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年、月、日 看日历课时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年、月、日 看日历课时教案01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年、月、日 看日历课时教案0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年、月、日 看日历课时教案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七 年、月、日1 看日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七 年、月、日1 看日历教学设计,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创设,导入课题,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巩固应用,内化提升,课末小结,融会贯通,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单元 年、月、日

    单 元 导 语





    本单元主要包括认识年、月、日,认识24时记时法,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认识年、月、日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很早就融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但这些知识比较零散,不够系统,甚至表述不准确。教材将这些零散的经验作为学习本单元的重要基础和资源,引导学生尝试回顾和整理已经了解到的知识,逐步帮助学生完善自己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已有生活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
    2.认识24时记时法
    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都是表示一天时间的记时方法。12时记时法是把1天的时间分成两段,每段12时,生活中常用这种记时法。24时记时法是用0~24时来记时,是广播电台、车站、邮政局等部门采用的记时方法。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用24时记时法。教材着重引导学生认识24时记时法,同时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互相转换。
    3.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经过的时间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教材有意淡化列算式计算的方法,鼓励学生借助表盘,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等直观方法来推算时间,引导学生会综合运用24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的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数学学习活动,通过整理、思考、发现、操作等多种形式,完善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将学生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其次,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教材淡化列式计算,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采用表盘模型,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等直观方法推算时间,尊重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规律。








    第1课时 看日历(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67页内容,第68页练一练第1-2题
    内容简介
    问题串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的关系。
    问题串2:知道大月、小月,能初步判断大月、小月。
    问题串3:在填表、整理、思考中发现规律,让有关年、月、日之间的规律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法与学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填表、整理、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完善年、月、日的知识结构,认识大月、小月。
    2.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反馈,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在你们的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呢?(学生自由汇报)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都用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关于年、月、日,同学们知道的一定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日历中的秘密吧!
    【品析:以特殊的日子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授学习做好铺垫。】

    谜语导入法: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一则谜语,请大家猜一猜:“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大家知道谜底吗?对,是日历。今天我们就借助日历来探索年、月、日的秘密。
    【品析:通过猜谜语的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观察教科书后面的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谈一谈你的发现。
    (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所填的结果正确。
    (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
    预设:
    生1:一年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
    生2:1、3、5、7、8、10、12月每个月都有31天;4、6、9、11月每个月都有30天。
    生3:2月的天数很特殊。2013年、2014年、2015年的2月有28天,2016年的2月有29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013年、2014年、2015年的2月有28天,2016年的2月有29天。
    小结: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之为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称之为小月,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与别的月份不同,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师:你能想办法熟记各月份的天数吗?
    学生尝试记忆,并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左拳记忆法。
    伸出左手,握拳,拳背向上,从右往左,从1月数到7月,再从左往右,从8月数到12月。凡是数到凸的地方的那个月就是大月,有31天,凡是数到凹的地方的月中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
    课件出示:歌诀记忆法。

    【品析:本环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思考、发现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教师逐步将学生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拓展,帮助学生形成年、月、日的知识结构。】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一: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
    学生讨论后明确:一个月的天数有31天的就是大月,一个月的天数有30天的就是小月。
    质疑二: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你是怎样巧妙记忆一年12个月中的大、小月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一年中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可以用左拳记忆法或者歌诀记忆法等进行记忆。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68页“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提高学生从年历中查找指定日期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节日。
    第2题:了解奥运会开幕、闭幕时间,能正确推算一定天数后的某天是几月几日。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学生回顾年、月、日的认识及其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每月有30天,是小月;2月有28天或29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知道了大月、小月每月的天数,那么平年、闰年一年会有多少天呢?怎样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本课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意义。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完善年历卡,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凸显学生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学生在观察年历卡时,对自己的发现不能完整、有序地表达,显得杂乱无章。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和表达能力。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看日历(1)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1、3、5、7、8、10、12月
    31天
    小月:4、6、9、11月
    30天
    特殊月:2月
    28天(平年)
    29天(闰年)


    第2课时 看日历(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68页试一试,第69页练一练第3-6题
    内容简介
    问题串1:结合年份表进一步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题串2: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年、闰年。 难点: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1.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观察、比较中发现,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2.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汇报、展示、交流、验证、推理等进一步认识平年和闰年,在合作交流中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定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引入法:
    同学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这一天,同学们一定非常快乐。可是小明看到别人过生日,就十分伤心。他今年10岁了,一共才过了2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
    【品析:通过谈话引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故事导入法: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为什么2月只有28天或29天呢?这里有一则趣味数学故事——《平年二月只有28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年、月、日”的计算方法是由古代罗马教皇儒略·恺撒创立的,他在修改太阳历时规定每年有12个月,单月31日,双月30日,这样一年有366日,要比一年应有的365日多一日,因此必须从其中一
    个月里扣去一日才合适。在当时判处死刑的犯人都是在二月份执行死刑,人们认为二月份是不吉利的月份,所以就从二月份中减去了一日,这样,二月份只有29日了。后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做了皇帝,他发现自己出生的八月份只有30日,是小月,于是他就又从二月份中减去一日加在八月中,八月变成了有31日的大月,往后的次序也相应改变,九月、十一月改为30日。十月、十二月改为31日,这样平年的二月就只有28天了,这样的变化一直延续至今。
    听了《平年二月只有28天》,你是不是感觉到了数学的奥秘?年份中平年的2月是28天,闰年的2月是29天,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品析: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追问中引发学生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进一步认识平年、闰年,学习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1)观察教材附页2。
    ①把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②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所填的结果正确。
    ③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④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
    预设:
    生1:2月份有29天的年份有2012年和2016年,其他年份的2月都是28天。
    生2:我知道了2012年和2016年都是闰年,其他年份都是平年。
    (2)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的表格,指导学生涂色并谈发现。
    师:把表格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一般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
    师:你知道你18岁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
    生1:2016年是闰年,我是从2016年往后推算到我18岁那一年。
    生2:我今年10岁,往后推算到我18岁,再判断那一年是不是闰年。
    (3)探究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不同的原因。
    师:平年的2月份有28天,闰年的2月份有29天,为什么2月份的天数这么特殊呢?
    (课件演示并讲解: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一年实际上有365天5时48分46秒,人们为了方便,把1年定为365天,这样平年每年少算了大约6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时,也就少算了大约1天。因此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这一天就加在2月份,也就出现了闰年的说法,所以每四年中有一年是闰年)
    师:知道了平年和闰年,那么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
    ①说一说平年和闰年一年分别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算一算。
    组织学生根据我们刚学习的知识算一算,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集体交流。
    2.介绍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仔细观察教材附页2中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
    (1)根据2月份的天数说出2009~2016年中哪几年是闰年?(2012年和2016年)
      (2)观察发现,讨论得出:每4年里有1个闰年。
    (3)组织学生用年份除以4,看看结果有什么不同。
    (有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有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
    小结:我们把2月份有28天的年份叫平年,把2月份有29天的年份叫闰年。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强调: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品析: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讨论、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平年和闰年的认识。】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一:我们怎样判断平年和闰年?
    学生讨论后明确: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也就是常说的4年一闰。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质疑二:平年全年有多少天?闰年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比平年多1天。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69页“练一练”第3、4、5、6题。
    第3题:巩固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第4题:巩固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
    第5题:引导学生学会制作月历并解决问题。 第6题:引导学生根据对话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学生回顾对于平年和闰年的认识以及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一个月有31天,30天,28天或29天,那么一天有多长时间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比较中深化规律,认识年份中隐藏的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学生运用除法判断平年和闰年时,对于整百年份的判断掌握得还不够熟练。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看日历(2)
    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第3课时 一天的时间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70页内容,第71页练一练第1-4题
    内容简介
    问题串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24时记时法。
    问题串2:认识24时记时法,比较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记时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24时记时法,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难点:学会区别两种记时方法,并能进行相互转换。
    教法与学法
    1.结合现实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及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联系。
    2.借助时钟模型动手操作,理解24时记时法,能够将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进行转换。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引入法:
    现在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老师说一个时间,大家不用说话,用动作告诉老师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得好。比如,老师说中午11:30,用动作表示吃饭。教师报时刻:凌晨5时,早晨7时,上午9时,下午4:30,晚上10时。(学生做各种动作)追问:同学们做得真棒!你是怎样把动作和时间对应上的?像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我们称之为12时记时法。12时记时法表示时刻时,一定要用上上午、下午、凌晨、早晨等限制性的词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记时方法——24时记时法。
    【品析:通过游戏,唤起学生的生活回忆,让学生知道时间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故事引入法:
    淘气和聪聪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都聚在一起讨论数学问题。同学们都亲切地说他们是亲兄弟。这一天,淘气约聪聪一起去影城看电影,于是写了一封信给聪聪:明天8时我们一起去银河影城看电影,不见不散。看完信,聪聪犯难了。同学们,你知道聪聪为什么犯难吗?
    预设:
    生:一天有两个8时,可能是上午8时,也可能是晚上8时。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一天有两个8时,淘气信上的时间不明确。我们怎样让这个“8时”更明确呢?
    生:说成上午8时就可以了。
    师:对!说成上午8时就明确了。“上午8时”是我们用12时记时法的表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另外一种记时法——24时记时法。
    【品析: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引发学生对故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经历历程,体验感知
    1.观察情境图,交流所得
    (1)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情境图。
    观察情境图,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第一幅图的1时淘气在睡觉。 生2:第二幅图的1时淘气在上课。
    (2)讨论这两个“1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虽然钟面上显示的都是1时,但表示的却不是一个时刻,第一幅图是夜晚的1时,也就是凌晨1时;第二幅图是白天的1时,也就是下午1时。
    2.介绍24时记时法
    师:你知道下午1时还可以怎样表示吗?
    (1)学生自由表达。 (2)教师小结:一天有24时,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13时。
    3.感受一天的时间有多长
    提问: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呢?
    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影像吧!这是元旦联欢晚会上大家迎接新年第一天的情景。(课件播放倒计时影像)
    师:新年的第一天开始,钟面上是什么时候的12时?(深夜12时)
    师:深夜12时表示这一天结束了,也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又把深夜12时说成0时。
    师:0时我们通常做什么?(睡觉)
    师:0时,我们在睡梦中开始了新的一天。
    (播放课件:展示不同时刻,一位学生的生活状态)
    师小结:刚才我们用12时记时法体会了一天的时间,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时间时一定要用上上午、下午、晚上等限制词语。
    ◎自主探究24时记时法
    师:从刚才的演示中,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几圈?
    思考: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到什么时候结束?第二圈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到什么时候结束?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生:第一圈是从12时开始的,到12时结束;第二圈也是从12时开始的到12时结束。
    师:第二圈从中午的12时到晚上的12时,我们可以接着12时后面,用13时、14时、15时直到24时表示。(出示教材第70页钟面展开图)像这样我们用0时、1时、2时直到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通常叫作24时记时法。
    ◎探究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转化
    1.把12时记时法转化成24时记时法
    (1)提问:夜里11时、下午3时用24时记时法应该如何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出示:
    师小结:24时记时法中的数没有重复,所以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的时刻不要说上午、下午等限制词。
    (2)提问:中午12时以前和下午1时以后转换的方法一样吗?
    引导学生明确:中午12时以前,上午几时就是24时记时法的几时;下午1时以后的时刻需要加上12时才能转换成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
    2.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转换成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
    提问:(1)24时记时法中的8:00用普通记时法应怎样表示?
    学生交流后明确得出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加上“早晨”或“上午”等限制词即可。
    (2)14:00、17:30用普通记时法应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明确:13时以后的时刻要减去12时,在前面加上“下午”或“晚上”等限制词。
    ◎探究并掌握推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1.出示教材第70页邮筒情境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从取信时间的图表中你能找到哪些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汇报。
    预设:
    生1:我先将两个时刻都转化成12时记时法的形式,然后借助钟面数出来的时间间隔是4时30分。
    生2:我直接用24时记时法数出来,是4时30分。
    生3:我是这样想的,第二次取信时间是14时,第三次取信时间是18时30分,18时30分-14时=4时30分。
    2.师小结: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就可以求出经过的时间
    【品析:本环节教学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使学生经历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加深对两种记时法相互转化的认识。同时借助钟面直观演示,让学生经历4时30分,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由直观到抽象,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一:怎样把12时记时法的时刻转换成24时记时法的时刻?
    学生讨论后明确:如果是下午1时之前的时刻转化成24时记时法,可以直接去掉限制词,从下午1时开始,要在原有时刻的基础上加上12,再去掉限制词。
    质疑二:怎样计算经过时间?
    学生讨论后明确:要求两个时刻经过的时间,只要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即可。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1、2、3、4题。
    第1题:巩固两种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关系,掌握互化的方法。
    第2题:巩固推算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
    第3题:根据课本给定的时刻,把时针和分针画在钟面相应的位置上。
    第4题:引导学生从火车票的票面上获得信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增加生活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学生回顾认识24时记时法及其换算: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共24时,所以经常采用0时到24时的记时法,叫作24时记时法。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与12时记时法相同,从下午1时开始,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12时记时法记时时去掉限制词加上12就是24时记时法,24时记时法减去12加上限制词就是12时记时法。然后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认识了一天的时间,你会看时间表,能根据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吗?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多种渠道使学生经历认识24时记时法和推算经过时间的过程,加深对24时记时法和推算经过时间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学生在将时刻进行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转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24时记时法采用限制词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认知,避免类似错误。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
    1日=24时
    12时记时法:午夜12时     中午12时   下午3时   夜里11时
    24时记时法:24时(0时) 12时 15时 23时
    18时30分 -  14时  = 4时30分
    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



    第4课时 时 间 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72页内容,第73页练一练第1-2题
    内容简介
    问题串1:结合两位学生作息时间的情况,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
    问题串2: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信息。
    问题串3:会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24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难点:独立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教法与学法
    1.以时间表为问题线索,引导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体验地区差别,指导学生在观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过程中运用时间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讨论交流、细致观察、独立思考中分析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故事引入法:
    星期天,小明做完家务抬头一看才8时。他突然想给远在英国的朋友王俊打一个电话,电话接通了,小明刚想诉说想念之情,那头王俊却埋怨道:“小明,你怎么现在才给我打电话,已经太晚了,有什么急事吗?”小明一听,一脸茫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猜想地区的差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
    【品析:通过小故事引入,引发学生在同一时间不同现象的问题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件引入法:
    小兰和古丽分别是北京和乌鲁木齐一所小学的学生。这天8时,她们分别在做什么?(课件展
    示)你有什么发现?8时小兰已经开始上课了,而古丽却刚刚起床,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猜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个地方上课时间表的有关问题。
    【品析:通过情境图中两名学生作息时间的不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教材第72页情境图和下面的两个时间表。
    师:观察情境图和时间表,你发现了什么?
    (2)先独立观察,再集体交流。
    预设:
    生1:我发现两所学校每天上午都有四节课。
    生2:我发现北京启明小学和新疆民族小学上第一节课的时间相差2时。
    生3:我发现北京启明小学和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上课与下课的时刻都相差2时。
    生4:我发现两所学校每节课都是40分,午休都是1时25分。
    生5:我发现上午11时35分小兰开始午休,古丽却刚刚做完眼保健操。
    2.根据时间表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哪个时刻?(出示教材第72页三个钟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汇报。
    师:要想解决问题,可以怎样想?
    ①需要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上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
    ②分析这段时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特征。
    ③利用排除法把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去掉,保留下来的就是所求的。
    (3)学生尝试解决,集体汇报。
    第一幅图是小兰所看到的钟面,第三幅图是古丽所看到的钟面。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时间表
    (1)出示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内容。 (2)理解对话内容,独立补充时间表。
    先读一读,再说一说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3)学生展示答案。
    师:谁愿意分享你的思考和推算过程?
    预设:
    生1:北京启明小学第五节课上课的时刻是13:00,经过40分就到了下课时刻13:40。第五节课下课接着大课间开始了,所以大课间开始的时刻也是13:40,经过1时,大课间结束,此时是14:40。大课间结束的时刻也是第六节课开始上课的时刻即14:40,经过40分第六节课又要下课了,第六节课下课的时刻是15:20。
    生2:新疆民族小学第五节课上课的时刻是15:00,下课时刻是15:40。第六节课上课的时刻是15:50,下课的时刻是16:30;课外活动的开始时刻是16:30,结束时刻是17:30。
    【品析: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主探究感知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在查找钟面时刻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在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一:根据时间表,怎样判断不同时刻的钟面?
    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首先要明确时间表上的时间,其次要分析该时刻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特征,最后进行排除选择。
    质疑二:我们怎样补充时间表?
    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补充时间表要根据给定的时间信息,运用有关经过时间的知识来进行推算。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根据画面呈现的淘气的活动时间制作时间表。
    第2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独立制作时间表。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学生回顾运用24时记时法计算经过时间,制作时间表等知识。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本课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进一步掌握24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中自主探究。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在语言表达上不够完整,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多做一些针对性训练。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67-73页第七单元“年、月、日”
    知识梳理
    重点知识
    具体内容
    年、月、日的认识
    1.一年有12个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2.12个月中,1、3、5、7、8、10、12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4、6、9、11月都是小月,每月有30天;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有29天。
    3.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1)根据这一年2月份的天数判断平年和闰年。
    (2)根据公历年份是不是4的倍数来判断(整百年份是400的倍数)。
    (3)根据已知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进行推算。
    计算经过的时间
    可以根据钟表推算,也可以分段计算,还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24时记时法
    1.1天有24时。
    2.24时记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共24时,所以经常采用0时到24时的记时法,叫作24时记时法。
    时间表
    1.设计作息时间表。 2.计算间隔时间。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关系,了解平年和闰年,认识24时记时法,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能够根据作息时间表呈现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复习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复习方法
    通过回顾与整理,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年、月、日,24时记时法等有关时间的知识,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回忆梳理,建构网络
    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年、月、日和时间的知识,你能回顾并作简单的总结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归纳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说一说,填一填。
    (1)一年中的大月有(          ),每月都有(  )天。
    (2)2012年是(  )年,全年有(  )天,这一年的2月份有(  )天。1900年是(  )年,全年有(  )天,这一年的2月份有(  )天。
    2.在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下面的节日。
    (1)劳动节是(  )月(  )日,是星期(  )。(2)儿童节是(  )月(  )日,是星期(  )。
    (3)教师节是(  )月(  )日,是星期(  )。(4)建党节是(  )月(  )日,是星期(  )。
    (5)国庆节是(  )月(  )日,是星期(  )。
    3.连一连。
    起床         12:00         上午7时40分
    上学 20:50 晚上8时50分
    吃午饭 7:00 中午12时
    睡觉 7:40 早上7时
    4.一个广播电台每天的播音时间如下:
    第一次:5:00~10:00 第二次:11:00~14:00 第三次:17:30~22:00
    (1)第二次播音结束的时间到第三次播音开始的时间间隔为(  )时(  )分。
    (2)第三次播音的时间是从下午(  )时(  )分到晚上(  )时,这次共播音(  )时(  )分。
    (3)全天共播音(  )时(  )分。
    【参考答案】
    1.(1)1、3、5、7、8、10、12月 31 (2)闰 366 29 平 365 28 2.略
    3.
    4.(1)3 30 (2)5 30 10 4 30 (3)12 30
    三、知识达标,能力提升
    1.填一填。
    (1)张华的爷爷在乡下连续住了两个月,共住了62天,这两个月可能是(  )月和(  )月,也可能是(  )月和(  )月。
    (2)按每节课40分,课间休息10分计算,如果第一节课从8时开始,那么第二节课开始上课的时间是(   )。
    (3)王梅每天7:30到校,中午在学校就餐和午休,15:50放学回家。她每天的在校时间是(  )时(  )分。
    2.选一选。
    (1)平年的9月份有(  )天。
    A.31            B.30            C.29
    (2)在钟面上能直接表示的时刻是(  )。
    A.25时 B.9时 C.61秒
    (3)一列火车上午8:30出发,下午2:00到站,这列火车行驶了(  )。
    A.5时30分 B.6时30分 C.14时30分
    (4)学校每天第一节课从8:25开始,上课40分,第一节课(  )下课。
    A.9:05 B.9:25 C.9:15
    3.下面是奇思某个周六上午的作息时间表。
    起床
    7:00
    刷牙、洗脸
    7:35-7:45
    读书
    7:45-8:15
    吃早餐
    8:15-8:40
    写作业
    8:40-10:00
    自由活动
    10:00-11:30
    (1)奇思从起床到洗完脸,经过了( )时(  )分。
    (2)奇思读书用了(  )分。
    (3)奇思吃早餐和写作业共用了(  )时(  )分。
    4.小明一家准备开车去野生动物园游玩,他家离野生动物园269千米,汽车平均每时行驶70千米。如果清晨5:00出发,那么他们能在上午9:00赶到吗?




    【参考答案】
    1.(1)7 8 12 1 (2)8:50 (3)8 20 2.(1)B (2)B (3)A (4)A
    3.(1)45 (2)30 (3)1 45
    4.清晨5:00到上午9:00是4时。 70×4=280(千米) 280>269,能赶到。
    板书设计

    总结提升
    本单元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主要探究有关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将学生零散的知识进行有效建构,初步建立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网络。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 看日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 看日历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激趣,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北师大版1 看日历一等奖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北师大版1 看日历一等奖表格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预习反馈,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七 年、月、日1 看日历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七 年、月、日1 看日历第1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探究新知,巩固训练,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年、月、日 看日历课时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