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展开1.物种丰富度相同,群落就相同。( )2.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3.如果两种鸟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 )4.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重叠范围越大,竞争越激烈。( )7.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8.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
系统学习(一) 群落的结构(释疑点) 基础知识·全面掌握(一)群落及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_________聚集在_________中各种生物____的集合。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二)各种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连线)
(四)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1.群落的季节性(1)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等随季节而变化。(2)规律变化:群落的____________会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2.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_____,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2)特点: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3)动、植物生态位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链教材资料·发展科学思维■———————1.(选择性必修2 P23正文发掘)尝试总结造成不同群落物种丰富度差异的原因及规律。提示:群落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环境条件越优越,物种越丰富。2.(选择性必修2 P25“知识链接”变式思考)群落的形成与生物进化有什么关系?提示:群落的形成是不同物种协同进化的结果。
3.(选择性必修2 P29“概念检测”拓展分析)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b处动物在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何关系?提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3)有人说:“b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层次,不能构成垂直结构。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存在。
重难盲点·讲练疏通微点释解(一)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的类型和曲线分析1.生物种间关系的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2.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结合上表图示分析)注: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一方可能会因竞争力弱而灭绝,而寄生关系中,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3.寄生与捕食关系的辨析(1)寄生者在宿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宿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宿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果一种生物摄取其他生物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则为捕食关系,如蚊子与人为寄生关系,蝗虫与青草为捕食关系。(2)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一般不会导致宿主死亡。这都与长期的自然选择有关,在相互选择的作用下,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寄生者与宿主长期共存。
[典例] (2021·山东高考)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 中不放螺,M 中放入 100 只螺。一段时间后,将 M 中的螺全部移入 L 中,并开始统计 L、M 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C.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解析] 放入螺后,L中的甲藻数量大幅度减少,并减少到较低水平,此时间段L中乙藻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丙藻数量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并在甲、乙数量较少时,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说明螺在甲藻减少的情况下主要捕食乙藻,即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A正确;据没有螺存在的M中三种藻类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B错误;导致L中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捕食,C错误;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甲、乙、丙藻和螺只是该系统中的部分生物,D错误。[答案] A
[对点练习]1.图1所示为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图1中①~④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竞争、捕食、种间竞争B.图1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 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解析:根据图1中几种生物间关系的模式图可判断①③④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②表示的是生物A的不同个体间的种内竞争;图1的③中A与B是捕食关系,当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答案:B
2.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表示兔和狼的数量变化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C.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兔的K值D.第3年狼的数量下降可能是因为缺乏食物
解析:甲(先升先降)表示被捕食者,乙(后升后降)表示捕食者,因此甲表示兔,乙表示狼,A正确;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因此狼的K值接近b点和最低点之间的中间位置对应的数值,B错误;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气候、食物等会影响兔的K值,C正确;第3年,兔的种群数量很低,狼因为缺乏食物导致数量下降,D正确。答案:B
[规律方法] 三看法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被捕食者一看起点:起点高的为被捕食者;二看曲线升降:先上升、先下降的为被捕食者;三看峰值:峰值高的为被捕食者。
————微点释解(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判断—————1.群落的垂直结构呈分层分布(1)影响陆生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2)影响水生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的波长。不同波长的光在水体中的透射能力不同,波长越短透射能力越强,如下图所示:
(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如下图所示:(4)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因素主要是食物和栖息空间。
2.对群落结构认识的易误点(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涉及的是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呈现“分层”现象,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2)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植物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并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对点练习]3.(2022·广州模拟)如图甲、乙、丙为三个自然群落,甲为草本群落,乙为灌木群落,丙为森林群落。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A.春天草原返青,秋天草木枯黄,这些不属于群落结构的范畴B.群落的结构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中C.乙中灌木层的疏密程度也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丙中乔木、灌木、草本的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的一种空间结构
解析: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春天草原返青,秋天草木枯黄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A错误;群落的结构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中,B正确;乙中灌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光照等,进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正确;丙中乔木、灌木、草本的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空间结构中的垂直结构,D正确。答案:A
4.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物种甲与物种乙可能存在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B.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环境中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C.物种甲因生态位较物种乙小,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被淘汰D.物种甲与物种乙生态位的形成是生物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逐渐分化产生的
解析:物种甲与物种乙因为生态位重叠,所以它们可能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活动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B正确;物种甲因生态位较物种乙大,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胜,C错误;生态位是生物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逐渐分化产生的,D正确。答案:C
系统学习(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探究)1.实验原理
3.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1)_______(A图):该装置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件,该装置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2)_______(B图):该装置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4.实验关键问题分析(1)在用诱虫器装置采集小动物时,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2)利用诱虫器装置采集小动物主要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3)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____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考法全训]1.(2020·全国卷 Ⅰ )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解析: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数量,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A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数目越多,丰富度越高,B正确;题述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和CO2等,无机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进而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被绿色植物等利用从而进入生物群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正确。答案:A
2.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B.调查热带雨林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记重捕法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D.宜选用50×50 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超过一定样方面积后,丰富度不再增加,A错误;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不宜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据题图分析可知,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C正确;宜选用20×20 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D错误。答案:C
3.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结果(物种数:种;密度:个/米2)。请分析回答:(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____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____________,而且身体微小;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__________;鉴定动物时常使用__________观察。
(2)收集土壤小动物时采用白炽灯照射土壤,这是利用土壤动物的__________的特性。(3)在有机肥田中,这几类动物与其他生物组成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其中跳虫类种群数为______个。(4)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越大,土壤通气状况越好,越有利于作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化肥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有机肥作用慢而持续时间长。联系生产实践,你会如何根据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情况指导农民施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取样器取样法 活动能力较强 目测估计法 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 (2)趋暗、怕热 (3)生物群落 10 (4)在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大的土壤,可适当使用化肥;在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小的土壤,要多使用有机肥
系统学习(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固基点) 主干知识·记准理清(一)群落的主要类型1.分类依据及主要类型(1)分类依据:外貌特征和___________。(2)主要类型:陆地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海洋生物群落。2.陆地群落的类型、特点和常见生物(连线)
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等。(2)生物对群落的适应性①生活在某一群落中的生物都能适应所处的___________。②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_________,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③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_________的天然群聚。
(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___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和_____进行。
———————■链教材资料·发展科学思维■———————1.(选择性必修2 P35正文延伸思考)结合在学习“群落的结构”时对群落中生物生态位的分析,说一说不同物种之间是如何彼此协调、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提示: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例如,在森林中,许多动物需要植物提供食物和庇护,不少植物则依赖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森林中的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之间,虽然对土壤、空间、阳光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可以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共存。2.(选择性必修2 P40图2-12分析)演替不一定最终能形成森林,其理由是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如干旱地区或冻土地带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
3.(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分析)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时间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择性必修2 P39图2-11图文分析)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是“取而代之”还是“优势取代”?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提示: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5.(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内容拓展发掘)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图中甲、乙所属的演替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曲线甲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
题点考法·练全练通考法(一) 考查群落的主要类型和特点1.(2022·威海期末)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在草原的动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里B.森林群落不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补给C.森林、草原、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分别与它们各自生活的环境相适应D.草原群落中的植物整体比较矮,所以没有垂直结构解析:一些动物既可以在草原生活,也可以在森林中生活,A错误;生物群落的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需要源源不断的输入能量,B错误;森林、草原、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分别与它们各自生活的环境相适应,C正确;草原群落中存在垂直结构,D错误。
2.(2022·金华月考)分布在热带稀树灌丛或稀树草丛中的梅花雀,雌雄在灌丛中活动的空间不一样,雄性个体偏好上层活动,雌性个体偏好下层活动。下列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热带地区四季温度较高,梅花雀所在的群落没有季节性发生B.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可能是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引起C.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关D.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不利于它们繁殖后代解析:热带地区虽然四季温度较高,但降水等仍有季节差异,因此梅花雀所在的群落仍有季节性,A错误;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可能是对食物的需求不同引起,B错误;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关,C正确;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因此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有利于它们繁殖后代,D错误。
考法(二) 考查群落演替类型的分析和判断3.(2021·全国甲卷)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解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一般不经历苔藓阶段,C错误。答案:C
4.2020年4月,陕西省林业局统计数据显示: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这个经过1 000多年,让绿洲变成了沙漠的地区,如今又要把沙漠变回了绿洲。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毛乌素沙漠区域内的演替过程最可能属于次生演替类型B.毛乌素沙漠区域内的演替过程伴随着群落空间结构改变C.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人类活动可以使演替呈现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替代的显著特征解析:人类活动可以使演替呈现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优势种群变化,而不是种群的替代,D错误。答案:D
[规律方法] “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考法(三) 考查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5.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侵入定居阶段到竞争平衡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并未改变B.成功定居的先锋植物可能会通过影响环境来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有利条件C.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可以达到相对平衡D.相对稳定阶段群落内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解析: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答案:A
6.江河沿岸垮塌,会形成堰塞湖。假设甲地是堰塞湖形成前河段沿岸的一片无人区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堰塞湖形成后,甲地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受影响B.有一片草地泄流时被冲刷为裸露的土地,在其上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C.若甲地没有出现大量动物被淹死的现象,则甲地原有的群落结构不受影响D.堰塞湖的形成可能会改变甲地群落演替的方向解析:堰塞湖形成后,原来是地面的地方可能变成了湖面,甲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可能会受到影响,A错误;草地虽然被冲刷为裸露的土地,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得到保留,在其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虽然甲地没有出现大量动物被淹死的现象,但堰塞湖的形成可能会促使动物迁出甲地,导致物种数目减少,对群落结构造成影响,C错误;堰塞湖的形成改变了地理环境,可能会改变甲地群落演替的方向,D正确。
7.(2022·荆门模拟)甲、乙两个相邻陆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群落可能受到比较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B.a点群落能为b点群落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C.d点群落与f点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完全相同D.若b点已演替到群落的顶极阶段,则b点有可能是草原或灌木林
解析:比较甲、乙两群落的演替曲线可知,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某时间段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降和恢复过程,推测其可能受到比较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A正确;a点群落演替在先,b点群落演替在后,前一阶段的群落能为后一阶段群落的形成提供土壤等物质基础,B正确;d点群落与f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由于时间不同、气候条件和自然选择不同,在物种组成上可能不完全相同,C错误;若b点已演替到群落的顶极阶段,受降雨量等气候条件的制约,顶极群落不一定能发展到森林阶段,b点有可能是草原或灌木林,D正确。答案:C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课堂互动探究案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课堂互动探究案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群落的种间关系,课堂互动探究案,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彻底消灭,土壤条件,人类活动,弃耕农田,地形和环境情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生物种群,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季节性,生态位,群落的物种组成,的物种越丰富,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8讲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8讲群落及其演替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续上表,群落的季节性,答案D,答案B,答案C,实验流程,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