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上海版化学九上 第3章 走进溶液世界 单元测试 (原卷+解析卷)
展开第3章 走进溶液世界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
C.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
D.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
2.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3.下列操作与净化水无关的是( )
A.过滤 B.吸附 C.蒸馏 D.电解
4.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 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通过沙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
5.不随水的质量改变的是( )
A.物质的溶解度 B.溶质质量分数
C.溶液的 pH 值 D.饱和溶液的状态
6.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水分子不能再分
C.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7.在一定温度下,往一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硝酸钾固体并充分搅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质量减少 B.固体质量增加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溶液质量增加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一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是一定的,只有一个值
B.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某物质的溶解度就是该物质在100 g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
D.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的溶解度为SAg,溶质B的溶解度为SBg。已知SA>SB,相同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A溶液的溶剂量小于B溶液里的溶剂量
9.在常温下,向100克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里加入5克硝酸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10.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它常用于皮肤和物体表面的杀菌消毒,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乙醇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溶液的溶剂是水 B.乙醇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C.乙醇溶液都是浓溶液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小于75%
11.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12.关于电解水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现象 | 反应类型 | 宏观分析 | 微观分析 |
电极上产生气泡 | 分解反应 | 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 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分子 |
A | B | C | D |
13.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该实验中所得试管1和2中的气体质量比约为8:1
C.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4.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
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
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D.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15.如图表示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M、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M、N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t1℃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将t2℃时M、N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中均析出晶体
16.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与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t1℃
D.t2℃时,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要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物质饱和溶液
17.下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下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解度/g | 一般称为 |
<0.01 | 难溶 |
0.01~1 | 微溶 |
1~10 | 可溶 |
>10 | 易容 |
A.Ca(OH)2 属于易溶物质
B.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时,Ca(OH)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70℃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没有析出固体
18.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100g 水) | 32 | 46 | 64 | 85.5 | 110 | 138 | 170 |
甲是 80℃含有 100g 水的 KNO3 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饱和溶液
B.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式乙>甲>丙=丁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 25: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 60℃~70℃之间
二、多选题
19.有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
A.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充足,淡水资源也很充足
B.由于的“温室效应”,水在不断地蒸发减少
C.淡水资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
D.水不断受到污染,使淡水资越来越不充裕
20.20℃时,向一定量水中分批加入KNO3 固体,充分搅拌并冷却至室温,现象如图所示:
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
A.
B.
C.
D.
21.t1℃时,将 a、b 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 25g,分别加入盛有 l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 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图丙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两烧杯内 a、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B.图乙中烧杯内 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C.图丙中曲线 M 表示 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若 a 中混有少量 b,可将其溶液蒸发结晶、趁热过滤以提纯 a
三、填空题
22.风电制氢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制氢方式,其过程如图所示。
(1)电解槽中与电源_______极相连的一端生成的是氢气。
(2)通过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加压过程的变化与电解槽中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23.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① 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溶液
| 白醋
| 盐酸
| 食盐水
| 草木灰水
| 石灰水
|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 红色
| 红色
| 紫色
| 绿色
| 绿色
|
由表可知,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若遇到稀硫酸溶液显示的颜色是_______;
② 用pH试纸测定图1中溶液的酸碱性:草木灰水pH>7,属于__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_______7;
③ 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某溶液酸碱性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pH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
24.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通常用净水剂处理微小的悬浮物,加入的净水剂是___________;加消毒剂氯气后发生的反应如下:,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正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________。
25.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①二氧化氯(ClO2)是自来水生产中的一种消毒剂,它是由Cl2与 NaClO2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有_______种。
②图一所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与a中电极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____(选填“正”或“负”)极;若a中产生9mL气体,则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用点M在图二中表示___________;0.1mol水的质量是_________g,约含__________个氢原子。
26.小华同学去黄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样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
(2)进行过滤操作时,过滤速度过慢的原因有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_______。
(3)用微粒的观点分析比较A装置和B装置在试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_______。
(4)在B的实验中若其中一极收集到气体为16克,则另一极气体质量 _______克。
27.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兴趣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水的净化及组成(装置如下图)。
(1)一组同学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图②所示)净化河水,其中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③中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①和③两个变化中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
(4)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需加消毒剂。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写出含量最多的气体的是______,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均用化学式表示)。
②生理盐水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生理盐水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③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Ⅰ.某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流程如下:
自来水生产流程中加氯气的作用是_________,通过过滤池除去的是_________;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明矾的成分是KAl(SO4)2·12H2O,该物质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构成该物质的微粒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0.2mol明矾中含_______个硫原子。
Ⅱ.下图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_(填“1”或“2”);检验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
④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能和水反应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3所示。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中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29.水是生命之源,是最常见的溶剂。
①上图为电解水实验装置,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
②在水电解器中加入100g含有少量NaOH的水(已知NaOH可以加快水的电解速度,电解时NaOH不发生变化,其他损失忽略不计),若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减少了4.8g,则电解过程中得到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Ⅰ. 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乙的溶解度(填“>”或“<”或“=”);
Ⅱ.将t1℃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写一种);
Ⅲ.将20克甲放入t2℃的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Ⅳ.在盛有等质量t2℃蒸馏水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和乙,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降温到t1℃。在两支试管由t2℃到t1℃的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两支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均增加 b t1℃两支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相同
c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 d t1℃时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30.图1为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
(2)50℃时,将50gKNO3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得到的是KNO3的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保留到0.1%)
(3)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的方法是_______。
(4)20℃时,某同学进行了图2实验,得到相应溶液①~④,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①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③④降温至20℃,均有晶体析出且m(KNO3)>m(NaCl)
D将③④降温至20℃,溶质的质量③>④
四、实验题
31.宏观与微观是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角度。可以用“分”与“合”的思想设计实验证明水的组成。( — 氧原子 —氢原子 )
实验装置图 | 微观示意图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
通直流电。 | 一段时间后,试管a 中气体的体积约为试管 b 中气体的体积的 ____ 倍。 | 水由 ___ 元素组成。
| ||||
切断电源,取出试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 a 中;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b 中。 | 试管 a 中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试管 b 中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 。 | |||||
____ 、 ____ 在方框中画出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
点燃氢气,伸入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中。 |
________ 。 | 水 分 子 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 。 | |||
32.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100g水) | 氯化钠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硝酸钾 | 13.3 | 31.6 | 63.9 | 110.0 | 169.0 |
①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
②20℃,5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
③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④在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烧杯甲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烧杯乙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 若使烧杯乙中固体全部溶解,其溶液浓度一定增大
D 将温度升高到50℃,烧杯乙中的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⑤20℃时,在100g水中溶解NaCl和KNO3,进行以下实验:
Ⅰ.溶液c所含溶质为_______,固体a为_______g。
Ⅱ.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
A 固体b是纯净物
B 溶液c、d中NaC1质量分数相等
C 溶液d中硝酸钾的质量小于氯化钠的质量
D 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液始终是不饱和溶液
33.由128克硝酸钾、60克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投入200g热水溶解,对该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无损耗):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 (g/100g水) | 硝酸钾 | 20.9 | 31.6 | 45.8 | 64 | 110 | 169 | 246 |
氯化钠 | 35.8 | 36 | 36.3 | 36.4 | 37 | 38.4 | 39.8 |
(1)两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
(2)实验时温度t的范围为 ______________ 。
(3)操作1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 。
a.酒精灯 b.铁架台 c.漏斗 d.玻璃棒 e.蒸发皿
(4)定量描述晶体1的组成 _____________ 。
(5)溶液2为 ________________ (填物质名称)的饱和溶液。
(6)关于溶液中NaCl与水的质量比: 溶液1 __________ 溶液2(选填“>”、“<”或“=”)。
(7)关于上述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_____ 。
a.晶体1与晶体2比较,晶体1中KNO3的纯度更高
b.溶液1中KNO3为饱和溶液,NaCl为不饱和溶液
c.溶液1恒温蒸发90g水后,与溶液2的溶质质量相同
d.溶液2将水蒸干就可得到纯净的KNO3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