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乙地地理坐标可能为,甲、乙两地,黄河站首次日出后三个月内,当地,下图为某两日昼半球示意图,该日所在月份最接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会应用必备知识基础练(2021·上海浦东期中)下图为某时刻的等白昼时长线图,图中OAOB为日期界线,O点为极点,P点纬度为70°。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 B )A.(20°S,135°E) B.(20°N,135°W)C.(23°26'S,135°E) D.(23°26'N,135°W)2.P点所示等白昼时长线向12小时缩小期间,上海的昼夜状况为( B )A.昼短夜长B.昼长夜短C.昼夜等长D.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解析1,根据图中标注的经线与45°E经度的变化方向判断,逆时针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图文信息表明,70°N正好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图中OAOB为日期界线,其中有一条为180°经线,另一条为0时所在经线,图中显示,OA的经度为45°E,OB180°线,OA0时所在经线,45°E地方时为0,由此推算,12时所在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应为135°WB正确。第2,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20°N,图中等白昼时长线表明P点有24小时的昼长,位于北半球的P点昼长由24小时向12小时缩小期间,就是太阳直射点由20°N向南移动到赤道期间。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上海应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B正确。故选B(2021·河南鹤壁期中)下图是甲、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甲地位于30°N。读图,完成3~4题。3.乙地地理坐标可能为( C )A.(0°,30°E) B.(10°N,150°W)C.(10°S,30°E) D.(50°N,150°W)4.甲、乙两地( C )A.昼长不可能相等B.一天中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C.此时甲地昼更长D.太阳东南升、西南落解析3,由图可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其位于30°N,可计算出此时太阳直射20°N,图中乙地昼长小于12,说明乙地与甲地不在同一半球,即乙地位于南半球,再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出乙地位于10°S,乙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8,由此可知乙地位于东二区。故选C。第4,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相比,此时甲地昼更长,C正确;此时太阳直射20°N,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甲、乙两地昼长相等,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20°N,甲、乙两地经纬度不同,所以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B错误;太阳直射20°N,此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太阳东北升、西北落,D错误。故选C(2022·江苏徐州期末)20202月底,我国黄河站空间物理观测台(78°55'N,11°56'E)迎来了当年极夜之后的首次日出。据此完成5~6题。5.黄河站空间物理观测台一年内极夜时间接近( C )A.两个月 B.三个月C.四个月 D.六个月6.黄河站首次日出后三个月内,当地( B )A.夜长逐渐变长 B.正午日影变短C.日落时间提前 D.自转速度变小解析5,根据材料信息,20202月底,我国黄河站空间物理观测台(78°55'N,11°56'E)迎来了当年极夜之后的首次日出。1222日前后,北半球极夜现象的范围达到最大值,黄河站出现极夜的时间关于1222日前后对称。1222日前后到2月底大约有2个月时间,黄河站空间物理观测台一年内极夜时间接近四个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6,黄河站首次日出后三个月内,2月底到5月底,此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夜长逐渐变短,日出时间提前,日落时间推后,AC错误;2月底到5月底,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正午日影变短,B正确;当地自转速度不变,D错误。故选B(2021·辽宁锦州期中)上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测影法测量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测得某月14日与30日的最短影长完全相等。据此完成7~8题。7.有关该月14日到30日这段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B )A.上海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B.太阳直射点可能先向南移再向北移C.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8.当该兴趣小组测得某日正午影长为一年中最长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该地的昼最长,夜最短B.我国经常遭受寒潮侵袭C.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D.有些人准备吃冬至饺子解析7,已知测得某月14日与30日的最短影长完全相等,说明上海该月14日与30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则这两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同,该月可能为6月或12,14日到30日期间上海的日出时间不能确定,A错误;正午太阳高度也不能确定,CD错误;如果为6,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如果为12,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再向北移,B正确。故选B。第8,正午影长为一年中最长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该地为上海,故此时为冬至日,冬至日上海昼最短,夜最长,A错误,CD正确;我国经常遭受寒潮侵袭,B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9.下图为某两日昼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请在图中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2)描述甲图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 (3)简述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答案(1) (2)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3)甲图时,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日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到9月23日前后,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然后由最大值逐渐减小,到乙图时,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解析(1),太阳的直射光线与晨昏线垂直,从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判断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回归线。第(2),甲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的规律据图回答即可。第(3),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地位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结合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分析。能力素养提升练(2022·浙江丽水期末)下图为浙北一民居某日日照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该日所在月份最接近( B )A.1月 B.3月C.6月 D.11月11.该日,杭州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C )A.正午太阳高度最小B.昼长达一年中最长C.昼夜长短差异较小D.日出东北方向解析10,浙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由此绘出下图的方位。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方向,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日出正东,由下图可知此时日出太阳光线为东偏南5°,日出东南方向,且接近正东。由此可以推断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接近春分日和秋分日,B正确。故选B。第11,根据上题的判断可知此时接近春分日和秋分日,冬至日时杭州正午太阳高度最小,A错误;夏至日时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B错误;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等长,故该日昼夜长短差异较小,C正确;此时日出东南,D错误。(2022·江西赣州期末)1、图2分别为北极上空俯视的30°纬线圈与115°W上昼弧、夜弧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12.图示时间,北京(40°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及地方时分别是( D )A.60° 3:28B.70° 3:28C.60° 3:24D.70° 3:2413.当前若一架飞机在甲地起飞,欲飞往乙地降落,途中飞行员始终看到夕阳西下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时间分别是( B )A.西南方向 5小时B.西南方向 6小时C.东南方向 5小时D.东南方向 6小时解析12,1为北极上空30°纬线圈俯视图,因此该纬线圈为30°N,昼弧大于夜弧,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由图2可以看出,70°S至南极点为黑夜,说明太阳直射纬度为20°N,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40°-20°)=70°。从图1,17.5°W向东至147.5°E是昼半球,65°E0,则北京所在的116°E地方时为3:24,D正确。故选D。第13,结合两图,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甲地位于(30°N,17.5°W),65°E0,甲地地方时为18:30;乙地位于(0°,115°W),65°E0,乙地地方时为12:00。所以甲地飞往乙地是向西南方向,CD错误。因为途中飞行员始终看到夕阳西下的景象,即到达乙地时为日落时分;从甲地起飞时,乙地是12:00;乙地在赤道上,地方时18时日落,到达乙地时,乙地是18,因此整个飞行时间约为6小时,A错误,B正确。故选B14.(2022·河北邯郸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甲、乙、丙三地同学设计影子长度探究学习活动,夏至日,他们在当地时间10:0014:00每隔一小时测量直立杆(杆长1)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1)判断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并说明理由。(2)同日期某同学(23°26'N,0°)参与该探究学习活动,请参照上图绘制当地正午前后日影情况图答案(1)乙、甲、丙。理由:甲地正午被太阳直射,纬度为23°26'N; 乙正午影长为1米,竿长1米,则正午太阳高度为45°,乙影子朝南,说明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45°,乙地位于21°34'S;丙地影子偏北,说明丙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即大于23°26'N。(2)解析(1),由材料可知,当天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图中甲地直立杆正午影子长度为0,可确定甲地太阳直射纬度为23°26'N;乙正午直立杆影长为1,竿长1,则正午太阳高度为45°,乙影子朝南,说明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45°,H=90°-(当地地理纬度+23°26')=45°,由此可知当地地理纬度是21°34'S;丙地直立杆影子偏北,说明丙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即大于23°26'N。所以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乙、甲、丙。第(2),由当地地理位置(23°26'N,0°)可知,正午太阳高度是90°,杆影长度为0;该点位于北半球,其他时间点的杆影位于偏南的位置;当地地方时12时对应北京时间20时。具体如图: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共8页。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复习练习题,共8页。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时④地的昼长是,三亚昼最长时的节气是,漠河昼长,这一天是,这一天之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