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综合与测试免费课时作业
展开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综合与测试免费课时作业,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多彩的光
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2022年春晚舞蹈节目《只此青绿》的画面,光滑的舞台上,演员和她们的倒影浑然一体,她们的倒影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2.下列现象中,与筷子在水面处“折断”原理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 B.日食现象
C.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 D.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3.蟠龙山公园海拔158m,植被繁茂,始建于1914年,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因形似盘伏的巨龙而得名。十一期间,小红跟家人去游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夜晚下的路灯、月亮都是光源
B.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人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D.游泳时看到泳池底部比实际池底要深,是光的折射现象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将蜡烛A作为物体,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
B.组装器材时平板玻璃应与纸面相垂直
C.蜡烛A和蜡烛B的大小应该完全相同
D.实验中使用厚一点的玻璃板效果更好
5.小梦同学利用激光笔、平面镜M、可沿ON转折的光屏EF等实验器材,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小梦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她应选用白色且表面光滑的纸板做光屏
B.若她将右侧光屏F向后折转,反射光线就不存在了
C.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度数,是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D.若她用激光笔沿着BO入射,则BO的反射光线与OA不能重合
6.从水中看岸上的树,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的说明这一现象( )
A. B.
C. D.
7.如图,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
8.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词歌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歌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潭清疑水浅”﹣﹣所涉及到的光学原理是光的反射
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脸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性“音调”高
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池水看起来变“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C.人远离平面镜时像变小 D.凹面镜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
10.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警告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C.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警告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D.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警告系统测量体温主要依靠紫外线
11.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光在杯口全部折射了
B.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眼睛发射出的光线没有照射到杯底
C.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光在两种介质表面发生了反射
D.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硬币表面反射的光经过折射进入了人眼
1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反射两种类型(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时,会发现水坑处和干燥的地面亮度不一样。结合光的反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发生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干燥的地面发生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干燥的地面比较暗,水坑处比较亮
D.干的地面比较亮,水坑处比较暗
13.如图所示,一只正在水面起飞的天鹅,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 )
①以水面为参照物,天鹅是运动的
②以水边的芦苇为参照物,天鹅的倒影是静止的
③当天鹅向上飞行时,以其倒影为参照物,天鹅是静止的
④当天鹅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天鹅向下运动
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
14.如图所示,小明在空水槽底部安装了一微型光源S,S发出小红一束光照在右侧壁上形成一光斑,小明在光斑处固定了一小块橡皮泥P。现往水槽内缓慢加水至水面上升到a位置,期间小红在左上方观察,看到右壁上一直有光斑。在加水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红观察到光斑从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并最终与橡皮泥P重合
B.小红观察到光斑从P处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
C.缓慢加水至水面上升到P点以下的位置时,光斑从P处迅速下移再缓慢上移
D.当水面升至P点以上的位置时,不会发生折射现象
15.某兴趣小组利用两块平面镜做了一个简易潜望镜,通过该潜望镜观察教室内的挂钟,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 )
A.4时35分 B.5时25分 C.6时35分 D.7时25分
16.初冬刚进小汽车里面时前挡风玻璃容易出现一层雾气,看不清前面道路。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层雾气是空气遇冷在玻璃上液化形成的
B.看不清前面道路是因为外面的光射不到车里面了
C.打开外面的雨刮器可以很快把雾气刮掉
D.雾气擦掉后看到外面的景物是虚像
17.如图所示,能正确解释“岸边的人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18.周末在公园里,小明一边听着自己手机外放的音乐,一边沿水平路面向左骑行,自行车上绑着一面红旗,红旗飘扬的方向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时可能没有风
B.当时风向可能从右吹向左
C.小明听到手机外放的音乐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D.路人能看到自行车上不发光的红旗,是因为红旗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1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词涉及光学知识,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起舞弄清影”,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B.“明镜可鉴形”,明镜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C.“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浅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
D.“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20.古诗词中的济南风光美不胜收,下列描绘济南名胜古迹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赵孟頫《趵突泉诗》——“波涛声震大明湖”中的“震”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B.边贡《登千佛山寺》——“云近忽凝衣”中的“云”是汽化形成的大量水蒸气
C.元好问《济南杂诗》——“西城桥下见游鱼”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D.李白《昔我游齐都》——“绿翠如芙蓉”中描述山的“翠”是山反射绿光形成的
三、填空题
21.如图所示,有一束光垂直于平面镜入射,则反射角是________,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度数是________度,若要让反射光线恰好沿水平向右射出,可以将平面镜__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________度。
22.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线是______(用字母表示),界面的______(选填“上”、“下”、“左”或“右”)方是玻璃。
23.如图所示,这是一只红嘴鸥从水中捕食飞离水面的情景。红嘴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像,红嘴鸥飞离水面过程中,在水面上成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如图所示,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为___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___度,界面CD下面的介质是___________。
25.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3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激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将__(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26.小丽为小亮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甲、乙两个区域后,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两部分。小丽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没着一支蜡烛A,并在乙区域挡板后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准备就绪后,小丽请小亮在乙区域一侧的某点P的位置观察(如图所示),并迅速将乙区域已准备好的蜡烛B点燃,在小丽一只手麻利地在小亮眼前绕过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如图所示)。当小亮沿着小丽的手指望向蜡烛A时,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了!
(1)请根据光学知识判定:小丽是怎样选取和放置蜡烛的?[选取蜡烛]使蜡烛A、B满足___________的条件;
[确定位置]在蜡烛A的位置确定后,不借助刻度尺如何确定蜡烛B的位置?小丽的做法是点燃蜡烛B,并调节B的位置,使___________;
(2)请你依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解释,小丽悄悄地将挡板拉开的目的是让蜡烛B发出的光___________;
(3)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可知:蜡烛A在水中___________(填“一定”、“可能”或“一定没”)燃烧。
四、实验题
27.小丽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适合,实验中选用______(茶色/透明)玻璃板,选择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______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成的像是______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
序号 | 1 | 2 | 3 |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3.00 | 5.00 | 8.00 |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3.00 | 5.00 | 8.00 |
28.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丽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表面比较粗糙,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如图甲,小丽让一束光EO贴着硬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硬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为了确定反射光的位置,同组的同学将硬纸板的右侧沿剪开,将硬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发现右侧硬纸板的______(选填“上半部”或“下半部”)看不到反射光。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
(3)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改变光线与的夹角
B.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五、计算题
29.在电闪雷鸣的雨夜,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小明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估测雷电发生处离他所在的位置有多远,当他看到闪电时开始计时,经过5s后听到雷声。(v声=340m/s,c=3×108m/s),求:
(1)雷电发生处离小明所在位置的距离;
(2)闪电到达小明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30.1969 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并在上面放置了一套由两个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反射装置如图所示, 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经反射后逆着原入射方向返回,请问:
(1)这两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度?
(2)若激光从发射到接受所用时间约为 2.56s,光传播的速度约为 3×108m/s,由此可计算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多少米?
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C
6.B
7.C
8.D
9.B
10.C
11.D
12.C
13.D
14.A
15.D
16.D
17.A
18.ABC
19.AD
20.CD
21. 0° 180 顺时针 45
22. OF 左
23. 反射 不变
24. 30 42 水
25. 110° 向右
26. 完全相同 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 见解析 一定没
27. 2 茶色 大小 像 不能 虚 B蜡烛无法与A蜡烛的像重合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8. 漫反射 上半部 同一平面内 A
29.(1)1700m;(2)5.67×10﹣6s
解:(1)雷电发生处离小明所在位置的距离
(2)闪电到达小明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答:(1)雷电发生处离小明所在位置的距离为1700m;
(2)闪电到达小明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为5.67×10-6s。
30.(1) 90° (2)
(1)由题意可知,入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后逆着原入射方向返回,作图如下:
由光路图可和反射定律知:
∠ABE=∠EBD,
∠BDF=∠FDC,
因为BE垂直于OB,DF垂直于OD,
∠EBD+∠DBO=90°
∠BDF+∠BDO=90°
又因为AB∥CD,所以
∠ABD+∠BDC=180°,
则
∠EBD+∠BDF=90°,
所以
∠DBO+∠BDO=90°
∠BOD=90°
因此两块镜面垂直,如上图所示.
(2)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
,
由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1)这两平面镜的夹角为90°;
(2)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人有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