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0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0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03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04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05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06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07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共60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所谓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古代诗歌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意蕴,进而理解诗歌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夯·必备知识】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另一类是诗人形象。诗歌中“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知识卡】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讲·典例精析】【例1】(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苦  笋陆 游藜藿①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解构文本】  第一步:标题切入,读出重要的信息  从标题读出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细读正文,读出情感和手法  1.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抓住诗歌的意象、情语(如愁、喜、乐、悲等词)等关键词,理解诗歌的内容。  本诗中的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本诗的结构特点:起______,承________,转________,合______。   3.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捕捉关键句、“诗眼”和具有主观色彩的关键句,读出诗歌的情感内容、艺术技巧。  本诗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抒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挖掘暗示信息,精准答题  注释有何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第一步: 本诗为咏物诗,此类诗的表达技巧一般是托物言志或抒情  第二步:1.关键词:忽眼明、脱襁白玉婴、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养成、战风雨  内容:由苦笋之苦源于物性,思及人的耿介也是出于天性,教育孩子不贪不奢  2.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3.我见魏征殊媚妩 对耿介之士的赞美和对儿童教育的关心  托物抒情、用典抒情  第三步:暗含对源于本性的耿介之士的赞美
    【实践演练】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备知识】①咏物诗的题材内容及特点;②对艺术形象的理解与分析;③对历史著名人物和事件的了解;④用典、象征等表达技巧。【关键能力】①读出咏物诗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②充分利用标题、注释以挖掘暗示信息、读懂诗歌的能力;③赏析用典、象征等表达技巧的能力。【审答题眼】①“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②“相似之处”。
    【思路分析】  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
    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著名谏臣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赞赏之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例2】(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 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解构文本】  第一步:标题切入,读出重要的信息  从标题读出了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细读正文,读出情感和手法  1.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抓住诗歌的意象、情语(如愁、喜、乐、悲等词)等关键词,理解诗歌的内容。  本诗中的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本诗的结构特点:起______,承________,转________,合______。   3.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捕捉关键句、“诗眼”和具有主观色彩的关键句,读出诗歌的情感内容、艺术技巧。  本诗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抒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挖掘暗示信息,精准答题  注释有何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第一步: 由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对精卫的赞美  第二步:1.关键词:抱寸诚、心望海波平、功难见、区区命已轻、独赏专精、何惭  内容:对精卫填海表现出的雄伟志向的赞美、对专精不辍的精神、意志的歌颂  2.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3.我独赏专精赞美了“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  对比、托物抒情、直抒胸臆  第三步:本诗后无注
    【实践演练】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备知识】①分析形象的角度、方法等基本知识;②用典、象征等表达技巧;③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的内涵。【关键能力】①读出咏物诗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②充分利用标题、注释以挖掘暗示信息、读懂诗歌的能力;③赏析用典、象征等表达技巧的能力。【审答题眼】①“前六句”;②“对比手法”;③“勾勒形象”。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地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山石细”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提·关键能力】分析形象“3步骤”  第一步:明确形象,概括特征。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联系诗句内容,明确指出诗歌是塑造了什么形象,并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第二步:点明手法,分析特征。要注意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即用何种手法)塑造这一形象的。  第三步:联系主旨,点明意义。古人写诗时,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的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结合主旨来分析此形象的意义。
      【答题模板】塑造了××形象+运用了××艺术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如何展现的)+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该形象的意义(作用或效果)。
    【练·即学即用】1.(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 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第一人: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
      解答本题,不但要关注首联,还应关注全篇。诗歌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互相关心。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小儿女之态。
    答案:首联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氏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题目。(6分)观魏博何相公猎张 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诗歌塑造了一位英雄射手的形象,请结合有关诗句分析这一形象的特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着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见身段之灵巧。“翻身控角弓”,弯弓名之曰“控”,这就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控”之而再来一个“鹞子翻身”的漂亮动作,造型十分健美。
      对于这位英雄射手的真正的评价,当然不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动作表面。关键所在,毕竟还有待于亮出他那百步穿杨的惊人绝技。果然,刹那之间,就在围观的人群中间,突然爆发出一阵轰然的欢呼,并且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原来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  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由于射雁成功而出现的欢声雷动的热烈场面,自可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此诗在取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场面中的一个人物,而且又只写此一马上英雄的一个手势与一个身段,并以刹那之间雁落寒空的独特镜头使之迸发异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确乎令人随同“万人齐指”而为之欢呼叫绝。
    答案: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射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手射箭技艺的高超。
    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夯·必备知识】  景物形象就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即意象。 意象是指诗人为抒情或言志而精心挑选的客观自然景物(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但这些客观物象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之后,便成了诗词中的意象。
    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它是既依托意象而产生又超越具体物象的,通过读者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的一种艺术境界。 针对景物形象命制的试题,常见的考题可分为四类:考查意象内涵、感受意境氛围、体悟情景关系和分析写景作用。
    【讲·典例精析】【例3】(2019·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后面题目。(5分)和徐都曹①【南朝齐】谢 朓宛洛②佳遨游,春色满皇州③。结轸④青郊路,迴瞰苍江流。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东都已俶载⑤,言归望绿畴。
    【注】①徐都曹:徐勉。都曹,官名。②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③皇州:帝都,指建康。④结轸:停车。⑤俶载:农事伊始。
    【解构文本】第一步:标题切入,读出重要的信息  从标题读出了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细读正文,读出情感和手法  1.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抓住诗歌的意象、情语(如愁、喜、乐、悲等词)等关键词,理解诗歌的内容。  本诗中的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本诗的结构特点:起______,承________,转________,合______。   3.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捕捉关键句、“诗眼”和具有主观色彩的关键句,读出诗歌的情感内容、艺术技巧。  本诗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抒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挖掘暗示信息,精准答题  注释有何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第一步:这是一首酬和诗,奉和的对象是徐勉,徐勉时任都曹一职第二步:1.关键词:佳遨游、春色满皇州、青郊路、苍江流、日华、绿畴内容:本诗的题材内容是山水诗,抒写的是对春日美景的热爱与赞美2.首联 第二联 第三、四联 尾联3.春色满皇州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炼字第三步:暗示此诗是通过描摹春景来抒写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的
    【实践演练】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写得最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5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备知识】①山水田园诗的题材内容;②对作者谢朓的了解;③赏析景物描写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①由标题、注释、作者思想经历等读懂诗歌内容的能力;②理解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③分析鉴赏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炼字等表达技巧的能力。【审答题眼】①哪一联写景;②最好;③妙处所在。
    【思路分析】  本题兼具基础性和综合性,着重考查感受诗句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画面之美,体现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的学科素养。  此题可以任选一联进行赏析,但也不宜随便选,也是有讲究的,比如选一联、四联,就很难组织答案! 这类题,一般是从二联、三联中选,最有可能是三联,因为三联是诗歌高潮,手法也最明显,最有可答性。答案还是从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效果等几个方面去答。
    答案:我觉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一联写得最好。这一联写日光遍布江上,青草沐浴着阳光,在微风中摆动。其中“动”“浮”二字,捕捉精准,感受细腻,化虚为实,最有表现力。阳光本是难以捉摸的,作者却能抓住阳光落于江上、波光粼粼的画面,写出日光仿佛在江上跳跃的效果。日光又落在草叶上,风吹草动,仿佛风也有了光,浮动在草际。这一联描绘的画面清新灵动,明丽旖旎,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赏景的喜悦,很有感染力。
    【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题目。(6分)早寒有怀①孟浩然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②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③,平海夕漫漫。
    【注】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③《论语·微子》载: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解构文本】 第一步:标题切入,读出重要的信息  从标题读出了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细读正文,读出情感和手法  1.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抓住诗歌的意象、情语(如愁、喜、乐、悲等词)等关键词,理解诗歌的内容。  本诗中的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本诗的结构特点:起______ , 承________ ,转________,合______。   3.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捕捉关键句、“诗眼”和具有主观色彩的关键句,读出诗歌的情感内容、艺术技巧。  本诗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抒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挖掘暗示信息,精准答题  注释有何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第一步: 此诗的题材类别应是羁旅思乡诗,抒写的应是诗人的天涯漂泊之苦和浓烈的思乡之情第二步:1.关键词:木落、北风江上寒、遥隔、乡泪客中尽、归帆、迷津欲有问内容:游子思乡之情和天涯漂泊之苦2.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3.乡泪客中尽表达了游子的天涯漂泊之苦和无尽的思乡之情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第三步:暗示此诗的内容是抒写羁旅乡愁
    【实践演练】 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备知识】①作者的思想经历;②传统文化意象的内涵。【关键能力】①由标题、注释、作者思想经历等读懂诗歌内容的能力;②由传统文化意象而分析概括场景的能力;③把握关键词句来分析鉴赏的能力。【审答题眼】①题为;②如何写出;③“早寒”特点。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抓住“早寒”中的“寒”字,在首联中寻找能表现“寒”的意象,“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上句有“落木”“归雁”,下句有“北风”,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这些意象如何表现出“寒”的特征。答案:①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落木”“雁”这些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②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提·关键能力】诗歌景物形象赏析3步骤  第一步:找景象,组画面。要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完美。  第二步:抓特点,联意境。抓住描述的具体景象,把握景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景象的共同特征,进而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意境的特色。  第三步:表感情,明作用。根据景象的特点和含义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景象和所表达的情感,点明其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题模板】诗歌通过……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练·即学即用】4.(2019·天津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杜 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分两问。第一问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体现了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的学科素养。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到相关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这一联用了“山色”“江光”两个意象;“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
      第二问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由“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 “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答案:①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②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结合诗句描绘的画面,这两句着力描写田野的美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优美。平畴:平旷的田野。远风:远处吹来的微风。此处指禾苗被微风吹拂。良苗:长势良好的禾苗。怀新:焕发生机。两句的大意是:微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必备知识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讲·典例精析】【例5】(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 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解构文本】第一步:标题切入,读出重要的信息从标题读出了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细读正文,读出情感和手法1.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抓住诗歌的意象、情语(如愁、喜、乐、悲等词)等关键词,理解诗歌的内容。本诗中的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本诗的结构特点:起______ , 承________ ,转________,合______。 
    3.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捕捉关键句、“诗眼”和具有主观色彩的关键句,读出诗歌的情感内容、艺术技巧。本诗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抒之情:________________;艺术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挖掘暗示信息,精准答题注释有何暗示: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第一步: 此诗写在酒醉后所作的草书作品的后面,是对草书作品及当时创作状态的描绘和议论第二步:1.关键词:欲试无路、空、酒、势、飞纵横、万里烟尘清内容:借草书作品的创作来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2.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3.欲试无路空峥嵘 表达了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愤激比喻、托物抒情、直抒胸臆第三步:此诗后无注
    【实践演练】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备知识】①咏物诗的题材内容;②“酒”的意象内涵;③作者的思想经历;④南宋的时代背景及主流诗风。【关键能力】①把握传统文化意象的能力;②把握关键词句的能力;③由作者及其时代背景读懂诗歌内容的能力;④赏析借物抒情等表达技巧的能力。【审答题眼】①“前后两次出现‘酒’”;②“各有什么作用”;③“结合诗句”。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物象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了解的陆游的相关情况:陆游是南宋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有名的书法家,由于胸藏五兵,欲试无路,才会有借酒消愁、作书泄愤的举动。他诗中的酒,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而是关联国家之命运。再结合诗歌意境去具体分析“酒”的作用。第一次出现“酒”的诗句是“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是说写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在战场上挥旗打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手中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第二次出现“酒”的诗句是“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瞬间就完成草书作品,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了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例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蝶恋花·送春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注]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 莫:莫非。
    【解构文本】第一步:标题切入,读出重要的信息。从标题读出了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细读正文,读出情感和手法1.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抓住诗歌的意象、情语(如愁、喜、乐、悲等词)等关键词,理解诗歌的内容。本诗中的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本诗的结构特点:起______,承________,转________, 合______。 
    3.反复品读诗歌全篇,捕捉关键句、“诗眼”和具有主观色彩的关键句,读出诗歌的情感内容、艺术技巧。本诗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所抒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挖掘暗示信息,精准答题注释有何暗示: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第一步: 伤春、惜春之作第二步:1.关键词:欲系青春、风前飘柳絮、归何处、杜宇、愁人苦内容:表达了欲留春驻而不得、春去难留的忧伤、叹惋和愁苦2.上片前三句 上片四、五句 下片前三句 下片后两句3.莫也愁人苦表达了春去难留的惜春之情和青春已逝的愁苦拟人、烘托渲染、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第三步:暗示人鸟同命,愁苦难遣
    【实践演练】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备知识】①咏物诗的题材内容;②“垂杨”的意象内涵;③作者的思想经历。【关键能力】①把握传统文化意象的能力;②把握关键词句的能力;③赏析借物抒情等表达技巧的能力。【审答题眼】①“描写了”;②“垂杨形象”。
    【思路分析】  此题要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语句进行品读感悟,抓住“垂杨”的特点来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词人用“系”“飘”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垂杨喜爱春天,对春天依依不舍的形象特征。借垂杨的形象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爱春、惜春的情感。答题时,要先分析垂杨的形象特点,再由此引出对春的感悟。答案: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回到哪里去。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
    【提·关键能力】诗歌事物形象分析3步骤  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答题模板】  诗歌描写了……形象,展现了……形象的……特征或品格,体现了作者……的情操或表达了作者的……追求或向往。
    【练·即学即用】6.(2020·江淮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韩 偓湘浦梅花两度开,直应天意别栽培。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寒气与君霜里退,阳和为尔腊前来。夭桃莫倚东风势,调鼎[注]何曾用不材。 【注】调鼎:语出《尚书》,比喻宰相职位。
    诗歌五、六句的意思是什么?塑造了腊梅怎样的品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握五、六句的意思,注重分析“寒气(寒冷之气)”“霜(霜雪)”“退(退却)”“阳和(温暖之气)”“腊前(腊月之前)”等词语的意思,然后按照诗句翻译即可。塑造的腊梅品格,从“退”的角度分析能体现腊梅的斗争精神、从“寒”“霜”的角度分析能体现腊梅的傲霜斗雪/高洁品格,从这两个角度分析,这是腊梅甘愿牺牲的品质等。答案:①霜寒之气因腊梅而惧怕退却,温暖和畅的春气因腊梅而提前到来。②塑造了腊梅傲霜斗雪(高洁)、敢于斗争(不懈奋斗)、甘愿牺牲的品质。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咏笼莺①【清】纳兰性德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②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②啭:鸟鸣叫声。
    诗人刻画了“笼莺”这一形象,有何意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运用了借物(笼莺)抒怀(或:托物言志)、反衬(以“梁间燕”等鸟的自由反衬“笼中莺”的苦闷)、对比(以美好愿望与残酷现实进行对比,想告诉人们春天的好消息却不能自由飞翔,想直冲云霄一展胸怀却囚禁鸟笼不得自由)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厌烦官场、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黄莺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却受到雕笼的束缚以自比,表达了作者对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及怀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怨恨。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初 见 嵩 山张 耒[注]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一是从炼字角度,对“出”的理解,有助于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二是从表现手法看,动静结合,而浓烈的画面感,又使得此句充满强烈的动感,给人以极深的印象。三是从拟人手法切入,使得山峰形象生动传神,表现作者高洁独立的人格。答案:(1)①拟人手法: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②动静结合: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2)“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加固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寻诗两绝句【宋】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作答时,要结合诗中描写人物行为的诗句进行分析。第一首诗中描写陈居士行为的有两句,“楚酒困人三日醉”和“亭角寻诗满袖风”;第二首诗中也有两句,“爱把山瓢莫笑侬”与“醒来推户寻诗去”。综合分析四句诗,可以发现陈居士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喝酒,二是爱写诗。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其形象特点:行为洒脱,情趣高雅。具体解答时要注意题干的问法,此题的设问方式已经明确要求要先概括,再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金陵望汉江李 白汉江回万里,派①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②沦亡后,三吴③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诗的前四句寓情于景:汉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广大中原地区,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写出了远去的汉江气势浩大,特别是三、四句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前朝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势。答案:诗的前四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磅礴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这样写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前朝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野  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课件

    【诗歌鉴赏专题课件】第0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课件】第0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诗歌的形象,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形象(人物形象)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形象(人物形象)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形象,主要是咏物诗,人物形象,规范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6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6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诗卡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