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分别是( )
A.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B.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
C.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2.下列对于图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
B.②能消化蛋白质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3.过度肥胖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鲜重50%以上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水
4.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C.血红蛋白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D.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主要由血浆运输
5.2022年3月21日,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载有乘客123人、机组人员9人共132人全部遇难。为对遗体残骸等人体组织进行DNA比对鉴定,需要对直系亲属采血,血液中哪种成分符合这个要求( )
A.成熟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浆
6.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命观念之一。下列选项不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
A.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制造有机物
B.木质部内有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保护和防止水分过度散失
D.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7.(2分)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中,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花生仁与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在他制订的计划中错误的是( )
A.在锥形瓶内加入同样多的水,并插入温度计
B.实验前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量水温
C.取一个花生仁和一个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燃烧后比较水温升高的差异
D.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进行比较
8.(2分)人体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需要物质和能量,其中部分物质的获取和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进行B过程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C、D过程完成后,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C.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经由B过程和尿液两种途径排出体外
D.骨骼肌细胞内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结构是线粒体
9.(2分)以下对人体内能量利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
B.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C.糖类和脂肪的热价都是17.15千焦/克,蛋白质的热价是38.91千焦/克
D.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多选)10.(2分)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中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4
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
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1.(2分)在高温环境下排尿少的原因是( )
A.消化道在高温条件下吸水能力差
B.代谢消耗水分增多
C.膀胱在高温条件下膨胀,贮藏能力增强
D.人体通过大量排汗来调节体温
12.(2分)夏天,同学们刚上完体育课往往会大汗淋漓,当汗液进入嘴里时会感觉咸咸的,若是你一天不洗澡又会感到浑身又酸又臭.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完体育课往往会大汗淋漓是因为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
B.汗液进入嘴里之所以成咸的是因为汗液里有无机盐
C.不洗澡又会感到浑身又酸又臭是因为汗液里还有少量的尿素尿酸
D.皮肤的排泄作用是通过皮脂腺分泌油脂来完成的
13.(2分)因醉酒驾车造成交通事故频发,我国《刑法修正案》于去年“醉驾人刑”,醉驾者动作不协调,不准确的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4.(2分)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是传出神经
B.⑤是神经中枢
C.①是效应器
D.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②③④⑤
15.(2分)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与反射弧无关
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反射弧和E反射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D.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16.(2分)大脑中大约有一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视觉产生的部位是( )
A.角膜 B.视网膜
C.视神经 D.大脑相应区域
17.(2分)光线经过眼球结构并最终形成视觉的正确顺序是( )
①玻璃体 ②视觉神经 ③视觉中枢 ④视网膜上成像 ⑤角膜 ⑥感光细胞兴奋 ⑦晶状体 ⑧瞳孔。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⑤⑦⑧①④⑥②③ C.⑧⑤⑦①③②⑥④ D.⑤⑧⑦①④⑥②③
18.(2分)人在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时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
A.前庭、耳蜗 B.耳蜗、半规管
C.前庭、半规管 D.耳蜗、前庭、半规管
19.(2分)下列选项中全是毒品的是( )
A.海洛因、鸦片、冰毒、尼古丁
B.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
C.焦油、海洛因、吗啡、冰毒
D.冰毒、尼古丁、焦油、海洛因
20.(2分)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凡是药物都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
B.自行购买的非处方药需按说明服用
C.未吃完的药放再长时间都能继续吃
D.进口药和新药不一定比普通药安全
21.(2分)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艾滋病的病原体HIV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的性行为传播、饮食传播等
D.目前预防艾滋病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22.(2分)2020年3月以来,新冠疫情以极高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确诊人数在不断上升,归根结底是没有及时做好防范措施。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B.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尽量用纸巾或手遮住口鼻
C.从保护自身出发,疾病流行期间尽量远离患病人群,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
D.新型冠状病毒有细胞结构,能独立生存,易发生变异
23.(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抗体及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B.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因此疫苗属于抗原
C.从预防传染病和免疫的角度看,注射疫苗分别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免疫
D.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力越强越好
24.(2分)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凡有“OTC”标志的药,都可以不凭医生证明的药房买到
B.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多样性
C.酸奶营养丰富,有益于健康,制造酸奶的菌种是乳酸菌
D.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25.(2分)下列不属于威胁当今社会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癌症 B.高血压 C.心血管疾病 D.遗传病
26.(2分)导致细胞发生癌变的致癌因子包括( )
①物理致癌因子 ②化学致癌因子 ③病毒致癌因子 ④无机致癌因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7.(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符的是( )
A.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乱砍乱伐
B.多施农家肥,少施化肥
C.多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D.为保证卫生,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28.(2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围湖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生态环境
B.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无法修复的
C.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D.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29.(2分)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以下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利用生物天敌防治病虫害
C.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D.垃圾不需要分类直接装袋扔垃圾箱
30.(2分)低碳生活可以减少碳排放,减轻大气污染。下列生活习惯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少用一次性用品
B.少用餐纸,重拾手帕
C.少开车,出门多乘坐公交车
D.“宅”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10分)图1表示模拟肺部呼吸运动的实验,图2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3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示为人体的呼气过程,此过程中[D]所表示的结构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图2中,AB段表示人体 (填“吸气”或“呼气”)过程。
(3)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变化情况是: 增多, 减少。
(4)氧气从肺泡中进入血液,至少要经过 层细胞。
32.(10分)如图说明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狗吃到食物出现唾液分泌活动,这是狗生来就会的,属于 反射。
(2)反复经过B和C后,图中D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唾液分泌的 反射,这一反射建立过程说明条件反射必须建立在 的基础上。
(3)如果在图中D之后,总是只给铃声,不给食物,那么,狗对铃声建立的条件反射将 。
(4)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一般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的参与才能实现。
33.(10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该病传染性较强。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流行期间应注意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每日监测体温,常洗手,外出戴口罩等。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1)新冠病毒是该传染病的 ,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2)疫情初期某人未戴口罩,与新冠病毒携带者在同一家药店排队(间隔30厘米)买药时被传染,说明该传染病可以通过 (“空气”或“饮食”或“生物媒介”)传播。
(3)用肥皂水洗手主要是避免将手上的病毒带到口、鼻、眼等处,再进入人体,病毒一般不会从手上进入人体,说明皮肤是保卫人体的 防线。
(4)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 ,有效预防某种传染病。
34.(10分)为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中的空白部分内容。
(1)提出问题:(略)
(2)作出假设: 。
(3)制定计划:
实验器材:小麦种子、用白醋配制的“酸雨”(pH<5.6)、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等。
方法步骤:
Ⅰ、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小麦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适宜、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Ⅲ、每天早、晚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酸雨”,保持种子湿润,向2号培养皿纱布上 ;综合Ⅱ、Ⅲ,这种实验处理方式遵循的是变量唯一原则。
Ⅳ、观察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4)实施计划: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5)得出结论:略
(6)表达和交流: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在本实验中,1号培养皿和2号培养皿形成对照实验。在上述步骤Ⅰ中,将培养皿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适宜的条件”指 、 。
经过5天的观察记录,发现1号培养皿有18粒种子萌发,2号培养皿有19粒种子萌发,由此能否可以得出废电池对生物没有影响这一结论?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分别是( )
A.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B.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
C.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分析】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只有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人体才能吸收。
【解答】解:三大有机物的消化主要都是在小肠中进行的,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器官;其在消化道内的最终消化产物如图所示:因此淀粉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脂肪的最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营养物质
开始部位
参与的消化液
中间产物
最终产物
淀粉
口腔
唾液、肠液、胰液
麦芽糖
葡萄糖
蛋白质
胃
胃液、肠液、胰液
多肽
氨基酸
脂肪
小肠
肠液、胰液、胆汁
甘油、脂肪酸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最终消化产物,较为基础。
2.(2分)下列对于图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
B.②能消化蛋白质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分析】此题考查消化系统的器官的功能,首先明确各器官的名称。
【解答】解:如图所示,各器官的结构以及功能为:①是肝脏,分泌胆汁,但里面不含消化酶,只对脂肪起乳化作用;②是胃,里面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起到初步消化作用;③是胰腺,分泌胰液,含消化食物的多种消化酶;④小肠,里面有肠液、胰液、胆汁,能对脂肪、淀粉、蛋白质进行最终消化,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故选:A。
【点评】消化腺的位置和作用可结合着消化系统的图示掌握。
3.(2分)过度肥胖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鲜重50%以上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水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据此可知,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鲜重50% 以上的物质是水。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水的作用及在人体内的含量。
4.(2分)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C.血红蛋白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D.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主要由血浆运输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A、食物中含有的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约70%来源于糖类,正确。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正确。
C、血红蛋白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错误。
D、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主要由血浆运输,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源是解题的关键。
5.(2分)2022年3月21日,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载有乘客123人、机组人员9人共132人全部遇难。为对遗体残骸等人体组织进行DNA比对鉴定,需要对直系亲属采血,血液中哪种成分符合这个要求( )
A.成熟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浆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解答】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血液的结构中只有白细胞具有细胞核,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细胞的功能。
6.(2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命观念之一。下列选项不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
A.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制造有机物
B.木质部内有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保护和防止水分过度散失
D.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分析】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2、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解答】解: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A正确。
B、茎的木质部内有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而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管道,B错误。
C、角质层是植物地上器官(如茎、叶等)的表面的一层脂肪性物质。它是由表皮细胞所分泌的,具有易透光不易透水的特点,其功能主要是起保护作用和防止水分过度散失,C正确。
D、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叶片的结构及红细胞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7.(2分)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中,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花生仁与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在他制订的计划中错误的是( )
A.在锥形瓶内加入同样多的水,并插入温度计
B.实验前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量水温
C.取一个花生仁和一个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燃烧后比较水温升高的差异
D.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进行比较
【分析】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此实验“测定某种事物中的能量”,对于实验中想测定花生仁与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必须保证变量唯一,因此其它质量必须相同,据此解答。
【解答】解:A、根据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在锥形瓶内加入同样多的水,并插入温度计,A正确;
B、实验前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量水温,作为初始温度,B正确;
C、应该取等质量的一个花生仁和一个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燃烧后比较水温升高的差异,C错误;
D、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D正确。
故选:C。
【点评】熟知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为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8.(2分)人体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需要物质和能量,其中部分物质的获取和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进行B过程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C、D过程完成后,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C.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经由B过程和尿液两种途径排出体外
D.骨骼肌细胞内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结构是线粒体
【分析】(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图中A是吸气、B是呼气,C是氧气扩散进入血液、D是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
【解答】解:A、B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使肺内气体排出肺泡,A正确。
B、图中C、D过程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所以血液变成动脉血,B正确。
C、人体的排泄途径主要有: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所以除了图中表示的呼吸和泌尿外,还有皮肤这条排泄途径,C错误。
D、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骨骼肌细胞内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结构是线粒体,D正确。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人体的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
9.(2分)以下对人体内能量利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
B.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C.糖类和脂肪的热价都是17.15千焦/克,蛋白质的热价是38.91千焦/克
D.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据此解答。
【解答】解:A、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正确;
B、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正确;
C、通过测量可知糖类和蛋白质的热价为17.15千焦/克,脂肪的热价为38.91千焦/克。错误;
D、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正确。
故选:C。
【点评】注意实验所得的数据和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有差异。关键是熟记掌握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的实验。
(多选)10.(2分)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中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4
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
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4]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5]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尿液流入[3]收集管。
(3)图中,1入球小动脉、2肾静脉、3收集管、4肾小球、5肾小囊、A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A、肾单位中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是4(肾小球),正确;
B、1(入球小动脉)中流的液体与2(肾静脉)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多,而2中的液体中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错误;
C、5(肾小囊)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收集管)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正确;
D、A过程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而不是肾小囊的滤过作用,错误。
故选:B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辨认图中的结构名称。
11.(2分)在高温环境下排尿少的原因是( )
A.消化道在高温条件下吸水能力差
B.代谢消耗水分增多
C.膀胱在高温条件下膨胀,贮藏能力增强
D.人体通过大量排汗来调节体温
【分析】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据此解答.
【解答】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大量排汗,因此排尿就会减少。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关键是明确排泄的三种途径,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
12.(2分)夏天,同学们刚上完体育课往往会大汗淋漓,当汗液进入嘴里时会感觉咸咸的,若是你一天不洗澡又会感到浑身又酸又臭.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完体育课往往会大汗淋漓是因为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
B.汗液进入嘴里之所以成咸的是因为汗液里有无机盐
C.不洗澡又会感到浑身又酸又臭是因为汗液里还有少量的尿素尿酸
D.皮肤的排泄作用是通过皮脂腺分泌油脂来完成的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皮肤里面的汗腺,通过汗腺形成汗液,再通过导管排出体外,汗液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排出汗液除了起到排泄作用外,还能散失体内热量,所以人在体育活动时,会大量出汗.
【解答】答:进行体育活动时,通过大量排汗,散失体内热量,汗液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
A、汗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水,不合题意。
B、汗液中含有无机盐,有咸味,不合题意。
C、汗液中有尿素尿酸,有酸狊味,不合题意。
D、皮脂腺分泌皮脂,有滋润皮肤和毛发的作用,不属于排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位于皮肤毛发根部的开口是皮脂腺的开口,不是汗腺导管的开口,同学们要注意.
13.(2分)因醉酒驾车造成交通事故频发,我国《刑法修正案》于去年“醉驾人刑”,醉驾者动作不协调,不准确的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解答】解: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如图.大脑里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小脑的功能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如果脑干受到损伤,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脏的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某人酒后动作不协调,被酒精麻痹的部位是小脑。
故选:B。
【点评】对于脑的结构和功能,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14.(2分)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是传出神经
B.⑤是神经中枢
C.①是效应器
D.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②③④⑤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解答】解:A、②是传入神经,A错误;
B、⑤是效应器,B错误;
C、①是感受器,C错误;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即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②③④⑤.D正确;
故选:D。
【点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15.(2分)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与反射弧无关
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反射弧和E反射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D.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和反射弧.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反射弧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反射弧完整就出现反射活动。出现反射还需要有适度的刺激。如果刺激过小或过强,反射活动都不能发生。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16.(2分)大脑中大约有一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视觉产生的部位是( )
A.角膜 B.视网膜
C.视神经 D.大脑相应区域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解答】解:据分析可见:视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可见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关键.
17.(2分)光线经过眼球结构并最终形成视觉的正确顺序是( )
①玻璃体 ②视觉神经 ③视觉中枢 ④视网膜上成像 ⑤角膜 ⑥感光细胞兴奋 ⑦晶状体 ⑧瞳孔。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⑤⑦⑧①④⑥②③ C.⑧⑤⑦①③②⑥④ D.⑤⑧⑦①④⑥②③
【分析】眼球中与视觉形成有很重要的结构有晶状体、角膜、视网膜。眼球中的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晶状体似双凸透镜,起主要的折光作用。视网膜是形成物像的地方。
【解答】解:视觉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故选:D。
【点评】熟知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眼球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8.(2分)人在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时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
A.前庭、耳蜗 B.耳蜗、半规管
C.前庭、半规管 D.耳蜗、前庭、半规管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一、耳的结构和听觉和功能;二、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解答】解:鼓室内有空气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因此人在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时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耳各部分的结构功能.
19.(2分)下列选项中全是毒品的是( )
A.海洛因、鸦片、冰毒、尼古丁
B.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
C.焦油、海洛因、吗啡、冰毒
D.冰毒、尼古丁、焦油、海洛因
【分析】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据此解答。
【解答】解:我国《关于禁毒的决定》(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17次会议通过)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麦司卡林,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如杜冷丁。通俗地讲,毒品一般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性的药品。实际上,有些毒品(如鸦片、吗啡、可卡因)本身也是可供临床使用的药品。毒品种类繁多,大致可分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冰毒”、致幻剂等五大类。焦油和尼古丁是吸烟时产生的有害物质,不属于毒品,故选项A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毒品的种类,要熟记。
20.(2分)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凡是药物都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
B.自行购买的非处方药需按说明服用
C.未吃完的药放再长时间都能继续吃
D.进口药和新药不一定比普通药安全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解答】解:A、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正确;
B、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非处方药要严格按说明书服用;正确;
C、所有药物都有有效期,必须在有效期内服用,超过有效期的药物不能再服用,错误;
D、无论是进口药还是国产新药,只是产地和研制时间的差别,不一定比普通药安全,只有恰当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才能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正确。
故选:C。
【点评】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21.(2分)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艾滋病的病原体HIV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的性行为传播、饮食传播等
D.目前预防艾滋病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解答】解:A、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而不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错误;
B、艾滋病的病原体HIV,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B正确;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传播等,而不会通过饮食传播,C错误;
D、目前还没研制出艾滋病疫苗,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22.(2分)2020年3月以来,新冠疫情以极高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确诊人数在不断上升,归根结底是没有及时做好防范措施。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B.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尽量用纸巾或手遮住口鼻
C.从保护自身出发,疾病流行期间尽量远离患病人群,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
D.新型冠状病毒有细胞结构,能独立生存,易发生变异
【分析】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解答即可。
【解答】解:A、锻炼身体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较好的预防措施,锻炼身体,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易感者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切断传播途径,A正确;
B、自身患流感咳嗽、打喷嚏时,尽量用纸巾或手遮住口鼻,为了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
C、从保护自身出发,流感季节尽量远离患病人群,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的认识,基础知识,需重点掌握,涉及面较广,有一定的综合性。
23.(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抗体及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B.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因此疫苗属于抗原
C.从预防传染病和免疫的角度看,注射疫苗分别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免疫
D.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力越强越好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解答】解:A、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而不是由吞噬细胞产生的,A错误;
B、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疫苗属于抗原物质,B正确;
C、注射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所以从预防措施上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从免疫的角度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体、抗原的概念和特点。
24.(2分)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凡有“OTC”标志的药,都可以不凭医生证明的药房买到
B.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多样性
C.酸奶营养丰富,有益于健康,制造酸奶的菌种是乳酸菌
D.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
(3)酸奶是由牛奶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
(4)食品腐烂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解答】解:A、非处方药简称为“OTC”,可以不凭医生证明在药房自行购买,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无环境的多样性,错误。
C、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正确。
D、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需对相关知识理解掌握.
25.(2分)下列不属于威胁当今社会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癌症 B.高血压 C.心血管疾病 D.遗传病
【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营养过剩、熬夜、压力过大等,因此这类疾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
【解答】解:ABC、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很难治愈;癌症更是无法治愈,ABC不符合题意;
D、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6.(2分)导致细胞发生癌变的致癌因子包括( )
①物理致癌因子 ②化学致癌因子 ③病毒致癌因子 ④无机致癌因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分析】理解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凡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子称为致癌因子。目前认为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其中化学和物理致癌因子可能是诱发DNA分子相关基因的突变而致癌。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放射性物质发出的电离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氟氯碳化合物的排放,使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变薄,照到地面紫外线增强,使全球皮肤癌患者增加。
化学致癌因子有数千种之多,如石棉、砷化物、铬盐、镉化物等无机化合物,苯、四氯化碳、焦油、烯环烃、亚硝胺、黄曲霉素、有机氯杀虫剂等有机化合物都是化学致癌因子。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的主要途径之一,从香烟的烟雾中可分析出20多钟化学致癌因子,其中焦油为主要致癌因子。
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之有关的核酸序列。它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癌症的诱因和预防。
27.(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符的是( )
A.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乱砍乱伐
B.多施农家肥,少施化肥
C.多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D.为保证卫生,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解答即可。
【解答】解:A、禁止乱砍乱伐,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A正确;
B、为了保护土壤,农作物要多施农家肥,少施化肥,B正确;
C、森林、草原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C正确;
D、使用一次性用品,造成资源浪费,D错误。
故选:D。
【点评】难度一般,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8.(2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围湖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生态环境
B.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无法修复的
C.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D.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解:A、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是破坏了生物圈,A错误;
B、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修复的,如果是严重破坏是不能修复的,B错误;
C、人类的活动可以破坏生态环境,如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如植树造林等,C正确;
D、资源和环境问题一部分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一部分是利用的方法不科学造成的,而不是都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9.(2分)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以下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利用生物天敌防治病虫害
C.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D.垃圾不需要分类直接装袋扔垃圾箱
【分析】人类的存在是以自然为基础的,人类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虽然人类拥有一定的力量来改变自然影响自然。但是却永远也无法背离自然规律,和自然的基础。所以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采取的措施有:①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②开发新燃料,如汽车多采用乙醇汽油,农村减少木柴的燃烧,用生态农业,采用沼气电灯,沼气做饭;③植树造林,绿化荒山;④提倡使用布袋购物;⑤绿色出行,低碳生活;⑥少用一次性筷子等。
【解答】解: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属于环境保护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
B、利用生物天敌防治病虫害,属于环境保护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
C、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属于环境保护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
D、垃圾不需要分类直接装袋扔垃圾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破坏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联系生活考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知识,同学们需要在平常生活中提高“节能、环保”的意识。
30.(2分)低碳生活可以减少碳排放,减轻大气污染。下列生活习惯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少用一次性用品
B.少用餐纸,重拾手帕
C.少开车,出门多乘坐公交车
D.“宅”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解答】解:A、少用一次性用品,如筷子、牙刷等,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有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属于低碳生活。A正确;
B、少用餐纸,重拾手帕,减少制造中的能量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属于低碳生活。B正确;
C、少开车,出门多乘坐公交车,属于低碳生活。C正确;
D、“宅”在家里,看看电视玩玩电脑,会增大能源消耗,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不属于低碳生活。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低碳生活”理念,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分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10分)图1表示模拟肺部呼吸运动的实验,图2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3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示为人体的呼气过程,此过程中[D]所表示的结构处于 舒张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图2中,AB段表示人体 吸气 (填“吸气”或“呼气”)过程。
(3)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变化情况是: 氧气 增多, 二氧化碳 减少。
(4)氧气从肺泡中进入血液,至少要经过 2 层细胞。
【分析】(1)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2)图示模拟了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图1中A代表气管,B代表胸廓,C代表肺,D代表膈肌。
【解答】解:(1)图1中的D模拟的是人体的膈肌(膈),实验中D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这个过程模拟的是呼气过程,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
(2)图2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3)血液流经肺泡后,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变化情况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血液流经肺泡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1)舒张
(2)吸气
(3)氧气;二氧化碳
(4)2
【点评】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解题的关键。
32.(10分)如图说明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狗吃到食物出现唾液分泌活动,这是狗生来就会的,属于 非条件 反射。
(2)反复经过B和C后,图中D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唾液分泌的 条件 反射,这一反射建立过程说明条件反射必须建立在 非条件反射 的基础上。
(3)如果在图中D之后,总是只给铃声,不给食物,那么,狗对铃声建立的条件反射将 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
(4)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一般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 的参与才能实现。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题干中A狗吃到食物会分泌唾液,是狗生来就有的一种反射活动,为非条件反射。
(2)题干B中对狗只摇铃而不给食物吃,狗不分泌唾液;C中在狗吃食物同时摇铃,使食物和铃声对狗造成一定的刺激,由于多次重复,以后不给狗食物吃,只摇铃也会分泌唾液,逐渐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图中D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这一反射是通过训练形成的,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叫条件反射。
(3)如果在图中D之后,总是只给铃声,不给食物,那么狗对铃声建立的条件反射将会逐渐消退,说明条件反射必须不断的强化,否则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4)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过一段时间,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样就建立了“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因此,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故答案为:(1)非条件;
(2)条件;非条件反射;
(3)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4)大脑皮层
【点评】明确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是解题的关键。
33.(10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该病传染性较强。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流行期间应注意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每日监测体温,常洗手,外出戴口罩等。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1)新冠病毒是该传染病的 病原体 ,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控制传染源 。
(2)疫情初期某人未戴口罩,与新冠病毒携带者在同一家药店排队(间隔30厘米)买药时被传染,说明该传染病可以通过 空气 (“空气”或“饮食”或“生物媒介”)传播。
(3)用肥皂水洗手主要是避免将手上的病毒带到口、鼻、眼等处,再进入人体,病毒一般不会从手上进入人体,说明皮肤是保卫人体的 第一道 防线。
(4)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 抗体 ,有效预防某种传染病。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解答】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2)由材料可知,疫情初期某人未戴口罩,与新冠病毒携带者在同一家药店排队(间隔30厘米)买药时被传染,说明该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
(3)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用肥皂水洗手主要是避免将手上的病毒带到口、鼻、眼等处,再进入人体,病毒一般不会从手上进入人体,说明皮肤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4)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有效预防某种传染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目前还没有可广泛使用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因此,除治愈者、自愈者等,其余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
(1)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2)空气。
(3)第一道。
(4)抗体。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4.(10分)为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中的空白部分内容。
(1)提出问题:(略)
(2)作出假设: 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或没有)影响 。
(3)制定计划:
实验器材:小麦种子、用白醋配制的“酸雨”(pH<5.6)、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等。
方法步骤:
Ⅰ、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小麦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适宜、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Ⅲ、每天早、晚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酸雨”,保持种子湿润,向2号培养皿纱布上 喷洒清水 ;综合Ⅱ、Ⅲ,这种实验处理方式遵循的是变量唯一原则。
Ⅳ、观察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4)实施计划: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5)得出结论:略
(6)表达和交流: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在本实验中,1号培养皿和2号培养皿形成对照实验。在上述步骤Ⅰ中,将培养皿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适宜的条件”指 适宜的温度 、 充足的空气 。
经过5天的观察记录,发现1号培养皿有18粒种子萌发,2号培养皿有19粒种子萌发,由此能否可以得出废电池对生物没有影响这一结论? 不能 。
【分析】本题为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实验中用白醋配置的酸雨.
【解答】解:(2)有题目的题干“为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所以我们应提出: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或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怎么样的影响吗?)根据后面的观察记录,酸雨和清水中,种子萌发的数量基本相同.因此作出的假设应该是: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或没有)影响。
(3)我们所做的实验一般为对照实验,那么就要求①要形成对照、②变量具有唯一性,其它量相同,因此喷洒的酸雨应和清水的量相等.向1号,2号两个培养皿的纱布上分别喷洒等量的<5.6的“酸雨”和清水,保持种子湿润.
(6)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因此“适宜的条件”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经过5天的观察记录,发现1号培养皿有18粒种子萌发,2号培养皿有19粒种子萌发,种子萌发的数量差不多.由此是否可以得出酸雨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这一结论,不能得出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这一结论.
故答案为:(2)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或没有)影响;
(3)喷洒清水;
(6)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不能.
【点评】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结论、表达交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