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详解+练习(解析版+原卷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4110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详解+练习(解析版+原卷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4110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详解+练习(解析版+原卷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4110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详解+练习(解析版+原卷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41107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详解+练习(解析版+原卷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41107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详解+练习(解析版+原卷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41107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巩固练习
展开背景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译文
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主题:
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赏析要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1、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2、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3、“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标题中的“左迁”一词意思是“升职、升官”。古人尊左卑右,右迁:即贬谪,降职。因此把升职称为左迁。把降职称为右迁。
B.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因此在朗诵这首诗时要用轻缓低沉—轻缓低沉—高亢激扬—轻缓低沉的基调来朗读。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将飘零之感、离别之情融入景物之中。营造悲凉氛围。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比拟的手法,以物拟物,以把抽象的“愁心”当具体的物来写,它竟会随风逐月与友人伴行。同时又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千里共照的明月当成怀揣诗人愁心的使者来写,让它去探访和陪护友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一直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个迁谪者。
2.对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A.李诗中的“杨花”、“子规”两种景物,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
B.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诗人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之情。
C.借明月来抒发怀人感情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两首诗中的“明月”都是将其人格化,把它看成是友好的使者。
D.李诗中的“闻道”可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王诗中的“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其实心中并没有放下。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从军行①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②,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①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②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A.[甲]诗开篇写景点明时令,烘托出凄楚气氛,过五溪,写出了友人贬谪地之偏远。
B.[甲]诗后两句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拟人、比喻修辞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C.[乙]诗所写的战争从全局看是一场败仗,虽败却不令丧气,败中见出豪气。
D.[乙]诗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4.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降职,“过五溪”说明友人被贬旅途之艰辛。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C.“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本诗融情入境,情景交融,诗人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忧愁带给朋友。
5.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乙诗首联中的银烛、金樽、绮筵,都可以看出饯别酒宴气氛的凝重。
B.甲诗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添上浪漫的色彩。
C.乙诗颈联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实写朋友已经远去。
D.无论是甲诗的托明月寄情,还是乙诗的以琴瑟表意,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深厚情谊。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感情。
C.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D.诗歌想象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7.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8.选出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中的“杨花”和“子规”写出了春给人带来欣喜,为后文之“悲”蓄势。
B.第二句中“五溪”本就偏远,一个“过”字写出更加偏远,传达出悲伤之情。
C.三四句诗人将月人格化了,借明月抒发情感,明月当空,千里可共。
D.全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被贬友人王昌龄的关切与同情。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白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时所写的。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从诗中的“过五溪”和“夜郎西”,可见王昌龄被贬的龙标之地非常荒僻偏远。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10.下面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早春的场景,表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B.次句直叙其事,“过五溪”见谪迁之地的荒远,道路之艰难。
C.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表达诗人的忧愁以及对友人的关切。
D.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坦露自己对友人的内心情感。
二、综合性学习
11.梳理
(1)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诗句。
(2)请选择短语和“甲”、“乙”、“丙”对应得当的一项( )
①漂泊无依②感时伤己③忧国忧民A.①③②B.③②①C.③①②
三、诗歌鉴赏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2.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13.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过五溪”要重读,请你说说这样朗读的原因。
15.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情感相近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杨花”指柳絮,“龙标”在诗句中指“王昌龄”,“残夜”是夜将尽未尽时。
C.“潮平两岸阔”描写潮水平静、水面不惊、微波粼粼的景象;“风正一帆悬”描写江风和缓与船的平稳。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意象
诗句
情感
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①(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孤独落寞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甲
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
④(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丙
雪
⑤(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清冷孤寂
月
⑥( ),⑦( )。(课内外古诗,试卷中已出现的诗句除外)
思乡念友
语文5 秋天的怀念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5 秋天的怀念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知识详解+练习解析版docx、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知识详解+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咏雪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咏雪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81咏雪知识详解+练习解析版docx、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81咏雪知识详解+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 春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春巩固练习,文件包含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知识详解+练习解析版docx、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知识详解+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