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2.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典例精讲,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有理数的减法(1) 教案 课题 2.2有理数的减法(1)单元第二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上)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重点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问题2:温差是指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下图是某地冬季某天的气温, (-2~5℃)(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会说出这天的温 差吗?____7℃(2)你还能从温度计上看出5℃比 -2℃高_____℃吗?7(3)请列式求该天该地的温差?5-(-2)=7℃做一做:(1)∵ 12+______=2, ∴2-12=__________=2+_____________.(2) ∵_________+(-9)=-8, ∴(-8)-(-9)=________=(-8)+__________ .(1)-10,-10,12 (2)1,1,9思考自议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注意改变符号; 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时,运用转化思想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 讲授新课二、提炼概念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表示为: a-b=a+(-b) .注意:减法在运算时有 2 个要素要发生变化.1、减号加号;2、减数它的相反数.(1)两数相减,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2)运算中有小数也有分数时,一般要把小数转化为分数;(3)减法运算要转化为加法运算;(4)引进负数之后,不会存在“不够减”的问题. 三、典例精讲 例1、计算下列各题:(1)5-(-5); (2)0-7-5;(3)(-1.3)-(-2.1) ; (4) 例2: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点的海拔高度是-154米,死海的湖面低于海平面392米。哪里的海拔高度更低?低多少米?解:死海的湖面低于海平面392米,即海拔高度是-392米。-392-(-154)=-392+154=-238(米)。答:两者相比,死海的湖面更低,比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238米。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一定要按照其运算步骤来进行. 有理数的减法没有交换律. 有理数的减法意义与小学所学的减法意义相同,列式方法也一样. 课堂检测四、巩固训练 1.计算-,正确的结果为( )A. B.- C. D.-答案:D答案:B3、计算:(1)(-6)-9; (2)(-3)-(-11);(3)1.8-(-2.6); (4) 解:(1)(-6)-9=-15;(2)(-3)-(-11)=-3+11=8;(3)1.8-(-2.6)=1.8+2.6=4.4; 4.甲地海拔高度是40m,乙地海拔高度是-30m,丙地比甲地低50m,请问:(1)丙地海拔高度是多少?(2)哪个地方最高?(3)哪个地方最低?(4)最高地比最低地高多少?解:(1)40-50=-10(米)答:丙地海拔高度是-10米.(2)∵甲地海拔高度是40m,乙地海拔高度是-30m,丙地海拔高度是-10m, 又∵40>-10>-30,∴甲地最高.(3)∵甲地海拔高度是40m,乙地海拔高度是-30m,丙地海拔高度是-10m,又∵-30<-10<40,∴乙地最低.(4)40-(-30)=70(米)答:最高地比最低地高70米. 课堂小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2章 有理数的运算2.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典例精讲,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典例精讲,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