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二次选考专题9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学案含答案
展开
专题九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时序要清]
[线索要明]
1.从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的情况看,古代文明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的状态。总之,人类处在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15世纪末以来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新航路开辟,分散的世界文明逐渐开始走向交流。
2.17世纪荷兰积极发展资本主义。18世纪60年代起,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并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开始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3.19世纪70年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第十八讲两次工业革命
[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点
必考内容
考试要求
加试内容
考试要求
“蒸汽”的力量
①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b
④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所采取的措施
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
b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c
走向整体的世界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③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
b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c
1 “蒸汽”的力量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2.三大条件
(1)资金来源与海外市场: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2)劳动力资源与国内市场:圈地运动的进行。
(3)技术改革与机器发明:手工工场的发展。
二、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领域
发明者
时间
成就
意义
纺织技术
哈格里夫斯
1765年
珍妮机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阿克莱特
1769年
水力纺纱机
水力纺纱厂使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卡特莱特
1785年
水力织布机
—
机械动力
瓦特
1782年
改良蒸汽机
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推动了工业中各领域的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交通
史蒂芬孙
1814年
蒸汽机车
—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19世纪中期,日本“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标志着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2.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四、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所采取的措施(加试)
1.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英国通过1832年、1867年、1886年三次议会制度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
(2)通过建立职业警察制度,保持了社会稳定。
(3)民主化改革使英国最终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2.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1)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论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2)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国策。
3.英国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生产的原则。
4.对外推行“炮舰政策”,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
5.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同时还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
五、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加试)
1.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为英国工业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2.1850年,英国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一半以上;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
3.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1.(2016·浙江4月选考)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 )
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 B.推行标准化生产
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 D.创制水力织布机
解析:选C 发明蒸汽抽水机的是英国塞维利,故A项错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是美国惠特尼,故B项错误;创立近代大工厂制度的标志是英国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创制水力织布机的是英国卡特莱特,故D项错误。
2.(2017·浙江4月选考)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下列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手摇纺纱机 ②骡机 ③飞梭 ④水力织布机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解析:选B 手摇纺纱机是哈格里夫斯18世纪60年代的发明,骡机是克隆普顿发明于1779年,飞梭是凯伊发明于1733年,水力织布机是卡特莱特发明于1785年,据此排序为③①②④。
3.(2015·浙江10月选考)下表所列数字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 )
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变化表(单位:万台)
年份
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
台数
0.24
1.4
5.5
10
25
40
A.改变了世界格局 B.密切了国际交流
C.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解析:选D 棉纺织业机器数量的增加,直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故D项正确。
———[考情分析]———————————————————————————————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选考试题主要涉及工业革命的一些发明成就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如2017年4月选考第21题考查技术的发明;2016年浙江4月选考第18题考查英国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标志近代大工厂制度的创立。2015年浙江10月选考,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从考查的角度来看,一是引用学者的观点或者学术成果,通过相应史实进行论证;二是通过新材料或新情境得出历史结论。从中可以看出选考试题充分体现史学素养能力的考查,注重培养学生史证意识。
————————————————————————————————————————
探究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史料一]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史料二] 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
收入状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列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1)据史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分析说明其本质问题。
(2)据史料二表格概括英国利兹市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并简要分析原因。
[教你读史] (1)史料一注意以省略号分层,抓住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现象分析其本质,注意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
(2)史料二为表格信息,从机械工种的数量变化和工人的分化两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提示] (1)表现: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本质问题: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转型。
(2)变动:在传统职业基础上出现大量机械工种,并享有最高工资待遇,即工人出现新的分化。
原因:工业革命开展,“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3.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5.19世纪中期,随着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使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殖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在国际贸易中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规律认知]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并成为“世界工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炮舰和商品冲破了与世隔绝和闭关自守的亚洲各国大门。资本主义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卷入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的生产与贸易日益具有国际性质,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2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前提: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条件
(1)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初步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1.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2.发源地:美国和德国。
三、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
类别
时间
国家
发明者
发明成果
备注
能源
1882年9月
美国
爱迪生
纽约市珍珠心发电厂
第一座中街发电厂
电信
1876年
美国
贝尔
电话机
—
交通
1893年
德国
本茨
开始生产四轮车
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903年
美国
莱特兄弟
飞机
—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原因:
①瓜分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生产空前发展。
②跨国贸易: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③技术条件: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产生的影响(世界一体化进程)
(1)积极影响: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史实:人口流动,物种交流;政治、思想、文化的交流)
(2)消极影响: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史实: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导致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
[灵犀一点] 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的生产力高度发展所造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以及因采用新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传统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等,都要求大量的生产资料,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巨额投资,因而其企业的规模都是很大的,垄断组织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发展的程度较高。
(2)是由于竞争的结果。由于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得多,因此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必然是设备精良、经营管理有方的大企业。
2.主观原因:建立垄断组织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
1.(2016·浙江10月选考)下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C.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D.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解析:选B 根据图中信息“1750年、1860年、1900年”“美、德制造业”可以得出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制造业的发展,反映了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A、C两项图中无从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美、德两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2.(2016·浙江10月选考)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铁路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 )
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解析:选C “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和“公路交通开始发展”等信息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的发明及其应用,故C项正确。
3.(2014·浙江高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解析:选B 由题目中的信息“大工业仍使……”“大工业创造了……”“它(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可知材料强调了大工业即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A、C、D三项错误。
探究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史料] 20世纪前半期,创新的源泉发生了变化……创新的来源更为多样:工业部门建立研究和开发机构,使寻求技术变化机会的拿薪俸的工程师、科学家阶层的人数增加,而使个体发明家、小企业家人数减少,不过后者作为一种竞争性的创新仍然存在……随着战争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创新不再只是一种商业活动(不过其目标往往是商业性质的),它同样会发生于诸如医疗和战争之类种种非商业活动中。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姜振寰等主译《技术史》第六卷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教你读史] 注意以史料中的第二个省略号分层,从这两层的层意中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提示] 推动科学研究部门的建立;促进科学发明广泛应用于医疗与战争;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等。
————————————————————————————————————————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 同
结合
程度
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自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产业
结构
重点是发展轻工业,确立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开辟了“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
重点是重工业,开辟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广度
深度
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
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相 同
①本质上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②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他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②工业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的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推动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加紧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②由于中国这一时期的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对科技革命成果的吸收、转化,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
[达标冲关演练]
[随堂强化落实]
1.下图中英国煤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英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B.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紧张
C.工业革命加大能源的需求
D.现代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
解析:选A 英国的煤产量一路攀升,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中蒸汽动力的运用,而不是其自身的煤炭资源丰富,故选A项。
2.下表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和农业人口统计情况,导致人口流动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751~1780
1781~1790
1801~1810
1811~1820
1821~1830
1851年城乡人口比例
流动
人口数
75 000
78 000
138 000
214 000
267 000
52∶48
A.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
B.垄断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出现
C.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开展
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
解析:选C 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可知此期间英国正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故A项错误;垄断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人口流动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故C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虽然是这一时期提出的,但与农村人口流动数无关,故D项错误。
3.1767年,出于其工厂对动力的需求,博尔顿认识了瓦特。此后二人成为合伙人,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
A.工业革命离不开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
B.专利制度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发明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工业动力的垄断
解析:选A 材料显示了博尔顿的支持对于瓦特研制蒸汽机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工业革命离不开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故A项正确。
4.下面图表是1750年、1860年和1900年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来自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
对上述图表解读正确的是( )
A.政治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手工业衰退
C.欧美国家成为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D.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依据图表可看出美德在1750年至1900年间工业发展迅速,而中国却在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故D项正确;政治制度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中国所占份额减少是因为手工业未转化成机器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国际分工,故C项错误。
5.【加试题】下图所示英国经济变化的原因有( )
①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③进行民主改革 ④信奉凯恩斯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 1750年到1865年,英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的进行,故①正确;英国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故②正确;政治上的1832年议会改革,对英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故③正确;凯恩斯主义产生于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前后,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课时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美国著名汉学家彭慕兰在《大分流》一书中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在西欧对中国的胜出过程中,新大陆起的作用是( )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提供了西欧的工业原料来源 ③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支持 ④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劳动力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 西欧对美洲大陆的殖民掠夺,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故①正确;西欧对美洲大陆的殖民掠夺,提供了西欧的工业原料来源,故②正确;18世纪中叶的美洲大陆还处于一种原始落后的生产状态,故③错误;西欧的殖民统治导致美洲土著居民锐减,劳动力极度匮乏,故④错误。
2.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 )
A.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
B.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
C.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
D.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
解析:选D 据材料可知就市场因素而言中国更胜一筹,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可以推出其发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故D项正确。
3.男人、女人和孩子离开故乡和家庭,放弃权威社群,叛逆的年轻人不再受村民的监督与限制。经济自立延后,婚姻被推迟,试管的权威超越了牧师的权威……导致欧洲和美国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开辟新航路 B.殖民争夺与扩张
C.工业革命 D.发明蒸汽技术
解析:选C 这些人放弃“权威社群”、“经济独立”,很显然说他们去工厂打工,另外据所学可知科学的进步让“试管的权威超越了牧师的权威”,这些与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有关,故C项正确。
4.“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C.爱迪生发明电灯 D.西门子制造发电机
解析:选C 由题干中的信息“美国”“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电力和能源开发”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发明和利用,故C项正确。
5.钱乘旦、许杰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 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应开始于( )
A.16世纪 B.17世纪
C.18 世纪 D.19世纪
解析:选D 根据题干中“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应该在火车出现之后。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所以19世纪时火车已经出现,故D项正确。
6.恩格斯指出:“(19世纪末)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这表明当时资本主义( )
①生产和资本社会化的趋势显现 ②基本矛盾正在逐步消除 ③生产组织以股份公司形式呈现 ④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 从“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可知,生产和资本出现社会化趋势,故①正确;结合史实可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其自身固有的矛盾,不可能消除,故②错误;从“(19世纪末)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可知出现了股份制公司,故③正确;从“19世纪末”可知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7.下表是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
1750
1860
1900
英国
1.9
19.9②
18.5
德国
2.9
4.9
13.2④
美国
0.1①
7.2
23.6
中国
32.8
19.7③
6.2
下列关于材料中序号所示的解读正确的是( )
A.①美国独立之初,经济基础极其薄弱
B.②工业革命使英国迅速向工业社会转变
C.③19世纪中期的中国已全面落后
D.④19世纪末德国实现了对英国的超越
解析:选B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世界工厂”,故B项正确;美国独立于1776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750年”,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中国占世界制造业的相对份额仅次于英国,远高于德国和美国,故C项说法错误;1900年,英国虽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降低,但仍领先于德国,故D项错误。
8.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 )
①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②第一架飞机 ③第一部电话机 ④第一辆四轮驱动汽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是德国人西门子发明的,第一辆四轮驱动汽车是德国人本茨发明的,故B项正确。第一架飞机和第一部电话机的发明者都是美国人。
9.在欧洲,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有着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入现代社会。这种变化( )
A.推动代议制民主继续完善
B.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C.促使城市化迅速起步
D.引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解析:选A 材料“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入现代社会”说明工业革命为代议制民主继续完善准备了条件,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但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城市化运动早已经开始,至少可以上溯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而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5分)
10.(2018·浙江4月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煤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6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一前四句话分别从四个方面阐释了该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概括此四句话的含义,分别从市场需求、动力革命、生产成本和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二“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说明铁路运输的数量大、流通速度快,依据材料“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煤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说明密切了生产、流通、消费的联系,结合所学可知铁路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答案:(1)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
(2)意义: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拓宽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二次选考专题19第3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历史二次选考专题19第3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含答案,共2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二次选考专题14第27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历史二次选考专题14第27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含答案,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二次选考专题12第23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历史二次选考专题12第23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