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266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266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展开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比较两首词在意境和手法的不同。
2、 感悟“繁华”和“灾难”的文学书写主题
3、 探讨古诗词在当下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赏析两首词在意象选取和手法的不同,明确讴歌太平与反映灾难都是文学的责任。
【教学方法】
对比探究法、点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生活在安阳这座3000年历史的城市,对城市的了解,一方面源于我们的现实感受,另一方面借助文学作品。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两座城市的“今生”。(修改)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
—— 冯骥才 《城市记忆》
是的,城市是有记忆的,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里,还在一卷卷史册,一首首诗词里。今天,让我们通过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走进杭州和扬州的“前世”。
二、 初读感知,把握基调
叶嘉莹先生讲:“吟诵里有诗歌一半的灵魂。”请同学们自由诵读两首词,把握整体感情基调。(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指导:诗歌有和谐律动的声韵之美,不同的韵脚可以帮助表达不同的情绪。柳永和姜夔都是深谙音律的词人,请找到《望海潮》和《扬州慢》的韵脚,并朗读体会。
⑴《望海潮》压ua韵,韵脚是:华、花、娃、霞、夸——这些音是直喉音,开口呼,读起来气脉无阻,轻快自如,表达自由、繁华、百姓安乐、喜气洋洋的感觉。
⑵《扬州慢》压 ing韵,韵脚是: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合表达词人面对劫后孤城的深沉喟叹。
你能从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中,各选择一个词概括所写城市的特点。
明确:《望海潮》钱塘自古繁华。 《扬州慢》 都在空城。
繁华 空城
三、 细读文本,感悟意象。
1、再读文本,分析杭州城“繁华”的是什么? 扬州城“空城”在何处?
意象+动词+主旨。
例如:桂子荷花 嗅 繁华
青青荠麦 满 空城
要求:每首词个人独立仿写1-2句,时间2分钟。
小组合作挑选整理3-4句。时间2分钟。
明确:
《望海潮》 《扬州慢》
烟柳画桥筑繁华 青青荠麦满空城
风帘翠幕饰繁华 废池乔木厌空城
怒涛天堑护繁华 黄昏清角号空城
罗绮珠玑争繁华 无声冷月照空城
桂子荷花嗅繁华 桥边红药伤空城
羌笛菱歌唱繁华 春风十里过空城
2、同样是描写城市,两首词选择的意象不同,手法各异。我们来看看两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从仿句构成的排比句式看,铺叙。 从意象与主旨之间的分与总的关系“点染”
铺叙:
柳永采用铺叙的手法,渲染烘托,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过渡自然,仅以区区百十来字,就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杭州太平盛世的全景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点染:
《扬州慢》 古今对比:
化用 | 杜牧诗句 | 姜夔 |
竹西佳处 |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 清角吹寒 |
春风十里 |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
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年一绝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 重到须惊 难赋深情 |
二十四桥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为谁生 |
古今对比 | 昔盛 | 今衰 |
小结:姜夔聚焦于扬州城今昔盛衰的对比,一面描摹眼前“空城”景象,是明写和实写;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是暗写和虚写繁华之景。一明一暗,一实一虚,形成对比,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也彰显了姜夔“清空骚雅”的词风。两个人一座城,杜牧和姜夔的两种扬州记忆叠加在一起,在词中相敬相杀。
三、拓展延伸、思辨表达
1、 《望海潮》和《扬州慢》一写盛世华章,一写灾难文学 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为什么?
明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国维
明确:柳永 主:歌功颂德(干谒) (客)时承平日久
姜夔 显:“自胡马窥江去后”——战争
隐:统治者苟安求和
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 —宋翔凤《乐府余论》
明确:
(1)喜欢柳永的表达。柳永以如椽之笔,描绘的杭州城自然人文之景俱佳,展示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对杭州城的讴歌、赞美,体现了承平盛世的气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读来令人愉悦。
(2)喜欢姜夔的表达。灾难文学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灾难主题是中国文学的恒久母题。在灾难的视野里,人类不自觉地以文学的方式抒发郁积的情感,慰藉受伤的心灵。虽然一向清空骚雅的姜夔不习惯在诗词中与现实对接,但其中对衰亡时局的伤悼和战争劫难的泣诉,还是让人历历在目。读《扬州慢》,我分明看到姜夔用文字在言说两个时空中的扬州故事,在对立的城市记忆中,我感受到了他的悲凉诗心。
小结:这是两种不同的演绎,无论是从历史真实反映,还是文学的审美表达,都有各自的价值。从历史的真实来看,繁华和灾难是人类进程中的花开花落。从文学的表达来看,讴歌太平与反映灾难都是文学的责任。《望海潮》和《扬州慢》,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空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共同构成历史的真实,体现了文学的价值。
启示:繁华不等于强大,富庶不等于久安。 灾难不代表末日,废墟不代表绝望。
2020年初,新冠疫情笼罩下的武汉,那也是一座空城,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最终迎来了它的重启;今日首都北京,圆明园依然伫立在一片废墟,但几代中国人牢记教训,奋发图强,在废墟上创造新的繁华。
小结:这是一场在前世今生之间来回穿越的时空之旅,无论是积极用世还是关怀国家意志,都是生命感发的力量,都为城市注入一份文化。文学作品有历史书写的责任,它可以将个人记忆变成集体记忆,变成文化,以史为鉴,启迪未来。
四、 课后作业
“初见惊鸿 再见倾城”,2019年央视财经频道的《魅力中国城 第二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为我们展示了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人文历史、昂扬的城市精神和独特的城市魅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请结合所学,查阅相关资料,为“安阳”这座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写一篇“城市推介”词,要求引用古诗词,字数不限。(300字左右)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