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pptx
    • 教案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 练习
      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1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2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3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4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5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6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7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8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1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2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3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1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2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3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pptx、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语文年级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五言古诗的体裁特点,识记作家作品,背诵并默写诗歌

    2.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字、句的含义,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1.了解五言古诗的体裁特点,识记作家作品,背诵并默写诗歌。

    2.感受诗歌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字、句的含义,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一、导入新课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陶渊明,来了解他的田园诗和精神追求。

    学习《饮酒》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职,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的诗主要表现出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代表作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田园诗派

    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3.背景介绍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归隐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诗兴大发,陆续写成组诗《饮酒》20首。这些诗歌大多直抒胸臆,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本诗是其中最为闲雅有致的一首。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陶渊明在晚年还写出了著名的散文《桃花源记并诗》,营造了一个乌托邦社会。

    4.文体知识

    古体诗

    韵律特点: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三、朗读诗歌

    诵读,感知古体诗的韵律

    1.读顺字音节奏

    (1)指导朗读。

    朗诵诗歌应注意节奏的连贯、语速的快慢、音调的高低、语气的强弱等,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2)学生自读,同桌互读。

    课件出示:

    字音:车马xuān)            东篱(lí)

    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提示:古体诗,形式上以五言为主,朗读时通常按“二三”式来停顿。

    (3)抽查朗读,全班齐读。

    2.读出诗歌韵味

    提示:

    (1)本诗偶数句入韵,押“ɑn”韵,韵脚有“喧”“偏”“山”“还”“言”,韵脚要根据语境读到位。

    (2)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①起句要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要体现出得意感。

    ②“何能尔”设问,“尔”,代指前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心远地自偏”为全篇之骨,要读出自豪感,体现出淡然而满足的精神状态。后三个字,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

    ③五、六句要读出你的想象和联想来,要读出“见”字的“悠然”、怡然自得来。

    ④七、八句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与归巢的鸟儿的自在快乐。

    ⑤九、十两句重在写回归田园的乐趣,宜读出自得其乐的心情。结句最后三个字,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3.读出诗歌画面

    诵读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尝试还原诗歌中呈现的画面,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态。

    提示:要抓住“结庐”“人境”“车马”“菊”“南山”“山气”“飞鸟”等意象,还原诗歌画面,并细细品味它们所蕴含的情感,理解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疏通诗意

    读懂诗词大意,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并质疑。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不经意间见到南山。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而归。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五、赏析诗歌

    1.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式表达这种心态?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高远。

    心态:豁达,闲适。

    修辞:设问。

    2.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情景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你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哪个(些)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示例:“见”字用得好。“见”字把诗人“悠然自得”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又极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用了哪些意象?有何深意?

        用了日夕之山气与归林之飞鸟两个意象,渲染了隐居之所的宁静美好和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言下之意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为什么要奔波于官场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不愿投入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随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6.“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指人的自然本性。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诗人心里,内心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7.分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诗的作用及含义。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点明诗歌主旨。“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情和境。“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景象中悟到的自然意趣,它包含了大自然淡泊闲逸、自由随性、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我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与追求。

    8.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通过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示例:超然物外    悠然自得

             心志高远    闲适豁达

    主旨归纳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八、艺术特色

    1.情景相融,意境深远。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适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寓情于景,自然醇美。

    2.语言朴素,结构严密。  

        前两句写对安静生活的追求,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从自然景色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小结: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组成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这也正是陶渊明的追求。诗中看似没有人的参与,却处处有人,人与自然相处和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从踌躇满志,到躬耕隐居,陶渊明经历了痛苦的抉择。最终他选择了远离官场,回归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古代士大夫继承陶渊明的精神,当他们仕途失意或厌倦官场后,从陶诗这里寻到了新的人生价值,以此来安慰不羁的灵魂。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标准,而平淡自然的诗风也就成了他们心中崇高的艺术境界,所以苏轼说“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全是因为一个“真”啊!

    九、拓展延伸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菊花》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十、板书设计

     

    学习《春望》 

    一、知识连接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他的诗作《望岳》《登高》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2.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朗读诗歌

    诵读,感知近体诗的韵律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读《春望》同桌互读。

    课件出示:

    节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抽查朗读,全班齐读。

    (进一步指导重音)

    预设  停连:依节奏停顿,依意思或者感情连贯。

    重音:强调的字词读得重、响。如《春望》中“破、深、溅泪、惊心、三月、万金、搔、不”需重读。语气:依据诗歌的内容、感情。

    2.读晓诗歌形式

    预设  五言诗,朗读节奏划分为“二二一”和“二三”式。绝句的节奏类似于律诗。律诗中颔联、颈联两联一般为对偶,形式整饬雅致,音韵华美。绝句对仗不严格。

    3.读出诗歌情味

    读时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尝试还原诗歌中呈现的画面,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态。

    三、疏通文意

    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两首诗歌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四、 赏析诗歌

    品读,感知诗情

    品读《春望》

    1. “春望”是什么意思?

    预设  “春望”即春天所见。“春”点明了“望”的时间,“望”点明了人的行为。

    作者都“望”到了什么呢?请发挥想象,简要概括。

    预设  远景:山河城郭中景:荒草残木近景:春花飞鸟特写:稀疏白发

    2.读诗歌,找出诗人所见景物,体会诗人笔下的春的基调。

    预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妙用“破”和“深”,体现春天的长安城因为战乱而呈现一派衰败之景——山河虽仍存在,都城却草木茂盛杂乱,这一景象与昔日的繁华形成巨大反差。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承上,“花”和“鸟”是春天的象征,也都是美好的象征。此情此景,诗人看到美丽的繁花、听到悦耳的鸟鸣都要“溅泪”和“心惊”,或者说,连花鸟都感觉落泪惊心。这说明国家已经真的很凄惨了。“恨别”启下。)

    基调:凄惨暗淡。

    3.探根源,了解时局背景

    对照注释,探究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凄凉的景象。

    预设  是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4.抓诗眼,“望”诗人之心

    面对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诗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预设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时局,诗人为当时的时局而感伤。可见其忧国伤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抵万金”,可见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动作描写,写出了诗人忧愁不堪,以致头发变白、变少,难以胜簪的事实,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心忧如焚,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

    1.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2.“国破”与“城春”对照来写,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诗歌一开头即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是草木丛生。“国破”与“城春”色调相反,诗人在此对举,从而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照。“国破”下缀以“山河在”,“城春”下缀以“草木深”,更使诗意翻新,出人意料。这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安排,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示例1:赞成第一种。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

    示例2:赞成第二种。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为什么说家书“抵万金”?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地,百姓皆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

        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5.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示例:诗人因“感时”“恨别”而频频搔首,导致自己的满头白发纷纷脱落,几乎连簪子也要插不住了。其实,此时的诗人才四十五岁,但因过度的焦虑忧愁,竟然未老先衰到如此地步。从中我们更能看出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是何等强烈。

    六、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写了战乱时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结束语:历史长河奔流,千年诗篇生辉。杜甫就是这样,忧国忧民的情怀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他生活在苦难的谷底,但他的思想永在巍峨的峰巅!让我们带着对古往今来所有忧国忧民之士的景仰,一起来背诵《春望》。

    七、拓展延伸

    积累爱国名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八、板书设计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