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本部分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请把答题卡相应的选项涂黑
1.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健康的定义包括( )
A.身体健康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
B.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C.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生殖繁殖能力
D.包括以上项
2.以下关于毒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吸毒会引发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B.毒品少量吸食一次是不会上瘾的,可尝试
C.每个公民都应参与禁毒活动
D.大麻、吗啡、杜冷丁都属于毒品
3.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处于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身心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身高突增
②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月经或遗精现象
③男生一般比女生更早进入青春期
④性意识开始萌动
⑤神经系统、心脏和肺的功能变化不大
⑥不喜欢和其他同学说话
⑦独立意识增强
A.①②④⑦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⑦ D.①④⑤⑥
4.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疟疾是由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它主要靠蚊子叮咬传播,其中疟原虫和蚊子分别是( )
A.传染源、传播途径 B.传染病、传染源
C.病原体、传播途径 D.病原体、传染源
5.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感受器 B.③是神经中枢
C.④传入神经 D.⑤是效应器
6.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的是( )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
7.(1分)我们通常说的蓝眼睛与黑眼睛,其区别的关键在于下列哪一结构所含色素不同( )
A.结膜 B.角膜 C.虹膜 D.巩膜
8.(1分)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首次阐明耳聋“元凶”mtul的分子致病机制,该研究为遗传性耳聋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治疗手段。与形成听觉有关的结构中,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听觉神经
9.(1分)甲、乙两位16岁的女子,身高均是60厘米,甲智力低下,乙却成为电影演员,都是由幼年时某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甲、乙分别缺少的激素是( )
A.胰岛素、肾上腺素 B.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C.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性激素
10.(1分)党的十九大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C.少用一次性筷子 D.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
11.(1分)某人因车祸急需输血,他的血型是AB型,原则上应该给他输(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12.(1分)眼睛是重要的视觉器官,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拥有一双清澈明亮、妩媚动人的眼睛,会为你增添无限魅力和风采。如图是眼球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结构是[4]角膜
B.晶状体曲度的改变受[5]睫状体调节
C.形成物像的部位是[7]视网膜
D.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依靠[1]晶状体的调节
13.(1分)若人类一味发展工业,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又大量砍伐森林,造成的后果是( )
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B.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无法进行
C.生物圈中的氧与二氧化碳失去平衡,影响人类生活
D.工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14.(1分)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血管,a、b分别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乙和肺泡的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氧气
D.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15.(1分)下列关于泌尿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
C.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尿素减少
D.尿液的排出途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16.(1分)下列各种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肺结核、糖尿病、坏血病 B.蛔虫病、佝偻病、水痘
C.高血压、手足口病、淋病 D.麻疹、流感、乙型肝炎
17.(1分)下列疾病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一组是( )
A.地方性甲状腺肿——缺钙
B.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C.巨人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18.(1分)下列对人体循环系统的叙述中,其中正确的是( )
A.心脏有四个腔,四个腔之间都是相通的
B.心脏中最厚的是右心室,最薄的不是瓣膜
C.通常心脏位于胸腔中间偏左,心脏收缩和舒张是又节律的
D.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两条完全分开的途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19.(1分)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20.(1分)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内填符号,横线上填文字
21.(5分)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儿乎席卷了全球。为了有效防控疫情,截至2020年6月1日,我国已经有5款疫苗进入了二期临床试验,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请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识进行作答:
(1)从传染病及免疫学角度看,新冠疫情期间,新冠病人属于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
(2)从免疫预防角度看,健康人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 。
(3)疫苗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以抵抗病原体,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叫做 。这种免疫属于 。(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度)
22.(6分)在2月6日晚举行的2022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以3比2力克韩国队夺冠,时隔16年重夺亚洲杯冠军。女足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此项运动及图示,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精彩的画面进入你的眼球后,在图丙[ ] 形成物像,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如图乙所示结构[ ] 产生视觉。
(2)运动员在守门时,看到球由远及近迅速而来,能够快速做出反应。此时她的眼球结构[②]的曲度发生的变化是 。
(3)运动员精准带球、传球过程中,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结构是图乙中[ ] 。
(4)当看到女足姑娘进球得分时,球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的调节,但也受到 调节。
23.(6分)小刚放学回家,路过某居民小院时被突然窜出的猫抓伤了手。请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刚被猫抓时,手立即缩回,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 (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2)小刚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神经冲动还沿着图中[ ]传达到 产生痛觉。
(3)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当经过这家小院,小刚的心跳和呼吸都会不由自主的加快,这属于 反射;听到有人说到“猫”也会紧张,这是由于人类特有 中枢参与的结果。
(4)小刚被抓伤后,家人立即将其带到医院注射了狂犬疫苗,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 。
24.(6分)从2024年起,河南省中招体育考试总分值由目前的70分提高到100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增强体质、迎接体育考试,小明每天坚持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如图是人体对物质的吸收、利用和排出过程示意图,①~④分别代表某种生理过程,a、b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早晨,小明吃的馒头主要在 处被消化和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后,在图中物质[ ]的参与下被分解利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2)运动过程中,小明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会增加,消耗大量的氧气。当进行图中①所示过程时,膈肌和肋间肌均处于 状态。
(3)运动时,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到达下肢肌肉细胞需要经过心脏 次,这些氧气主要由红细胞的中的 运输。
(4)小明每天形成大量的原尿,而排出的尿液量很少,这与图中的[ ]过程有关。
25.(7分)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它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的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食醋中如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
(2)作出的假设是 。
(3)小宇同学制定的计划中 (填写“有”或“没有”)设置对照组。
(4)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
(5)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这种想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6)该实验设计有需改进之处,请你帮他完善。(写一条即可) 。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部分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请把答题卡相应的选项涂黑
1.(1分)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健康的定义包括( )
A.身体健康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
B.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C.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生殖繁殖能力
D.包括以上项
【分析】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解答】解: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
故选:D。
【点评】熟练掌握健康的概念,就能做出正确的答案。
2.(1分)以下关于毒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吸毒会引发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B.毒品少量吸食一次是不会上瘾的,可尝试
C.每个公民都应参与禁毒活动
D.大麻、吗啡、杜冷丁都属于毒品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吸烟和毒品的危害,据此解答。
【解答】解:AC、青少年吸食毒品,不仅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且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危害,吸毒会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吸毒毒害社会风气,吸毒影响国民素质,每个公民都应参与禁毒活动,AC正确;
B、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B错误;
D、大麻、吗啡、杜冷丁都属于毒品,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吸烟、吸毒的危害,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3.(1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处于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身心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身高突增
②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月经或遗精现象
③男生一般比女生更早进入青春期
④性意识开始萌动
⑤神经系统、心脏和肺的功能变化不大
⑥不喜欢和其他同学说话
⑦独立意识增强
A.①②④⑦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⑦ D.①④⑤⑥
【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
【解答】解:①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正确;
②进入青春期,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是性器官迅速发育的结果,正确。
③男孩往往比女孩晚2年进入青春期,错误。
④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正确;
⑤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错误。
⑥不喜欢和其他同学说话,错误。
⑦青春期的独立意识增强,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正确。
故选:A。
【点评】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平地应该注意心理卫生,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4.(1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疟疾是由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它主要靠蚊子叮咬传播,其中疟原虫和蚊子分别是( )
A.传染源、传播途径 B.传染病、传染源
C.病原体、传播途径 D.病原体、传染源
【分析】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
【解答】解: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疟疾是由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它主要靠蚊子叮咬传播,所以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蚊子是传播途径。
故选:C。
【点评】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及病原体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5.(1分)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感受器 B.③是神经中枢
C.④传入神经 D.⑤是效应器
【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解答】解: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抠;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组成。
6.(1分)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的是( )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
【解答】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
7.(1分)我们通常说的蓝眼睛与黑眼睛,其区别的关键在于下列哪一结构所含色素不同( )
A.结膜 B.角膜 C.虹膜 D.巩膜
【分析】眼球的结构: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解答】解:虹膜不透光,内有色素,黄种人虹膜内通常含有黑色素,虹膜呈黑色,俗称黑眼睛;白种人虹膜内含有蓝色素,虹膜呈蓝色,俗称蓝眼睛。因此我们通常说的蓝眼睛与黑眼睛,其区别的关键在虹膜所含色素不同。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眼球的结构特点.
8.(1分)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首次阐明耳聋“元凶”mtul的分子致病机制,该研究为遗传性耳聋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治疗手段。与形成听觉有关的结构中,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听觉神经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解:A、鼓膜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A错误;
B、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
C、听小骨能够传导振动,C错误;
D、听觉神经能够传导神经冲动,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
9.(1分)甲、乙两位16岁的女子,身高均是60厘米,甲智力低下,乙却成为电影演员,都是由幼年时某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甲、乙分别缺少的激素是( )
A.胰岛素、肾上腺素 B.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C.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性激素
【分析】人体内的几种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如下表所示:
激素
症状
生长激素
幼年时分泌过少
侏儒症
幼年时分泌过多
巨人症
成年后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幼年时分泌过少
呆小症
成年后分泌过多
甲亢
成年后身体内碘合成不足
大脖子病
胰岛素
分泌较少时
胰岛素
【解答】解:人体的生长与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人体生长迟缓,身材会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称为侏儒症;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因此,甲、乙两名16岁女子,身高均是60厘米,乙聪明过人,甲智力低下,说明乙、甲两人分泌不足的激素分别应该是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呆小症和侏儒症的身材都很矮小,但侏儒症患者智力正常,也具有生殖能力;而呆小症患者则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10.(1分)党的十九大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C.少用一次性筷子
D.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
【分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分不开的。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破坏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
【解答】解: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A符合题意。
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有利于节约能源,助力碳中和。B符合题意。
C、少用一次性筷子。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C符合题意。
D、大量砍伐森林,会使森林面积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叶不利于大气中碳﹣氧平衡维持。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1.(1分)某人因车祸急需输血,他的血型是AB型,原则上应该给他输(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某人急需输血,其血型为AB型,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即AB型的血。
故选:C。
【点评】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12.(1分)眼睛是重要的视觉器官,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拥有一双清澈明亮、妩媚动人的眼睛,会为你增添无限魅力和风采。如图是眼球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结构是[4]角膜
B.晶状体曲度的改变受[5]睫状体调节
C.形成物像的部位是[7]视网膜
D.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依靠[1]晶状体的调节
【分析】图示中的结构:1晶状体,2虹膜,3瞳孔,4角膜,5睫状体,6玻璃体,7视网膜,8巩膜,9视神经,10脉络膜。
【解答】解:A、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结构是3瞳孔,错误;
BD、5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的大小使人能看清远近的物体,正确;
C、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正确。
故选:A。
【点评】眼球的结构以及近视的形成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13.(1分)若人类一味发展工业,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又大量砍伐森林,造成的后果是( )
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B.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无法进行
C.生物圈中的氧与二氧化碳失去平衡,影响人类生活
D.工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答】解: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如果大量砍伐森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释放的氧气减少,致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使得碳氧失去平衡,从而影响人类的生活。
故选:C。
【点评】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光合作用的公式理解.
14.(1分)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血管,a、b分别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乙和肺泡的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氧气
D.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分析】(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图示表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和肺静脉,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a、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解答】解:A、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A正确。
B、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C、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丙是肺静脉,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丙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氧气,C错误。
D、甲内流的是静脉血,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所以丙内流的是动脉血,D正确。
故选:C。
【点评】熟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原因,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15.(1分)下列关于泌尿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
C.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尿素减少
D.尿液的排出途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肾脏进行生理活动如重吸收作用消耗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血液中的养料要减少,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
【解答】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A正确。
B、当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时,血细胞和蛋白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中,但由于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血细胞和蛋白质,这些物质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血尿和蛋白尿,B正确。
C、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蛋白质的浓度增高,养料含量有变化,而氧气没有变化,还是动脉血,C错误。
D、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D正确。
故选:C。
【点评】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是中考和学考的重点,考生应结合肾单位结构图识记。
16.(1分)下列各种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肺结核、糖尿病、坏血病 B.蛔虫病、佝偻病、水痘
C.高血压、手足口病、淋病 D.麻疹、流感、乙型肝炎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解答】解:A、肺结核属于传染病;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形成的激素缺乏症,不属于传染病;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不属于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
B、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疾病,通过蛔虫病人粪内含有的受精卵传播,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佝偻病是婴儿缺少维生素D引起的,不是传染病;水痘是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B不符合题意;
C、高血压属于生活方式病,手足口病、淋病是由病原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C不符合题意;
D、麻疹、流感、乙型肝炎、艾滋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传染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概念以及常见的传染病的例子。
17.(1分)下列疾病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一组是( )
A.地方性甲状腺肿——缺钙
B.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C.巨人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解答即可。
【解答】解:A、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A错误;
B、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B正确;
C、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C错误;
D、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各种物质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8.(1分)下列对人体循环系统的叙述中,其中正确的是( )
A.心脏有四个腔,四个腔之间都是相通的
B.心脏中最厚的是右心室,最薄的不是瓣膜
C.通常心脏位于胸腔中间偏左,心脏收缩和舒张是又节律的
D.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两条完全分开的途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分析】血液循环模式图:
图中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解答】解:A、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A错误。
B、心脏中最厚的是左心室,B错误;
C、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下方,左右两肺之间。大致与自己的拳头那么大。心脏昼夜不停地跳动,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C正确;
D、血液循环有两条,即体循环和肺循环,二者在心脏相互汇合并同时进行,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血液循环的路线和心脏的结构特点。
19.(1分)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
【解答】解:A、①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变蓝色,A错误;
B、②与③有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②、③不能形成对照,B错误。
C、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①号试管与③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促进作用,C错误;
D、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0.(1分)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
故选:A。
【点评】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即可解答.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内填符号,横线上填文字
21.(5分)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儿乎席卷了全球。为了有效防控疫情,截至2020年6月1日,我国已经有5款疫苗进入了二期临床试验,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请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识进行作答:
(1)从传染病及免疫学角度看,新冠疫情期间,新冠病人属于 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病原体 。
(2)从免疫预防角度看,健康人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
(3)疫苗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以抵抗病原体,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叫做 抗体 。这种免疫属于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度)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解答】解:(1)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从传染病及免疫学角度看,新冠病人属于传染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健康人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即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已不具有致病性,但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即疫苗属于抗原。疫苗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相应疾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传染源;病原体。
(2)保护易感人群。
(3)抗体;特异性免疫。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2.(6分)在2月6日晚举行的2022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以3比2力克韩国队夺冠,时隔16年重夺亚洲杯冠军。女足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此项运动及图示,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精彩的画面进入你的眼球后,在图丙[ ⑦ ] 视网膜 形成物像,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如图乙所示结构[ A ] 大脑皮层 产生视觉。
(2)运动员在守门时,看到球由远及近迅速而来,能够快速做出反应。此时她的眼球结构[②]的曲度发生的变化是 由小变大 。
(3)运动员精准带球、传球过程中,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结构是图乙中[ B ] 小脑 。
(4)当看到女足姑娘进球得分时,球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神经系统 的调节,但也受到 激素 调节。
【分析】(1)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图乙中A大脑皮层,B小脑,C脑干;图丙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虹膜,④睫状体,⑤巩膜、⑥视神经、⑦视网膜。
【解答】解:(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当精彩的画面进入你的眼球时,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视觉是在A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
(2)人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晶状体凸度的变化,视近物时,晶状体的凸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小,所以运动员在守门时,看到球由远及近迅速而来,图丙②晶状体的变化是曲度由小变大。
(3)在运动员精准带球、传球过程中,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结构主要是B小脑。
(4)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这些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配合完成的。
故答案为:(1)⑦视网膜;A大脑皮层。
(2)由小变大。
(3)B小脑。
(4)神经系统;激素。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脑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时注意识图。
23.(6分)小刚放学回家,路过某居民小院时被突然窜出的猫抓伤了手。请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刚被猫抓时,手立即缩回,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 ①→②→⑤→⑥→⑦ (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2)小刚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神经冲动还沿着图中[ ③ ]传达到 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产生痛觉。
(3)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当经过这家小院,小刚的心跳和呼吸都会不由自主的加快,这属于 条件 反射;听到有人说到“猫”也会紧张,这是由于人类特有 语言 中枢参与的结果。
(4)小刚被抓伤后,家人立即将其带到医院注射了狂犬疫苗,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 抗原 。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的序号分别表示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上行传导束、④下行传导束、⑤神经中枢、⑥传出神经、⑦效应器
【解答】解:(1)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小明被猫抓时,手立即缩回,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①→②→⑤→⑥→⑦。
(2)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小明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神经冲动还沿着图中③上行传导束传达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痛觉。
(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小明曾经被猫抓伤了手,所以每当经过这家小院,小明的心跳和呼吸都会不由自主的加快,这属于条件反射。听到有人说到“猫”也会紧张,是通过语言中枢参与的,在知道猫很厉害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4)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因此,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
故答案为:
(1)①→②→⑤→⑥→⑦;
(2)③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3)条件;语言;
(4)抗原。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4.(6分)从2024年起,河南省中招体育考试总分值由目前的70分提高到100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增强体质、迎接体育考试,小明每天坚持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如图是人体对物质的吸收、利用和排出过程示意图,①~④分别代表某种生理过程,a、b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早晨,小明吃的馒头主要在 小肠 处被消化和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后,在图中物质[ a ]的参与下被分解利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2)运动过程中,小明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会增加,消耗大量的氧气。当进行图中①所示过程时,膈肌和肋间肌均处于 收缩 状态。
(3)运动时,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到达下肢肌肉细胞需要经过心脏 1 次,这些氧气主要由红细胞的中的 血红蛋白 运输。
(4)小明每天形成大量的原尿,而排出的尿液量很少,这与图中的[ ③ ]过程有关。
【分析】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①是吸气、②滤过作用③重吸收作用、④呼气、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1)馒头中的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和小肠,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进入小肠,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小肠不但是消化的主要场所,也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小突起,称为小肠绒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吸收的营养物质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后,在a氧的作用下分解释放能量。
(2)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所以当进行图甲中①吸气所示过程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
(3)运动时,外界环境中的氧气由肺静脉进入心脏,从主动脉流出,经下肢动脉到达下肢肌肉细胞,所以需要经过心脏1次,这些氧气主要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
(4)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③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1)小肠;a。
(2)收缩。
(3)1;血红蛋白。
(4)③。
【点评】此题通过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考查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尿的形成等知识。
25.(7分)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它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的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食醋中如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 ?
(2)作出的假设是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或无)影响 。
(3)小宇同学制定的计划中 没有 (填写“有”或“没有”)设置对照组。
(4)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
(5)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这种想法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只用一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偶然性大,实验结果不准确 。
(6)该实验设计有需改进之处,请你帮他完善。(写一条即可) 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等量的清水 。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题干中描述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及人体的伤害,制定的探究实验以大豆幼苗,模拟酸雨,显然是探究酸雨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所以问题是: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
(2)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作出假设:酸雨对大豆幼苗的生长有影响(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3)没有设计对照组,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雨。
(4)可以发现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不良影响。
(5)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
(6)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等量的清水。
故答案为:
(1)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
(2)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或无)影响。
(3)没有。
(4)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5)不正确;只用一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偶然性大,实验结果不准确。
(6)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等量的清水。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