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简单机械实验专题及答案
展开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简单机械实验专题
一、实验探究题
1.(2022·长春)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不挂钩码时,调节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2)如图甲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在B点挂 个钩码,使杠杆再次在原位置平衡;
(3)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画出A点所受拉力的力臂l;
(4)如图乙所示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踏碓(碓:dui,古代的一种给稻谷去壳的工具。用脚连续踏杆的一端,另一端就会连续起落)。踏碓属于 杠杆。
2.(2022·益阳)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没有挂钩码时,杠杆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向 移动;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改变动力和动力臂,相应调节阻力和阻力臂,再做几次实验。再做几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填序号);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B.寻找规律的普遍性
(3)当货车所载货物重心太靠后时,货车会翘起来,如图所示,这样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若以后轮为支点,货物对货车压力F的力臂用表示,货车重力G的力臂用表示,货车之所以会翘起来,是因为 (选填“>”、“=”或“<”)。
3.(2022·南通)利用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4个钩码,在B点挂 个钩码,仍可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3)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如图丙所示,不断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和力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与其力臂l1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图像中每个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方形面积 (选填“相等”或“不等”),其原因是 。
4.(2022·龙东)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刻度均匀,在A点挂3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将 (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保持静止不动”);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从图丙位置转到图丁位置时,其示数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 。
5.(2022·海南)小明发现公共场所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通道是斜面,且不同的斜面通道的倾斜程度有所不同,这引发了小明对斜面的兴趣。他想了解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便与实验小组的小伙伴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
(2)请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把表格画在答题卡的方框里面)
(3)准备动手实验时,有小伙伴提出,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则他们要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时,应当保持 不变,这里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6.(2022·赤峰)小李同学在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猜想:如果忽略绳重与摩擦,绳端拉力F 可能与被提升木块所受的重力、木块上升的高度、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动滑轮的直径这些因素有关。
(1)若小李探究绳端拉力F与动滑轮直径的关系,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步骤一:按图安装动滑轮;
步骤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并记录;
步骤三:换用 的动滑轮,使同一木块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读出拉力F的值并记录;
步骤四:重复步骤三,多做几次实验;
(2)步骤四的目的是: ;
(3)若小李五次实验测得F分别为:1. 8N、1. 8N、1. 8N、1. 8N、1. 8N,则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在其他因素相同时,
7.(2022·徐州)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安装杠杆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调节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每一格的长度为5cm,在杠杆左边挂钩码,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竖直向下的拉力是动力,则动力臂为 cm;
(3)如果要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需要对图乙所示的实验设计进行的调整是 ;
(4)如图丙所示,当杠杆绕支点转动时,杠杆上A点的速度方向总是和杠杆垂直。作用在A点的三个大小相等、方向不同的力F1、F2、F3,请指出为什么力臂最大的F2对杠杆转动的作用最大? 。
8.(2022·兰州)小聪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实验数据见下表。通过分析数据,他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 ;
(2)在实验过程中,提升重物时应该注意沿竖直方向 拉动。动滑轮可视为杠杆的变形,则此时其支点为 (选填“A”、“ B”或“C”)点。
实验次数 | 物重G/N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1 | 1.0 | 0.7 |
2 | 1.5 | 1.0 |
3 | 2.0 | 1.3 |
9.(2022·沈阳)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杠杆没挂钩码时需要向右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说明调节前杠杆的 (选填“左”或“右”)端高;
(2)小雨通过改变钩码数量并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多做几次实验,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得到杠杆平衡条件是: ;
次数 |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
1 | 0.5 | 20 | 2.0 | 5 |
2 | 1.0 | 10 | 0.5 | 20 |
3 | 1.5 | 10 | 3.0 | 5 |
(3)如图甲所示先在杠杆左侧挂4个钩码,后在右侧A处挂3个钩码,根据得到的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判断出杠杆的 端会下沉;
(4)小雨想用撬棒撬动地面上的石头,是撬棒的支点,是阻力,是阻力臂,如图乙所示,为了撬动石头,在B点施加的最小动力的方向是 。
10.(2022·绥化)下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
(1)挂钩码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状态;(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为了使图甲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将右侧平衡螺母向 调节;(选填“左”或“右”)
(3)实验时,在已调平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其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收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经分析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
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cm | 阻力F2/N | 阻力臂/cm |
1 | 1.0 | 15.0 | 1.5 | 10.0 |
2 | 1.0 | 20.0 | 4.0 | 5.0 |
3 | 2.0 | 15.0 | 3.0 | 10.0 |
(4)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又做了图乙所示的实验,现将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移动到b位置,在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示数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1.(2022·吉林)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钩码质量均相同):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螺母适当向 调节;
(2)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在点A处悬挂 个钩码;
(3)人类很早以前就会使用杠杆了。图丙是我们的祖先在建造宫殿时利用木杆撬动沉重木料时的情景。由此过程可知,其中木杆属于 杠杆。
12.(2022·广东)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小明安装好杠杆后,发现其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如图乙所示,杠杆调节平衡后,在A处悬挂3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如果在B处施加一个拉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当方向为 时,拉力最小,大小为 N;
(3)课后,小明制作了一个简易杠杆,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在它两边恰当位置分别放上不同数量的同种硬币,使其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如图丙所示,则力臂 。若两边同时各取走一枚硬币,则杠杆的 端将下沉。
13.(2022·河南)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如图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实验中,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第1、2次杠杆平衡时的数据已填入表。图是第3次杠杆平衡时的情景,此次杠杆右侧的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①为 ,②为 ;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 / 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m |
1 | 2.5 | 0.2 | 2 | 0.25 |
2 | 2 | 0.15 | 1.5 | 0.2 |
3 | 1.5 | 0.1 | ① | ② |
(3)分析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
(4)某小组对实验过程交流、讨论后,按图所示又进行了实验。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指出,用弹簧测力计斜拉可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因为这样做改变了 。在测量拉力F的力臂时,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拉力的力臂应为 (选填“OA”“OB”或“AB”)。
14.(2022·长沙)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小庆将安装好的器材放到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1)某次实验时,小庆在已调好的杠杆两侧挂上钩码后,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
A.将左侧钩码向左移动
B.将右侧钩码向右移动
C.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正确完成实验后,获得的三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
1 | 1.0 | 10.0 | 0.5 | 20.0 |
2 | 1.0 | 20.0 | 2.0 | 10.0 |
3 | 2.0 | 15.0 | 1.5 | 20.0 |
分析数据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 。
15.(2022·随州)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
(2)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某小组的同学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由此可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用F1、F2、l1、l2表示)。
实验序号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1 | 30 | 3 | 10 |
2 | 2 | 20 | 1 | 40 |
3 | 3 | 20 | 6 | 10 |
(3)在完成实验后,陶子同学在A处挂了3个钩码(每个钩码重1N,杠杆上每格的长度为10cm),如图乙所示,他将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杠杆水平平衡(OA=30cm,OB=40cm),此时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16.(2022·岳阳)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调节平衡后,如图乙,在A点挂3个钩码,则应在B点挂 个钩码,才能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所用钩码的规格都相同);
(3)改变钩码的位置和个数,使杠杆平衡,收集多组数据,其目的是____(填序号)
A.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4)看图丙的漫画,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小兔分得的萝卜质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猴的。
17.(2022·南充)某同学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发现杠杆如图甲所示,则应将杠杆左端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适当调节,使杠水平平衡;
(2)该同学通过如图乙所示实验得到相关数据如下表,由表中数据推测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用F1、F2、l1、l2表示);
序号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1.0 | 15.0 | 1.5 | 10.0 |
2 | 1.0 | 20.0 | 1.0 | 20.0 |
3 | 3.0 | 10.0 | 2.0 | 15.0 |
…… |
|
|
|
|
(3)若将乙图右侧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如图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由竖直方向a变为方向b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该同学在科技创新实验中将此装置改装成了一个杠杆液体密度计,该装置可测量小桶内液体的密度,如图丁所示,将容积为20mL的小桶挂在M点,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已知OM=OA=5cm,则杠杆密度计的“0刻度”线应在 (选填“O”或“A”)点,将待测液体倒满小桶,在杠杆右端挂上重物并调节至N点位置时,杠杆刚好水平平衡,重物质量10g,ON=15cm,N点位置应标注的密度刻度值是 g/cm3,改装后杠杆右端的密度刻度线 (选填“是”或“不是”)均匀分布的(g=10N/kg)。
18.(2022·安徽)用图中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 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m |
1 | 3.0 | 0.20 | 2.0 | 0.30 |
2 | 2.0 | 0.15 | 1.5 |
|
3 | 1.5 | 0.20 | 1.0 | 0.30 |
…… | …… | …… | …… | …… |
(1)第 2 次实验数据中的阻力臂 应为 ;
(2)第 3 次实验后,用带杆的滑轮水平向左缓慢推动右边挂钩码的悬线 (保持上端悬点不动), 如图乙所示,不计摩擦,杠杆 (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原因是: 。
19.(2022·自贡)如图所示,小勇利用铁架台,带有均匀刻度的杠杆,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每个钩码质量相同)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则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2)为了便于测量 (选填“力”或“力臂”),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此,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3)将杠杆调成水平位置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则应在B点挂 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随后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杠杆 (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4)小勇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在B点竖直向下拉,然后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逆时针旋转一小段至如图丙所示位置。在旋转过程中,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
(5)实验结果表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 = ×阻力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水平
(2)4
(3)
(4)费力
2.【答案】(1)右
(2)B
(3)>
3.【答案】(1)左
(2)6
(3)相等;
4.【答案】(1)右
(2)4;左端下沉
(3)变大;力臂变小
5.【答案】(1)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2)实验序号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体重力G/N
拉力F/N
斜面高度h/m
斜面长度s/m
机械效率
1
2
3
(3)斜面的粗糙程度;控制变量法
6.【答案】(1)不同直径
(2)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3)绳端拉力大小与动滑轮直径大小无关
7.【答案】(1)右
(2)25
(3)将测力计移到左端第5个格处
(4)F2与其力臂的乘积最大
8.【答案】(1)滑轮的自重
(2)匀速;A
9.【答案】(1)右
(2)
(3)右
(4)垂直于OB向下
10.【答案】(1)平衡
(2)右
(3)便于测量力臂;F1L1=F2L2
(4)变大
11.【答案】(1)右
(2)1
(3)省力
12.【答案】(1)右
(2)竖直向下;2
(3)4:1;左
13.【答案】(1)右
(2)1;0.15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拉力的方向;OB
14.【答案】(1)A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5.【答案】(1)平衡;左
(2)F1l1=F2l2
(3)4.5
16.【答案】(1)左
(2)3
(3)B
(4)小于
17.【答案】(1)右
(2)F1×l1=F2×l2
(3)增大
(4)O;1.5;是
18.【答案】(1)0.20
(2)不能;用带杆的滑轮水平向左缓慢推动右边挂钩码的悬线 (保持上端悬点不动),改变了拉力的方向,但是没有改变拉力的大小,但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短发生了变化,由可知,不变,的大小不变,但是力臂发生了变化,故杠杆不能保持平衡。
19.【答案】(1)平衡
(2)力臂;左
(3)2;左
(4)变大;力臂变短
(5)动力臂;阻力
专题22 简单机械实验-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22 简单机械实验-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北京专用),文件包含专题22简单机械实验-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物理分项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22简单机械实验-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物理分项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简单机械: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简单机械,文件包含专题10简单机械-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答案解析docx、专题10简单机械-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9:简单机械: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9:简单机械,共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