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055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055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0557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2*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2*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学会在反复吟咏中体味诗人情感,在探究中体会诗人的归田之因。
2、通过鉴赏田园风光,了解归隐类田园山水诗描写景物的一般写法。
3、对比中国古代不同文人的生命选择,明确选择人生道路的标准:遵循自己的内心。
【重难点分析】
1. 重点:归隐类田园山水诗描写景物的一般写法。
2. 难点:理解诗歌内在的思想价值,明确选择人生道路的标准:遵循自己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说以后走向社会有两条路:A走仕途,当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会选择什么?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舍与得。舍和得充满繁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在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是这样说的: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他的选择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的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感悟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简介作者:
陶渊明我们都不陌生了,初中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和《饮酒》。
现在我们再来简单地认识一下陶渊明。(PPT)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和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陶渊明有很多称誉,比如说:
“隐逸诗人之宗”
这是钟嵘在《诗品》中对陶渊明的称号,陶渊明29岁进入仕途,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仅任职80多天就弃官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直到去世。他写了大量的诗歌来记录自己的隐逸生活。
“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诗今存125首,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而田园诗的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五柳先生”
这个称号来自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靖节先生”
靖节二字具有平淡、清高、有气节的意思。靖节先生是陶渊明去世后,他的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他的私谥号。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除了初中学过的《饮酒》《桃花源记》之外还有《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和《归去来兮辞》等。
三、整体感知:
1、所谓“熟读成诵”不知道这首诗大家是不是会背了呢?
·····
背完了,总结:同学们背得很整齐,读音也很准确。
2、请同学们看题目,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PPT
归(PPT)
非常好,“归”是文章题目的题眼,那围绕“归”这个字我们思考四个问题:(PPT)
作者(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诗句
3、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
(一)从何而归?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PPT)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和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那诗人把自己比作什么呢?
羁鸟和池鱼
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羁鸟和池鱼”失去了最适合他们生长的环境,会觉得痛苦。诗人也是一样,在官场的时候觉得就像在一张网里,在一个笼子里面一样,备受压抑,没有自由。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句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就表明了自由多么重要。
所以用“尘网”和“樊笼”来比喻官场生活就道出了作者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事实上有三十年吗?诗人29岁进入仕途,41岁彻底归隐,一共多少年?大家算一算。13年。这里用的什么手法呀?夸张、夸大。虽然不到三十年,但是每一天都很煎熬,让诗人觉得度日如年,好像过了很长时间一样。所以这里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第一个问题大家回答的很准确,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
(二)为何而归?
明确: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 (PPT)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养家糊口,振兴家族,大济苍生。
①养家糊口:人活着得吃饭吧,所以我得找个工作养家糊口
②振兴家族: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身上背负着振兴家族的重担。
③大济苍生:儒家思想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得建功立业,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想要实现这样的政治理想只能够走仕途。
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的政治抱负能够实现吗?
不能,陶渊明生活在哪个朝代?东晋末年。
东晋末年是个什么情况呢?简单地跟大家介绍一下:
社会:战争频繁,动荡不安
政治上:门阀森严,黑暗不公
官场上:野心家们争权夺利,尔虞我诈
在这样的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十三年间,陶渊明五次出仕,四次归隐,最后彻底隐居田园。
小结:所以“性本爱秋山”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却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请同学们再好好地找一下文中哪一句直接表明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要归隐田园?
B、守拙归园田 (PPT) 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官场是一个是非之地,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也不想受官场影响而失其本心,他宁愿辞官也不想受五斗米折腰。
总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本性、守拙) 板书
(三)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PPT)
明确:归向园田(板书)PPT
“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陶渊明用了八句诗为我们描绘了归去后的田园风光,我们一起把这八句诗读一遍。PPT
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从表达技巧方面去考虑。同桌之间前后位之间讨论一下。
明确:
(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是简笔勾勒,即白描的手法。“方宅”、“草屋”是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诗人的要求很低,田地十余亩足矣,住所有几件草屋就行。表现了诗人辞官后的闲适淡泊。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写出了景色的幽美,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同时又会让人联想到一个成语“依依不舍”,这两句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仿佛来到了一个不受侵扰的世外桃源一样。
叠词,增加了文章的音韵美和感染力读起来特别的可爱。就像我们很多同学们的名字一样,甜甜、晶晶、冰冰,读起来觉得很可爱。
读到这里,我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这景象太过清静,好像少了点生气。但是诗人并没有忘记这一点。
(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吠鸡鸣一下子让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了起来,诗人在景物的选取上看似随意其实用心。他没有写虫吟鸟唱,而是写最富农村特色的鸡犬之声,让整幅画面显得和谐统一。而且以动衬静、以无声衬有声的手法不会让人觉得喧闹和烦躁,反而更显乡间的宁静与和平。
板书加上总结: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这八句诗体现出的艺术技巧:这八句诗分别描绘了八个意象,其中前四句是静态景物,后四句是动态景物,手法上属于动静结合。从远近关系上说,前四句描绘的是近景,后四句描绘的是远景,手法上属于远近结合。狗吠鸡鸣属于以动衬静或者说有声衬无声,更显乡村的宁静。从整体看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用的是白描手法,但是却与诗人的思想感情紧密地贴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归去如何?PPT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户庭无尘杂”我现在辞官回家,在没有世俗之事的烦扰了,再没有无聊的应酬了,所以我在我的居室庭院里过得很悠闲。
但最让人开心的还不是这份悠闲,而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了。这里的“自然”除了指自然环境之外,还指顺应本心的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首尾呼应
此外他还是一个点睛之笔,揭示出了《归园田居》的主旨:PPT(学生读)
诗人借助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八个意象,描绘了一派朦胧、和谐、恬静、幽雅的田园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祥和自然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以及回归田园后悠然闲适的思想感情。
像这种表现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在必修五要学习的《归去来兮辞》PPT 学生齐读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注释:1、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仙境。帝乡不可期就是说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
2、怀良辰以孤往:怀,留恋、爱惜的意思。良辰:指上文提到的万物得时的春天。孤往:独自外出。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
3、或植杖而耘耔:植:立、扶着。耘:除草。籽:培苗。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
4、登东皋以舒啸:皋:高地。舒啸:放声呼啸。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
5、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乘化:顺随自然,化:造化,指自然。归尽:到死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6、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结束语:这是陶渊明隐居心理的自白,也是作者的处世哲学。当然也给我们一些有关选择,有关舍得的启发。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做官还是当农民或者是其他。不管我们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有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那就是人格的完整和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
本节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
或者让我们再读一遍诗歌,感悟诗人高洁的人格。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学设计,共13页。
这是一份语文7.2*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解析标题,寻找诗眼,诵读诗歌,体会情感,研读文本,鉴赏诗歌,加深理解,课堂讨论,课堂小结,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与任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