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3969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3969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3969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同步练习题
展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会应用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1~2题。
1.①至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C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A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蒸发、降水有关。①②海区纬度低,海水温度高,蒸发量与降水量大;④海区有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同纬度海区高、蒸发量与降水量较大;③海区有寒流流经,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海区,降水较少,故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第2题,①②海区大气环流方向为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而大洋环流为暖流,故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C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海洋的总水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海—气间水分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③④正确。故选C。第4题,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结合图中信息,②符合题意。故选B。
沃克环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下图),它的形成与赤道附近的洋流性质有关。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重要依据。据此完成5~6题。
5.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 D )
A.大洋的东部为暖流
B.大洋的西部为寒流
C.大洋东部水温偏高
D.大洋西部水温偏高
6.沃克环流减弱时,澳大利亚气候将趋于( D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解析第5题,沃克环流发生在赤道附近,大洋东部为寒流,大洋西部为暖流,A、B错;由图可看出沃克环流大洋东部气流下沉,大洋西部气流上升,所以大洋东部水温偏低,大洋西部水温偏高,C错,D对。第6题,沃克环流减弱,说明大洋东西部的温差减小,则大洋西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势力减弱,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减弱,加上沃克环流减弱后大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所以澳大利亚的气候将趋于冷干,D对。
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局部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点为“4 ℃”,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 )
A.甲地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
B.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 ℃
C.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
D.甲地海面水温为4 ℃
8.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气流运动及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 ②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③A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 ④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该等值线为水温异常等值线,则正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高,负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低,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点为“4℃”代表甲地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故A正确。第8题,观察图中等值线,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水温值偏低,B地附近水温值偏高。A地水温偏低,则气流上升减弱,降水减少,气候更加干燥,①错误,③正确。B地水温偏高,则气流下沉减弱,甚至上升,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②正确,④错误。故B正确。
9.(2021·山东东营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拉尼娜现象是指海—气相互作用导致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出现大范围异常降低,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
材料二 南方涛动指数(SOI)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气压值之差,一般用塔希提岛和澳大利亚达尔文两个观测站的海平面气压的差值来表示。
材料三 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SOI数值统计。
(1)简析SOI对拉尼娜现象形成的作用。
(2)说出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海域东、西两岸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
(3)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较往年偏冷。请结合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运动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1)当SOI为正值且持续较长时间,会使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持续加强,赤道东侧太平洋表层海水不断向西流动,深层冷水不断上泛进行补充,导致该海域水温逐渐降低,产生拉尼娜现象。
(2)东岸:旱灾、森林火灾;西岸:暴雨、洪涝。
(3)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温偏高,形成更为明显的低气压,加大了与亚洲高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使冬季风对我国影响的频次增多、强度增大。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SOI为正值且持续较长时间,会使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持续加强,赤道东侧太平洋表层海水不断向西流动,深层冷水不断上泛进行补充,导致该海域水温逐渐降低,产生拉尼娜现象。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气压偏高,盛行下沉气流,加剧东岸干旱程度,易形成旱灾并可能引发森林火灾;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偏高,气压偏低,气流上升,西岸易形成暴雨、洪涝灾害。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偏低,西部水温偏高,太平洋东部气压偏高,太平洋西部气压偏低,因此太平洋西岸形成更为明显的低气压,加大了与亚洲高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使冬季风对我国影响的频次增多、强度增大。
能力素养提升练
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选项中,大西洋中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是 ( D )
A.0°~20°N
B.0°~20°S
C.40°S~50°S
D.40°N~60°N
11.上题中纬度带热量亏损值大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多
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少
C.多阴雨天气
D.暖流的作用明显
解析第10题,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讲,高纬度地区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从图中可看出,选项中大西洋热量亏损值在40°N~60°N最大,D正确。第11题,上题中大西洋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是40°N~60°N。热量亏损值大主要从热量收入少和支出多两个角度来分析。大西洋40°N~60°N海域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蒸发旺盛,海水热量支出较多;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多雨,对太阳辐射削弱强,热量收入较少;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少,热量收入较少。故选A。
读国家海洋局某年5月上旬海温(单位:℃)预报图,完成12~14题。
12.海水温度取决于( C )
A.陆上径流量的大小
B.附近洋流性质
C.热量收支状况
D.海陆轮廓
13.图示海域温度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A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
C.由西向东递减
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14.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 ( A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解析第12题,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通过海水蒸发。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则水温高,反之水温低。C正确。第13题,图示等温线大体上与纬线平行,数值自南向北递减,A正确。第14题,我国近海海域中,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伸入大陆内部,因此其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
西班牙的耶罗岛(下图为耶罗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读图,完成15~16题。
15.耶罗岛降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 B )
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16.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常年( C )
A.受信风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C.受洋流影响
D.受人类影响
解析第15题,图中显示,耶罗岛位于25°N~30°N大陆西部,该岛应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主要盛行东北风。东北信风本身比较干燥,但经过海洋后,变得相对湿润,岛屿东北部地处迎风坡,因此降雨多,B正确。第16题,耶罗岛虽然地处低纬度,但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常年受洋流影响,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C正确。
17.(2021·山西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印度洋偶极子是指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差。当印度洋西部的温度高于东部时,形成正偶极;当印度洋东部水温异常偏高时,形成负偶极。印度洋偶极子深刻地影响着澳大利亚以及非洲的气温和降水。据资料显示,2019年下半年印度洋偶极子达到60年来最大值,澳大利亚成为最干最热的一年,非洲东部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蝗虫灾害。下图示意正常年份印度洋赤道上空的大气环流。
(1)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角度,分析正常年份热带印度洋海域东西部水温差异的原因。
(2)描述出现印度洋负偶极对图示环流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的影响。
(3)说明印度洋偶极子与非洲东部蝗虫灾害的关联性。
答案(1)印度洋西部阿拉伯海受索马里寒流影响,水温较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信风减弱,由南、北赤道暖流输往印度洋西部的暖海水较少,水温低;印度洋东部受赤道逆流(暖流)影响,水温较高。
(2)印度洋东部水温异常偏高,图示环流势力加强。澳大利亚西北部上升气流增强,西北风势力增强,降水增多。
(3)正常年份,非洲东部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不利于蝗虫的繁殖;出现印度洋正偶极,非洲东部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土壤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有利于蝗虫的繁殖。
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印度洋西部海域气流下沉,水温较低,而印度洋东部海域水温较高。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角度进行分析,印度洋西部海域受索马里寒流的影响,降温作用明显;同时北印度洋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大,信风势力较弱,由南、北赤道暖流输往印度洋西部的暖海水较少,水温较低;印度洋东部受赤道逆流(暖流)影响,水温较高。第(2)题,出现负偶极,即印度洋东部水温异常偏高,图示环流势力加强。澳大利亚西北部水温偏高,上升气流增强,西北风势力增强,从海洋带来较多水汽,降水增多。第(3)题,正常年份,非洲东部气流下沉,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导致植被稀疏,蝗虫的食物较少,不利于蝗虫的繁殖;出现印度洋正偶极,非洲东部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土壤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有利于蝗虫的繁殖。
高中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作业题,共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出现该现象主要的自然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