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精创】3.4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2)-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33825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3.4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2)-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33825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3.4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2)-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33825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4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案设计
展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均是矢量运算的工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教材中依据等效思想给出合力与分力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推理归纳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使学生对矢量和标量认识更加深刻。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
生已经通过实验探究,感悟和理解了合力、分力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定则,与力的合成相比,力的分解难点是一个确定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组分解的方法,力的分解不是唯一的,要根据对已知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解。
【物理观念】能够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科学思维】理解平行四边形运算法则和特点,掌握平行四边形法则,知道它是矢量合成的普遍规律,知道矢量与标量运算法则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通过演示实验引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学习,感受对立统一的观点在物理学中的意义;通过实验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
2.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PPT
【新课导入】
一个静止的物体,在某平面上受到 5 个力作用,你能判断它将向哪个方向运动吗?
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方法,即“用一个力的单独作用替代两个力的共同作用,而效果不变”,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你觉得这个力和被替代的两个力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新课讲授】
一 、合力和分力
★知识回顾
★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 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事例:
例如,两个小孩分别用力F1、F2共同提着一桶水,水桶静止(图3.4-1甲);一个大人单独向上用力F也能提着这桶水,让水桶保持静止(图3.4-1乙)。
一盏吊灯悬吊在天花板上保持静止,悬线对吊灯的拉 力是F(图3.4-2甲),若用两根线共同悬挂吊灯,悬线上 端分别固定在天花板的左右两处,线的拉力是F1和F2,也 能产生使吊灯保持静止的效果(图3.4-2乙)。
假设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
假设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某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 同,这几个力就叫作那个力的分力。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合成
把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分解
力的合成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方法,即用一个假设的力去代替几个共同作用的力,代替后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时相同。力的合成中,分力是客观存在的物体真实受到的力,合力是假想力,用于等效替代分力。
力的分解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方法,即用几个假设的力去代替一个单独作用的力,代替后产生的效果与原来一个力单独作用时相同。力的分解中,合力是客观存在的物体真实受到的力,分力是假想力,用于等效替代合力。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器材:两个弹簧秤、橡皮条、细绳、 木板、白纸、图钉、刻度尺等
步骤1:用两个力F1、F2共同作 用在橡皮条上,使橡皮条从E点伸长到O点。记下F1、F2的大小和方向
步骤2:只用一个弹簧称将同一个橡皮条从E伸至O点。记下F的大小和方向。
步骤3:用同一标度,将三个力在同一点用力的图示出来,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实验结论:
多次实验后,可得出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个力的合力为以这两分力为邻边作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沿细绳方向就是几个力的方向,因此要将细绳方向描在木板的白纸上;
2. F1、F2、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读出,用力的图示法在纸上画出表示几个力的箭头;
3. 怎样表述合力的大小、方向与分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
在上述实验中,如果把图 3.4-3乙和图 3.4-3丙的操作顺序对调,即先用拉力 F把圆环拉到 O点,再用拉力 F1 和 F2 共同拉圆环产生相同效果,则 F1 和 F2 就是 F的分力,这就变成了“探究力的分解规律”的实验。由于各个力的数据都没有改变,因此,力的分解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就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注意四点:
①分力、合力的起点相同
②分力、合力的标度比例一致
③虚、实要分清,力画实线,辅助线画虚线
④求合力时既要得出合力的大小还要得出力的方向
1、作图法
ⅰ根据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按一定的标度用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起作出两个分力F1、F2
ⅱ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F1、F2之间的对角线
ⅲ根据分力的标度,量得的对角线长度就代表了合力的大小,对角线与任一分力的夹角就代表合力的方向
总结:作图法求合力时,作图时的注意事项:
(1)合力、分力要共点,实线、虚线要分清;
(2)合力、分力的标度要相同,作图要准确;
(3)对角线要找准
【例题】某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32 N的力,方向水平向右,还受到另一个大小为44 N的 力,方向竖直向上。通过作图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没有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 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图3.4-5)。
也就是说, 同一个力 F 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一 个已知力究竟应该怎样分解,
要根据具体问题来确定。
如果两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也可以应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 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 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对于多个力的合成,可以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小 结:
1.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2. 平行四边形定则:不在一条直线的两个力的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1)合力大小范围︱F1 - F2︱≤F≤F1 + F2
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
(2)在两个分力F1、F2大小不变的情况下,
两个分力的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3)合力不变的情况下,夹角越大,两个等值分力的大小越大。
三、矢量和标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 理量叫作矢量(vector)。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 从算术法则的物理量叫作标量(scalar)。
力的合成,可以认为是力的相加。二力相加时,不能 简单地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而要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来确 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我们曾经学过位移。一个人从A 走到B,发生的位移 是AB,又从B 走到C,发生的位移是BC。在整 个运动过程中,这个人的位移是AC,AC是合位移。
如果平行地移动矢量 BC,使它的始端B与第一次位移 的始端 A 重合,于是我们看到,两次表示位移的线段构成 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而表示合位移正是它们所 夹的对角线AC(图3.4-8)。所以说,位移合成时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尤其体现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等效替代”、“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学生开启思维,掌握方法。
但是学生一直以来都习惯于代数计算,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一贯错误。实验是学生接受物理知识最符合认知规律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团结合作、归纳总结等能力。
高中物理6 超重和失重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6 超重和失重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5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5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新课讲授,力的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