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

    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1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2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3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4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6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7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身体平衡,生物节律,维持生命,低级中枢,2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外刺激,条件刺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完全不受意识支配。( )2.交感神经是脊神经,副交感神经是脑神经。( )3.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由两个神经元组成。( )5.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有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6.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7.长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
    系统学习(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固基点)      主干知识·记准理清(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中枢神经系统
    2.外周神经系统(1)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
    2.神经胶质细胞(1)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功能。(3)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在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________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2)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
    2.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链教材资料·发展科学思维■————————1.(选择性必修1 P19正文发掘)人的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是否说明人的内脏活动不受神经中枢的控制?举例说明。提示:不能。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交感神经主要是脊神经,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脑神经,它们共同调控人的内脏活动。2.(选择性必修1 P22~23“思考·讨论”发掘)结合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身体健康,体检时由于高度紧张,进行膝跳反射测试时未出现明显的反应。从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提示: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体检时,由于紧张,大脑皮层抑制了脊髓膝跳反射中枢的活动,导致没有出现明显的反应。
    (2)足球场上,某运动员抬起小腿将队友传来的球停稳。请分析该动作涉及的反射与膝跳反射的主要区别。提示:该动作涉及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题点考法·练全练通考法(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分析1.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的树突增大了其细胞膜面积,有利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C.神经末梢中的细胞核是神经元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解析: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树突增大了其细胞膜面积,有利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细胞体中的细胞核是神经元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C错误;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D正确。答案:C 
    2.(2022·泰州模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例如,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B.大脑皮层可以随意地调控瞳孔的放大或缩小C.洗澡时受到冷水刺激后引起心跳加快源于交感神经兴奋D.跑步引起血压变化说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与随意运动密切相关
    解析: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A正确;瞳孔放大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支配瞳孔开大肌收缩,而瞳孔缩小是因为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收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B错误;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是兴奋的,而此时副交感神经被抑制,所以洗澡时受到冷水刺激后引起心跳加快源于交感神经兴奋,C正确;随意运动是受意识调节具有一定目的和方向的运动,如跑步。自主神经系统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也叫内脏运动神经,所以跑步引起血压变化说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与随意运动密切相关,D正确。答案:B 
    [易错点拨](1)交感神经主要是脊神经,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脑神经,它们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往往相反。(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并非绝对自主,它们有时也会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并不完全自主。  
    考法(二) 探究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与功能的关系3.如图为某反射弧示意图,甲为感受器、乙为效应器(肌肉)。现a处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同时肌肉又有收缩反应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也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肌肉有收缩反应
    解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不完整,反射不能发生。图中a(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神经中枢,再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皮层,因而可形成感觉,C符合题意。答案:C 
    4.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用1%硫酸溶液刺激左侧后肢趾部皮肤,左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二:去除左侧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三: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一,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一中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实验二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若实验前不剪除脑将观察不到蛙的屈腿反射D.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完成某些反射
    解析: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受器,实验二去除皮肤后,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B正确;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即使实验前不剪除脑也能观察到蛙的屈腿反射,破坏脑只是排除高级中枢调控的干扰,C错误;根据实验一与实验三的对照可知,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的参与,D正确。答案:C 
    [规律方法] 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分析
    考法(三) 借助实例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5.炎热的夏季,蚊子较多。当蚊子叮咬人的皮肤时,人们常常会很自然地用手去驱赶,甚至是拍死蚊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拍死蚊子”涉及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B.“很自然地用手去驱赶”活动不需大脑皮层参与C.蚊子叮咬在下丘脑产生痛觉,该过程属于反射D.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中枢有管理、控制作用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当蚊子叮咬人的皮肤时,人们常常会很自然地用手去驱赶,甚至是拍死蚊子,则“拍死蚊子”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A正确;根据题意,“很自然地用手去驱赶”属于无意识活动,为非条件反射,不需大脑皮层参与,B正确;蚊子叮咬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一般来讲,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
    6.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狗听铃声而不喂食,狗不会分泌唾液。如果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这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B.狗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条件需要食物的强化C.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则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
    解析: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A正确;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外界刺激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会消失,B正确;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只需要低级神经中枢的参与,而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D正确。答案:C 
    [规律方法] “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系统学习(二)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释疑点)      基础知识·全面掌握(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也称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
    3.传导特点:___________,即图中a←b→c。4.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1)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2)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和类型
    (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作用位点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______起作用的。2.作用机制(1)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速率。(2)干扰神经递质与______的结合。(3)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____的活性。
    ———————■链教材资料·发展科学思维■————————1.(选择性必修1 P28正文内容)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通道打开,此时Na+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请推测此时跨膜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内流 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而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比膜内高
    2.(选择性必修1 P29“相关信息”)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但仍主要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
        重难盲点·讲练疏通微点释解(一)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的产生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典例1] 图甲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根据上述资料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Na+持续外流的结果B.图甲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需要消耗ATPC.图乙中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D.图乙中随着O2浓度的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解析] 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K+持续外流的结果,A错误;图甲中bc段表示动作电位,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Na+­K+泵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随着温度逐渐提高其运输速率会发生改变,当温度达到一定水平,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其化学结构改变,蛋白质的活性丧失,运输速率下降或功能丧失,C错误;Na+­K+泵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所以图乙中随着O2浓度的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D正确。[答案] D 
    [归纳拓展] 细胞外液Na+、K+浓度大小与膜电位的关系
    [对点练习]1.(2018·江苏高考)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解析: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d段K+继续外流,此时细胞膜仍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动作电位的大小不会随着有效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是表现出有或无的特性。答案:C 
    2.(2022·济南模拟)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  )①利用药物Ⅰ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
    A.甲——④,乙——②,丙——①,丁——③B.甲——①,乙——②,丙——③,丁——④C.甲——④,乙——①,丙——②,丁——③D.甲——③,乙——①,丙——④,丁——②解析:图甲虚线的峰值降低,说明处理后Na+内流量减少,即甲­-④;图乙虚线没有波动,说明处理后Na+内流受阻,即乙­-①;图丙虚线表示形成动作电位后无法恢复为静息电位,说明处理后K+外流受阻,即丙-­②;图丁虚线表示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大,分析处理后Cl-内流,即丁-­③。综上分析可知,C正确。答案:C 
    ———微点释解(二) 兴奋在神经元传递及异常情况分析————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1)电位变化示意图(2)产生机制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引起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后膜对Cl-、K+的通透性,Cl-进细胞或K+出细胞(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主要与Cl-内流有关)(3)结果:使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得更大,突触后膜更难以兴奋。
    2.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分析
    [典例2] (2020·天津高考改编)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如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
    (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_____膜。(3)上述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C.甘氨酸 D.Ca2+通道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分析题图可知,Ca2+内流能促进含有谷氨酸的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从而促进该递质释放,而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抑制Ca2+通道开放,从而抑制BC释放谷氨酸,谷氨酸的释放量减少,与乙膜上的受体结合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分析题图可知,甘氨酸与甘氨酸受体结合,能促进Ca2+通道开放,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释放甘氨酸,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释放的甘氨酸与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结合,因此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丙膜。(3)当BC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与GC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诱导GC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又能与BC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BC释放神经递质,该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题述负反馈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神经
    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4)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含有甘氨酸、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这些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a2+通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 (1)突触小泡 减少 (2)降低 丙 (3)负反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D
    [对点练习]3.(2020·北京高考)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B.食欲肽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C.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D.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
    解析: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A正确;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B错误;由题干信息“食欲肽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可推断,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C正确;由食欲肽使人保持清醒状态,而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可推断,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D正确。答案:B 
    4.(2021·浙江1月选考)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其中的反射弧示意图如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甲~丁是其中的突触,在上述反射过程中,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 (  )A.+、-、+、+ B.+、+、+、+C.-、+、-、+ D.+、-、+、-
    解析:脚踩到钉子后,感受器产生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元传递到脊髓,结合题干信息,最终的效应为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图示甲、乙分别连接的是同侧腿的屈肌和伸肌,甲处应使突触后膜兴奋,乙处应为抑制,这样同侧腿的伸肌会被抑制,所以表现为屈曲。由于丙、丁来自同一个神经细胞,所以对突触后膜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兴奋。答案:A 
    系统学习(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固基点)      主干知识·记准理清(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据教材选择性必修1 P34“思考·讨论”图示分析)(1)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______的。(2)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无关,与躯体运动的_________相关,运动越精细且复杂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______。(3)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头面部多为双侧性支配),一侧皮层代表区主要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
    2.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_____进行的。2.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3.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_________,脑干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_______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4.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使得自主神经系统______________。(三)人脑的高级功能1.感知外部世界。2.控制机体的______活动。3.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据图连线)(2)学习和记忆功能
    ———————■链教材资料·发展科学思维■————————1.(选择性必修1 P34“思考·讨论”)躯体各部分的运动调控在大脑皮层都有相应的区域,是否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都是倒置的?举例说明。提示:不一定,如人的头面部控制区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对应的。2.(选择性必修1 P35“思考·讨论”发掘)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成年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能主动排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些成年人受到外伤或老年人患脑梗死后,意识丧失,会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
    外伤伤及大脑皮层或上、下行传导束;脑梗
    死会伤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致使其丧失对排尿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
          题点考法·练全练通考法(一)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1.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解析:手指属于上肢,感觉上肢刺激的区域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中央前回底部控制面部的运动;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排列;精细部位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大。
    2.在颈部离断动物脊髓,会导致血压下降、休克。一段时间后,血管张力反射恢复,血压可回到一定水平。该实验表明(  )A.有些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由低级中枢发出的B.正常情况下,血管张力反射与脑无关C.颈部离断脊髓的目的是破坏反射的神经中枢D.动物在实验初期休克可能是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失去了作用解析:在颈部离断脊髓的动物仍能恢复血管张力反射,说明完成该反射的传出神经在脊髓,则有些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由低级中枢发出的,A正确;离断后血压下降、休克,说明正常情况下血管张力反射是受大脑等高级中枢调控的,B错误;颈部离断脊髓的目的是探究脊髓是否发出自主神经,C错误;实验初期动物休克与血压下降直接相关,而不是心脏不受支配,D错误。
    3.(2022·保定模拟)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成年人的排尿活动只受大脑皮层的调节B.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C.人体产生尿意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D.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
    解析:成年人的排尿活动受脊髓和大脑皮层的调节,A错误;若P处受损,则排尿反射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但是因为脊髓中存在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故仍然能完成排尿反射,膀胱仍然能排出尿液,B错误;人体产生尿意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答案:D 
    考法(二) 人脑的高级功能及学习和记忆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无法正常交谈,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和思维等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可判断是脊髓受损C.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血糖、水平衡和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D.若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轻击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解析:意识的形成在大脑皮层,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即排尿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完好,故脊髓没有受损,B错误;对体温、血糖、水平衡和生物节律进行调控的中枢在下丘脑,C错误;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轻击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需要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的调控,下丘脑没有这个功能,D错误。
    5.(2022·沈阳模拟)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计算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受损,情绪不稳定。研究发现,该病是由于患者大脑内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造成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大脑内某些特定神经元的大量死亡,患者会逐渐丧失自理能力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C.若患者的大脑皮层中H区发生障碍,患者表现为不能讲话D.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常迷路是记忆、推理等思维能力受损的表现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3讲神经调节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3讲神经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外周神经系统,续上表,答案D,兴奋的产生,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低级中枢,头面部,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血管和腺体,结构与功能,细胞体,接受信息,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应答反应,非条件反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6讲神经_体液_免疫调节模型的构建与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判断课件: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6讲神经_体液_免疫调节模型的构建与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判断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