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精品课后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结合国际常用人口密度分级标准和我国实情,将老年人口密度(D)划分为5个等级:高密度区,D>100人/km2;较高密度区,50人/km2<D<100人/km2;中密度区,25人/km2<D<50人/km2;较低密度区,1人/km2<D<25人/km2;低密度区,0<D<1人/km2。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密度空间格局变化示意图。
1.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密度( )
A.高密度区保持不变B.中密度区增加较快
C.低密度区数量减少D.较高密度区增加慢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密度高密度区明显增加了京津一带,A错;中密度区增加了辽宁、湖南等地,中密度区增加较快;低密度区数量基本不变;较高密度区明显增加。据此分析选B。
2.影响2000年与2010年老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省区面积B.经济差异C.年龄结构D.人口总量
【答案】C
【解析】虽然老年人口密度空间变化与经济因素息息相关,但空间分布是以年龄段数据统计划分做出来的,因此影响该时段老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年龄结构,据此分析选C。
3.应对我国老年人口的密度变化,可以( )
A.引导青壮年农民工向城市集聚B.鼓励老年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C.完善老年人口养老体制、体系建设D.放宽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答案】C
【解析】引导青壮年农民工向城市集聚会加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问题;鼓励老年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不现实可能还会出现新问题,更不符合道德理念;完善老年人口养老体制、体系建设是应对我国老年人口的密度变化的积极措施,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温暖,也使社会幸福感提升;我国现阶段人口总数依然很大,不能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但可以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据此分析选C。
图为“我国1995——2005年人均碳排放重心转移图”。回答下列4-5题。
4.中国省级行政区人均碳排放重心的转移趋势是( )
A.向东北转移B.向西北转移C.向东南转移D.向西南转移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从经度来看,中国省级行政区人均碳排放重心的转移趋势逐渐向西转移,从纬度来看,中国省级行政区人均碳排放重心的转移趋势是向低纬度转移(南),所以中国省级行政区人均碳排放重心的转移趋势是向西南转移,故选D。
5.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重心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交通运输的改善B.产业结构的调整C.市场需求的变化D.人口的空间移动
【答案】B
【解析】中国人均碳排放重心向西南转移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需求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导致能耗高的产业逐渐向西南能源丰富地区转移所致,故选B。
6.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答案】A
【解析】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反映出的现象是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A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到沿海务工的人口多,属于流动人口,户籍人口数量没有减少,B错。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更不均匀,C错。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机械增长率上升,D错。
下图示意某城市2001~2007年人口变化,2007年该城市人口密度约为4807人/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7.2001~2007年该城市( )
A.国内人口和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相同B.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
C.国内人口主要迁入城市中心地区D.国际净迁入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答案】B
【解析】从图中看国内迁出大于迁入,以迁出为主,国际迁入大于迁出,以迁入为主,国内人口和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相反;该城市人口迁出和迁入基本相同,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B正确;国内人口主要迁入方向从图中看不出业;国际迁入和迁出的差值波动减少,净迁入人口数量不会逐年增加。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市2000~2015年总人ロ(包括流动人ロ)、户籍人ロ和城市人口变化,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8.2000~2015年,该市( )
A.流人人口增长速度减慢B.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
C.户籍人口增长速度加快D.城市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最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数据的分析能力,根据表格数据判断,该城市总人口先增加后减少,户籍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但到2010年至2015年期间,城市总人口减少,但与2000年相比,数量较多,结合材料总人口(包括流动人口)可以推测该期间城市流动人口减少,即流人人口增长速度减慢,A正确;对比2010-至2015年各类型人口数量变化,总人口增量为-19,户籍人口增长量为11,速度为2.4%;城市人口增量为53,增速为16.9%,故D项错误,故选A。
9.该市人口的变化可能会导致( )
A.地表径流下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增加
C.生物多样性增加D.城郊热力环流规模减弱
【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可知,该城市总人口201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流入人口增长的速度减慢,会导致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增加,B正确,该市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郊热力环流规模增强,ACD错误,故选B。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下图示意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总量(2020、2030年为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 )
A.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B.东南半壁趋向均衡
C.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D.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答案】B
【解析】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主要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全国范围内趋向不均衡,A错;东南半壁人口净迁入与净迁出的人口规模减小,人口趋向均衡,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降低,B对,C错;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变化较小,D错。故选B。
11.下列原因中,最可能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的是( )
A.全国人口数量减少B.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
C.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
【答案】D
【解析】全国人口数量不会减少,A错;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会导致人口流动量增大,B错;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会导致人口流动量增大,C错;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就业减少,吸纳外来人口能力降低,最可能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D对。故选D。
阅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
12.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改善 B.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C.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D.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答案】B
【解析】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导致的,故A错;由表格可知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故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故B对;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是人口自然增长导致的,故C错;目前人口任在增加,没有出现负增长,故D错。
13.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B.10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答案】C
【解析】由于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中人口总数在增加,故人口素质明显提升,故A对;10年间15岁-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增加,故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B对;表中没有显示人口移动的方向,故C错;表中显示出城市化水平在增加,故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故D对。所以选C。
14.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
A.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变化不大,人数下降
B.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C.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
D.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由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向中西部转移,这样导致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故选D。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历了20多年的人口快速增长后,我国人口进入了缓慢增长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口流动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发生较大变化。读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增长率趋势图,回答下面15-16小题。
15.下列有关图中我国人口增长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58-1960年人口总数持续增加,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
B.1984-1987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持续增加,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
C.2014-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持续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先增加后减少
D.2017-2020年人口总数持续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C
【解析】图示1958-196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零,说明人口总数持续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在零以上,说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A错; 1984-198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均大于零,说明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持续增加,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多,B错;2014—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说明人口数量一直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在2017年以前大于0,说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在2017年以后增长率小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则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C对,D错。
16.近年来,造成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如图变化趋势的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B.经济水平增长缓慢
C.劳动人口的省际迁移增多D.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答案】D
【解析】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带来的后果,而不是原因,A错;与经济水平和人口迁移的关系较小,BC错;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5~64岁人口,则该类人口数量增速减慢,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有关。结合图示,也可判断D项正确。
老年抚养率是老年人口与在职人口的比率,即25~64岁人口每百人所对应的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下图为“美国、中国、日本及德国2000~2035年老年抚养率变化及预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属于中国的老年抚养率变化情况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解析】图中四国只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最初的老年抚养率最低,后来的老年抚养率增长最快,属于中国的老年抚养率变化情况的是丁,D对。甲、乙、丙的老年抚养率初时就高,属于发达国家情况,A、B、C错。
18.中国老年抚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出生率整体较低 ②国际迁移增加 ③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 ④在职人口数量增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老年抚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整体较低,①对。与国际迁移增加无关,②错。在职人口数量增加与老年抚养率变化无关,③错。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口平均寿命延长,④对。B对,A、C、D错。
19.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B.某学者出国讲学
C.某家庭乔迁新居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求学
【答案】D
【解析】属于人口迁移的是南方某学子去北方上学,跨越了大的区域界线,时间半年以上,改变了定居地点,D对。某老人去外地旅游,某学者出国讲学是短时间的人口流动现象,A、B错。某家庭乔迁新居没有改变定居地,户籍未变,仍是在本地区,C错。
下表为四川省遂宁市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市( )
A.常住人口负增长B.人口老龄化城镇高于农村
C.人口性别比失衡D.人口增长呈“低-低-低”型
【答案】D
【解析】A、表中只有2015年的常住人口数量,没有之前的数据,无法判断常住人口增长情况,A错误;
B、表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正数,而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说明人口向外迁移,内陆省份外迁人口一般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导致农村老龄化水平较高,B错误;C、表中男女数量差异不大,人口性别比较均衡,C错误;D、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均小于10‰,因此人口增长呈“低-低-低”型,D正确。
21.当地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答案】C
【解析】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说明人口向外迁移,四川省是内陆人口大省,与东部发达省份经济差距大,人口外迁为主,因此导致当地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C正确;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2000年深圳市人口社会空间结构聚类图,读图回答下题。
22.深圳市1990年—2000年人口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部人口向北部迁移B.北部净迁入人口数量大
C.南部人口数量减少D.北部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答案】B
【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北部是外来人口集中区,1990年—2000年大量的人口迁入,导致人口重心发生变化,B项正确。南部经济水平高,人口并未向北部迁移,A项错误。南部人口数量继续增加,C项错误。 北部人口主要是迁入的外来人口,机械增长率高,D项错误。
下表为我国2017年春运迁出率、迁入率前十位城市表(根据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制作)。下图为我国2003~2016年东部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图,据此完成下列23-24题。
23.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反映了( )
A.广东省人口返回安徽省最多B.广东省外来劳动力多
C.在广东省打工的安徽人最多D.劳动力由广东向安徽转移
【答案】B
【解析】春运数据显示广东5座城市人口迁出最高,说明在广东5座城市外来劳动力多,春运返乡迁出最高,B正确。故选B。
24.材料反映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对我国产业的影响有( )
A.促进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B.对我国产业转移没有影响
C.促进内陆地区的产业升级D.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答案】D
【解析】从春运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主要由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而我国产业是由沿海地区往内陆地区转移,劳动力的逆向迁移会导致内迁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从而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25.下图反映了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的现象,这种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而言,属于拉力的是______,属于中间阻力的因素是_______。(填字母)
(2)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看,人口迁出对当地有什么意义?
(3)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对城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A、B C、D、E
(2)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作用。
(3)可增强社会活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解析】(1)根据材料,图中的人口迁移指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的现象。图中A指城市的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B指城市中的收入高等因素,因此AB因素吸引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应该属于拉力;根据图示,C指家庭因素,D指土地等因素,E指儿童的教育或者老人的照料等因素,这些因素限制了农村往城市迁移,为人口迁移的阻力因素。
(2)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看,人口迁出对于农村来说,减少了对农村资源的消耗,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因此可以更加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人地矛盾缓和,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等。
(3)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对城市产生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如为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增强社会经济活力;人口大量涌入造成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外来人口过多还会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材料二 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据材料一,指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方向的特点。
结合材料二,描述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流出地区带来的影响。
【答案】(1)80年代以前,由东部地区迁往内地和边疆;80年代以后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
(2)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3)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造成劳动力和人才流失。
【解析】(1)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方向的特点是80年代以前,由东部地区迁往内地和边疆,主要是国家政策影响。80年代以后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主要是经济因素影响。
(2)根据材料二,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是数量大,流动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3)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可缓解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增加资金收入,加强与外界联系。同时人口大规模流动,造成流出区劳动力和人才流失。
27.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关系图(图甲)和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有 、 、
。
(2)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是 因素。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 和 。
(3)但影响图乙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4)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原因是 。
(5)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什么影响?
【答案】(1)B1→A1 C1→B2 A2→C2
经济 务工 经商
气候
有计划 有组织 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5)有利: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B1→A1、C1→B2、A2→C2跨越了行政界线,最有可能是人口迁移。
(2)追求更高的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故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的因素。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3)乙图表示美国,东北地区位于五大湖周围气候冷湿,不利于老年人生活,而南部和西部阳光明媚,故气候条件影响了美国老年人由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
(4)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放宽了户籍管理,故经济因素成为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表现为由乡村向城市,由内陆向沿海;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从经济因素分析。
(5)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不利和有利两方面的影响。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缓解人地矛盾等。不利影响有: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增多等。 年份
人口(万人)
2000
2010
2015
总人口
502
533
514
户籍人口
413
442
453
城市人口
219
312
365
人口普查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亿)
10年人口 增长(%)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 (%)
受大学教育人数 (每10万人)
城市化水平(%)
第五次 (2000年)
12.7
11.66
22.89
66.78
10.33
3 611人
36.2
第六次
(2010年)
13.4
5.84
16.60
70.14
13.26
8 930人
49.7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男性
女性
出生率
死亡率
329万人
378万人
165万人
164万人
8.4‰
5.1‰
迁出率
广东省
深圳市
广东省
东菀市
广东省
中山市
广东省
佛山市
广东省
广州市
北京市
福建省
厦门市
江苏省
苏州市
上海市
浙江省
杭州市
迁入率
广东省
梅州市
河南省
周口市
广东省
茂名市
湖北省
黄冈市
安徽省
宿州市
安徽省
六安市
安徽省
安庆市
安徽省
滁州市
安徽省
毫州市
广西省
贵港市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精品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