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统编版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ppt课件
展开同学们,平时咱们是如何阅读经典理论著作的?你认为阅读经典理论著作有什么重大意义?
齐读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和“深化理性思考”。读后思考:
本单元七篇课文分属哪几种文体?归属哪一个学习任务群?
阅读经典理论著作有哪些重大意义?
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本单元的主题是“理性思考”。
①提高理论素养;②加深我们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③培养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分属书信、讲话稿、政论文、特约评论员文章、文化随笔、哲学论文、对话录七种文体,归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
1.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促进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的思想情怀,还起到了报平安的作用。
书信的写作格式:①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③正文。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书信的写作格式: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书信的写作格式: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在下一行写日期。
2.讲话稿指领导讲话稿,是各级领导在各种会议上发表带有宣传、指示、总结性质讲话的文稿,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1)内容的针对性。讲话稿的内容受会议主题、讲话者和受众等因素决定。在写讲话稿之前,必须要了解会议的主题、性质、议题,讲话的场合、背景,领导者的指示、要求,听众的身份、背景情况、心理需求和接受习惯等。
(2)篇幅的规定性。讲话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对讲话稿篇幅有特定要求。一般来讲,表彰、通报、庆典等会议上的讲话稿篇幅不宜过长,以免喧宾夺主。
(3)语言的得体性。为了讲话者便于表达,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讲话稿的语言既要准确、简洁,又要通俗、生动。另外,由于讲话具有现场性,因此撰写领导讲话稿时必须提前考虑和把握现场气氛和场合。
(4)交流的互动性。讲话稿应通俗易懂,符合口语习惯,不能咬文嚼字。同时与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善于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3.政论文: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它形式多样,范围广阔。
4. 特约评论员文章:报刊约请有关权威人士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看法的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论及的内容大都是事关全局和举足轻重的大问题,具有极强的专题性、理论性和政论性,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它一般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地论述,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5. 文化随笔: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其突出特色是富有“理趣”。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6.哲学论文是有关哲学论题的专业论文,涉及逻辑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思想哲学、科技哲学、美学、国学等多方面内容,是哲学研究工作的记录和总结。撰写哲学论文旨在通过对各种哲学案例的研究分析,不断总结哲学方面的经验教训,得以及时发现并弥补现有哲学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使哲学得以扩充和完善,并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7.对话录:柏拉图代表作之一,是柏拉图对话系列的统称,包括《申辩》《克力同》《游叙弗伦》《拉齐斯》《吕西斯》《查米迪斯篇》等十余部著作。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当真理被迷雾遮住时,需要勇士挺身而出,拨开迷雾,让光芒重照大地。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人们实践的真理,也曾被误解,被利用。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什么?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产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马克思逝世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本文正是为澄清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观点的歪曲而写的。
除开头问候语和结尾致谢语外,诵读课文主体部分注意:声音要洪亮 感情要丰富。
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奴颜婢膝: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精疲力竭: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第一部分(1-2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3-6段):论述上层建筑和经济关系互相作用,以及历史发展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
第三部分(7-9段):点明当下的问题,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经济关系”中的“技术”决定了“上层建筑”,尤其是对“科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二段)
如何准确地认识“经济关系”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基础”作用。(第三四段)
如何理解“经济关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性统治地位。(第五六段)
作者在回答“经济关系”中“技术”的决定性作用这一问题时,提到了关于“经济关系”及“上层建筑”两个方面的很多概念。请认真阅读第一段文字,画出各个概念,根据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画出其逻辑结构图。
经济关系(生产生活资料和产品交换的关系)
作者是如何阐述“经济关系中技术的决定性作用”的?这样阐述有什么好处?
作者首先说明“经济关系”包括“全部技术”,紧接着用四个“决定着”,说明了“技术”对上层建筑中各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经济关系”的“决定性作用”。最后,再补充说明“经济关系”还包括“地理基础”“前阶段的残余”和“外部环境”。这样安排,既突出了重点内容,又保证了内容的准确和严谨。
关于“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恩格斯的观点是什么?是“科学”依赖于“技术”,而“技术”并不依赖于“科学”吗?
恩格斯首先肯定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科学”,但他更加强调了“科学”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在二者之间,有时候“科学”会对“技术”产生作用,但这丝毫动摇不了“技术”的“决定性基础”地位。
筛选主要信息,标出表明作者观点的主要句子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
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上层建筑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即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人们自己创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志是互相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以那种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
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历史上所有其他的偶然现象和表面的偶然现象都是如此。
历史发展中存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进一步阐述“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在德国,达到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就是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责任的忽略。不仅很难抛掉学校里灌输的那些历史观,而且更难搜集为此所必需的材料。
马克思在《雾月十八日》一书中的光辉范例,能对您的问题给予颇为圆满的回答。
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
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意经济史,进一步阐述经济关系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本文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经济不是制约历史发展和上层建筑的唯一因素。
恩格斯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这些典型的材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如第二段在阐明“科学”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时,列举了流体静力学和关于“电”的理性认识产生的原因的例子。又如,第七段谈到德国的著作界很难搜集到必需的材料,列举了老古·冯·居利希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典型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运用比喻论证,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必然性。
“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
运用假设论证,论证伟人出现的必然性。
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观点提出鲜明有力,不蔓不枝;“归根到底”言辞准确,语气恳切;“不过”巧妙引起转折,引人思考。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但是”“并不是”“只有”“才”等关联词语的使用,使表达的意思跌宕起伏,但又缜密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体现了社会科学论著的语言特色,也显示了恩格斯高超的理论思维水平。
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可惜我没有时间能像给报刊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地向您阐述这一切。
“请您”“可惜”“向您”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恩格斯对青年朋友的真诚尊重和殷切期望。
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把“经济关系”比喻为“一根红线”,强调其重要性,形象生动。
首先阐明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然后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之间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接着分析了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阐明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最后归结到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重经济史的学习,学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联系当代社会现实,说说恩格斯的话的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优质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优质课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表达严密,说理形象,品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pptpptx、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图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学习,资料助读,基础梳理,汉字拼写,课堂思考探究,整体感知,结构图解,任务探究,课后巩固拓展,随堂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