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上 11.浮力 课件PPT+教案+视频素材(第一课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0094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科学四上 11.浮力 课件PPT+教案+视频素材(第一课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0094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科学四上 11.浮力 课件PPT+教案+视频素材(第一课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0094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科学四上 11.浮力 课件PPT+教案+视频素材(第一课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00947/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科学四上 11.浮力 课件PPT+教案+视频素材(第一课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00947/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科学四上 11.浮力 课件PPT+教案+视频素材(第一课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00947/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科学四上 11.浮力 课件PPT+教案+视频素材(第一课时)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00947/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科学四上 11.浮力 课件PPT+教案+视频素材(第一课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0094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科学四上 11.浮力 课件PPT+教案+视频素材(第一课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0094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科学四上 11.浮力 课件PPT+教案+视频素材(第一课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0094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学苏教版 (2017)第三单元 常见的力11 浮力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11.浮力(第一课时)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力的作用。
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准、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教材分析】
《浮力》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常见的力》的第四课时。通过对本单元前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摩擦力和弹力,能感知到力的方向,而且还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到力对物体的作用体现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本课将学习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另一种力——浮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浮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这一概念缺乏合理的认识。因此,本节课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浮力。
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是导入部分,让学生观察物体的沉浮情况,初步认识浮力。第二部分为研究沉在水里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教材中分别测量空气中和水中石块的重量,在测量前先让学生对结果做出猜想,如果不受浮力测力计的读数会怎么样,如果受到浮力读数会怎么样?除了可以测量石块,还可以让学生测量其它物体,从而纠正学生对于水下物体不受浮力的错误认识。第三部分为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实验先让学生进行猜想,明确实验方法后再实验,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第四部分,应用实验一的结果,通过展示浮沉子和潜水艇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浮力的广泛应用以及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力与运动》、《弹力》、《摩擦力》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力的方法,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到弹力、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影响力大小的因素。学生已经具备的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浮力,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前要适当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要点,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和及时地记录,为高年级的实验设计与探究做好准备。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仍然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但也逐步对一些问题有理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通过推理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观察物体的沉浮情况,初步认识浮力。
2.知道水下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3.知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2.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
科学态度:
1.在对物体沉浮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2. 通过实验,收集证据,纠正水下的物体不受浮力的错误认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应用浮力的知识,制作浮沉子并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知道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2.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控制变量法验证相同体积物体的沉浮与质量有关。
【教学难点】
知道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课件。
学生材料:泡沫板、苹果、羽毛、石头、直尺、玻璃小瓶3个、水槽、不同材质的橡皮泥、弹簧测力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浮力
1. 师:在上两节课中学习了弹力和摩擦力,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力,相信大家对这个力都不陌生,请看老师将一个乒乓球放入水底,乒乓球浮起来了!它为什么会浮起来呢?(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生:因为有浮力存在。
2. 师:是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浮力,不是所有的物品都可以像乒乓球一样浮在水面,请看PPT上的这些物品的图片,若将它们放入水中,你预测一下哪些会下沉?哪些会上浮?(物品有:泡沫板、苹果、羽毛、石头、直尺、装有不同水量的玻璃小瓶3个)
生:学生填写实验活动手册,组内汇报,相互交流讨论。
3. 师:有些物品很好判断,但有些物品大家却有争论。你的预测是否准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教师演示实验:将准备的物品依次放入水中)
生:学生观察,在实验活动手册上填写实验结果。
4. 师:泡沫板、苹果、羽毛、空玻璃瓶浮起来了,因为它们受到了水的浮力,我们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手分别压一压浮在水面上的这些物体,说说感受。
生:压的时候感觉有一种向上的力阻碍物体往下,而且压不同的物体用的力也不一样。
5. 师:是的,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说明浮力有大小,也有方向。那它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向上的。
6. 师:我们一起来通过一个实验来看看浮力的方向吧。(教师演示实验:在水槽底部固定一个带线的乒乓球,随后往水槽中加水,观察棉线的方向;再倾斜水槽,观察棉线的方向)
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不论水槽是否倾斜,棉线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可验证)
实验结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感受到浮力的存在,而且浮力有大小,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品,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让学生通过压一压漂浮的物体,感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带线乒乓球漂浮实验,让学生直观看到浮力的方向。
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1.师:泡沫板、羽毛和苹果在水中上浮是受到浮力的作用,那沉入水底的铁夹子、石头和回形针是否受到浮力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思考,组内讨论)
生1:我猜想是不会受到浮力,如果受到浮力的话,应该会浮在水面上。
生2:我不同意上面的观点,我认为会受到浮力。我以石块为例进行分析,石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有石块的重力和水对它的浮力,因为石块的重力大于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才会下沉。而泡沫板上浮是因为受到的浮力比自身的重力大,所以才会上浮。
生3:我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
2.师: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谁的猜想正确呢?只能通过实验来证明。我们以沉入水底的石块为例,请大家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沉入水底的石块会受到浮力?
生:可以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再测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3.师:如果石块在水中受到浮力,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怎样?
生:如果水中的石块受到浮力,那么此时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比物体在空气中的读数小,因为此时石块受到的浮力+在水中的拉力=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
3.师: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不受浮力的,那么测力计的读数是什么样的?
生:如果过水中的石块不受浮力,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读数,因为此时在水中的拉力=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
4.师:是的,同学们的分析很准确,这个实验中准确测量物体质量非常关键,所以必须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师演示使用方法)
5.师:熟悉了实验方案和测量工具,在做实验的时候还需要注意:
(1)先想清楚你要测量哪种物体,并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2)先测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再测物体在水中的重量。
(3)将物体要缓慢的放入水中,等平衡后再读取测力计的读数。
(学生齐声朗读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理清做实验的思路。
6.师:做完石块的实验,可以再用其它下沉的物品来试一试,看是否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生:学生分小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的受到的拉力比空气中的小,说明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小结: 物体在水中不论上浮还是下沉,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即浸入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会上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则会下沉。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发现实验中隐藏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设计相应的办法得以证明,让学生知道水下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通过分析水中物体的重力和浮力,深刻理解物体上浮和下沉的原因。
三、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
- 师:请大家观察水槽中的这些物品的特点,思考为什么有的下沉,有的上浮?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猜想,并说明原因。
生1:我猜想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质量有关,石头、铁夹子比泡沫板、羽毛重。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对,苹果比回形针要重,但苹果浮在水面,而回形针却沉入水底。
生3:我猜想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有关,因为苹果的体积比回形针大,所以才浮在水面上。
生4:那三个玻璃瓶的体积是一样的,沉浮情况却不相同,说明体积也不是决定因素。
生5:我猜想体积和质量都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 师:同学们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值得表扬。你们猜想是否正确呢?科学家有了猜想就应该怎么做呢?
生:通过实验来验证!
- 师:是的,通过刚才的讨论,猜想质量和体积都会影响物体的沉浮,这里出现了两个探究因素,回忆上节课中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方法,这次应采用什么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呢?
生:控制变量法
- 师:是的,在遇到探究多个变量的实验中,我们要控制变量只有一个,其余量因素不变,才能有效地研究出单一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师:如果要探究质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那应该保持体积这一因素不变。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空心塑料小球、橡皮泥、水槽),根据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应选用体积相同的塑料空心小球,往这些小球内加入不同质量的橡皮泥,放入水中后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理清了实验思路如PPT上所示,为了方便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要在小球上写上数字作为标记。做实验前,请你先预测几号小球会沉在水底?几号小球会浮在水面?
生:我预测1号小球会沉在水底,3号小球会浮在水面,2号小球不太确定。
7.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做好记录后分析结果,看看你的猜想是否准确,在做实验前老师给同学们一些温馨提示。(温馨提示:一、1号小球内的橡皮泥要装满;二、每个空心小球内装入的橡皮泥的材质要相同;)
8.师:请各小组代表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实验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生:小组间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教师板书:同体积的物体,重的沉、轻的浮;
小结:通过探究可以得出,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同体积的物体,重的沉,轻的浮。
[设计意图] 通过前期的实验让学生对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做出合理的猜想,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研究,在对物体沉浮的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四、利用沉浮因素的成果设计
1.师:经过探究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相同体积的物体,轻重会影响沉浮。那你能解释3个装有不同水量的玻璃瓶,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吗?
生:特别简单,它们的体积相同,装水量越多质量越大,就容易沉在水底。
2.师:是的,潜水艇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进行工作的,一起来观看视频《潜艇下潜的原理》。请大家仔细观看,看完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潜水艇是如何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生:观看视频,思考,说明自己的想法。
3.师:原来潜水艇下潜的原理就是利用了我们今天所探究到的实验结论,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做一个去潜水艇的模型——浮沉子。(教师出示浮沉子制作视频) 请大家想想为什么这个玻璃小瓶在塑料瓶中可以自由的上浮或下沉?
生:观看,好奇,思考其中的原理。我发现在挤压塑料瓶的时候,玻璃小瓶中的水面会上升,这样玻璃瓶的重量增加,就会沉下去。在不挤压塑料瓶的时候,玻璃小瓶内的水面降低,玻璃瓶的质量变小,因此会上浮。
4.师:看来同学们对相同体积下,轻重会影响物体沉浮这一原理理解很准确,接下来,大家将课前提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拿出来,制作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潜水艇吧。
生:学生动手制作浮沉子。
5.师:我看到有几位同学制作的浮沉子非常有意思,让他们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展示)
生:观看,相互评论。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探究中学习了很多有关浮力的知识,说一说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下节课,我们一将会探究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中的实验引出潜水艇下潜的原理,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结论应用的事例,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改变。随后又让学生利用实验原理,进行实验创新,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板书设计】
11.浮力
浮力:
浮力有大小,方向是竖直向上;
【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11 浮力获奖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11 浮力获奖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浮力》第二课时课件+作业设计pptx、视频3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上册11 浮力评优课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11 浮力评优课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浮力》第一课时课件+作业设计pptx、视频1mp4、视频2mp4、视频5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16 常见的岩石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16 常见的岩石说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6常见岩石pptx、16常见岩石docx、岩石分布mp4、常见岩石特征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