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19.2 平行四边形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9.2 平行四边形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课程导入,对角线,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探索1中位线的概念,对边中点,AECE,∠AED∠CEF,DE=EF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重点)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难点)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有哪些?
AB∥CD, AD∥BC
AB=CD, AD=BC
AB∥CD, AB=CD
∠BAD=∠BCD,∠ABC=∠ADC
AO=CO,DO=BO
想一想: 仅给一把有刻度的卷尺,能否测出一沙堆底部两端A、B间的距离?(注意:不能直接测量)
三角形中,连接一个 和它 的 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
什么叫三角形的中线?有几条?
问题2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
问题1 你能给“三角形中位线”下个定义吗?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
问题3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答: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中线是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
已知:直线l1,l2,l3互相平行(如图),直线AC和直线A1C1分别相交直线l1,l2,l3 于点A,B,C和点A1,B1,C1 ,且AB=BC.求证:A1B1=B1C1.
证明:如过点B1作EF∥AC,分别交直线l1,l3于点E,F.∴四边形ABB1E,BCFB1都是平行四边形.∴EB1=AB,B1F=BC. ∵ AB=BC . ∴ EB1= B1F.又∵∠A1EB1=∠B1FC1,∠A1B1E=∠C1B1F ,∴△A1B1E≌△C1B1F.∴ A1B1=B1C1.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几个基本图形如图所示,若已知l1∥l2∥l3,AB=BC,根据定理可直接得到A1B1=B1C1,即被平行线组所截的两条直线的相对位置,不影响定理的结论.
推论: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证明:延长DE到F,使EF=DE,连结CF.
在△ADE和△CFE中
∴ △ADE≌△CFE(SSS)
∵ 点D,E分别为△ABC的边AB,AC的中点
∴ AE=CE,AD=BD
∴ AD=CF,∠ADE=∠F
∴ BD CF
∴ 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 DF BC
∴ BD=CF,AB∥ CF
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探索2: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1、如图,在 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点E是边AB的中点,且AD=10cm,则OE的长是 .
2. 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中,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R不动时,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C.线段EF的长不改变D.线段EF的长先增大后减小
你能解决本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了吗?
解答:先在沙滩外取一点C,连接CA、CB,再取CA、CB的中点D、E,并量得D、E间的距离,假设其大小为m.则A、B间的距离为2m.
依据是: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如图,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E,F,G,H,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一定是 .
如图,▱ABCD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BD=12,求△DOE的周长.
如图,在△ABC中,AB=AC,E为AB的中点,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BD=AB,求证:CD=2CE.
证明:取AC的中点F,连接BF.∵BD=AB,∴BF为△ADC的中位线,∴DC=2BF.∵E为AB的中点,AB=AC,∴BE=CF,∠ABC=∠ACB.∵BC=CB,∴△EBC≌△FCB,∴CE=BF,∴CD=2CE.
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BD=CE,M,N分别是BE、CD的中点,过MN的直线交AB于P,交AC于Q,线段AP,AQ相等吗?为什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19.2 平行四边形作业ppt课件,共18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 四边形19.2 平行四边形作业ppt课件,共42页。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下册19.2 平行四边形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192第4课时三角形的中位线pptx、视频三角形中位线微课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