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 专项突破卷含答案
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 阅读专项突破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 阅读专项突破卷【含答案】,共12页。
班级: 姓名: 成绩: .
【知识要点】
一、写景文章。
阅读写景类文章时要注意:1.所写景的类别特点;2.文章的表达顺序;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状物文章。
阅读状物类文章时要注意:1.分析作者是抓住“物”的哪些方面来介绍的,如形状、颜色、大小、生长规律、生活习性、内部构造、性能、用途等。2.感受作者对“物”的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说明文。
阅读说明文时要注意:1.整体把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2.准确抓住说明事物具体的特征;3.了解和识别说明的顺序;4.掌握常见说明方法;5.注意说明文结构;6.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总之,阅读说明文最关键的是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这一关键,其他的阅读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四、童话、寓言。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其表达方式或借古讽今,或借物喻人,或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皆透过具体浅显的故事,寄寓深奥的道理。
两种体裁的共同点:都是运用拟人或想象的手法虚构一个生动的故事;不同点:童话重在表达一种感情,而寓言重在说明一个道理。
五、诗歌。
对诗歌的理解要运用语文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还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从而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诗文的思想感情。
【针对性训练】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约为6738千米,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约为6357千米。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或叫中间层),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假如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千米。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千米,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千米。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可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黏性流动的形式,缓慢地改变形状。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千米,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千米的固体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千米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震动。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震动便是地震。
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某些地方积累增强,当增大到岩石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破裂。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此外,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前者。
1.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哪个层面?( )(2分)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壳和地幔上部
2.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A.地壳断裂变动 B.火山爆发
C.水库蓄水 D.人工爆破
3.“假如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A.打比方 B.作比较 C.举例子 D.列数字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可能”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写两条地震逃生小常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事实证明,塞罕坝人越节制,大自然的回馈就越慷慨。如今,塞罕坝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每年将创造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材料二: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个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个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材料三: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全面启动,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山西、辽宁、贵州等8个省份。
B.这次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
C.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个省份的全覆盖。
D.新一轮督察风暴已经揪出许多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塞罕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使林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C.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并将实现对全国31个省份的全覆盖。
D.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有责,人人有责。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说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塞罕坝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创造了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B.材料二既展示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也反映出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C.材料三说明,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态文明的总体规划,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为建设美丽中国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D.材料二中的图中的一系列数字反映出了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中央环保督察不作为,乱作为。
4.你认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长足发展可从哪些方面努力?(至少答三个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跟父亲乞讨的小女孩
①不久前,我到邻省的一个小城办事。办完事后,我便买了返程的火车票,离发车的时间还有一个多钟头,我便来到候车室,找了个座位坐下来。我刚坐下来,就看见一个满脸污垢的汉子带着一个小女孩走进候车室。汉子左臂架着拐杖,右手拿着一个铁皮盒子。
②那小女孩看上去十来岁的样子,有着一双黑亮的大眼睛,她蹙着眉,默默地跟在汉子的身后。汉子端着铁皮盒子向候车室里的人挨个要钱。他身后的小女孩满脸通红,咬着嘴唇,始终躲避着别人的目光。
③汉子走到一个围着黄围巾的妇女面前时,那妇女白了他一眼,恶声恶气地说:“没有没有,快走开!”
④汉子面无表情,兀自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妇女冲汉子大声吼道:“臭叫花子!叫你滚开没听见啊!”
⑤汉子默不作声,转身走时,故意踩了一下妇女的脚,那妇女“哎哟”一声,站起身来,大声责骂汉子。汉子也不吭声,照着她的脚又踩了一下,妇女大为恼怒,她一下扑到汉子跟前,夺下汉子手里的铁皮盒子就朝外走。汉子一瘸一拐,哪里能追上那个腿脚灵便的妇女。他呆愣片刻,一屁股坐到地上,哭诉起来:“我的钱都被那个臭婆娘抢去了,我们可咋办呀!孩子打早上起来就没吃一口饭,那些钱可都是我们父女俩好不容易讨来的。”
⑥小女孩站在那儿,低垂着头,揉搓着自己枯黄的发梢。我叹了口气,冲众人说:“刚才的事儿虽说也怪他自己,可他这个样子还带着一个孩子,也挺不容易的,我们大伙儿就给他们父女俩凑点钱吧。”说着,我从口袋里摸出钱包,想找些零钱给他们。
⑦就在此时,那小女孩倏地来到我面前,大睁着双眼瞅着我:“叔叔,你别给我们钱!”
⑧我与周围的人都愣住了,那汉子也是一脸蒙。我问小女孩为啥不让我给钱?她迟疑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道:“我爸爸与刚才那个女人认识,他们经常这样做……要是每次都能弄到钱,他们会总做这样的事儿……”
⑨听了小女孩的话,众人都是一脸惊诧,那汉子恼羞成怒,大声骂道:“臭丫头,你咋在这胡说八道!”说着,他抡起拐杖要打小女孩,我与几个人连忙制止了他。这时候,小女孩一下子跪在汉子的跟前,黑亮的眼睛里噙着泪花,她声音颤抖着说:“爸呀,我们不能老在外面要钱啊,你看人家都咋看我们,我们回家吧,我还想上学呢……”
⑩我听了,鼻子有些发酸,周围的人也都唏嘘不已。那汉子默默地看了一阵小女孩,目光也软了下来。几个女人上前把小女孩拉了起来,我与一些人还是给了汉子一些零钱,当然,那是看在小女孩的面子上。那汉子怯生生地瞅了瞅大伙儿,迟疑了一下,便收起了那些钱,拉着一脸泪水的小女孩,默默地向候车室外走去。
⑪从那个小城回家后,我常常想起那个小女孩,她那双黑亮的眼睛也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真诚地祝她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1.文章情节一波三折,请梳理事件的发展脉络。(每空8个字)(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妇女发怒,汉子哭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女孩劝父,众人感动
2.联系上下文,推测第⑧自然段中“蒙”的意思与( )相近。(2分)
A.惊恐B.慌张C.犹豫D.迷茫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通过描写小女孩的外貌、神态、心理,表现出小女孩十分害羞。
B.第⑦自然段中“倏地”一词表现出小女孩的毫不犹豫,以及不愿别人受骗而产生的巨大勇气。
C.文中对小女孩“黑亮的眼睛”的描写重复出现,前后照应,突出了小女孩的品质。
D.本文主要情节是围绕小女孩展开的,小女孩在推动情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细读结尾部分,说说为什么小女孩“黑亮的眼睛”常常浮现在“我”眼前。(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
林清玄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xiàng hàng)子,回到家里。
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含有钙和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去,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鳝鱼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zà zhà)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炙(chì zhì)热了,就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我们细细地咀嚼着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鳝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虽然吃不起鳝鱼与面包,但是鳝鱼与面包是有钱就吃得到,鳝鱼骨汤和面包皮却是只有深爱我们的妈妈才做得出来。
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虽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
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突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里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妈妈早已离世,在异地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甜香浓的鳝鱼骨汤,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细细体会妈妈的深情。
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一滴一滴落下,像窗外的雪花。(有删改)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分)
2.读拼音,写词语。(12分)
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1分)
【ɡū ɡǔ】鱼骨( )花骨朵( ) 骨肉( ) 骨碌( )
【sā sǎ】撒播( ) 撒娇( ) 撒网( ) 撒种( )
【jué jiá】咀嚼( ) 嚼舌( ) 咬文嚼字( )
4.妈妈为什么要给“我们”熬制鳝鱼骨汤?请在短文中找出答案画上横线。(4分)
5.“我们”在灶间喝着鳝鱼骨汤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顿买书
海顿是奥地利伟大的音乐家。
有一次,他走进一家音乐书店,书店经理礼貌地迎上去问:“先生,想买什么书?”
海顿回答:“我想看看有没有最近出版的钢琴乐谱。”
书店经理立即拿出刚刚出版的海顿的钢琴交响曲集递给他。 海顿说:“我不想要这个。”
书店经理说:“先生,这可是大名鼎鼎的‘交响乐之父’海顿先生的作品集呀!”
海顿漫不经心地说:“是的,这个我知道,可我要买的是更好的作品。”
书店经理勃然大怒:“请吧,先生,您对音乐界一无所知,我无法为您这样的人服务。”
在书店经理即将转身离开的时候,海顿说:“对不起,先生,我就是海顿。”书店经理瞪着吃惊的双眼,心中的愤怒顿时变成了激动。他一下子把海顿紧紧抱住,不知说什么好。
从此,这个书店经理和海顿成了最亲密的朋友。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大名鼎鼎:________。
②漫不经心:________。
③勃然大怒:________。
(2)海顿说:“我不想要这个”,“这个”指________,海顿要买的作品是________。
(3)“书店经理瞪着吃惊的双眼,心中的愤怒顿时变成了激动”,“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激动”的原因是________。
(4)从海顿买书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体会到的是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能让你感受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4分)
2.选一选。(6分)
(1)作者把阅读比喻成( ),把电视前的观赏比作( )。
A.便捷的快餐 B.可口的饭后点心
C.细嚼慢咽的宴席 D.丰盛的满汉全席
(2)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 )。
A.看电视 B.听广播
C.玩手机 D.阅读书籍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D 2.A 3.A
4.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句话把震源比作木棒的破裂处,把地震比作我们折断木棒时两只手感觉到的震动,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来说明科学道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5.不能删去,“可能”表明是一种推测,与目前的科学认识状况相符合,删去就变成确定了,与实际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示例:利用写字台、桌子或长凳周围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可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躲避时还应注意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
二、1.C 2.B 3.B 4.言之有理即可。
三、1.残疾男子,携女乞讨 拒绝施舍,说出真相
2.D3.A
4.“黑亮的眼睛”表面上写的是小女孩的外貌,实际上反映的是小女孩诚实、自尊、自爱的品格,她的这种可贵的品格深深地打动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1. xiàng,√ zà,√ zhì,√
2.央求 摆摊 熬煮 拜托 香浓 大锅 饱满
红润
3.ɡǔ ɡū ɡǔ ɡū sǎ sā sā sǎ
jué jiá jiá
4.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含有钙和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5.示例:“我们”会觉得这汤真好喝,内心充满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五、(1)形容名声很大;随随便便,毫不在意的样子;形容突然大怒的样子
(2)海顿的钢琴交响曲集;比海顿的钢琴交响曲集更好的作品
(3)他竟然连海顿的作品集都不要,书店经理以为他对音乐界一无所知;因为书店经理见到了海顿,另外海顿虽然是大师了,他还需要买更好的作品
(4)虽然海顿已经很有名了,但他还希望自己不断地提高,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学无止境的精神。
六、1.eq \a\vs4\al(搏) eq \a\vs4\al(奈) eq \a\vs4\al(豪) eq \a\vs4\al(影)
2.(1)C A (2)D
3.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4.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体会到的是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看影片和卡通虽然也能感受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5.我赞同作者的观点。看电视和漫画只是获得短暂的愉悦,要想深入了解,震撼心灵,就得走进书里去,在文学作品中,在文字中去感受,去领悟。
6.“走进书里去”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教育我们要静下心来阅读书籍,欣赏文学作品,去感受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去体会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项突破 03 阅读鉴赏(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信息匹配,语言表达,连线题,诗词曲鉴赏,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 词语专项突破卷【含答案】,共14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 句子专项突破卷【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