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综合训练题
展开1.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3.重点字词
凌空(líng) 翘首(qiá) 轻盈(yíng) 由衷(zhōng)
悄然(qiǎ) 屏息敛声(bǐng) 眼花缭乱(liá) 震耳欲聋(zhèn)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冷静下来,从容不迫地去面对它。
B.昨日江夏一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兴冲冲跑到银行汇钱,看见银行前一道诈骗横幅后才如梦初醒。
C.各种各样的鲜花开满草坪,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D.向导是有些乏了,呆呆地望着山坡下的白水,屏息敛声地寂坐着,仿佛是将入定的老僧。
【答案】C
【解析】C“眼花缭乱”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其中已经有“看”的意思,与句中“看得”一词语意重复。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清晨7点,京张高铁始发站——北京北站内灯火通明,早早赶来的乘客和媒体记者们翘首以盼,等待见证京张高铁首发。
B.近年来,一些青年学子进入大学之后因为远离父母管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学分不达标被处理时才如梦初醒,但后悔晚矣。
C.在群众愤怒的目光注视下,敌人从容不迫地一步步走过来。
D.关于是否将华为排除在德国5G建设之外的讨论沸沸扬扬,德国各界反复就此问题展开辩论,看得人眼花缭乱。
【答案】C
【解析】A.翘首以盼:仰着脖子等待着出现,很急切地希望看到某人、某事、某物的出现。比喻人们期待分别久了的亲人、朋友来到自己身边的急切心情。使用恰当;
B.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使用恰当;
C.从容不迫: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含褒义。用在这里属感情色彩不当;
D.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使用恰当;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瞬间 酷似 沸腾 精采
B.裁叛 气氛 赞赏 轻盈
C.集训 敦煌 凌空 翻腾
D.由衷 慷概 潇洒 延续
【答案】C
【解析】A“精采”应写作“精彩”;B“裁叛”应写作“裁判”;D“慷概”应写作“慷慨”。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位在海边展现娴熟带球技巧的小男孩正是如今在我们球队掌控中场运转的巴西球员拉菲尼亚。
B.英国首相发言人:与北爱尔兰的谈判取得进展,但仍有默契需要弥合。
C.烈士白本升的妹妹李卫平带来的是哥哥生前一丝不苟的一本本笔记、作业本及一张张旧照片。
D.他为我国淡水生物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揭示淡水生物与环境的科学规律,为淡水生物学的学科建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A项,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使用恰当;B项,默契:意思是心灵相通,配合得很好。使用不恰当;C项,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使用恰当;D项,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使用恰当。故选B。
5.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B.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D.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答案】D
【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D“振耳欲聋”应为“震耳欲聋”。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D.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答案】D
【解析】A.无主语,删掉“通过”或“使”;
B.前后不一致,删掉“能否”;
C.“将达到”和“以上”矛盾,删掉其中一个即可;
7.下列每组词语注音都正确的是( )
A.自若(ruò) 由衷(zhōng) 气氛(fèn) 屏息敛声(bǐng)
B.慷慨(kǎi) 敦煌(dūn) 飘浮(piā) 翘首而望(qià)
C.掠过(lüè) 酷似(kù) 绷直(bēng) 凌空翔舞(líng)
D.刹那(chà) 旋风(xuàn) 轻盈(yíng) 悄然不惊(qiā)
【答案】C
【解析】A.气氛(fèn)——fēn;
B. 翘首而望(qià)——qiá;
D.悄然不惊(qiā)——qiǎ;
8.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B.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D.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答案】A
【解析】A.“似”是“似乎”的意思,不是比喻词,可见该选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她”站的高;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犹如”“似”都是喻词,将“她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是喻词,将动作比作流星;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是喻词,将“她”比作“箭”;
9.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___________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__________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 _________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__________。
A.耸立 闪耀 淹没 闪烁 B.耸立 闪烁 埋没 闪耀
C.矗立 闪耀 埋没 闪烁D.矗立 闪烁 淹没 闪耀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矗立”指直而高地立着,重点在“直”,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耸立”指明显地高于周围的物体,重点在“高”,指高而突出地立着。“耸立”符合语境,排除CD。“闪烁”着重指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闪耀”意思是光晃动耀眼。“闪耀”符合语境,故此题应选A。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而望(qià)
B.瞬间(shùn) 酷似(kù) 屏息敛声(píng)
C.沸腾(fèi) 一刹那(chà) 悄然不惊(qiā)
D.旋风(xuàn) 赢得(yíng) 惊讶不已(y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改为:翘首而望(qiá)。B改为:屏息敛声(bǐng)。C改为:悄然不惊(qiǎ)。
二、综合性学习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绿色北京”的理念已深入每位市民的心中。让“绿色北京”成为现实,是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某校“菜青虫之家”环保社团决定就北京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校园和社区开展一系列活动,为城市环境建设尽一份力。
11.请你综合下面三则材料,帮助社团同学概括出这些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三条先进经验。
【材料一】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每年只有410公斤;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每家都有分类垃圾箱,人们在家就可以轻易地给垃圾分类;同时,扔垃圾还要分日子:可燃垃圾(包括果皮、菜渣等)是每周一 、三、 五扔;每周二可扔旧报纸;每月第四个周一可扔不可燃垃圾,如电池等。
【材料二】 每个英国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绿色,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社区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园及厨房的垃圾用作堆肥,眼镜、家具等42种垃圾则由专门机构定期回收。
【材料三】 瑞士每年垃圾产量总体上在增长,但送入焚烧厂的垃圾量在减少,可回收利用垃圾量不断增加。其城市固体垃圾总的回收率已达40%以上,塑料饮料瓶、铝质易拉罐、纸、玻璃的回收率在70%以上。在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顾客喝完饮料将易拉罐和玻璃瓶投入其中,机器便会吐出收据,顾客凭收据可以领取一小笔钱。垃圾清运公司由三家民间团体联合组成,他们发给每户居民四种纤维袋,分别盛放可以再利用的废纸、废金属、废玻璃瓶和废纤维,公司利用特制的废弃物回收车每月登门收集一次,对其他垃圾则是每周一次。此外,在公寓、旅馆等公共住宅区,也都设有专门的收集装置。
12.社团成员在附近三个社区以“你认为什么是垃圾分类的障碍”为题展开调查,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续写下面的语句。
【材料】 34.8%的人认为是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9%的人是因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31%的人是出于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垃圾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
导致垃圾分类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分类设施不全, , 。
13.请根据上面几则材料,帮助“菜青虫之家”社团的同学为社区提供两条建议,以推动“垃圾分类”在社区顺利有效地实施。
【答案】11.(示例)①公共场所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回收装置;②家庭按规定完成垃圾分类工作;③专门机构定定期清运不同种类垃圾;④根据不同的垃圾类别合理处置;⑤提高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回收率。
12.(示例)环保意识欠缺 宣传力度不够
13.(示例)①小区内安置垃圾分类设施,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②加强环保重要性的宣传。(意对即可)
【解析】11.试题分析:通篇阅读三个材料,全盘把握,分出层次,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找到关键词,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材料一根据“日本……每年只有410公斤;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每家都有分类垃圾箱”总结先进经验。材料二根据“每个英国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社区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总结先进经验。材料三根据“瑞士……可回收利用垃圾量不断增加。其城市固体垃圾总的回收率已达40%以上,塑料饮料瓶、铝质易拉罐、纸、玻璃的回收率在70%以上”总结先进经验。
12.试题分析:要点概括。可根据“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概括出环保意识欠缺;而其他几项,“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可推出宣传力度不够。
13.试题分析:建议的针对性要强。如根据“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提出小区内安置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议;根据“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提出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和加强环保重要性的宣传的建议。
三、语言表达
14.欣欣的妈妈认为欣欣已经上初二了,如果再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会耽误学习。欣欣并不完全同意妈妈的看法,但不知道该如何劝说妈妈,请你帮欣欣写几句劝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妈妈,俗话说,“开卷有益”,只要是好书,读什么书都是学习,因为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请您放心,我不会因看课外书而影响学习的。
【解析】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多用疑问句,少用祈使句。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不能偏离“开卷有益”这一劝说主题。
四、现代文阅读
匀速奔跑
①我家附近有一所大学,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
②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按照惯例驱车来到学校体育场。这会儿,体育场上的人已有不少。我换上运动装,戴好耳机,听着富有激情的音乐,简单地做了几组热身运动之后,便开始跑了起来。内心随之变得热血澎湃,感觉自己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个马拉松。可是,当我跑到第二圈的时候开始气喘吁吁,脚步也随之慢了下来。我又胖了,我的体力变得比以前更容易透支。
③此时,一个身穿玫红色紧身背心和黑色运动裤的姑娘从我身边擦肩而过,速度不快,但跑得很有节奏。我心想,自己怎么也不能让个姑娘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几步,向前冲刺50米,很轻松地把姑娘甩在后面。
④可我有限的体力维持不了快速奔跑,慢慢地,我紧赶的步伐又缓下来,一边双手掐腰喘着粗气,一边半走半跑挪着步子。正当我决定停下来慢走一圈时,红衣姑娘又一次从我身边跑了过去,还是那个速度和节奏。
⑤“超就超吧,哥们先走一走,缓一缓,等下体力恢复了再赶上你……”我心里不屑地盘算着。
⑥接下来,我开始一边走一边观察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得漫不经心。
⑦跑步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把你的体力、耐力和速度暴露无遗,并将你的性格通过跑步的姿势和面部神态展露给别人。约莫走了两分钟,我觉得自己喘得不再那么痛苦,体力好像恢复一些,决定继续跑。
⑧我不由得寻找那位刚刚超过我的红衣姑娘,心想这会儿我一定要赶上她。往前方扫了一眼,我没看到她。我想她大概已经跑完回去休息了。结果,就在此时,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过。没错,就是那个红衣姑娘,她又一次超过我,还是那个匀速奔跑的节奏。我放弃了追赶红衣姑娘的念头。
⑨我开始寻找各种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自己追赶不上红衣姑娘的原因。但最终,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努力,那些匀速奔跑的人你永远都追不上。
⑩匀速奔跑的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然后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这个节奏去掌控自己。
⑪当一个人开始匀速奔跑起来的时候,他是在认真奔跑。当你还在踌躇要不要跑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你甩得遥不可及。
(文/河城子,摘自《知识窗》)
15.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16.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17.请解释标题“匀速奔跑”的含义。
18.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横线句子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过。
(2)我开始寻找各种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
19.文章第⑥段描写了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5.①开始奔跑 ②不服输 ③不屑
16.示例:不服输,缺少毅力,善于反思。
17.含义有两层:①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这个节奏去奔跑;②掌控自己,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件事情。
18.(1)“闪”写出了红衣姑娘奔跑速度之快。(2)“冠冕堂皇”在句中的意思是:为跑步追不上红衣姑娘而寻找合适的借口。这个词写出了“我”不愿面对现实的心理。
19.写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表现,说明跑步可以暴露人的体力、耐力、速度和性格;从反面衬托红衣姑娘的坚韧意志;突出本文中心。
【解析】15.情节的概括按表格中给出情节,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用与其他情节相似的格式概括出来。①处对应文章第二段所写内容,可概括为:热身后起跑;人物心情的概括,按所给的情节提示,在相应的段落中找到人物的描写,用合适的词语概括。首次被超越时,“我心想,自己怎么也不能让个姑娘把自己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了几步向前冲刺了50米,很轻松的把姑娘落在了后面”,可见我当时是心有不甘;再次被超越时,结合文章第五段内容,可将我的心情概括为:心生不屑。
16.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我在被红衣姑娘超越后,心有不甘,赶紧追上,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不轻易言败,有上进心的人;文末作者由自己不断的被匀速前进的姑娘超越进行反思,发现我们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无法掌控自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自我反省精神,善于思考的人。
17.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标题“匀速奔跑”指的就是红衣姑娘以均匀的速度跑步;从文末作者由此获得的感悟,可见“匀速奔跑”指的是人生路上不急不躁,掌控好自己前进的节奏,定能超越别人。
18.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句①中加点的词“闪”,可昂红衣少女的速度快,表现她的出现让我感到意外;句②中加点的词“冠冕堂皇”,意思是故意显得外表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表现我在看到红衣姑娘超越自己后,开始为自己寻找借口,为下文的反省作铺垫。
19.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作者在文中要突出的是匀速奔跑的红衣姑娘,写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的漫不经心”,是对红衣姑娘的侧面描写,侧面衬托出红衣姑娘善于掌控自己的速度,这是她一直不觉得累,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
20.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第一段中对白云、飞鸟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最后一段对印度观众的描写是否多余?为什么?
(3)本文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1)用“白云”“飞鸟”的“动”衬托出吕伟站在十米高台时的沉静。
(2)不多余。这是侧面描写,用印度观众对选手们的称赞,突出了跳水选手们高超的技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示例: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作用: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中衬托手法特点的把握能力。这里的“白云“飞鸟”属于侧面描写,以“动”衬静,用头顶似有白云飘浮,身旁似有飞鸟掠过的动作来衬托吕伟的沉静、优雅。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侧面描写的作用的理解能力。解题时,可先概括语段内容,再分析它与文章表达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而突出人物的感情。需明确,“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形象鲜明突出。阅读文本可知,最后一段引用印度观众的话,属于侧面描写,用“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烘托出中国跳水选手们水平之高,表达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写作手法的理解。可先找出相关句子再分析其中的“动”“静”的内容,突出人物形象。示例一: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作用:以白云和飞鸟的动,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吕伟的沉静自若,风度高雅。示例二: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有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作用:“高举”“舒”等词语写出了吕伟的动作娴熟,“托”静静停留在空中,形成强烈反差。用静反衬动,动静结合,增强作品的文学性。示例三: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作用:“哧”地插进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情节
心情
①
充满信心
首次被超越
②
再次被超越
③
最后被超越
放弃
初中人教部编版飞天凌空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飞天凌空精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后测评,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课文,完成11-14题,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2课与朱元思书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知识梳理练习解析版docx、第12课与朱元思书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知识梳理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