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2年部编版语文五年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带目录)附单元概要、知识点汇总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部编版语文五年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带目录)附单元概要、知识点汇总,共3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附单元概要分析、知识点归纳
单元目录
21 杨氏之子
22 手指
23*童年的发现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
21 《杨氏之子》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四、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 要重点抓读和背诵。读,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体味语感,而后领读、自读,直至正确、读流利。释句,要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句。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阅读心得。背诵,不仅要正确,还要注意停顿和语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
(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之”的。“子”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8.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教师范读课文。
板块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回忆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
(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板块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四、指导朗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领读,学生再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板块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杨氏之子》。
板块二、再读课文,了解意思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①杨氏子是我国古代梁国的,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大家还要小。(板书:杨氏子)
②“聪”的意思是——聪明,“惠”是通假字,通“慧”,“惠”的意思是——智慧。
③“甚”是“非常”的意思。“甚聪惠”的意思是很聪明,非常聪明。
(2)你是怎样读懂上面词语的意思的?(看注释)
(3)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甚)为什么?(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聪明,读出内心对杨氏之子的喜爱。
(6)教师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出示课件】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小孩的父亲)“诣”是什么意思?(拜见。)
(3)“乃”是什么意思?(就,于是。)“其”是什么意思?(他,指杨氏子。)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5)从这句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
(6)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
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端来,摆上。)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
(2)孩子端出多少水果?(多种。)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果有杨梅。)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读一读,读出杨氏之子的可爱,读出对热情好客的杨氏子的赞扬。
【出示课件】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谈话过渡:此时,孔君平和大家一样,对这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词语“曰”是什么意思?(说。) “此”是什么意思?(这,这里指杨梅。)“应声”是什么意思?(马上回答。)“未闻”是什么意思?(没听说过。) “夫子”是什么意思?(旧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3)句子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4)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你能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音吗?(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板书:杨梅 杨家果)
(6)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你能说说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吗?【出示课件】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板书:孔雀——孔家禽)
(7)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朗读,读好人物对话。
4.指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板块三、互相交流,体会巧妙
1.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足以见得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2.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
【出示课件】
(1)孔雀是君家禽。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2)夫子:表现了杨氏子有礼貌。
4.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
6.教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板书:甚聪惠)
板块四、熟读成诵
1.独立朗读,熟读成诵。
2.小组同学互相检查,相互评议。
3.小组推荐代表参与背诵比赛。
板块五、课堂总结
巧妙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交流、沟通,机智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通过今天的学习,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希望大家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把我们的生活装伴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甚聪惠
孔君平 杨梅 杨家果
杨氏子 孔雀 孔家禽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思想情感的激发。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的阅读帮助很大。
反思整个课堂,还有一些遗憾:
在教会学生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机智巧妙之后,学生从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分别是:“为设果” “果有杨梅” “夫子”。此时我没有加以拓展,设计让学生改改草坪的提示语,体现语言的艺术的环节,这样的话题离学生生活很近,孩子会充满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要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基本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看插图、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2 《手指》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4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共2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不错!我们今天便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又是如何认为的吧。
环节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己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读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出“搔”“庸”“憎”3个难写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
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环节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既然这些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浏览课文,重点阅读描写五根手指特点的相关段落,想想作者各写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优点
缺点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环节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起团结,你们能想到哪些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提问: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环节二、检查上节课自学情况,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上节课表格的理解。
2.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例如,学习描写大拇指的第2自然段,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
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使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读书、进门时的大拇指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表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4.读第1、6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就是力量。)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其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的优裕环境中,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突出了无名指和小指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环节三、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根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3.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环节四、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不同 性格各异
团结一致 握成强有力的拳
(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思想情感的激发。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的阅读帮助很大。
23*《童年的发现》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胚、祸、患”等9个生字。
2.通过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3.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童年的“发明与发现”。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重点)
2.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童年的“发明与发现”。(难点)
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回忆童年的发现吧!(板书: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环节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得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环节三、理解发现。
1.大家读完课文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课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指名说。
课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请大家把这两句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环节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课件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短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师: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
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
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
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
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
师:大家真会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家的合作探究进行得非常棒!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根据板书回答: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5.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2.课后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见会飞 请教原因 痴迷研究 发现原理
敢于提问 不断探究 大胆想象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一文,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才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口头讲笑话的能力,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
2.培养学生大胆表现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幽默感。
3.能从别人的笑话中感受到快乐,懂得生活无处不精彩。
4.能用心倾听别人讲述,做一个好的听众,并能交流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说笑话的注意要点,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2.大胆发言,用多种形式说笑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说笑话的要点,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大胆发言,用多种形式说笑话。
三、教学策略
五年级的学生都要面子,越要面子越不喜欢发言,所以为了很好地完成本次口语交际,应该事先让学生搜集笑话,从中选择一两个最精彩的在家先讲给家人听,根据家长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再到教室里讲给大家听。让每个学生都有备而来,就能做到胸有成竹。
1.教学时,应当把握学段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2.从倾听、表达、应对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综合性训练。
3.应当关注学生口语交际综合素养的培养,使他们乐于与人交往,注重语言美,自觉抵制不文明现象,循序渐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笑话激趣,引出课题
1.教师绘声绘色地讲一个笑话,引出课题。
2.你看,一则小笑话,不仅能把我们逗笑,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多好啊。今天,我们也来讲讲笑话,一起分享笑话带给我们的乐趣。(齐读课题)
板块二、弄清要求,了解特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了解笑话的特点:
(1)内容上幽默有趣。
(2)情节比较简单,形式短小精悍。
(3)语言浅显易懂。
3.说笑话时注意要点:
(1)要熟记笑话的内容。
(2)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情、语气和动作。
(3)克服口头禅、重复等不良的口语习惯,讲笑话的时候要沉住气,不要笑场。
(4)语言生动,声音洪亮,神态、表情丰富自然,如果能加上一些手势动作效果会更好。
板块三、小组互动,交流笑话
1.小组内相互讲一讲自己准备的笑话。
2.小组评议
(1)谁讲的笑话最好笑,讲得最好。
(2)谁是最佳听众。
3.小组推选代表讲笑话,推出小组的最佳听众。
板块四、全班交流,评选推荐
1.各组代表上台讲笑话。
2.教师引导评价。
(1)大家评议,说说谁讲得好,好在哪里;也可以建议他怎么样讲可以更好;也可以对别人讲的笑话提出质疑。
(2)集体评议,推选今天的“小笑星”和“最佳听众”。
3.在音乐声中为“小笑星”和“最佳听众”颁奖。
板块五、课堂总结
你们看,生活中笑话的作用可真大,它不仅能愉悦我们的心情,还能让我们转怒为喜,也能让我们体会到带给别人快乐时,我们自己也能感受到快乐。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搜集一些笑话,讲给父母听,讲给身边的人听,继续传递这份快乐。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幽默健康 声音洪亮
短小精悍 表达清楚
浅显易懂 表情丰富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是有准备的,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熟悉、了解和积累一些笑话,从而产生兴趣。整个活动是讲述、倾听、交流、评价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创设了一种交流互动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同学们参与度很高。但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学生在讲笑话时别人没笑自己却笑成一团,导致听的同学干着急,场面有点乱,要注意引导。
《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漫画的启示》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作文训练中的想象作文。在这次习作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说话和作文的思路:可以是从一件小事中得到启示,也可以从一句名言警句中得到启示,还可以从一幅漫画说起、写起。意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并能自觉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之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二、教学目标
①读懂漫画,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交流,交流漫画中所得的启示,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训练。
②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生针对漫画多交流、多讨论、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挖掘孩子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形成文字。
③学会读生活之书,能自觉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之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结合画面展开联想,既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又写明从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难点:针对学生有口说不出的特点,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将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恰当地用到实际中去。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情导入,了解漫画。
1.出示几幅漫画,让学生用心欣赏,并找出漫画与普通画之间的异同。
2.教师总结漫画特点:漫画指的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所以欣赏漫画时,我们不能光用眼看,而要用心看,努力思考漫画的深意。
3.试着让学生理解前面几幅漫画中的一幅,体会漫画的欣赏方法。
4.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徜徉在生活这本大书中,捡拾了许多生活给予的馈赠。漫画,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馈赠。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华君武的漫画《假文盲》,看看
它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板书课题)
环节二、指导观察,欣赏漫画。
1.观察漫西,理解画面。
出示漫画:这是漫画家华君武的一幅漫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画家都画了些什么。
强调观察时关注细节。
指名汇报观察所得。(老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
2.展开联想,拓展画面。
同学们能透过画面想象画外画家没画出来的内容吗?出示图画指导:这可能是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画上有哪些人?周围还会有哪些景物?面对母子,那几个男性角色是什么态度?
这位母亲又是什么表情?她会说些什么?
小结:看图就要这样,仔细观察画面后,要展开联想透过画面看到画外的东西。
学生采用刚才的方法欣赏漫画,让漫画也变得有血有肉起来。想好后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联系生活,升华画面。看图,读“假文盲”这个题目。
读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你自身有过类似的现象吗?“假文盲”们为什
么这么冷漠?他们为什么要站在母子上车处?你觉得这幅漫画是在讽刺什么现象?(提示:
这群“假文盲”缺的不是文化,而是公德心。)
总结:文盲固然可怕,但“假文盲”更加可怕,因为他们是“真自私”!社会上某些人缺的
不是文化,而是公德心!这就是画家给我们的警示,也是我们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
引导回忆分析的方法。
(用同样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本中选入的另一幅漫画。)
环节三、明确要求,撰写漫画作文。
1.明确要求。
(1)默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并用铅笔勾画出重点。
(2)归纳要求明确习作内容分哪几方面。
①可以写漫画带来的启示。
②可以根据画意编故事。
(3)指导两个方面的写作侧重点请学生选择要写的内容。
2.指导学生依据不同的内容选择用第几人称的叙述方法,指导命题。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漫画,当堂习作,教师随机个别辅导。
环节四、修改习作,眷写习作。
1.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找出习作的亮点发现不足。
2.同桌交换阅读习作,互相评改。
3.指名在全班交流习作,师生-一起评议、修改。
4.再次默读自己的习作,进-一步修改, 然后眷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习作:漫画的启示
仔细观察
展开联想
联系生活
编故事一记叙文
谈感受—议论文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学生是学习主体,课上我尽量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少,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同时由于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没把握好时间,就是课堂调控不够好。
单元概要分析
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
1.本组教材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三篇课文有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有著名作家丰子恺的《手指》;还有俄国儿童文学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1)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书,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安排了“我们都来讲笑话”为主题的内容。“习作”安排了“漫画的启示”为主题内容。“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以及“日积月累”等栏目,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问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积累语言。
(2)指导学生把握漫画的特点,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去想去说,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展写作的内容;巧妙点拨学生进行布局谋篇,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二步: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1.杨氏之子
1.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3.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指导朗读,停顿恰当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
联系插图,理解内容
感受巧妙,受到启发
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22. 手指
1.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及不同特点,了解描写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23.童年的发现
1.了解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1
收集故事,激发兴趣
阅读课文,了解发现
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感情朗读,感受人物
理解语言,感受风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1.培养讲笑话的能力,避免不良口语习惯,丰富生活情趣。
2.培养大胆表现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幽默感。
3.能从笑话中感受到快乐,懂得生活无处不精彩。
4.用心倾听别人讲述,做好的听众,并能交流评价。
1
自主选择
放手交流
培养信心
提高能力
习作:漫画的启示
1.了解漫画,把握特点。
2.明确作文要求,激发写作兴趣,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
3.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表达真情实感,巧妙布局谋篇。
4.联系生活实际有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5.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1
互相交流,打开思路
阅读范文,掌握写法
自评互评,学会修改
语文园地八
1. 引导学生继续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2.尝试感受选段中语言的风趣,并试着照样子写一写。
3.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尝试着欣赏书法。
4.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1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诣(yì) 弦(xián) 窈(yǎo) 窕(tiǎo) 秽(huì)
涕(tì) 轧(yà) 憎(zēng) 胚(pēi) 祸(huò)
患(huàn) 赋(fù) 痴(chī) 伊(yī) 窘(jiǒng)
(2)难写的字
“梁”:右上角不要写成“刃”,漏掉最后一点。
“纽”:右部是“丑”,中间横画不要出头。
“貌”:右上角是“白”,不要多写一横。
“仓”:下部是“”,上部“人”要覆盖住下部。
“享”:下部是“子”,不要写成“了”。
(3)多音字
为wèi(因为)wéi(成为) 薄bó(薄弱)báo (薄饼)bò(薄荷)
屏pínɡ(屏障)bǐnɡ(屏住) 禁jīn(不禁)jìn(禁止)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梁国 家禽 拇指 搔痒 秽物 螺丝 纽扣
渺小 享乐 附庸 爱憎 相貌 鼻涕 轧伤
左膀右臂 养尊处优 情不自禁 随心所欲
绞尽脑汁 不怀好意
(2)近义词
消受~享受 扶衬~帮扶 姿态~姿势
机敏~机灵 堂皇~气派 渺小~微小
差异~差别 构造~结构 规律~规则
祸患~灾难 惩罚~惩治 迷恋~痴迷
澄澈~清澈 轻盈~轻巧 天赋~天分
淘气~顽皮 羞愧~惭愧 驱逐~驱赶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3)反义词
感谢➝埋怨 团结➝分裂 薄弱➝雄厚
渺小➝伟大 机敏➝迟钝 养尊处优➝含辛茹苦
直直落落➝弯弯曲曲 惩罚➝奖赏 澄澈➝浑浊
轻盈➝笨重 进化➝退化 简单➝复杂
安慰➝打击 随心所欲➝谨小慎微
一本正经➝嬉皮笑脸
(4)词语归类
①量词
十根手指 两个关节 一个拳头
一段时间一个月 一条理由
②修饰词
不同的姿态 强硬的曲线 优美的花瓣
讨巧的事 青青的草地 澄澈的湖面
奇妙的问题 安静得出奇 涨得通红
气得脸色苍白
③动词
拉胡琴 翻书页 揿电铃 推动笔杆 打电话
扳机枪 打算盘 拧螺丝 解纽扣 研脂粉
蘸药末 戴戒指 掏掏耳朵 抹抹鼻涕
招来祸患 笑塌房顶
④特殊词语
AABB式词语:直直落落 清清楚楚
类似的词语:是是非非 匀匀实实 平平整整
明明白白 坦坦荡荡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左膀右臂
类似的词语:左邻右舍 南征北战 东奔西走
天翻地覆 上行下效
含有数字的成语:一本正经
类似的词语:三心二意 五湖四海 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 一心一意
二、佳句积累
1.排比句
(1)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2)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写出了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3)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写出了“我”飞翔的地点有很多,体现了“我”丰富的想象力。
2.比喻句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形象地写出了中指的优越地位,点明了他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原因。
3.反问句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兰花是优美的,所以无名指和小指也是优美的,也点出了两者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作用。
4.哲理句
(1)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主旨句。以手指的全体来比喻人的全体,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
(2)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一方面写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实际情况,如哥白尼、布鲁诺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另一方面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不足为奇了。
考试点睛:赏析句子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2)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3)句子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考试热点
1.《杨氏之子》常以按要求填空和课文赏析的形式出现。
2.《手指》常以幽默语句赏析以及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常考的段落是第2~5自然段。
3.习作考查的是漫画的启示,重点考查观察漫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需要重点掌握其写法。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丰子恺《白鹅》
推荐理由: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对白鹅进行了具体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傲气十足、性格鲜明的白鹅。透过作者的描述,我们感受到白鹅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更是作者的朋友。整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爱,对生命美好的感悟。
阅读方法: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语言读来妙趣横生,适合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建议和爸爸妈妈一块儿来读一读,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附单元概要分析、知识点归纳
单元目录
21 杨氏之子
22 手指
23*童年的发现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
21 《杨氏之子》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四、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 要重点抓读和背诵。读,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体味语感,而后领读、自读,直至正确、读流利。释句,要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句。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阅读心得。背诵,不仅要正确,还要注意停顿和语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
(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之”的。“子”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8.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教师范读课文。
板块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回忆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
(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板块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四、指导朗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领读,学生再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板块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杨氏之子》。
板块二、再读课文,了解意思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①杨氏子是我国古代梁国的,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大家还要小。(板书:杨氏子)
②“聪”的意思是——聪明,“惠”是通假字,通“慧”,“惠”的意思是——智慧。
③“甚”是“非常”的意思。“甚聪惠”的意思是很聪明,非常聪明。
(2)你是怎样读懂上面词语的意思的?(看注释)
(3)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甚)为什么?(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聪明,读出内心对杨氏之子的喜爱。
(6)教师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出示课件】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小孩的父亲)“诣”是什么意思?(拜见。)
(3)“乃”是什么意思?(就,于是。)“其”是什么意思?(他,指杨氏子。)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5)从这句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
(6)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
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端来,摆上。)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
(2)孩子端出多少水果?(多种。)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果有杨梅。)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读一读,读出杨氏之子的可爱,读出对热情好客的杨氏子的赞扬。
【出示课件】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谈话过渡:此时,孔君平和大家一样,对这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词语“曰”是什么意思?(说。) “此”是什么意思?(这,这里指杨梅。)“应声”是什么意思?(马上回答。)“未闻”是什么意思?(没听说过。) “夫子”是什么意思?(旧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3)句子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4)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你能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音吗?(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板书:杨梅 杨家果)
(6)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你能说说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吗?【出示课件】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板书:孔雀——孔家禽)
(7)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朗读,读好人物对话。
4.指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板块三、互相交流,体会巧妙
1.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足以见得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2.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
【出示课件】
(1)孔雀是君家禽。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2)夫子:表现了杨氏子有礼貌。
4.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
6.教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板书:甚聪惠)
板块四、熟读成诵
1.独立朗读,熟读成诵。
2.小组同学互相检查,相互评议。
3.小组推荐代表参与背诵比赛。
板块五、课堂总结
巧妙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交流、沟通,机智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通过今天的学习,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希望大家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把我们的生活装伴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甚聪惠
孔君平 杨梅 杨家果
杨氏子 孔雀 孔家禽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思想情感的激发。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的阅读帮助很大。
反思整个课堂,还有一些遗憾:
在教会学生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机智巧妙之后,学生从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分别是:“为设果” “果有杨梅” “夫子”。此时我没有加以拓展,设计让学生改改草坪的提示语,体现语言的艺术的环节,这样的话题离学生生活很近,孩子会充满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要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基本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看插图、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2 《手指》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4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共2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不错!我们今天便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又是如何认为的吧。
环节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己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读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出“搔”“庸”“憎”3个难写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
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环节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既然这些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浏览课文,重点阅读描写五根手指特点的相关段落,想想作者各写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优点
缺点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环节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起团结,你们能想到哪些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提问: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环节二、检查上节课自学情况,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上节课表格的理解。
2.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例如,学习描写大拇指的第2自然段,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
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使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读书、进门时的大拇指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表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4.读第1、6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就是力量。)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其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的优裕环境中,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突出了无名指和小指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环节三、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根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3.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环节四、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不同 性格各异
团结一致 握成强有力的拳
(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思想情感的激发。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的阅读帮助很大。
23*《童年的发现》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胚、祸、患”等9个生字。
2.通过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3.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童年的“发明与发现”。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重点)
2.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童年的“发明与发现”。(难点)
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回忆童年的发现吧!(板书: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环节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得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环节三、理解发现。
1.大家读完课文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课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指名说。
课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请大家把这两句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环节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课件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短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师: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
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
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
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
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
师:大家真会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家的合作探究进行得非常棒!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根据板书回答: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5.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2.课后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见会飞 请教原因 痴迷研究 发现原理
敢于提问 不断探究 大胆想象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一文,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才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口头讲笑话的能力,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
2.培养学生大胆表现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幽默感。
3.能从别人的笑话中感受到快乐,懂得生活无处不精彩。
4.能用心倾听别人讲述,做一个好的听众,并能交流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说笑话的注意要点,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2.大胆发言,用多种形式说笑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说笑话的要点,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大胆发言,用多种形式说笑话。
三、教学策略
五年级的学生都要面子,越要面子越不喜欢发言,所以为了很好地完成本次口语交际,应该事先让学生搜集笑话,从中选择一两个最精彩的在家先讲给家人听,根据家长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再到教室里讲给大家听。让每个学生都有备而来,就能做到胸有成竹。
1.教学时,应当把握学段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2.从倾听、表达、应对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综合性训练。
3.应当关注学生口语交际综合素养的培养,使他们乐于与人交往,注重语言美,自觉抵制不文明现象,循序渐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笑话激趣,引出课题
1.教师绘声绘色地讲一个笑话,引出课题。
2.你看,一则小笑话,不仅能把我们逗笑,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多好啊。今天,我们也来讲讲笑话,一起分享笑话带给我们的乐趣。(齐读课题)
板块二、弄清要求,了解特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了解笑话的特点:
(1)内容上幽默有趣。
(2)情节比较简单,形式短小精悍。
(3)语言浅显易懂。
3.说笑话时注意要点:
(1)要熟记笑话的内容。
(2)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情、语气和动作。
(3)克服口头禅、重复等不良的口语习惯,讲笑话的时候要沉住气,不要笑场。
(4)语言生动,声音洪亮,神态、表情丰富自然,如果能加上一些手势动作效果会更好。
板块三、小组互动,交流笑话
1.小组内相互讲一讲自己准备的笑话。
2.小组评议
(1)谁讲的笑话最好笑,讲得最好。
(2)谁是最佳听众。
3.小组推选代表讲笑话,推出小组的最佳听众。
板块四、全班交流,评选推荐
1.各组代表上台讲笑话。
2.教师引导评价。
(1)大家评议,说说谁讲得好,好在哪里;也可以建议他怎么样讲可以更好;也可以对别人讲的笑话提出质疑。
(2)集体评议,推选今天的“小笑星”和“最佳听众”。
3.在音乐声中为“小笑星”和“最佳听众”颁奖。
板块五、课堂总结
你们看,生活中笑话的作用可真大,它不仅能愉悦我们的心情,还能让我们转怒为喜,也能让我们体会到带给别人快乐时,我们自己也能感受到快乐。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搜集一些笑话,讲给父母听,讲给身边的人听,继续传递这份快乐。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幽默健康 声音洪亮
短小精悍 表达清楚
浅显易懂 表情丰富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是有准备的,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熟悉、了解和积累一些笑话,从而产生兴趣。整个活动是讲述、倾听、交流、评价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创设了一种交流互动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同学们参与度很高。但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学生在讲笑话时别人没笑自己却笑成一团,导致听的同学干着急,场面有点乱,要注意引导。
《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漫画的启示》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作文训练中的想象作文。在这次习作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说话和作文的思路:可以是从一件小事中得到启示,也可以从一句名言警句中得到启示,还可以从一幅漫画说起、写起。意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并能自觉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之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二、教学目标
①读懂漫画,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交流,交流漫画中所得的启示,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训练。
②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生针对漫画多交流、多讨论、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挖掘孩子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形成文字。
③学会读生活之书,能自觉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之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结合画面展开联想,既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又写明从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难点:针对学生有口说不出的特点,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将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恰当地用到实际中去。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情导入,了解漫画。
1.出示几幅漫画,让学生用心欣赏,并找出漫画与普通画之间的异同。
2.教师总结漫画特点:漫画指的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所以欣赏漫画时,我们不能光用眼看,而要用心看,努力思考漫画的深意。
3.试着让学生理解前面几幅漫画中的一幅,体会漫画的欣赏方法。
4.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徜徉在生活这本大书中,捡拾了许多生活给予的馈赠。漫画,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馈赠。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华君武的漫画《假文盲》,看看
它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板书课题)
环节二、指导观察,欣赏漫画。
1.观察漫西,理解画面。
出示漫画:这是漫画家华君武的一幅漫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画家都画了些什么。
强调观察时关注细节。
指名汇报观察所得。(老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
2.展开联想,拓展画面。
同学们能透过画面想象画外画家没画出来的内容吗?出示图画指导:这可能是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画上有哪些人?周围还会有哪些景物?面对母子,那几个男性角色是什么态度?
这位母亲又是什么表情?她会说些什么?
小结:看图就要这样,仔细观察画面后,要展开联想透过画面看到画外的东西。
学生采用刚才的方法欣赏漫画,让漫画也变得有血有肉起来。想好后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联系生活,升华画面。看图,读“假文盲”这个题目。
读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你自身有过类似的现象吗?“假文盲”们为什
么这么冷漠?他们为什么要站在母子上车处?你觉得这幅漫画是在讽刺什么现象?(提示:
这群“假文盲”缺的不是文化,而是公德心。)
总结:文盲固然可怕,但“假文盲”更加可怕,因为他们是“真自私”!社会上某些人缺的
不是文化,而是公德心!这就是画家给我们的警示,也是我们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
引导回忆分析的方法。
(用同样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本中选入的另一幅漫画。)
环节三、明确要求,撰写漫画作文。
1.明确要求。
(1)默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并用铅笔勾画出重点。
(2)归纳要求明确习作内容分哪几方面。
①可以写漫画带来的启示。
②可以根据画意编故事。
(3)指导两个方面的写作侧重点请学生选择要写的内容。
2.指导学生依据不同的内容选择用第几人称的叙述方法,指导命题。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漫画,当堂习作,教师随机个别辅导。
环节四、修改习作,眷写习作。
1.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找出习作的亮点发现不足。
2.同桌交换阅读习作,互相评改。
3.指名在全班交流习作,师生-一起评议、修改。
4.再次默读自己的习作,进-一步修改, 然后眷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习作:漫画的启示
仔细观察
展开联想
联系生活
编故事一记叙文
谈感受—议论文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学生是学习主体,课上我尽量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少,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同时由于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没把握好时间,就是课堂调控不够好。
单元概要分析
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
1.本组教材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三篇课文有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有著名作家丰子恺的《手指》;还有俄国儿童文学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1)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书,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安排了“我们都来讲笑话”为主题的内容。“习作”安排了“漫画的启示”为主题内容。“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以及“日积月累”等栏目,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问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积累语言。
(2)指导学生把握漫画的特点,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去想去说,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展写作的内容;巧妙点拨学生进行布局谋篇,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二步: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1.杨氏之子
1.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3.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指导朗读,停顿恰当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
联系插图,理解内容
感受巧妙,受到启发
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22. 手指
1.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及不同特点,了解描写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23.童年的发现
1.了解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1
收集故事,激发兴趣
阅读课文,了解发现
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感情朗读,感受人物
理解语言,感受风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1.培养讲笑话的能力,避免不良口语习惯,丰富生活情趣。
2.培养大胆表现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幽默感。
3.能从笑话中感受到快乐,懂得生活无处不精彩。
4.用心倾听别人讲述,做好的听众,并能交流评价。
1
自主选择
放手交流
培养信心
提高能力
习作:漫画的启示
1.了解漫画,把握特点。
2.明确作文要求,激发写作兴趣,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
3.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表达真情实感,巧妙布局谋篇。
4.联系生活实际有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5.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1
互相交流,打开思路
阅读范文,掌握写法
自评互评,学会修改
语文园地八
1. 引导学生继续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2.尝试感受选段中语言的风趣,并试着照样子写一写。
3.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尝试着欣赏书法。
4.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1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诣(yì) 弦(xián) 窈(yǎo) 窕(tiǎo) 秽(huì)
涕(tì) 轧(yà) 憎(zēng) 胚(pēi) 祸(huò)
患(huàn) 赋(fù) 痴(chī) 伊(yī) 窘(jiǒng)
(2)难写的字
“梁”:右上角不要写成“刃”,漏掉最后一点。
“纽”:右部是“丑”,中间横画不要出头。
“貌”:右上角是“白”,不要多写一横。
“仓”:下部是“”,上部“人”要覆盖住下部。
“享”:下部是“子”,不要写成“了”。
(3)多音字
为wèi(因为)wéi(成为) 薄bó(薄弱)báo (薄饼)bò(薄荷)
屏pínɡ(屏障)bǐnɡ(屏住) 禁jīn(不禁)jìn(禁止)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梁国 家禽 拇指 搔痒 秽物 螺丝 纽扣
渺小 享乐 附庸 爱憎 相貌 鼻涕 轧伤
左膀右臂 养尊处优 情不自禁 随心所欲
绞尽脑汁 不怀好意
(2)近义词
消受~享受 扶衬~帮扶 姿态~姿势
机敏~机灵 堂皇~气派 渺小~微小
差异~差别 构造~结构 规律~规则
祸患~灾难 惩罚~惩治 迷恋~痴迷
澄澈~清澈 轻盈~轻巧 天赋~天分
淘气~顽皮 羞愧~惭愧 驱逐~驱赶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3)反义词
感谢➝埋怨 团结➝分裂 薄弱➝雄厚
渺小➝伟大 机敏➝迟钝 养尊处优➝含辛茹苦
直直落落➝弯弯曲曲 惩罚➝奖赏 澄澈➝浑浊
轻盈➝笨重 进化➝退化 简单➝复杂
安慰➝打击 随心所欲➝谨小慎微
一本正经➝嬉皮笑脸
(4)词语归类
①量词
十根手指 两个关节 一个拳头
一段时间一个月 一条理由
②修饰词
不同的姿态 强硬的曲线 优美的花瓣
讨巧的事 青青的草地 澄澈的湖面
奇妙的问题 安静得出奇 涨得通红
气得脸色苍白
③动词
拉胡琴 翻书页 揿电铃 推动笔杆 打电话
扳机枪 打算盘 拧螺丝 解纽扣 研脂粉
蘸药末 戴戒指 掏掏耳朵 抹抹鼻涕
招来祸患 笑塌房顶
④特殊词语
AABB式词语:直直落落 清清楚楚
类似的词语:是是非非 匀匀实实 平平整整
明明白白 坦坦荡荡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左膀右臂
类似的词语:左邻右舍 南征北战 东奔西走
天翻地覆 上行下效
含有数字的成语:一本正经
类似的词语:三心二意 五湖四海 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 一心一意
二、佳句积累
1.排比句
(1)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2)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写出了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3)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写出了“我”飞翔的地点有很多,体现了“我”丰富的想象力。
2.比喻句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形象地写出了中指的优越地位,点明了他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原因。
3.反问句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兰花是优美的,所以无名指和小指也是优美的,也点出了两者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作用。
4.哲理句
(1)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主旨句。以手指的全体来比喻人的全体,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
(2)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一方面写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实际情况,如哥白尼、布鲁诺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另一方面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不足为奇了。
考试点睛:赏析句子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2)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3)句子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考试热点
1.《杨氏之子》常以按要求填空和课文赏析的形式出现。
2.《手指》常以幽默语句赏析以及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常考的段落是第2~5自然段。
3.习作考查的是漫画的启示,重点考查观察漫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需要重点掌握其写法。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丰子恺《白鹅》
推荐理由: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对白鹅进行了具体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傲气十足、性格鲜明的白鹅。透过作者的描述,我们感受到白鹅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更是作者的朋友。整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爱,对生命美好的感悟。
阅读方法: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语言读来妙趣横生,适合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建议和爸爸妈妈一块儿来读一读,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