便又要赶回城里的家。路上,我劝爸爸,老家没有人住,何必如此麻烦。爸爸郑重地对我说:“一年一次,认真过年。”的确如此,我们已认真了千百年。从古至今,二十三沐浴理发,二十四掸尘扫房,除夕夜爆竹守岁,初一新装拜年,我们认真地向过去告别,认真地与未来相见,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这份“辞旧迎新”的认真里寄托了对过去的缅怀,对未来的期盼。我们将喜庆汇聚,将美味挂在嘴边,将遗憾留在烟火里随风而逝,将愿望随崭新的春联谱写进新的一年。 金句素材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的图腾与内核,积淀着民族的精神与情感。——《人民日报》适用话题:文化与精神;凝聚力;传承……深化认识:民族精神与情感为传统节日的第三层内涵,也是其灵魂所在。传统节日从远古走来,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它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本句应用于描述节日文化精神层面的段落,将其用作题记、开头,先声夺人、呈现思想;用于结尾,收束有力,含义深刻。片段速用:端午节,是苏轼笔下“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古老民俗;是欧阳修笔下“五月榴花妖艷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动人景致;也是张耒笔下“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的家国情怀;更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听——那震天轰地的龙舟锣鼓声,桨手们奋勇挥桨,船桨随着鼓声的节奏一起一落,动作整齐划一,坚实的臂膀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那愈锤愈烈的鼓声,穿云裂石,劈波斩浪。舟桨齐力,击水三千,逆入顺出,龙舟上的健儿们如同出征的战士,全力以赴。为何端午赛龙舟的习俗能流传千年?我想正如《人民日报》所言:“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的图腾与内核,积淀着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我们将中华民族同心合力、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民族精神凝聚在龙舟竞赛里,任凭时光流转、岁月沉淀,历久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