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一中高二5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一中高二5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一中高二5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一中高二5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一中高二5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一中高二5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一中高二5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然山水人格化的观念,在《论语》当中表述的很明确。“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当其弟子问其缘故时,孔子作了解释:高山,草木生长,鸟兽繁殖,无私地供给四方以用。正因为高山具有与仁者无私的品德相媲美的特征,所以它也是美的。而大水具有“智者”的德、仁、义、智、勇、善、正、志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也是美的。在这里,自然的山与水,无疑成了人格的象征。孔子这种把自然山水人格化的思想,构成了自然山水审美的一种传统观点,从而影响了后来的山水审美精神倾向。
    人格朝向物的转化,依据自然山水的特性来比托人格。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为松柏具有这种物象特征。不论是人格向物的转化,还是人情以物为显现,这是人与自然在山水审美过程中的双向流通,它形成了我们自然山水审美的特殊的审美定式。看松柏,总感到它们是一种崇高伟岸人格的化身,因为它们与英雄所具有的不避艰险、坚定不移的品格有相似之处,因此习惯性地常比托为类似英雄式的气概和品行;观梅竹,总是联想到一种傲然清高的人品象征;临江涛,总是感到一种豪情壮志的奔涌。这种联想,总是按照已经沉积了多少代的思维模式而下意识地伸展。
    以自然山水象征人格品位,把自然山水作为人的道德精神比拟的象征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正是以一种道德眼光去寻求人与自然内在精神契合。在儒家看来,山可以使草木生长,鸟兽繁衍,给人们带来利益而自己无所求,水滋润万物,所到之处给大地以生机,水有深浅,浅可流行,深不可测,蕴涵着智慧。人们之所以喜欢观山、赏水,就是因为山与水体现着仁者、智者的美好品德。山峦巍然不动的静态与仁者坚定稳重守一的情操,流水流淌不息的动态与智者绵延不断的思绪,都有着对应相称的关系。
    儒家的自然山水人格化,究其根源,是用伦理眼光看待一切的必然结果。在儒家看来,最高的美就是理想的人格,最高的美感,就是对理想人格的体验,所以面对自然山水,他们的审美重心往往是放在自我人格的欣赏上,他们欣赏自然山水,往往结合着社会生活联想,自然山水的特点往往被看作是人的精神形态,在赞美山的雄伟、海的壮阔、松的挺拔的同时,也是在赞美人,赞美人的与自然山水特点相似的精神。
    (摘编自张文彦《先秦儒家与道家自然观之比较》)
    材料二:
    儒家自然观偏重于把人的伦理情感投射到自然物上去,并因此形成了颇有特色的“比德”传统。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比德的确是一种直接的比附,亦即根据自然对象与人的德行在某些方面相似而强调两者间的类比,乃至把外在的事物视为道德的象征。但与此同时,由于儒家本身就是一种强调孝悌仁爱等情感规范的道德观念,这种类比往往又被注入了感性情意的内涵,从而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为两者的互动亲和增添了丰富意趣。孔子赞美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明显是以松柏四季常青的自然属性比附人们不畏艰难的道德品格,但其中也因此渗透着由这类道德品格所引发、再被投射到松柏形象之上的景仰崇尚之情。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这种比德则是基于人与自然之间更深邃、更富于哲理性的相通互融,浸润着更普泛、更具有体验性的情感意绪。“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名言,尽管也可以像后儒那样在单纯的比附中解释成“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但更有理由看成是在哲理层面上对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高度肯定;其中蕴含的深刻隽永的亲和情意(所谓的“乐”),很难简单地还原为直接的类比关联。
    这样一来,在儒家框架内实现的自然的道德化,也就具有了无可否认的审美意蕴。首先,作为“比”之内容的“德”,总是一些符合儒家标准、受到积极肯定的“君子”品格,因而也总是能够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强烈愉悦。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便特别强调了道德践履应该与“乐在其中”的感性愉悦融为一体,而不能停留在单纯认知或是意志规范的层面之上。其次,正如孔子有关松柏的论述所表明的,所“比”之“德”又总是不露痕迹地“化”入到自然事物的感性形象之中,甚至与这些自然形象保持着高度同构的关系。荀子在论证“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时提到“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也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当松柏或玉的形象以这种方式与君子的道德品格融为一体时,它们自然也就会对人们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内涵。事实上,松梅竹菊这些在西方或其他文化传统中并不具有特殊审美意义的自然形象,主要就是通过儒家把自然道德化的“比德”机制,才会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今天成为众多文人墨客争相讴歌的美的典范。
    儒家的德化自然观与艺术创作中的诗歌意境一直存在着交织互动的密切关联。其实,儒家比德说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正是以“比”“兴”见长的《诗经》;荀子在以玉比德后特地引用“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诗文,便是有力的证据。本来,“兴”的“感发志意”功能,已经使《诗经》涌现出一批超出单纯“意象”层面、颇有深长“意境”之韵的作品。而在从《诗经》那里汲取营养孕育成形后,儒家的自然观又从“德化”的独特角度,对于古典诗歌的意境生成发挥着或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离骚》中有关善鸟香草、灵修美人的“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显然就与屈原在“重仁袭义”中对儒家比德观的直接承扬密不可分。此后的历代诗人(不仅包括那些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诗人,而且也包括那些以道玄禅思想为主导的诗人),同样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创作出一些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意境佳作。这些作品浸润着高人节操、志士豪气、进取精神、忧患意识的儒家情趣,构成了中国古典意境诗歌中的靓丽要素和耀眼明珠。
    (摘编自刘清平《自然之道与文学之道——儒家德化自然观与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的自然山水人格化思想成为了自然山水审美的一种传统观点,对后来的山水审美精神倾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B.“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体现的是以一种道德眼光去寻求人与自然内在精神契合,是人与自然之间深遂而富于哲理性的相通互融。
    C.儒家的比德是一种直接的比附,因为儒家本身就是一种强调孝梯仁爱等情感规范的道德观念,所以儒家的比德又都被注入了感性情意的内涵。
    D.以“比”“兴”见长的《诗经》是儒家比德说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荀子在以玉比德后引用“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诗文,便是有力的证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儒家角度来看,人们喜欢观山、赏水,是因为山与水体现着仁者、智者的美好品德。山峦、流水的特征分别与仁者、智者的人格品味、道德精神有着对应相称的关系。
    B.孔子关于松柏的论说体现的是儒家自然观中人格朝向物的转化,依据自然山水的特性来比托人格的内涵,证明了人与自然在山水审美过程中的单向流通的高度同构关系。
    C.松梅竹菊在西方或其他文化传统中并不具有审美意义,因儒家的“比德”机制,才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今天成为众多文人墨客争相讴歌的美的典范。
    D.《离骚》中的善鸟香草、灵修美人是儒家的自然观从“德化”的独特角度,对于古典诗歌的意境生成发挥着间接的重要影响的范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创作出一些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意境佳作”的一项是(       )
    A.日月之行,若在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5.假如你是儒家自然观研究课题组的一名成员,请你结合材料为课题“儒家自然观的‘比德”传统之我观”写一份报告提纲。
    【答案】1.C
    2.A
    3.D
    4.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②语言表述严谨。如“在许多情况下”“尽管也可以”“在儒家框架内”“发挥着或直接或间接的”等语句的使用。
    5.①从内涵看,儒家自然观的“比德”传统以自然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比托人格,道德品质,比托中物与人都有着对应相称的关系。②从根源看,儒家自然观的“比德”传统是儒家用伦理眼光看待一切的外现(或伦理情感投射到自然物的显现,或孝悌仁爱等情感规范的道德观念投射到自然物的显现)。③从审美看,在儒家框架内实现的自然的道德化,具有无可否认的审美意蕴,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内涵,总能够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强烈愉悦。④从影响看,构成了自然山水审美的一种传统观点,从而影响了后来的山水审美精神倾向。对于古典诗歌的意境生成发挥着或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 “儒家的比德是一种直接的比附”“儒家的比德又都被注入了感性情意的内涵”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一段原文是“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比德的确是一种直接的比附,……但与此同时,由于儒家本身就是一种强调孝悌仁爱等情感规范的道德观念,这种类比往往又被注入了感性情意的内涵”。选项中“儒家的比德是一种直接的比附”缺少“在许多情况下”这一限定条件,而“儒家的比德又都被注入了感性情意的内涵”则是缺少“往往”这一限定词。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证明了人与自然在山水审美过程中的单向流通的高度同构关系”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二段“不论是人格向物的转化,还是人情以物为显现,这是人与自然在山水审美过程中的双向流通,它形成了我们自然山水审美的特殊的审美定式”可知,人与自然在山水审美过程中应为“双向流通”。
    C.“松梅竹菊在西方或其他文化传统中并不具有审美意义”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二段“事实上,松梅竹菊这些在西方或其他文化传统中并不具有特殊审美意义的自然形象”可知,应为“不具有特殊审美意义”。
    D.“对于古典诗歌的意境生成发挥着间接的重要影响的范例”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三段原文为“《离骚》中有关善鸟香草、灵修美人的‘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显然就与屈原在‘重仁袭义’中对儒家比德观的直接承扬密不可分”,可知应是“发挥着直接的重要影响”。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此后的历代诗人……同样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创作出一些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意境佳作。这些作品浸润着高人节操、志士豪气、进取精神、忧患意识的儒家情趣”,所以“意境佳作”应具有“浸润着高人节操、志士豪气、进取精神、忧患意识的儒家情趣”的特点。
    A.诗句表现了诗人胸怀的广大,符合“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创作出一些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意境佳作”的要求。
    B.诗句表明了诗人的进取精神,符合“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创作出一些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意境佳作”的要求。
    C.诗句表明了诗人的节操,符合“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创作出一些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意境佳作”的要求。
    D.诗句描写的是一幅静谧的画面,没有表现出作者的“高人节操、志士豪气、进取精神、忧患意识”等,所以不符合“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创作出一些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意境佳作”的要求。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特点的分析能力。
    对于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问题可从论证方法和语言表述的特点的角度来分析。
    首先,材料二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如在说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其中的比附关系时,引用了后儒的解释:“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在论证事物与君子的“比德”关系时,举出了“玉”“梅兰竹菊”等作为例证,论证了“通过儒家把自然道德化的‘比德’机制,才会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今天成为众多文人墨客争相讴歌的美的典范”这一观点。
    其次,材料二的语言表述严谨,在论述相关情况时,作者加上了很多限定词,以让作者的论述更加准确。如“由于儒家本身就是一种强调孝悌仁爱等情感规范的道德观念,这种类比往往又被注入了感性情意的内涵”一句中,“往往”一词运用,就表明这只一种普遍情况,当并非绝对的。再如“儒家的自然观又从‘德化’的独特角度,对于古典诗歌的意境生成发挥着或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中“发挥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这就让论证语言准确严密,体现出议论文语言的精确性和严密性。
    5.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为课题“儒家自然观的‘比德”传统之我观”写一份报告提纲。从报告的题目可知,主要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即表达对“儒家自然观的‘比德”传统”的看法。提纲其实就内容的要点,这就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找准评论的角度。根据材料可从内涵、根源、审美、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概括。
    从材料一“以自然山水象征人格品位,把自然山水作为人的道德精神比拟的象征物”“山峦巍然不动的静态与仁者坚定稳重守一的情操,流水流淌不息的动态与智者绵延不断的思绪,都有着对应相称的关系”等内容可以总结出:从内涵看,儒家自然观的“比德”传统以自然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比托人格,道德品质,比托中物与人都有着对应相称的关系。
    从材料一最后一段“儒家的自然山水人格化,究其根源,是用伦理眼光看待一切的必然结果。在儒家看来,最高的美就是理想的人格,最高的美感,就是对理想人格的体验”可以总结出:从根源看,儒家自然观的“比德”传统是儒家用伦理眼光看待一切的外现。
    从材料二“由于儒家本身就是一种强调孝悌仁爱等情感规范的道德观念,这种类比往往又被注入了感性情意的内涵,从而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为两者的互动亲和增添了丰富意趣”“这样一来,在儒家框架内实现的自然的道德化,也就具有了无可否认的审美意蕴”“首先,作为‘比’之内容的‘德’,总是一些符合儒家标准、受到积极肯定的‘君子’品格,因而也总是能够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强烈愉悦”等内容可以总结出:从审美看,在儒家框架内实现的自然的道德化,具有无可否认的审美意蕴,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内涵,总能够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强烈愉悦。
    从材料二“在从《诗经》那里汲取营养孕育成形后,儒家的自然观又从‘德化’的独特角度,对于古典诗歌的意境生成发挥着或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同样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创作出一些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意境佳作。这些作品浸润着高人节操、志士豪气、进取精神、忧患意识的儒家情趣,构成了中国古典意境诗歌中的靓丽要素和耀眼明珠”可以总结出:从影响看,构成了自然山水审美的一种传统观点,从而影响了后来的山水审美精神倾向。对于古典诗歌的意境生成发挥着或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八粥
    袭山山
    赵清雅走进营业厅,取了一个号,就坐到大厅的长椅上等候。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眼睛实在是太涩了,涩得想流泪。她知道这是连续三天失眠的后果,她还知道此时若有面镜子的话,一定能映出一张菜黄憔悴的脸。年过四十后,她本就没有好脸色了,长期失眠,还连续遭遇打击:母亲去世,狗狗鲁可失踪。可是她已经哭不出来了。
    忽然有人轻轻拍她,她睁开眼,是一张凑得很近的年迈老婆婆的脸。那张脸与她只有几公分的距离。老婆婆轻声说,小妹儿,麻烦你帮我个忙嘛。赵清雅愣在那里,半天没应出话来。老婆婆费力地解开自己上衣的第二颗扣子,指着怀里说,你帮我把里面口袋里的存折拿出来好嘛。老婆婆做这些时,赵清雅再次惊住,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几根指头都变了形,弯曲着,干裂粗糙,用个不好听的词形容,如鸡爪一般。老婆婆看出她的吃惊,笑眯眯地说,我有痛风,老毛病了。老婆婆穿着件紫红色的防寒服,是早些年的样式,领子油乎乎的,显然从穿上就没洗过。防寒服里面是一件更旧更脏的夹袄。赵清雅略微有些犹豫,倒不是嫌她脏,而是她已经很久没和人这么近距离接触了。但她无法拒绝帮她这个忙。赵清雅伸手进去,在别针别住的那个口袋里,掏出了一个老旧的存折。老婆婆宝贝似的接过来,颤巍巍地朝柜台走去。
    老婆婆冲她一笑,熟人似的。小妹儿,她还是这么叫她,你再帮我个忙嘛,帮我把这个放回去嘛。老婆婆从手套里取出手,手上捏着存折和钱。赵清雅点点头,接过来存折和钱,钱不会超过500,帮她塞进怀里的口袋里,再用别针别上。做好后赵清雅说,你回去拿不出来怎么办?说这句话时赵清雅忽然意识到,这是她许多天来第一次开口说话,声音有些粘住了。老婆婆说,不会的,回去了我就把衣服脱下来慢慢取。她很贴心地跟赵清雅说,这是我的生活费,我每个月都可以取那么多呢,用不完呢。赵清雅笑笑,没有说话。
    老婆婆说,你不要看我这个样子,其实生活上我从来不心焦,踏实得很。
    赵清雅取完钱,起身回头,发现刚才那个老婆婆竟然还没走,赵清雅下了两级台阶,回头看她还站着,就说,婆婆,要不我送你回去吧,我有车。老婆婆喜出望外,哦哟,我今天运气好好哦,简直有菩萨保佑哦。
    一路上老婆婆自说自笑,赵清雅只是嗯嗯地应着,任老婆婆的絮叨在车里盘旋。赵清雅早已与谈笑风生绝缘了,这十几年来,她的日子一直是黯淡的。父母在她1岁时离婚了,她没有兄弟姐妹。33岁时,准备结婚了,手续都办好了,请柬都发了,丈夫却在婚礼前猝死。
    赵清雅的车子绕过几座很摩登的高楼,拐进了一个狭小的巷子。老婆婆忽然说,到了,就是巷子最里头杂货铺旁边的那个院子。她开车进去,这是一个极狭窄的院子。停车开门,扶老婆婆下车,赵清雅需要侧着身子走。这样的场景立即引来一些人的目光。有人说,耶,周婆婆,你今天耍洋盘了嗖?老婆婆笑眯眯地说,就是,人家小妹儿送我回来的,人家小妹儿多好!老婆婆回身拉住她说,到我屋里坐一哈儿嘛。赵清雅不想去,正迟疑着,忽见一只脏乎乎的小狗奔跑而来,冲到老婆婆跟前兴奋地扑腾,跟鲁可真像啊。赵清雅伸手去摸它的头,它却一下子闪开了。
    赵清雅进了屋子,有些发傻,她从来不知道城市里还有这样的住房。整个屋子只有她家厨房那么大。靠门摆了一张床,床上挂着发黄的蚊帐,床对面是一张现在很少见到的木桌,桌子下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旧纸箱。赵清雅觉得这哪里像住人的地方啊,就是个破仓库嘛。
    赵清雅问,你一个人吗?老婆婆说,我和乖乖两个。赵清雅说,乖乖是哪个?老婆婆笑道,狗狗。哦,赵清雅回头看,狗狗正趴在门口看她。赵清雅顺势坐在床上,感觉屁股下面又凉又硬,用手一摸,床上就铺了一床跟纸板似的旧棉被。赵清雅有些心惊:婆婆,你垫这么少,晚上不冷吗?老婆婆说,不冷不冷,我在上面搭了棉衣的。赵清雅顿时有些辛酸,说,婆婆你床上太单薄了,我去给你买一床铺盖吧。老婆婆说,不消不消,那蚊帐顶板里面全是我的新被子,有街道上送的,还有老头子原来的单位上送的。赵清雅说,那你为什么不拿来用?老婆婆笑眯眯地说,你说得也对哈,那就用嘛。你帮我拿一下嘛。
    赵清雅踩到长凳上,连拉带拽,弄下两个编织袋来。打开一看,可不是,一床棉花被,一床太空棉被,还有被套枕套,都簇新簇新的。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床上那些烂棉絮、脏被子卷起来,扔到外面。
    一切忙完了,赵清雅觉得很累,就一屁股坐在了床上,一眼看见乖乖趴在她扔出去的旧棉絮上,愣愣地看着她。她拍拍床,示意它过来。它没动。她忽然起了个念头,自己可以再养一只狗狗的。一个哈欠不期而至,赵清雅一歪身子靠到被子上。新被子的味道进入她的鼻孔,她又连连打了几个哈欠,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
    她睡啊睡啊,好像睡了一辈子那么长,起初她还隐约听见有人在聊天,有人在说笑,鸟儿叽喳,溪水流过,后来她听见有人在唱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些都是母亲爱唱的歌。她终于在歌声里放松下来,渐渐沉入海底,变成了一粒细沙……
    醒来时,赵清雅不知身在何处。睁开眼,老婆婆正凑得很近很近,笑眯眯地看她:你醒了哇小妹儿?你睡了好久哦。赵清雅已经太久没有这样睡过觉了。她坐起来,发现门缝里有阳光泻入,自己身上盖着新被子,鞋也脱了,接着,她看到了乖乖,趴在她的脚跟旁边,比她睡得还香。而老婆婆却如昨天一样穿着那件紫色的防寒服,手里端了碗热腾腾的稀饭,递到赵清雅的手上:你晓得不,今天是腊八,我早上起来就熬了腊八粥,香得很,你赶快吃一碗。赵清雅端着热腾腾的腊八粥,任热气一阵阵飘拂在脸上,半天也没动口。她忽然放下碗,一把抱住了老婆婆。她流泪了。她把她的眼泪,蹭在老婆婆那件油乎乎的防寒服上,眼泪越蹭越多,让她抬不起头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狗“鲁可”的失踪让赵清雅变得消沉、麻木;而小狗“乖乖”对陌生的赵清雅,从警惕疏远到温顺陪伴,治愈了赵清雅内心的失落和伤痛。
    B.老婆婆笑眯眯的神情以及“小妹儿”的称呼体现了她的亲切热情,她爽快地接受了赵清雅送她回家的邀请,心中充满感激。
    C.赵清雅遭遇连续的打击,但并没有变得冷漠,而是一直主动帮助老婆婆,老婆婆也以温柔和善意回赠她。
    D.小说描写了赵清雅睡着后的梦境,以及她最后在母亲唱起的歌声中流下泪来,说明是温柔的母爱抚慰了她内心的伤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行文中插入赵清雅的人生经历,丰富了文章内容,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刻画人物。
    B.“乖乖”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迟疑不决的赵清雅走进了老婆婆的屋子,才有了后面她给老婆婆换铺盖、睡觉、喝腊八粥的情节。
    C.腊八粥这一物象使读者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升华了小说主旨,也使小说在风格上具有传统民俗的味道,充满烟火气息。
    D.小说中摩登的高楼和老婆婆狭窄的小院形成鲜明对比,繁华与贫困的对撞表现了社会发展中小人物生存艰难的主题。
    8.文中的老婆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9.有人评价裘山山的写作是“纯棉式写作”,即“温和的、棉布质地的、与皮肤紧紧相贴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认识。
    【答案】6.B
    7.D
    8.老婆婆是一个生活孤单、物质贫乏且疾病缠身,但豁达宽厚、乐观善良、拥有一个丰富而强大的心灵世界的小人物。
    9.①从故事情节看,温和而贴近生活。作者用温和舒缓的笔调讲述主人公和老婆婆之间的故事,没有强烈的情节冲突,只有符合生活常态的细节描写。
    ②从主题看,表现的主题温暖感人。主人公赵清雅在生活和精神双重寂寞、消沉和麻木时,遇到了一位生活在底层、贫困的老婆婆,在与老婆婆相处的过程中,赵清雅感受到了小人物的坚强、乐观与温情,从而得到了心灵的抚慰,治愈了她内心的失落和伤痛。说明心灵的抚慰是相互的,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③从人物塑造看,主人公赵清雅是一个连续遭遇打击的普通人,她有着内心的失落和伤痛,但并没有失去人之善良。而老婆婆生活贫困,但她豁达乐观,热情待人,宽厚而善良,并没有因此感到孤独辛苦。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A.“小狗鲁可的失踪让赵清雅变得消沉、麻木”错,结合“还连续遭遇打击:母亲去世,狗狗鲁可失踪”分析,这只是原因之一。
    C.“ 一直主动帮助老婆婆”错,结合“小妹儿,麻烦你帮我个忙嘛”“你再帮我个忙嘛,帮我把这个放回去嘛”等分析,帮老婆婆拿放存折是老婆婆主动的请求。
    D.“在母亲唱起的歌声中流下泪来”错,母亲已经去世,无法在她耳旁唱歌。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表现了社会发展中小人物生存艰难的主题”错误,文章主题是表现小人物的坚强、乐观与温情。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老婆婆费力地解开自己上衣的第二颗扣子”“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几根指头都变了形,弯曲着,干裂粗糙,用个不好听的词形容,如鸡爪一般。老婆婆看出她的吃惊,笑眯眯地说,我有痛风,老毛病了”分析,老婆婆疾病缠身,自己解扣子都费劲。
    结合“老婆婆说,我和乖乖两个。赵清雅说,乖乖是哪个?老婆婆笑道,狗狗”分析,老婆婆和狗一起生活,生活孤单。
    结合“整个屋子只有她家厨房那么大。靠门摆了一张床,床上挂着发黄的蚊帐,床对面是一张现在很少见到的木桌,桌子下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旧纸箱。赵清雅觉得这哪里像住人的地方啊,就是个破仓库嘛”“赵清雅有些心惊:婆婆,你垫这么少,晚上不冷吗?老婆婆说,不冷不冷,我在上面搭了棉衣的”等分析,老婆婆居住环境特别差,地方小,没有像样的家具,简直像一个破仓库,垫的也少,总之物质贫乏。
    结合“老婆婆冲她一笑,熟人似的”“她很贴心地跟赵清雅说,这是我的生活费,我每个月都可以取那么多呢,用不完呢”“老婆婆说,你不要看我这个样子,其实生活上我从来不心焦,踏实得很”“一路上老婆婆自说自笑,赵清雅只是嗯嗯地应着,任老婆婆的絮叨在车里盘旋”“老婆婆笑眯眯地说”等分析,这样的老婆婆喜欢笑,说话做事都笑眯眯的,说明她乐观,且告诉赵清雅“其实生活上我从来不心焦,踏实得很”,内心豁达。
    结合“睁开眼,老婆婆正凑得很近很近,笑眯眯地看她:你醒了哇小妹儿?你睡了好久哦”“手里端了碗热腾腾的稀饭,递到赵清雅的手上:你晓得不,今天是腊八,我早上起来就熬了腊八粥,香得很,你赶快吃一碗。赵清雅端着热腾腾的腊八粥,任热气一阵阵飘拂在脸上,半天也没动口”等分析,“我”在老婆婆那里睡着了,第二天老婆婆还给我熬了腊八粥,说明她善良。生活如此拮据的老婆婆还记得腊八节,煮了腊八粥,觉得自己生活踏实,这样的老婆婆拥有丰富而强大的心灵世界。
    9.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及写作特色的能力。
    “纯棉式写作”,即“温和的、棉布质地的、与皮肤紧紧相贴的”,就是以小人物为描写对象,用平视的视角关注和抒写他们的生活状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介入情感。
    从故事情节看,小说讲述主人公和老婆婆之间的故事,她们之间在营业厅相识、送老婆婆回家、进婆婆家换铺盖、睡觉、喝腊八粥的情节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情节,而且是寻常生活的场景,符合生活常态,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巨大的波澜起伏,只是一种平静的讲述,在平和的气氛里舒展情节,几乎没有戏剧冲突,笔调舒缓。
    从主题看,结合“年过四十后,她本就没有好脸色了,长期失眠,还连续遭遇打击:母亲去世,狗狗鲁可失踪。可是她已经哭不出来了”“一路上老婆婆自说自笑,赵清雅只是嗯嗯地应着,任老婆婆的絮叨在车里盘旋。赵清雅早已与谈笑风生绝缘了,这十几年来,她的日子一直是黯淡的。父母在她1岁时离婚了,她没有兄弟姐妹。33岁时,准备结婚了,手续都办好了,请柬都发了,丈夫却在婚礼前猝死”分析,主人公赵清雅生活和精神双重寂寞、消沉和麻木。
    结合“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几根指头都变了形,弯曲着,干裂粗糙,用个不好听的词形容,如鸡爪一般。老婆婆看出她的吃惊……防寒服里面是一件更旧更脏的夹袄”“老婆婆说,你不要看我这个样子,其实生活上我从来不心焦,踏实得很”“整个屋子只有她家厨房那么大……赵清雅觉得这哪里像住人的地方啊,就是个破仓库嘛”“赵清雅问,你一个人吗?老婆婆说……老婆婆笑道,狗狗”等分析,这是一位生活在底层、贫困的老婆婆。
    两人相遇了,在不断的相处中,主人公感受到老婆婆的坚强乐观。赵清雅“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醒来时,不知身在何处”“她忽然放下碗,一把抱住了老婆婆。她流泪了”,赵清雅的心灵得到了抚慰,内心受到了感化,内心的消沉、麻木得到了消融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从人物塑造看,主人公赵清雅是一个连续遭遇打击的普通人,母亲去世,丈夫过早离去,连自己的小狗鲁可也失踪了,她有着内心的失落和伤痛。但是她并不冷漠,文中说“倒不是嫌她脏,而是她已经很久没和人这么近距离接触了。但她无法拒绝帮她这个忙”,她没有失去人之善良。而老婆婆生活贫困,但她豁达乐观,热情待人,宽厚而善良,并没有因此感到孤独辛苦,且说“你不要看我这个样子,其实生活上我从来不心焦,踏实得很”,有一种浅显的满足。小说展现的是小人物的生活,更容易让读者融进作品,一同得到心灵的抚慰。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①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才,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②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注】①廪:赈济。②岂弟:同“恺梯”,和乐平易。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B.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C.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D.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熙宁,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右谏议大夫,宋置谏院,谏院下设鼓院,以左、右谏议大夫为之长;王安石变法之际,当时的右谏议大夫司马光写一封长信给王安石,抨击新政,也就是著名的《与王介甫书》。
    C.朔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是我国古代纪日法中的月相纪日法。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十五),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十六)。
    D.致仕指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整个救灾过程可以看出赵公是一位拥有杰出才能的古代官员:冷静细心、心怀百姓,勇于打破常规、承担责任,德才兼备、尽心竭力、公而忘私。
    B.本文有详有略的记叙,使行文简练,重点突出。详写了“救疫”的考虑和安排,略写了“救饥”。以史家笔法,井然有序地记述赵公救灾的全过程。
    C.作者巧用对比,“故事,……得粟四万八千余石”“法,……是岁尽五月而止”突出赵公突破旧法,尽心救灾的情况,表现赵公急百姓之急的高尚品格。
    D.作者详细记录赵公救灾的办法不仅是慰越人之思,也是希望日后地方官员再遇到灾害,能够效仿赵公的经验救助百姓。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2)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
    14.第二段用了大量的数据,有何作用?
    【答案】10.A
    11.C
    12.B
    13.(1) 赵公聚敛富户人家交纳及僧人道士和士人的多余的粮食,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来补助救济的费用。
    (2)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考虑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较大差距了。
    14.①准确有力地介绍了救灾措施;②充分地反映了赵公出色的救灾政绩;③歌颂了赵公的吏才与品德。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皇上望着东方忧愁劳神,州县推广布施皇帝的恩德,人人都尽自己的力量。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
    “民”为后面“饥馑疾疠”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BC。
    “州县”作为“推布上恩”的主语,不能断开,且“以为得其依归”的主语为“民”,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朔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错误,朔指农历每月第一天,最后一天叫晦。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详写了‘救疫’的考虑和安排,略写了‘救饥’”错误。应是详写了“救饥”的考虑和安排,略写了“救疫”。详写了“救饥”的考虑和安排,这样更能突出赵公忧民爱民的品德,更能突出赵公精细严谨的组织才能。略写了“救疫”,因为有医者司其职,非政治家所长,所以略写。有详有略的记叙,使行文简练,重点突出。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敛”,聚敛;“输”,交纳;“羡”,多余;“佐”,补助。
    (2)“病”,遭受灾难;“图”,考虑,谋划;“计”,考虑;“间”,差距。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等分析,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按照以往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收集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规定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搜集粮食赈灾,忧领粮秩序混乱,男女分开等。
    结合“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分析,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忧百姓流亡,广设救济点。
    结合“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分析,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又加倍给与他们粮食。虑能自食者,令富人开仓;虑需举债者,令富人放债。
    用了大量的数据,准确有力地介绍了救灾措施,发放救济粮,广设救济点,令富人开仓救灾等,充分地反映了赵公出色的救灾政绩。写出了赵公严谨周密、细致深入的工作作风,歌颂了他的吏才与品德。
    参考译文: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赵公出任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和读书人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让他们担当赈济的事物。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低价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又加倍给与他们粮食。借用有利息的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把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委托给他们,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凡是死去的人,就地埋葬他们。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皇上望着东方忧愁劳神,州县推广布施皇帝的恩德,人人都尽自己的力量。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是,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呢?
    赵公在元丰二年,由大学士,加升,太子少保,致仕,归家还乡在衢州。(他)直道而行的风气流行到(当时)朝廷,和乐平易(厚道)实实在在的人,这里不详细介绍。写篇(饥荒)灾年治理办法可教育后人,命名为《越州赵公救灾记》。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从体裁看,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万里行”“不相送”“远含情”等内容都与诗题中“送别”相呼应。
    B.一个“嗟”字,饱含诗人复杂心情:为朋友的遭遇而伤感,为即将到来的分别而惆怅,更为官场沉浮无定而感慨。为全诗定下了悲凉沉重的基调。
    C.颔联寓情于景,诗人不能河桥相送,只能想象饯别结束后的场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D.全诗不失自然朴素。前两联通俗晓畅,不事雕饰;后两联用典,熨贴工稳,并不晦涩。中间两联对仗工致,流走匀称,宛转如意。
    16.诗中运用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5.D
    16.①孙楚因性情孤傲而不得志,贾谊因遭嫉妒被贬,途径湘江写下《吊屈原赋》,凭吊因谗言被贬的屈原。诗人化用孙楚和贾谊的典故既暗点友人的贬谪及行踪,又以这些才华横溢,却横遭贬谪的前人来喻指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以及对世道不公的愤慨之情。
    ②以龙泉剑的流落喻友人才学高超却怀才不遇,以龙泉宝剑的失而复得,暗指有朝一日,友人终会被有识之士发现,脱颖而出,再得起用,表达了诗人于愤懑不平中对友人的安慰与期待之情。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中间两联对仗工致”错。“不相送”“远含情”不对仗。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此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丢官职只因你才过孙楚,汨罗江把船系凭吊屈平。诗人围绕“嗟”字,既暗点友人杜审言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杜审言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杜审言的惋惜之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友人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诗人借抚今思昔,感慨友人杜审言仕途坎坷,惋惜之情跃然纸上。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仍用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诗人用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家庭情况。
    (2)《兰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王義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回归田园后室内饮酒、闲观庭树的自由闲适的生活。
    【答案】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僮”“诞”“殇”“觞”“酌”“眄”“怡”。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泰州与一个人的名字______________:孔尚任。清康熙二十五年,这位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以水利官员的身份抵达泰州。他或许没有想到,这座水城修改了他的身份——当他离开这里时,他的官职已经______________,而他在这里完成的戏剧却使他名噪天下,他为这出戏起了一个动人魂魄的名字——《桃花扇》。
    对于最重要的写作阶段——在江苏泰州的写作,孔尚任______________,即使在《湖海集》这些诗文信札里,也对此守口如瓶,这表明了他对官场潜规则的深深忌惮——浑浊的官场,从来都不需要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只需要______________的经营者。
    悖论也正是在此时出现——孔尚任最初是带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来到泰州的,他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打算,而是一心一意地,试图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但是,他的书生意气很快就失了锋芒,官场以强大的韧性不动声色地对付这位钦差的雄心勃勃。来自官僚系统的围追堵截,把孔尚任逼回到书案前。孔尚任穿透现世的浮华看穿了它溃烂的核心。于是,一个血淋淋的故事,孔尚任挖掘出来,尽管它拟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但却被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息息相关        无足轻重        闪烁其辞        因势利导
    B.休戚相关        无关紧要        讳莫如深        审时度势
    C.息息相关        无足轻重        讳莫如深        审时度势
    D.休戚相关        无关紧要        闪烁其辞        因势利导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血淋淋的故事,被孔尚任挖掘出来,尽管它采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但却被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中。
    B.一个血淋淋的故事,被孔尚任挖掘出来,尽管它拟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但却被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中。
    C.一个血淋淋的故事,孔尚任挖掘出来,尽管它采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但却被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
    D.一个血淋淋的故事,被孔尚任挖掘出来,尽管它拟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但却被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
    20.请将文中画横线句子改写为两个表因果关系的双重否定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句子表达的意思。
    【答案】18.C
    19.A
    20.因为官场以强大的韧性不动声色地对付他这位钦差的雄心勃勃,所以他的书生意气不得不很快就失了锋芒。因为官僚系统的围追堵截,所以孔尚任不得不被逼回到书案前。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语境讲“泰州”“一个人名字”关系密切,不涉及利害祸福,选用“息息相关”。
    无关紧要:对重要的问题影响不大。无足轻重:不足以影响事物的轻重。形容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语境说官职已经无关紧要了,选用“无足轻重”。
    闪烁其辞: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语境讲孔尚任不愿提起这段时间的经历,后面说“对此守口如瓶”,选用“讳莫如深”。
    审时度势: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修饰“经营者”,根据“官场”分析,需要的是能够了解时势的经营者,选用“审时度势”。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句有三处错误:
    一是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第一句没有说完,第二句另起话题,此句的主语是“故事”,所以应是“被……挖掘”。
    二是不合逻辑,“拟用”,拟定使用,备用,时态不对,应改为“采用”。
    三是成分残缺,应为“纳入……中”。
    只有A项修改正确。
    故选A。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题干要求“改写为两个表因果关系的双重否定句”,需要用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由于……所以”等。
    分析语句,“他的书生意气很快就失了锋芒”为结果,“官场以强大的韧性不动声色地对付这位钦差的雄心勃勃”为原因,双重否定,需要把“很快就失了锋芒”改为双重否定,改为“不得不很快就失了锋芒”。
    “来自官僚系统的围追堵截”是原因,“把孔尚任逼回到书案前”是结果,双重否定,需要把“逼回到”改为“不得不被逼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说:恩重如山,情深似海。①______________。古希腊人相信深海是没有底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到了太平洋,用一根绳子系上炮弹壳丢到海里去量深度,结果根本够不着底,于是“证明”深海真是没有底的。②______________:只有731米长,当然够不着海底。真正的海深测量要等到19世纪,但是丢绳子测深的精度很成问题,海水在流、船身在动,几千米的海水里,绳子也绝不可能垂直。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是用钢琴丝代替麻绳。测量的效率和精度都提高了一个量级。
    20世纪初发明的声波测深,(            )。声波测深是在船上测的,而海洋实在太大,靠船只沿着航线测到的面积还是太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陆地制图已采用遥感技术从空中测量地形,现在海洋的大面积测深采用的也是“卫星测高”技术:从卫星用电磁波,通过雷达高度计测得海面高度再算出水深,这就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有了先进技术,③______________。根据现在的统计,世界海洋平均水深是3682米,笼统讲可以说是3700米。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也存在突出的局限性,但从根本上改进了水深测量的速度和精度
    B.虽从根本上改进了水深测量的速度和精度,但也存在突出的局限性
    C.不仅从根本上改进了水深测量的速度和精度,也突破了测量的局限性
    D.不仅突破了水深测量的局限性,也从根本上改进了测量的速度和精度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B
    22.①可古人并不知道海究竟有多深
    ②其实是因为他的绳子太短
    ③现在就可以回答海有多深的问题了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从后文“声波测深是在船上测的,而海洋实在太大,靠船只沿着航线测到的面积还是太小”可知,声波测深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没有突破测量的局限性,据此排除CD。
    从文意联系的紧密关系上判断,后文是说的声波测深的局限性,故应该是“也存在突出的局限性”在后,排除A。
    故选B。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古希腊人相信深海是没有底的”可知,所填入内容与海的深度有关,而从“古希腊人相信深海是没有底的”可以推测出,古人并不知道海的具体深度,故可以填入“可古人并不知道海究竟有多深”。
    第二空,从后文“只有731米长,当然够不着海底”可以看出,这里是强调绳子之短,故可以推测出前文应是说这次测量没有结果是因为绳子太短,故可以填入“其实是因为他的绳子太短”。
    第三空,从后文“根据现在的统计,世界海洋平均水深是3682米,笼统讲可以说是3700米”可知,这是海洋深度的精确数据,再联系前文“有了先进技术”可推知,正是因为有了先进技术,才能测算出海洋的深度,得出海有多深的答案,因此与前句衔接,可以推知所填入内容可为“现在就可以回答海有多深的问题了”。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快与慢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有时我们需要快,有时我们需要慢。面对新冠疫情,“与病毒赛跑,刻不容缓”是我们的口号,“以最快速度、最果断措施,快流调、快管控、快溯源”是我们的行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陈云同志在谈发展时强调,“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和稳稳当当而慢一点相比较,我们宁可采取后者”,“做工作,不能只想快。慢一点,稳一点,可以少走弯路。走弯路的损失比慢一点的损失多”。
    对“快与慢”,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得出现学校、班级名称;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快与慢”给出了几种处理方式,疫情中的快与慢,发展建设中的快与慢,工作中的快与慢,这些都引导我们思考何时应该快,何时应该慢。可以说,快有快的好处,慢有慢的优点,正确处理快与慢是一种智慧。
    面对疫情、灾情之类需要急救的重大事件,快速行动能够让我们抢占先机,多几分胜算;而工作和国家发展中,有时候太急躁反而会影响进度甚至出现问题。那么正确做法就是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慢结合,方为良策。但要注意论述清楚何时当快何时当慢,可以采用举例、类比、比喻等方式论证。
    写作时可先由疫情中我国行动迅速的做法引出关于“快与慢”的探讨,然后论述“快”的好处;再由我国发展过程中某个时期由“快”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论述“快”的弊端;然后由作战时行动迟缓,导致贻误战机,引出“慢”的弊端;再由“慢工出细活”等俗语论述“慢”的优点。最后论述只有快慢适当,才是最好的选择。还可以延伸一下“快与慢”的内涵,“快”是果断出击,“慢”是脚踏实地等。
    立意:
    1.立刻行动,方得先机。
    2.盲目快反而慢,脚踏实地、按部就班的慢反而快。
    3.站稳以后的前进是更踏实、更快的前进。
    4.把握快慢,成真正赢家。
    5.快慢结合,方为上策。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山东学情“高二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山东学情“高二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高二12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高二12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一中高三3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一中高三3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