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 找规律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 找规律教学设计,共6页。
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学形式
新授课
课题
名称
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找规律》
教学
理念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的教学理念,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教材
分析
探索规律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与图形的编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多是有规律的排列。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发现规律。
学情
分析
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在这执教的这节课中,我创设了一个去规律王国旅行的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环节上,我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趣味性,课堂上,我按排了一些与规律有关的游戏,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过程与
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
重点
初步学会发现规律的方法,并能找出图形或物体的简单变化规律。
教学
难点
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
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件、水果卡片、不同颜色圆形卡片
学生
水彩笔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含预期目标)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上课,同学们好。精神抖擞,真棒!看到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舒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考验记忆力的,你对自己的记忆力有信心吗?
我们先看大屏幕,一会儿在大屏幕上会出现两行字母,给你几秒钟的时间,我们比一比看看谁记得住。准备好了吗?挑战开始!一起读。
谁来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一行?我们一起看看你们记得对不对。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记不住第一行?他说规律这个词的非常好,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游戏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营造积极、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8分钟)
下面我们就跟随小虎,一起去规律王国找规律。
(1)刚走进王国,小虎就被一扇门挡住了去路。看来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我们才能打开这扇门。密码是4种不同的颜色。你觉得是什么颜色呢?
密码连续输错三次,门上出现了提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你们的声音真好听,在你们的声音里,我好像有所发现。你们呢?有发现吗?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样的?
对,它们是按红、黄、蓝、紫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
刚刚读让我们的耳朵听的很有规律,现在你能不能让我们的眼睛一看就知道规律是什么样的,谁有这个本事?
看明白了吗?他是用的什么方法?他圈的十分整齐。那他把这些颜色分为了几组?每组有哪些颜色?谁能看着圈好的图,再说说它的规律。(5人)同桌在互相说一说。它们是以红、黄、蓝、紫为一组重复排列的。那现在你知道密码了吗?看门开了,小虎来到了餐厅,服务员为它送上了水果。
(2)这些水果的排列有规律吗?谁来说一说?它们是按苹果、香蕉、西瓜为一组重复排列的。(5人)谁再来圈一圈?重复了几次?
看来要称为规律至少要重复3次。
(3)小虎吃完了水果服务员来收拾餐具。只见他把碗摆成了这个样子。这样的排列还有规律吗?你知道接下来该摆几个碗吗?这一次是都是碗,数量却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用数来表示,这是2,这是3,接下来呢?
原来图形规律的排列背后是数字有规律的排列,用数字表示规律非常的简洁明了。图形和数字的形式虽然不同,但他们表示相同的规律。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表述的也很清楚。
(4)看来规律王国处处都藏着规律,我们再去别处看看吧。草地上鸡妈妈带着小鸡在散步。他们的排列是否也有规律呢?谁来说一说?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吗?看来图形和数字都表达了相同的规律。
(5)看前面有好多人,原来呀,他们正在举办联欢会。
布置得可真漂亮,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可真不少。不过参加联欢会可不能光坐着不动。现在请全体起立,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吧。
看来呀,规律不仅是有数字,有图形,有颜色,它还可能是声音,节奏以及方向等等,生活中呀,处处都有规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创设有趣情境,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教师只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广泛参与,给各层次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标。
畅谈收获,总结课题
(3分钟)
规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丽多姿,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吗?
谈谈收获、回顾整理
拓张延伸、教师寄语
(8分钟)
孩子们,你们在规律王国玩的开心吗?想带你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吗?
那就请你设计一张规律王国的联欢会门票送给他吧。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图形、颜色或者数字,创造出不同的规律。创造出有3种规律才能入场。
孩子们的门票都设计的十分的漂亮,相信收到人一定很开心。
有规律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美丽,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有心人去发现更多生活中的规律美。
这样的拓展,让学生在设计创造规律的过程中,再次巩固了关于本节课的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教师寄语从情感上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找规律”一课时,,以学生喜欢游戏作为引入,通过“参观规律王国”这一过程,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初步的观察、概况、推理能力,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识。
课前的小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对两组字母的记忆学生对“有规律”和“无规律”有了直接体验,体现出规律的优越性,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对于规律的概况总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是直接的给出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己进行总结,教师及时规范数学语言,并积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每组图形的规律,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课本上图形和数量的变化规律,我还引入了动作声音的规律,让课堂变得活跃,也让孩子们感受到规律的各种不同形式。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最后的拓展提高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有规律”的门票,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提升,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7. 找规律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课程绘本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 找规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导入,引入课题,探索交流,感知规律,律动游戏,了解规律,联系生活,找出规律,创造规律,总结课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 找规律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己动手创造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