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7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展开课时质量评价(二十七)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夏季消防人员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在执行灭火任务时,身体要受到高温、脱水的挑战。下列有关其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热时血管舒张,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B.脱水时,下丘脑和垂体能通过分级调节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
C.大量流汗,既不利于体温的维持,也不利于体内水盐的平衡
D.消防员心率加速、警觉性提高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
D 解析:炎热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量,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A错误;脱水时,为维持渗透压相对稳定,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由垂体释放,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属于分级调节,B错误;大量流汗,汗液蒸发带走热量,有利于体温的维持,C错误;肾上腺素是一种应急激素,在人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等,D正确。
2.(2021·山东日照一模)水盐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上受体结合后,通过调节作用导致顶端膜上水通道蛋白(AQP)的数量增加,增加对水的通透性(如下图),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肾小管、集合管发挥作用
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水进入肾小管、集合管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量会明显减少
D.抗利尿激素通过催化细胞内一系列酶促反应,增加了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B 解析: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不是定向的,但是只能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A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水进入肾小管、集合管是通过水通道进行的,且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因此其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会明显减少,C错误;抗利尿激素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不起催化作用,D错误。
3.下图表示生存环境改变后(虚线后开始改变),健康人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A、B为曲线上的两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冬季从26 ℃的室内到-10 ℃环境中工作,则曲线可表示体温的变化,B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A点降低
B.若该图表示饥饿一段时间后饱餐一顿,则曲线可表示血糖浓度的变化,B点时胰岛素含量较A点升高
C.若该图表示突然遇到危险情况,则曲线可表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B点时不存在反馈调节
D.若该图表示剧烈运动后,则曲线可表示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B点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
B 解析: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则B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A点增加,A错误;饥饿一段时间后饱餐一顿血糖浓度升高,则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即B血糖浓度高,胰岛素含量增加,B正确;若该图表示突然遇到危险情况,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甲状腺激素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即B点存在反馈调节,C错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同时不产生CO2,则B点时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D错误。
4.(2021·山东聊城二模)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B.图中cAMP的作用是促进脂肪分解和调节UCP1基因的表达
C.去甲肾上腺素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通过脂肪分解加快和ATP合成减少来增加产热
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④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A正确;图中显示,去甲肾上腺素与BA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cAMP增加,促进了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同时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B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通过调节使BAT细胞中UCP1、cAMP增加,促进脂肪分解和线粒体产热,使ATP合成减少,D正确。
5.(2021·山东青岛三模)内温动物是指通过自身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内温动物耗氧量最低,并且不随环境温度而变化,该温度范围称为热中性区。在环境温度高于或者低于热中性区时,内温动物耗氧量都会提高,体内产热量增加。下列关于内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环境温度高于热中性区时,机体的产热量要大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低于热中性区时,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量会增加
C.将家畜养殖的环境温度控制在热中性区,有利于减少家畜的能量消耗
D.高纬度内温动物往往比低纬度同类个体偏大,有利于减少单位体重的散热量
A 解析:根据题干,当环境温度高于热中性区时,内温动物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当环境温度低于热中性区时,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量会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使机体的产热量增大,适应低温环境,B正确;将家畜养殖的环境温度控制在热中性区,氧气的消耗量最低,有机物的分解较少,有利于减少家畜的能量消耗,C正确;高纬度的温度低于热中性区,一般情况下内温动物往往比低纬度同类个体偏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D正确。
6.(2021·山东日照三模)热习服是指机体在长期、反复的暴露于热环境下时,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下图是在34 ℃、相对湿度为89%的环境下未热习服和已热习服的人的直肠温度和出汗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据图分析,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运动时,已热习服人的体温变化比未热习服人变化大
C.已热习服的人运动时汗腺分泌加快,有利于降低体温
D.经过热习服训练后,机体调节体温恒定的能力会增强
B 解析:据图分析,运动过程中直肠温度在上升,因此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A正确;由图可知,运动时,已热习服人的体温从37 ℃上升到38.3 ℃,未热习服人的体温37.5 ℃上升到40 ℃,故已热习服人的体温变化比未热习服人变化小,B错误;已热习服的人运动时汗腺分泌加快,有利于散热,降低体温,C正确;经过热习服训练后,机体调节体温恒定的能力会增强,D正确。
7.脑、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经常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尿量大减且高度浓缩、体内水驻留、低钠血症、出现神经调节障碍现象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B.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
C.患者体内水驻留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发低钠血症
D.患者的临床表现说明神经调节受体液调节的影响
A 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A错误;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进入肾脏周围的血液,使血量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尿量减少、低钠血症,B、C正确;人体水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受体液调节的影响,D正确。
8.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蛙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蛙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褪黑色素可使这种蛙体色变亮
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D.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B 解析: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到暗处体色变暗,说明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A正确;褪黑色素只能使蛙体色变暗,B错误;在明亮处,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可见蛙体色的变化受激素调节,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可见蛙体色的变化还受神经的调节,C正确;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说明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D正确。
9.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非伤害性冷刺激引起Aδ类神经纤维兴奋,皮肤热觉感受器受到非伤害热刺激引起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兴奋。兴奋传递至脊髓神经元并上行至下丘脑POA区,进而通过传出神经元调控相关效应器的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两类神经纤维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将兴奋传递至下丘脑POA区
B.Aδ类神经纤维兴奋后,会导致汗腺分泌活动减弱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而产生兴奋,在下丘脑产生热觉
D.下丘脑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速度快于POA区调节效应器活动的速度
B 解析:这两类神经纤维都先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突触处再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形式将兴奋传递至下丘脑POA区,A错误;寒冷环境下汗腺分泌活动减弱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B正确;神经元产生兴奋的原因是Na+内流,产生感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C错误;下丘脑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为体液调节,POA区调节效应器活动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速度慢于神经调节,D错误。
10.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原理如图所示。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内相关细胞合成并分泌
B.过量饮酒可使水的重吸收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
C.机体大量失血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以应对不良反应
D.抗利尿激素可同时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以实现反馈调节
C 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A 错误;过量的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所以过量饮酒会使水的重吸收减少,B 错误;由图分析,机体大量失血时,血量减少,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正确;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不能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昆明小鼠(KM小鼠)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实验小鼠,广泛应用于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研究小组将麻醉后的KM小鼠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进行如下实验:甲组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1 mL;乙组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2 mL;丙组不做处理。记录实验后一段时间内每组小鼠的总尿量。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组在该段时间内的总尿量明显少于丙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当乙组总尿量明显多于丙组时,仍不能说明葡萄糖具有利尿作用,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如何改进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改进后,证明葡萄糖具有利尿作用。则一定量的葡萄糖能够增加尿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小组用低频率、低强度电刺激实验小鼠支配肾小管细胞的交感神经,结果使实验鼠的尿量减少,该过程能够被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所阻断。可推断,去甲肾上腺素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组注射了垂体提取液,而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2)乙组注射了20%的葡萄糖溶液2 mL,由于葡萄糖溶液中含有水分,会使尿量增加,所以即使乙组总尿量明显多于丙组时,仍不能说明葡萄糖具有利尿作用。为改进实验,应该增设注射与乙组等量的水分的组别,作为对照;如果注射葡萄糖的组尿量大于对照组,则可以说明葡萄糖具有利尿作用。(3)过多的葡萄糖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导致肾小管腔内的渗透压升高,影响了水分的重吸收功能,所以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以增加尿量。(4)低频率、低强度电刺激实验小鼠支配肾小管细胞的交感神经,结果使实验鼠的尿量减少,该过程能够被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所阻断,说明去甲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肾小管细胞上的受体,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导致尿量减少。
答案:(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其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由于20%葡萄糖溶液中含有水分,会使尿量增加 增设注射与乙组等量的水分的组别 (3)过多的葡萄糖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导致肾小管腔内的渗透压升高,影响了水分的重吸收功能 (4)去甲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肾小管细胞上的受体,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导致尿量减少
12.(2020·江苏卷)下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神经递质在兴奋传递中是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只有和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结合题图分析可知,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使血压下降,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血管和心脏,该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运动时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又有激素的参与,称为神经—体液调节,该调节也属于反馈调节。(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运动后,下丘脑中的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③(促甲状腺激素)和④(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产热减少。
答案:(1)(特异性)受体 神经(或反馈) (2)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或反馈) (3)下降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课时质量评价27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这是一份课时质量评价27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7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时质量评价+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7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时质量评价+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7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时质量评价docx、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7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时质量评价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高考总复习生物 专题十八 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试题word): 这是一份2023北京高考总复习生物 专题十八 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试题word),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表为某人血液化验中的两项指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