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PPT全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总结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总结课件,共15页。
单元总结网络 体系构建 教材 问题解答 教材P2 问题 提示:观点一: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主要依据:火星与地球同属于类地行星,其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具有相似性;火星上可能存在水,地球上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火星上存在由甲烷气体组成的“火星薄雾”,微生物可能存活着。 观点二:火星上可能没有生命。主要依据:火星上的冰是二氧化碳干冰,不是水的冰;火星曾经存在水,而现在并没有水;火星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占95%,氮气占2.7%,氧气仅占1.6%,需氧生物无法生存;大气极其稀薄,无法抵御大量紫外线辐射,温差极大;表面平均温度在零下23 ℃,以上条件都不适合生命的存在。教材P7 活动第1题,提示:日出以后,随着太阳高度的升高,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增强,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正午以后,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日落前后达到最小值。第2题,提示:前一天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后一天。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气状况所致。前一天可能是天气晴朗,空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而后一天可能是多云或阴雨天气,云层遮挡了太阳,(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教材P8 活动提示:最上面图太阳黑子数量与降水量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中间的图太阳黑子数量与降水量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最下面图太阳黑子数量与降水量之间没有相关性。教材P10 活动第1题,提示: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地表温度适宜,有固体表面,是类地行星。第2题,提示:地球和火星都是类地行星,自转周期十分接近,都有固体表面。教材P11 问题提示:古生代距今约5.4亿年~2.5亿年。三叶虫生活在海洋。生物演化的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教材P12 活动提示:图1-2-1中的“燕子石”与图1-2-3中右侧三叶虫化石中的尾甲(尾部)相似。教材P15 活动第1题,提示:自上而下:99.6 3 850 4 150第2题,略。可通过阅读教材总结。教材P16 活动第1题,提示:植物演化的规律:藻类→陆生裸蕨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演化的规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演化的规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生物演化的总趋势: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第2题,提示: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蓝绿藻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而排出氧气,使大气中氧气不断增加。一部分氧气受太阳紫外线辐射变成游离的氧原子,有些游离的氧原子又与氧气结合就生成了臭氧。有不少蓝绿藻(如鱼腥藻)还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教材P17 活动第1题,提示:大西洋、印度洋面积在扩大。太平洋面积可能缩小。第2题,提示: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岛均向北漂移。教材P18 问题提示: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地球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各圈层特征:略。可通过阅读教材总结。教材P20 活动提示:图中的山脉、裸露的土壤是岩石圈的代表性地物。植被(草类)、牲畜(牦牛、羊)是生物圈的代表性地物。蓝天、白云是大气圈的代表性地物。羊卓雍错湖是水圈的代表性地物。植被扎根于土壤之中,土壤为其提供生长空间和养分。草类成为牦牛、羊等牲畜的食物来源,而牲畜的粪便,为土壤提供肥力。湖泊为牲畜提供饮用水,生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着大气圈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湖泊水蒸发为水汽进入大气圈,成为大气圈的组成部分。教材P24 活动第1题,提示:(1)北极星:北方天空中较亮的恒星,夜晚北极星位于正北方。(2)蚂蚁的洞穴:洞口大多朝南开。(3)青苔: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4)山岳树林:我国北方的山岳,茂密的乔木林多生长在北坡,灌木林多生长在南坡。(5)月亮的圆缺:农历十五月亮从东方升起。上半月的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天空的西面,凸面朝西;下半月的下半夜,下弦月出现在天空的东面,凸面朝东。(6)利用罗盘(指北针):把罗盘或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等磁针静止后,其标有N的一端所指的是北方。注意事项:①尽量保持水平;②不要离磁性物质太近;③勿将磁针的S端误认作北方,造成180度的方向误差;④掌握活动地区的磁偏角进行校正。(7)花朵辨向:一般在草原上,花朵的朝向是南边。(8)寻找路标或查阅地图。第2题,提示:在早晨标出第一个旗杆影子的顶点,用测绳以旗杆立地点为圆心,旗杆影长为半径作弧,随着午时的来临,杆影会逐渐缩短移动,到了下午,杆影又会逐渐变长,标记出杆影顶点与弧点的交点,弧上这两点间的连线即为东西方向——早晨杆影顶点为西,垂直于连线的方向为南北方向。
单元总结网络 体系构建 教材 问题解答 教材P2 问题 提示:观点一: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主要依据:火星与地球同属于类地行星,其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具有相似性;火星上可能存在水,地球上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火星上存在由甲烷气体组成的“火星薄雾”,微生物可能存活着。 观点二:火星上可能没有生命。主要依据:火星上的冰是二氧化碳干冰,不是水的冰;火星曾经存在水,而现在并没有水;火星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占95%,氮气占2.7%,氧气仅占1.6%,需氧生物无法生存;大气极其稀薄,无法抵御大量紫外线辐射,温差极大;表面平均温度在零下23 ℃,以上条件都不适合生命的存在。教材P7 活动第1题,提示:日出以后,随着太阳高度的升高,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增强,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正午以后,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日落前后达到最小值。第2题,提示:前一天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后一天。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气状况所致。前一天可能是天气晴朗,空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而后一天可能是多云或阴雨天气,云层遮挡了太阳,(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教材P8 活动提示:最上面图太阳黑子数量与降水量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中间的图太阳黑子数量与降水量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最下面图太阳黑子数量与降水量之间没有相关性。教材P10 活动第1题,提示: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地表温度适宜,有固体表面,是类地行星。第2题,提示:地球和火星都是类地行星,自转周期十分接近,都有固体表面。教材P11 问题提示:古生代距今约5.4亿年~2.5亿年。三叶虫生活在海洋。生物演化的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教材P12 活动提示:图1-2-1中的“燕子石”与图1-2-3中右侧三叶虫化石中的尾甲(尾部)相似。教材P15 活动第1题,提示:自上而下:99.6 3 850 4 150第2题,略。可通过阅读教材总结。教材P16 活动第1题,提示:植物演化的规律:藻类→陆生裸蕨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演化的规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演化的规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生物演化的总趋势: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第2题,提示: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蓝绿藻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而排出氧气,使大气中氧气不断增加。一部分氧气受太阳紫外线辐射变成游离的氧原子,有些游离的氧原子又与氧气结合就生成了臭氧。有不少蓝绿藻(如鱼腥藻)还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教材P17 活动第1题,提示:大西洋、印度洋面积在扩大。太平洋面积可能缩小。第2题,提示: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岛均向北漂移。教材P18 问题提示: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地球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各圈层特征:略。可通过阅读教材总结。教材P20 活动提示:图中的山脉、裸露的土壤是岩石圈的代表性地物。植被(草类)、牲畜(牦牛、羊)是生物圈的代表性地物。蓝天、白云是大气圈的代表性地物。羊卓雍错湖是水圈的代表性地物。植被扎根于土壤之中,土壤为其提供生长空间和养分。草类成为牦牛、羊等牲畜的食物来源,而牲畜的粪便,为土壤提供肥力。湖泊为牲畜提供饮用水,生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着大气圈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湖泊水蒸发为水汽进入大气圈,成为大气圈的组成部分。教材P24 活动第1题,提示:(1)北极星:北方天空中较亮的恒星,夜晚北极星位于正北方。(2)蚂蚁的洞穴:洞口大多朝南开。(3)青苔: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4)山岳树林:我国北方的山岳,茂密的乔木林多生长在北坡,灌木林多生长在南坡。(5)月亮的圆缺:农历十五月亮从东方升起。上半月的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天空的西面,凸面朝西;下半月的下半夜,下弦月出现在天空的东面,凸面朝东。(6)利用罗盘(指北针):把罗盘或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等磁针静止后,其标有N的一端所指的是北方。注意事项:①尽量保持水平;②不要离磁性物质太近;③勿将磁针的S端误认作北方,造成180度的方向误差;④掌握活动地区的磁偏角进行校正。(7)花朵辨向:一般在草原上,花朵的朝向是南边。(8)寻找路标或查阅地图。第2题,提示:在早晨标出第一个旗杆影子的顶点,用测绳以旗杆立地点为圆心,旗杆影长为半径作弧,随着午时的来临,杆影会逐渐缩短移动,到了下午,杆影又会逐渐变长,标记出杆影顶点与弧点的交点,弧上这两点间的连线即为东西方向——早晨杆影顶点为西,垂直于连线的方向为南北方向。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