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第三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4087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试卷整册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 与朱元思书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B.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C.风烟俱净 皆生寒树D.在昼犹昏 有时见日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 , ”的意境。(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 , ”。(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与朱元思书》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 ; ,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孔洞,以安放竹筒。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棕熊。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与其奇者( )(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7.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1.(1)向东或向西 (2)往高处远处伸展 (3)使……平息 (4)飞奔的马2.C 【解析】A项,加点词的意思分别为独特的/消失;B项,加点词的意思分别为数词/多次;C项,加点词的意思均为“全”;D项,加点词的意思分别为白天/太阳。3.C 【解析】A项,“千丈见底”运用了夸张;B项,“猛浪若奔”运用了比喻,前后句子句式相同,又形成对偶;D项,前后两个句子句式、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运用的是对偶。4.(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1)交相辉映 (2)四季 (3)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4)向西北,朝西北6.(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2)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7.甲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中“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之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018)12* 与朱元思书优秀一课一练,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2* 与朱元思书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018)12* 与朱元思书精品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