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6.6 大气压强精品课件ppt
展开沪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 第六节 大气压强
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地球周围的一层厚厚的大气由于受到 的作用,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德国马德保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做了著名的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很大,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
2.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证明 的存在,图2所示现象能说明 的存在,若把杯子倾斜后,纸片 掉不下来(选填“会”或“不会”)。
3.图3所示为 实验装置;若实验时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高度将 (选填“不变”、“变大”、“变小”)。
4.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__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 1标准大气压能托_____厘米高的水银柱,约合__________帕。
5.茶壶是根据 原理工作的。如图4所示,当壶内盛满水,水面可到达图中 位置(选填“A”或“B”)。一般茶壶的壶盖上都有一个进气小孔,该小孔的作用是为了维持壶内的气压 壶外大气压(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6. 用来测定__________的仪器叫气压计,常用的气压计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 大气压强会随高度变化而变化。青藏高原的大气压强比内陆盆地的大气压强______。登山运动员把气压计从高山顶上拿到山脚下时,气压计的读数将__________。
8.下列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洒水车 B.船闸 C.高压喷水器 D.抽水机
9.如果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那么玻璃管长度至少是 ( )
A.1米 B.11米 C.76米 D.760米
10.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大气压强的大小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经过长期适应,人类已经适应的大气压强值约为( )
A.102帕。 B.103帕。 C.104帕。 D.105帕。
11.小明用一个如图5(a)所示的两端开口玻璃瓶做了如下实验:把一个气球套在一端的瓶口上,气球放入瓶中,如图5(b)所示。将气球吹大后,把另一端的瓶口用软木塞盖紧,气球口部敞开,气球仍能保持吹大的形状,如图5(c)、(d)所示。将瓶子向不同方向旋转如图5(e)、(f)、(g)所示。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由图5(c)或(e)或(f)或(g)可知: ;
②由图5(c)和(e)和(f)和(g)可知: 。
二、巩固提高
12. 如图6所示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13.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
14.小王同学暑期在云南腾冲旅游时,从海拔3780米高的高黎贡山峰带了个拧紧盖子的塑料瓶(如图5(a)所示)下山,当晚回到海拔1600米的腾冲县城时,发现随身携带塑料瓶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如图5(b)所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空气密度______,大气压也随之________;而瓶内气体由于密闭,气压几乎______________,因此是__________导致塑料瓶发生如此变化。
15.如图7所示该装置是 实验装置,当时的大气压值为 厘米汞柱。
16.亚里士多德为了解释抽水现象,提出了“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意思是只要液面上方出现真空,与真空接触的液体就会流上去填补真空。
①可以用“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来解释的现象是 (选填“A”、“B”或“C”)。
A. 回声的产生 B. 彩虹的形成 C. 利用吸管吸饮料
②可以推翻“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的实验是 (选填“A”、“B”或“C”),理由是 。
A. 托里拆利实验 B. 富兰克林雷电实验 C. 马德堡半球实验
17.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利用图3(a)所示装置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选填“托里拆利”或“帕斯卡”)。而关于图3(a)现象的成因,十七世纪有两种观点。观点一:玻璃管上方充满了由液体蒸发成的气体,玻璃管上方的气体越多,液面下降也就越多。观点二:玻璃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的,大气压强恰能支撑住一定高度的液柱。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将两根长12米、规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别装满水和酒精,倒置在相应液体槽中,如图3(b)所示。已知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且酒精比水易变成气体。若观点一正确,应出现图3(c)中图 的现象;若观点二正确,应出现图3(c)中图 的现象(后两空均选填“甲”、“乙”或“丙”)。
18.某研究小组同学用硬纸片、水、刻度尺及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做“覆杯”实验,如图7(a)(b)(c)所示。
(1)由图(a)和(b)和(c)可知:大气压是________________的且很大。
(2)同学们仔细分析了图(a)和(b)和(c)后产生了测定大气压值的想法。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________的知识和二力平衡的知识等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于是他们采用图7(d)实验装置在物理实验室测定大气压的值,不过却没有成功。你认为他们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
19.大气压强产生的实质微观上是由于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导致气体分子对物体表面撞击而产生的。
①根据大气压强产生的实质,可推测:微观上同一时刻物体表面各处受到的大气压强是 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 。
②以下关于影响大气压强大小的因素推测合理的是: 。
A.空气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B.物体表面与空气分子的接触面积;
C.温度的高低。
20.某小组同学在学习完“大气压强”之后,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得到了两张表格如下:
表一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对照表
海拔高度(千米)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大气压(千帕) | 101 | 90 | 80 | 70 | 62 | 54 | 47 | 41 | 36 | 31 | 26 | 23 | 19 |
表二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对照表
大气压值(帕) | 1000 | 2000 | 3000 | 5000 | 10000 | 20000 | 30000 | 50000 | 70000 | 10100 |
沸点() | 4 | 16 | 23 | 32 | 46 | 60 | 69 | 81 | 90 | 100 |
根据对资料中信息的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①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 (选填“大”或“小”),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大气压值的变化越来越 (选填“快”或“慢”)。
②水的沸点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是 。
③在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顶上,水的沸点大约是 。
2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完“大气压强”之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知道:在海拨2千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强约减小100帕。还查阅到科学家在研究水的沸点和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时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海拔高度h/km | 0 | 1 | 3 | 6 | 9 | … |
水的沸点t/℃ | 100 | 97 | 91 | 80 | 70 | … |
根据对资料中信息的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① 在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顶上,水的沸点大约是 ℃。水的沸点和大气压之间的关系是
;
②若某校操场处的大气压强为p0帕,该校实验楼的高度为H米,则该实验楼楼顶的大气压强为 帕。
22.下表记录了在不同海拔高度时的气温和气压值,请依据表中的信息回答:
①当海拔高度为8800米时,气压为 百帕;
②根据相关信息,猜想在海拔为16000米的高度时,气温为 ℃;
③当海拔高度在20000米到30000米之间时,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 ,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 。
23.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后,知道首先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物理学家是 。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大气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选择同一天在山脚下,他们从早晨到中午进行了三次测量。中午又分别在山上不同高度同时进行了测量。所测实验数据见下表(注:厘米汞高是大气压的常用单位,1厘米汞高=133帕):Z&xx&k.Co
实验序号 | 时刻 | 海拔高度h(米) | 大气压强的值P(厘米汞高) |
1 | 8:00 | 0 | 75.2 |
2 | 10:00 | 0 | 75.6 |
3 | 12:00 | 0 | 75.0[来源:Z+xx+k.Com] |
4 | 12:00 | 120 | 74.0 |
5 | 12:00 | 240 | 73.0 |
6 | 12:00 | 360 | 72.0 |
7 | 12:00 | 480 | 71.0 |
(1)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该小组同学分析实验序号 ,发现同一时刻大气压的值和海拔高度的数值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从现有数据可以推出P和h的数量关系是P = 帕(用h的代数式表示)。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6.4 阿基米德原理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6.4 阿基米德原理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64阿基米德原理第3课时练习解析版docx、64阿基米德原理第3课时练习原卷版docx、64阿基米德原理第3课时课件含视频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沪教版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6.2 压强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物理沪教版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6.2 压强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62压强第2课时练习解析版docx、62压强第2课时练习原卷版docx、62压强第2课时课件含视频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教版6.2 压强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6.2 压强一等奖ppt课件,文件包含62压强第1课时练习解析版docx、62压强第1课时练习原卷版docx、62压强第1课时课件含视频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