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案背景,教学课题,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拓展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人教 五年级 下学期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熟读课文。
(2)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本篇散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课。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让人想拥抱的明朗天空,想高歌一曲和低吟小诗的美丽境界,那让人难以忘怀的内蒙古同胞。本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设计理念:以“读”与“说”两个板块相此交叉,教学中逐步深入,让学生感受文中景美、人美、人情美的思路。
三、教材分析
本篇散文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美”字来贯穿文章的始终,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美和民俗美,最后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诗句总结全文。本文安排有序,语言优美,情景交融。
四、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让学生先边看录像边听诵,通过直观的画面再现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之特点提供了直观的视听感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会美的意境,美的人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两张照片,你们看!(演示课件:在草原上的照片)这是哪里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板书:草原)
(设计意图:以草原的真实生活照片作为课件导入新课,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与羊群嬉戏的照片,展示了草原独特迷人的风光,拉近了学生与草原的距离,起到“激情导入”作用。)
教师课件展示:
1、学习目标极及重难点。
2、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知识,走进草原。简介老舍和《内蒙古风光》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难点,初步了解草原,为以后散文的了解和对草原风光的热爱、对民族风情的感受做好铺垫。)
3、介绍《草原》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便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和散文的内容。)
4、欣赏草原美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草原美景视频,对草原的形象树立了感性认识,利于学生进入作者的角色。)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去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别忘了在你感受很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3.放声朗读: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一会儿读给大家听。(生自由读)
(设计意图: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想”,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又通过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让学生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这样为后面“合作研读”作铺垫,有利于克服用“集体讨论”代替“自主阅读”的不良倾向。)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1.引导想象,指导学法。
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文联系,激起疑问。
(1)“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设计意图:联系“天苍苍,野茫茫”对比理解,激疑促思,强化学生对草原总的特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具体写景句子起到总领作用,凸现阅读教学整体性。)
(2)齐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班上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3)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画面?
(设计意图:这个句子表达了老舍先生的独特感受,看似语意矛盾,实际意境相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把语言训练与想象感悟有机结合起来。)
(4)方法点拨。
“蓝天共碧草一色,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书)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字面的意思,更要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更要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设计意图:教师采取在无疑之处生疑,引导学生理解“翠色”“勾勒”“渲染”等词语,并激发学生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反复涵咏,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无穷意境,体验翠色欲流、流入云际、草天一色的意境美。)
3.小结:(播放《欣赏草原美景》
师: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活力,这正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读写结合,个性表达。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写下来。
(设计意图:重“读”轻“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弊端。在学生理解体会到语言美、景色美的基础上,当他们情感为之陶醉之时,让他们及时表达,学生这时会一吐为快,下笔有神。)
五、自由朗读,整体把握。
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绘见面后的动人场面的呢?请大家读2-5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1)播放“草原天堂,天堂草原”视频。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内蒙古草原的民族风情,便于理解和掌握散文中心思想。)
(2)“蒙汉情深”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想到了什么?
2、小组自主探究:
小组为单位,找出答案,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分享。
要求一组一段一总结,分工合作。
组1:第二自然段迎接远来的客人。穿着鲜艳服装引路。让我想到了那条美丽的彩带。
组2:第三自然段接见远来的客人。下马问候,握手言笑。让我想到了内蒙古人民的真诚的笑脸。
组3:第四自然段盛情款待远来的客人。进蒙古包,喝奶茶,吃手抓羊肉,共同唱歌。让我想到了那姑娘们那优美的舞姿。
组4:第五自然段饭后联欢,依依惜别。让我想到了那主人和客人都不肯走的场面。
生:散文里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如: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生:学了这篇散文,让我想起了几首关于草原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等。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说的真好!学了散文后,我明白了我们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草原美丽的景色,在景美、人美的草原,我们怎么舍得离去!
六、拓展训练
欣赏和学习了老舍眼中的草原,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草原,你也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草原吧,来和作者比一比。
七:布置作业】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是凤凰传奇以“草原”为主题的一首民歌,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民艺术家”老舍也在草原上发出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声音,这是一个怎样的草原,难道只是一个“美”字可以形容的吗?不,除了语言,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画笔来描绘。做一期手抄报,主题是“美丽的草原,可爱的人们”。
八、板书设计 草原
老舍
天空、空气
景美
小丘、平地、河流
美羊群、马牛
热情
人美大方
蒙汉情深
更多图片展示:
【教学反思】
在学习《草原》2课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外,还找了大量的教学资料。上课时,播放的草原视频和图片,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学生没有机会去实地参观蒙古草原,但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学生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原之中了。当学生陶醉于草原美景之中时,他们便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钻研课文。我非常感谢互联网搜索教学,不只把知识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草原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书写指导,作者简介,课文详细讲解,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指导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