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好的故事》教学设计3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4200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26 好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26 好的故事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技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好的故事鲁迅一、教学目标1.品读文章对水乡奇幻景物的描写,感受梦境水乡的特点。2.联系梦境发生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感受作者语言的精粹、优美及深刻。设计说明:《好的故事》是部编教材六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选取了一组与鲁迅有关的作品,以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境界。因此本课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内容上,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寻常词句中暗含的深刻内涵。本文是鲁迅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就像处于“昏沉的夜”。他在朦胧中恍若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这是他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对梦境的感受和还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从全文看,课文首尾均提到了“昏沉的夜”,要深刻理解这个环境,就要引导学生结合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感悟“昏沉的夜”的象征意义,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鲁迅的散文诗是经典之作,其语言也极富特色。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上,要注意揣摩精彩语句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语言的精粹、优美、深刻。二、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诵读、品析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梦境水乡的特点,感受语言的精粹及优美。2.难点:联系梦境发生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语言的深刻。设计说明:如前所述,感受和还原梦境是教学的价值所在,自然也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梦境呢?这需要学习策略的指导。作者的梦境是以他记忆里的乡景为基础的,它们有相近之处。因此我在本环节的设计上,并没有把两者割裂开来,而是以品析语言为抓手,感受梦境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的交流中形成自己的体验。文章首尾均提到了“昏沉的夜”,这是作者所处的现实。学生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周遭黑暗、阴沉的情景。但这只是浅层的理解,还要引导他们结合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感悟到“昏沉的夜“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有限的语言背后是无限的深层意蕴。这种感悟是本堂教学的难点,但也是学生欣赏认识文章和作者的一种飞跃、升华。三、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与学习资源应用1.教学技术:多媒体(PPT)2.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3.学习资源:《野草》的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读写结合,创新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铺垫,概括“好的故事”,描述“好的故事”,领悟“好的故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备课前,反复诵读好的故事,细读阅读教参,观看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图文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