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2)(原卷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4003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2)(原卷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4003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2)(原卷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4003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结合国际常用人口密度分级标准和我国实情,将老年人口密度(D)划分为5个等级:高密度区,D>100人/km2;较高密度区,50人/km2<D<100人/km2;中密度区,25人/km2<D<50人/km2;较低密度区,1人/km2<D<25人/km2;低密度区,0<D<1人/km2。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密度空间格局变化示意图。
1.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密度( )
A.高密度区保持不变B.中密度区增加较快
C.低密度区数量减少D.较高密度区增加慢
2.影响2000年与2010年老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省区面积B.经济差异C.年龄结构D.人口总量
3.应对我国老年人口的密度变化,可以( )
A.引导青壮年农民工向城市集聚B.鼓励老年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C.完善老年人口养老体制、体系建设D.放宽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下图为“我国1995——2005年人均碳排放重心转移图”。回答下列4-5题。
4.中国省级行政区人均碳排放重心的转移趋势是( )
A.向东北转移B.向西北转移C.向东南转移D.向西南转移
5.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重心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交通运输的改善B.产业结构的调整C.市场需求的变化D.人口的空间移动
6.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下图示意某城市2001~2007年人口变化,2007年该城市人口密度约为4807人/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7.2001~2007年该城市( )
A.国内人口和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相同B.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
C.国内人口主要迁入城市中心地区D.国际净迁入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市2000~2015年总人ロ(包括流动人ロ)、户籍人ロ和城市人口变化,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8.2000~2015年,该市( )
A.流人人口增长速度减慢B.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
C.户籍人口增长速度加快D.城市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最慢
9.该市人口的变化可能会导致( )
A.地表径流下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增加
C.生物多样性增加D.城郊热力环流规模减弱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下图示意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总量(2020、2030年为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 )
A.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B.东南半壁趋向均衡
C.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D.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11.下列原因中,最可能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的是( )
A.全国人口数量减少B.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
C.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
阅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
12.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改善 B.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C.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D.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13.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B.10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14.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
A.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变化不大,人数下降
B.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C.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
D.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历了20多年的人口快速增长后,我国人口进入了缓慢增长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口流动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发生较大变化。读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增长率趋势图,回答下面15-16小题。
15.下列有关图中我国人口增长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58-1960年人口总数持续增加,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
B.1984-1987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持续增加,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
C.2014-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持续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先增加后减少
D.2017-2020年人口总数持续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先减少后增加
16.近年来,造成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如图变化趋势的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B.经济水平增长缓慢
C.劳动人口的省际迁移增多D.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老年抚养率是老年人口与在职人口的比率,即25~64岁人口每百人所对应的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下图为“美国、中国、日本及德国2000~2035年老年抚养率变化及预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属于中国的老年抚养率变化情况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8.中国老年抚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出生率整体较低 ②国际迁移增加 ③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 ④在职人口数量增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B.某学者出国讲学
C.某家庭乔迁新居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求学
下表为四川省遂宁市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市( )
A.常住人口负增长B.人口老龄化城镇高于农村
C.人口性别比失衡D.人口增长呈“低-低-低”型
21.当地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下图为2000年深圳市人口社会空间结构聚类图,读图回答下题。
22.深圳市1990年—2000年人口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部人口向北部迁移B.北部净迁入人口数量大
C.南部人口数量减少D.北部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下表为我国2017年春运迁出率、迁入率前十位城市表(根据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制作)。下图为我国2003~2016年东部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图,据此完成下列23-24题。
23.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反映了( )
A.广东省人口返回安徽省最多B.广东省外来劳动力多
C.在广东省打工的安徽人最多D.劳动力由广东向安徽转移
24.材料反映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对我国产业的影响有( )
A.促进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B.对我国产业转移没有影响
C.促进内陆地区的产业升级D.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二、综合题
25.下图反映了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的现象,这种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而言,属于拉力的是______,属于中间阻力的因素是_______。(填字母)
(2)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看,人口迁出对当地有什么意义?
(3)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对城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材料二 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据材料一,指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方向的特点。
结合材料二,描述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流出地区带来的影响。
27.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关系图(图甲)和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有 、 、
。
(2)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是 因素。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 和 。
(3)但影响图乙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4)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原因是 。
(5)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什么影响? 年份
人口(万人)
2000
2010
2015
总人口
502
533
514
户籍人口
413
442
453
城市人口
219
312
365
人口普查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亿)
10年人口 增长(%)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 (%)
受大学教育人数 (每10万人)
城市化水平(%)
第五次 (2000年)
12.7
11.66
22.89
66.78
10.33
3 611人
36.2
第六次
(2010年)
13.4
5.84
16.60
70.14
13.26
8 930人
49.7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男性
女性
出生率
死亡率
329万人
378万人
165万人
164万人
8.4‰
5.1‰
迁出率
广东省
深圳市
广东省
东菀市
广东省
中山市
广东省
佛山市
广东省
广州市
北京市
福建省
厦门市
江苏省
苏州市
上海市
浙江省
杭州市
迁入率
广东省
梅州市
河南省
周口市
广东省
茂名市
湖北省
黄冈市
安徽省
宿州市
安徽省
六安市
安徽省
安庆市
安徽省
滁州市
安徽省
毫州市
广西省
贵港市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优秀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优秀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