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内容:
课本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5+1+2 3+2+5
6+0+3 7+1+2
7-4-1 10-5-5
6-2-2 9-3-5
举其中一个作为例子,如:9-3-5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看图列式。
○○○○ ○○○ ○○ ○○○○ ○○○ ○○
□-□-□=□ □+□+□=□
3、多媒体演示两个情境。
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乘客上车、下车井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有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探究交流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短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学生列式:
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讲述: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交流图意,再填空。
小结:看来,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有数学知识。我们可要留心观察哟!
3、“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野猪,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书上填空,填好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8-3-1=4 2+2+3=7 3+1+4=8
4+3+2=9 9-4-3=2 9-3-2=4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8-3-1=4 2+2+3=7 3+1+4=8
4+3+2=9 9-4-3=2 9-3-2=4
教学反思:
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上车、下车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加减混合的现实问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还安排了一幅可以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的图,意在让学生体会生活里的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
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卡通画,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目用动画形式展现,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地显现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游玩中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后以鼓励的语句结课,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共27页。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综合运用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计算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