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1 观潮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 观潮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达标检测,预习导学,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观潮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3.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学习重难点】1.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2.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学习过程】一、预习1.初读课文,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 ) 艨( ) 艟( ) shū( )尔 一( )善泅( )倍穹( ) 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 jiù( )赁 ( )看幕 如lǚ( )平地 鲸波万rèn( )2.再读课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 (2)倏尔黄烟四起。 倏尔: (3)人物略不相睹。 略: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 (5)珠翠罗绮溢目。 溢: (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 (7)方其远处海门。 方: (8)如履平地。 履: (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为: 逝: (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 (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溯迎: 出没: (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江干: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海涌银为郭古义: 今义: (2)吞天沃日古义: 今义: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古义: 今义: 标枪:古义: 今义: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1)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海涌银为郭(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以:以此夸能(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3)仅:仅如银线(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4)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势:势极雄豪(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6)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腾身百变( ) 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二、合作探究1.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 2.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达标检测】1.按原文填空。(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2.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3.说说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预习导学】1.略2.(1)用水淋洗(2)突然(3)微,一点(4)高(5)满(6)农历十六(7)当……时(8)踩 (9)被; 去,往(10)刺着文采 (11)逆流迎着潮水; 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12)江岸3.(1)外城; 姓 (2)用水淋洗; 肥沃 (3)A名词,马; 动词,骑马 B举枪;一种体育器材4.(1)被; 当作,作为 算是(2)凭借; 而,连词(3)几乎,将近; 仅仅(4)景象; 看(5)气势; 阵势(6)本领; 能够(7)腾起; 翻腾5.(1)被动句,其中“为……所”表被动(2)判断句,“也”表判断(3)省略句,此句承上省略主语“潮”,译时补上(4)倒装句,“万仞鲸波”是定语后置【合作探究】百度—视频—2014钱塘江大潮直播(1.新蓝网:2013钱塘江大潮袭来众人狂奔现场 场面壮观刺激;2.爆米花网:钱塘江大潮撞击美女坝,金属板瞬间冲倒;6.东方新闻网:钱塘江大潮“美女二回头” )1.作者是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这四个方面来写的。(以下教师讲解:作者先由远及近写潮来之状,运用比喻,写出潮水涌动的雄伟壮阔,然后写演兵之威,这是文章最精彩之笔。作者生动的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上,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南宋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作者又写弄潮儿高超的弄潮之技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勇猛;“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间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2.(教师讲解:作者在描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后,又写了“校阅水军”和“健儿弄潮”的精湛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亲临现场,使中心更加突出。【达标检测】1.(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2.C3.“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首句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观潮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