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课桌有多长》课件+教案 课件 21 次下载
- 6.3《1米有多长》课件+教案 课件 17 次下载
- 7.1《分物游戏》课件+教案 课件 23 次下载
- 7.2《分苹果》课件+教案 课件 15 次下载
- 7.3《分糖果》课件+教案 课件 17 次下载
6.4《练习四》课件+教案
展开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6.4《练习四》教学设计
课题 | 练习四 |
教学目标 | 一、测量长度的单位。 1.米和厘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1米=100厘米 或 1m=100cm。 二、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1.一种是让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一种是让物体的一端对准一个整刻度,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三、用尺子画一定长度线的方法(限整厘米)。 |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
教学难点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
教学过程 | 1.第一题:填一填。 分析:学生看尺子图,正确读出刻度数。图中物体摆放的位置有所不同,有的起点对准了0刻度,有的起点不是0刻度。做题时需要学生认真观察。 答案:4,2;3,1。 2.第二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分析:通过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使学生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 答案:厘米,米,厘米;厘米,米,米。 3.第三题:量一量,填一填。 分析:图中画了4条线,这4条线摆放的位置各不相同,学生实际测量时尺子的摆放也会有所不同。学生先独立测量,教师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答案:5,5,3,4。 4.第4题:剪一根1米长的绳子,用这根绳子比一比你家中的下物体。(比1米长的画“√”,比1米短的画“×”)。
(1)引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先剪一根 1米长的绳子。 (2)运用这根绳子和家中的物体比较。 (3)这道题学生需要在家完成,操作时叮嘱学生注意安全,最好是在家长指导下完成。 5.第五题:做一做,量一量。 此题是一道操作题,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 达成目标: (1)学生能够借助厘米、米单位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2)能够借助身边的“尺子”正确的估一估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1)把5个回形针连在一起,量一量一共有多长。 分析:要想知道5个回形针连在一起有多长,可以直接用尺子量。 (2)5个小朋友手拉手,量一量一共有多长。 分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量出一个小朋友伸平双臂时手指尖之间的距离,再推算;一种是让5个小朋友手拉手,其他同学用米尺量出这队小朋友的长度。量的时候要注意把两臂伸平,量两边同学手指尖之间的距离,量的过程中要做好标记。 (3)先估计,从你们的座位处走到讲台大约有多长?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分析:教师先让学生明确题目要求,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估计和测量。其中估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脚长估计;一种是用步子长估计。 (4)你知道“限高4米”是什么意思吗?3米的汽车能通过吗? 分析:这是一道来自现实生活的题目,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看图思考:限高4米是什么意思?车高3米能从桥下通过吗? 答案:限高4米是指只能通过不高于4米的物体;3米的汽车能通过。 6.第6题:读一读,做一做。 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带着学生读一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另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的练习你都做对了吗?对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课后作业 |
|
板书设计 | 练习四 一、基础知识整理 书测、绳测、脚测等 统一单位 1米=100厘米 二、练习巩固提升 三、全课总结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定位为单元复习课,课的开始由学生小老师角色总结自己每节课所学知识,老师可以在必要时进行引导补充,制作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知识自我内化的过程。练习设置基础练习、提高练习、知识拓展。学生在基础练习中巩固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提高练习中学生实践操作测量物体的长度,对厘米和米建立深刻表向之后进行确估算;知识拓展,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学会迁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挑战性。另外我们不仅仅要学习该学科知识,还应该了解该学科的文化和我们国家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敬仰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